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
npm init -y npm install webapck webpack-cli --save-dev touch webpack.config.js
在webpack.config.js
中下面添加內容javascript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filename: 'main.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
entry
:工程資源的入口,能夠是單個文件,也能夠是多個文件,經過每個資源入口,webpack
會一次去尋找它的依賴進行模塊打包。咱們能夠把entry
理解爲整個依賴樹的根,每一個入口都將對應一個最終生成的打包結果。output
:這是一個配置對象,經過它咱們能夠對最終打包的產物進行配置,這裏配置了兩個屬性,:css
path
:打包資源放置的路勁,必須爲絕對路徑。filename
:打包結果的文件名。定義好配置文件後,用npx webpack
或者./node_modules/.bin/webpack
執行html
loader
項目中須要引入一個css
文件,若是直接用webpack
去執行就會報錯,須要再webpack
中加入loader
機制java
module.exports = { ... module: { rules: [ { // 用正則去匹配 .css 結尾的文件,而後須要使用 loader 進行轉換 test: /\.css$/, use: ['style-loader', 'css-loader'] } ] } }
編譯以前還須要安裝style-loader
和css-loader
node
npm install --save-dev style-loader css-laoder
注意:webpack
use
屬性的值是一個使用loader
名稱組成的數組,loader
執行的順序是從後往前的,因爲loader
執行有順序,故不能寫成這樣use: ['css-loader', 'style-loader']
loader
均可以經過URL queryString
的方式傳入參數,好比'css-loader?url'
style-loader
的原理:是將css
的內容使用javascript
的字符串存儲起來,在網頁執行javascript
時經過DOM
操做,動態地向HTML head
標籤裏插入HTML style
標籤。loader
的方式也能夠用Object
來實現use: ['style-loader', { loader: 'css-loader', options: { url: true } }]
plugin
loader
的做用是被用於轉換某些類型的模塊,而插件則能夠用於執行範圍更廣的任務,插件的範圍包括,從打包優化和壓縮,一直到從新定義環節中的變量。git
若是想要使用一個插件,咱們只須要require()
它,而後把它添加到plugins
數組中。咱們能夠在一個配置文件中由於不一樣的目的屢次使用用一個插件,所以咱們可使用new
操做符來建立它的實列。github
上面使用loader
把css
加載到js
中去,如今使用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插件把bundle.js
文件裏的css
提取到單獨的文件中web
// 提取 css 的插件 const ExtractTextPlugin = require('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module: { rules: [ { // 用正則去匹配 .css 結尾的文件,而後須要使用 loader 進行轉換 test: /\.css$/, loaders: ExtractTextPlugin.extract({ //轉換 .css須要使用的 loader use: ['css-loader'] }) } ] }, plugins: [ //從 js 文件中提取出來的 .css 文件名稱 new ExtractTextPlugin({ filename: 'main.css' }) ]
編譯以前須要安裝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chrome
npm install --save-dev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執行webpack
時報錯須要這樣安裝
npm install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next
DevServer
安裝
npm install webpack-dev-server --save-dev
而後進行簡單的配置
devServer:{ port: 3000, publicPath: "/dist" }
而後用./node_modules/.bin/webpack-dev-server
執行
npm i uglifyJSPlugin-webpack-plugin --save-dev
配置文件
const UglifyJSPlugin = require('uglifyjs-webpack-plugin') plugins: [ new UglifyJSPlugin({ //默認是 false 須要手動開啓 parallel: true }) ] 或者 optimization: { minimizer: [new UglifyJsPlugin()], },
在代碼層面,webpack
支持兩種方式進行異步模塊加載,一種是CommonJS
形式的require.ensure
,一種是ES6 Module
形式的異步import()
異步加載的腳本不容許使用document.write
,因此將module.js
的代碼改爲console.log
export const log = function(){ console.log('module.js loaded.') }
編輯app.js
,將module.js
以異步的形式加載進來
import('./module.js').then(module =>{ module.log() }).catch(error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loading the module") document.write('app.js loaded.')
修改配置
module.exports = { mode: "production", entry: './app.js', output: { filename: 'main.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publicPath: "./dist" }, }
這裏咱們在output
中添加了一個配置項publicPath
,它是webpack
中一個很重要有很容易引發迷惑的配置,當咱們的工程中有按需加載以及圖片和文件等外部資源時,就須要它來配置這些資源的路徑,不然頁面上就會報404
,這裏咱們將publicPath
配置爲相對於html
的路徑,使按需加載的資源生產在dist
目錄下,而且能正確地引用到它。
從新打包以後你會發現打包結果中多出一個1.mian.js
,這裏面就是未來會被異步加載進來的內容。刷新頁面並查看chrome
的network
標籤,能夠看到頁面會請求1.main.js
。它並不來源於index.html
中的引用,而是經過main.js
在頁面插入了script
標籤來將其引入的。
webpack
的構建特性從2.0.0
版本開始,webpack
開始加入了更多的能夠優化構建過程的特性。
tree-shaking
在關於模塊的那一篇文章中咱們提到過,ES6 Module
的模塊依賴解析是在代碼靜態分析過程當中進行的。換句話說,它能夠在代碼的編譯過程當中獲得依賴樹,而非運行時。利用這一點webpack
提供tree-shaking
功能,它能夠幫助咱們檢測工程中哪些模塊有從未被引用到的代碼,這些代碼不可能被執行到,所以也稱爲「死代碼」。經過tree-shaking
,webpack
能夠在打包過程當中去掉這些死代碼來減少最終的資源體積。
開啓tree-shaking
特性很簡單,只要保證模塊遵循ES6 Module
的形式定義便可,這意味着以前全部咱們的例子其實都是默認已經開啓了的。可是要注意若是在配置中使用了babel-preset-es2015
或者babel-preset-env
,則須要將其模塊依賴解析的特性關掉,如:
presets: [ [env, {module: false}] ]
這裏咱們測試一下tree-shaking
的功能,編輯module.js
:
// module.js export const log = function() { console.log('module.js loaded.'); } export const unusedFunc = function() { console.log('not used'); }
打開頁面查看1.main.js
的內容,應該能夠發現unusedFunc
的代碼是不存在的,由於它沒有被別的模塊使用,屬於死代碼,在tree-shaking
的過程當中被優化掉了。
tree-shaking
最終的效果依賴於實際工程的代碼自己,在我對於實際工程的測試中,通常能夠將最終的體積減少3%~5%
。整體來看,我認爲若是要使tree-shaking
發揮真正的效果還要等幾年的時間,由於如今大多數的npm
模塊仍是在使用CommonJS
,所以享受不了這個特性帶來的優點。
scope-hoisting
scope-hoisting
(做用域提高)是由webpack3
提供的特性。在大型的工程中模塊引用的層級每每較深,這會產生比較長的引用鏈。scope-hoisting
能夠將這種縱深的引用鏈拍平,使得模塊自己和其引用的其它模塊做用域處於同級。這樣的話能夠去掉一部分 webpack
的附加代碼,減少資源體積,同時能夠提高代碼的執行效率。
目前若是要開啓scope-hoisting
,須要引入它的一個內部插件: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webpack.optimize.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
scope-hoisting
生效後會在bundle.js
中看到相似下面的內容,你會發現log
的定義和調用是在同一個做用域下了:
// CONCATENATED MODULE: ./module.js const log = function() { console.log('module.js loaded.'); } // CONCATENATED MODULE: ./app.js 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