本章主要介紹結構的基本概念與定義、結構變量的定義和使用、結構數組應用、結構指針概念。重點介紹結構的定義與成員引用方式。同時也介紹了文件的基本概念,文件操做處理基本步驟和過程,經常使用文件操做函數等知識。 數組
(1)經過綜合示例"輸出平均分最高的學生信息"引出結構的概念和主要知識點。重點學習告終構變量使用的三種狀況:結構成員引用方式、相同類型結構變量的相互賦值、結構變量做爲函數參數。函數
(2)經過例子"學生成績文件統計"引出文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識點,實現了從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學生成績信息的磁盤文件中高度處數據到計算機內存並顯示在屏幕中,說明了C語言的程序能夠實現對文件的訪問功能。 學習
(3)複習了本學期所學的內容。 網站
1. 人的出生日期由年、月、日組成,請在例9-1中的學生信息結構中增長一個成員:出生日期,用嵌套定義的方法從新定義該結構類型。 spa
2. 參考例9-2,輸入並保存10個學生的成績信息,分別輸出平均成績最高和最低的學生信息。 .net
輸入格式:輸入爲由空格分隔的5個非空字符串,每一個字符串不包括空格、製表符、換行符等空白字符,長度小於80。 指針
3.計算兩個複數之積:編寫程序,利用結構變量求解兩個複數之積。 blog
提示:求解(a1+a2i)*(b1+b2i),乘積的實部爲:a1*b1-a2*b2,虛部爲:a1*b2+a2*b1。 內存
4.讀出例12-1學生成績穩居f12-1.txt內容,輸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及相應的學號和姓名。 字符串
1. 做業的Deadline: 2016-12-27 20:00pm
2. 將本次實驗內容的代碼上傳到https://coding.net/ 網站。 (40分)
3. 寫一篇隨筆,內容分爲四個部分:(總分10分)
寫出本次課學習到的知識和體會、學習的時長、學習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等。對這門課程學習的過程和收穫。
隨筆的格式以下:
題目:實驗13——結構體、文件的基本應用
(1)本次課學習到的知識點:(5分)
…….
……..
………..
(2)實驗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5分)
…….
4. 單獨寫一篇博客,題目能夠設定爲"C語言課程學習的總結",主要寫出對該門課程本學期學習的心得和體會收穫等(50分)
………
總分100分:其中,coding中程序提交40分(根據代碼的步驟、格式、註釋、結構正確性來酌情分配),兩篇博客分別爲10分和50分;特別注意做業截至時間,延遲一天扣10分,直至扣完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