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是51CTO.com服務器頻道與《中國計算機報》合做的刀片專題的一部分。本文爲做者原創,最後編輯稿件發佈在《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12月5日「評測與選型」版。轉載請註明做者和出處。】
一晃,刀片服務器已經七歲了!
2000年,當刀片服務器問世的時候,這個在標準高度的機架式機箱內插裝多個卡式的服務器單元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其「超高的計算密集性」將人們對服務器的許多概念顛覆!許多人驚呼——將來,將是刀片的天下!
曾經的績優股
刀片服務器從其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被業界公認爲服務器中的「績優股」。緣由很簡單:不但具有了機架式服務器的全部優點,並且具有了更強的易用性和可管理性,整體擁有成本也就更低——總之,它是「IT基礎設施簡化」這一備受推崇的理念最佳的實例!
雖然對大多數人已經耳熟能詳,但咱們仍是要再次誇獎一下這個曾經讓咱們驕傲過不少次的孩子:
極高的計算密度:刀片服務器最顯而易見的優點就是可以提升服務器的計算密度,比當時1U的機架優化系統增長100%到800%。
簡化部署,方便管理:刀片的高集成化免去了繁瑣的佈線問題;並且,利用配套的管理工具,自動化配置和遠程管理監控也至關便捷,數十到數百個刀片的管理只需經過一個簡單的界面便可進行——這對人力資源短缺的企業但是至關有誘惑力的。
資源共享,高性價比:每一個刀 片服務器不須要單獨的機架和基礎設施,經過多個系統共用電源、冷卻設備、管理硬件和佈線系統能夠極大地下降服務器的成本;刀片服務器的高密度計算有效的節約了空間,這對於機房空間緊張或者服務器託管的企業來講無疑節約了不少的空間成本,於是具備極高的性價比。
按需配置,節約能效:刀片服務器的自己的高集成性特色可讓用戶針對特定任務靈活地按需配置資源;一樣,這種高集成性也讓刀片服務器在節能方面也有不錯的效果。有統計稱,若是以一年時間爲單位,10臺刀片服務器所節約的能源成本至關於從新購買2臺1U機架服務器。
這麼多優勢,刀片服務器成爲你們的「寵兒」固然一點也不奇怪!不久,國際領先廠商IBM、HP、Sun以及國內頂尖廠商浪潮、聯想、曙光等企業紛紛推出本身的刀片服務器。2003年,IDC發出預測:到2007年,刀片的出貨量將佔到整個服務器市場的25%。
成長的煩惱
然而,刀片服務器的真實成長經歷卻讓許多預言者大跌眼鏡!
刀片服務器誕生的2000年正是.com成長的時代,因爲Web主機業務的大幅增加,帶動了對容易安裝、體積更小的服務器的需求。以最先發布的 RLX Server Blade而言,一個刀片機座爲3U高度,能夠插置24片刀片服務器,每一片就是一部獨立服務器。在這個階段,刀片服務器以追求高密度爲主。這個階段,刀片服務器從零起步,迅速成長,成爲衆人矚目的焦點。
2003年,以IBM推出BladeCenter刀片式服務器爲分水嶺,刀片服務器的發展再也不過度強調計算密集性,而是經過把計算密集性和單個刀片性能進行了一次權衡,在二者之中選擇了一個合適的平衡點。隨着衆多大廠紛紛看好並加入市場戰團,刀片服務器開始走向多元化應用的階段。能夠說,這個階段纔是刀片真正走入殘酷的服務器市場的真正開始。
然而,通過四五年的發展,刀片服務器依然是個長不大的孩子。2004年,刀片服務器共出售30.6萬臺,成交額12億美金,佔整個服務器市場的 2.3%。而2005年末亞太服務器市場上的統計代表,儘管刀片服務器自身的增加率超過60%,但出貨量僅佔服務器總市場的2%;並且按照當時的增加態勢,到2007年刀片服務器的出貨量也不會超過整個服務器市場的10%
與預期巨大的差距讓刀片服務器陷入尷尬之中。
什麼緣由讓刀片服務器遭遇成長的煩惱?緣由其實很簡單:競爭。當刀片服務器和傳統的機架式服務器進行面對面的殘酷對比的時候,許多概念性的內容將再也不重要,直接影響企業採購的緣由就是:究竟誰更能給對企業有更強的綜合優點!
那麼對比機架式服務器,刀片真的優點那麼明顯嗎?
關於二者對比的文章已經不少了,這裏再也不詳細介紹。咱們只能歸納幾個用戶常見的誤區:
誤區之一:刀片比機架式服務器更省空間。
這個觀點對,但也不對。從部署狀況看,刀片服務器的確比機架式服務器更節省空間,但這種節省,遠遠不是二者的外觀體積之比。這是由於因爲機房佈線和電源等方面的問題,咱們不可能將一臺機櫃部署刀片服務器密度太高,不然,電源消耗和製冷的成本將使企業不可承受。
誤區之二:刀片更容易部署,靈活性更高。
不對。在理想狀況下,刀片服務器的部署比機架式服務器明顯優點,由於線纜很是少。但客觀現實是,每每企業採購了刀片才發現,刀片所用的電源等系統與原有機櫃並不匹配,形成了部署方面的更多成本和複雜度。此外,大多數刀片服務器的靈活性不如機架服務器。好比刀片在高性能數據庫應用中,沒法經過外部 RAID卡來配備磁盤陣列。另外,若是用戶須要大容量內存的數據庫服務器,而又不想經過機羣方式構建,刀片也會顯得力不從心。
誤區之三:刀片綜合成本更低。
對成本的考量是個綜合問題,簡單地看刀片服務器自己並不合適,必須綜合考慮刀片服務器自己、周邊設施和管理成本。不少企業是被刀片服務器帶來的供電改造、製冷改形成本阻擋在門外的。
誤區之四:刀片服務器可靠性更高,維護更容易。
理論上說,相對機架式服務器,刀片服務器機箱和刀片服務器解決方案減小了原先的網絡、電源接插點減小了,同時也就增長了系統的可靠性。但實際應用中發現,單個刀片的穩定性方面依然會出問題,這種問題出現的機率跟機架服務器差很少,有些甚至還要高一些。目前沒法肯定這種狀況的緣由,也許只能歸咎於產品自己還不太成熟。
總之,在與機架式服務器全面競爭的過程當中,刀片服務器高集成度的優勢並無獲得充分發揮,加上標準、散熱方面等問題還沒獲得完全解決,所以並無佔到絕對的優點。
所以,一直到刀片服務器誕生五年以內,刀片一直都只是特定行業的特定產品,例如電信、金融等;而對於中小企業,一方面刀片服務器廠商出於利潤等考慮對他們不過重視,另外一方面刀片的價格和環境要求等門檻也將他們拒之門外!如此,刀片服務器想普及,彷佛真的不太容易……
成熟期還遠嗎?
2006年也許是刀片服務器的轉折之年。這一年,IBM推出了BladeCentre H,HP推出了C-class,Sun推出了Blade 8000 Modular System系統……不只僅是產品多了,廠商也更理性了。從2006年中期開始,廠商基本上漸漸再也不僅僅重視刀片服務器的計算密度,而是轉向對提升性能的全面考慮,例如電源、散熱、背板帶寬等各方面都逐步獲得了重視。
特別是進入2007年,IBM、惠普、Sun、戴爾等廠商都開始陸續將中小企業做爲一個戰略重點,電信、金融、教育、企業數據中心等諸多行業都開始逐步出現刀片的身影。
同時,虛擬化技術這個2007年中國服務器領域的熱點也讓刀片得利很多。經過虛擬化技術優化IT資源配置,快速應對業務需求變化,刀片服務器也更能發揮其強大優點!
2006年,Gartner稱第二季度,EMEA地區(歐洲、中東及非洲)的刀片服務器出貨量同比猛增61.4%。根據IDC的預測到2009年刀片服務器在整個服務器市場份額將會超過25%,出貨量280萬臺,收入超過90億美圓。
刀片服務器,在喊了7年「狼來了」以後,正在一步步向咱們走近。也許是明天,也許還有一段時間;但,畢竟是愈來愈近!
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