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千萬莘莘學子參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競賽,十年寒窗苦讀,奈何不是人人能夠金榜題名。高考是人生一次重要的轉折點,可是高考成績的好壞並不能決定你的一輩子。面試
高考的目的是爲了大學分配人才,本意就是要區分人,考試只是形式而已,考試的人越多,高考就會越難,是聽從市場規律的事。編程
即便大學招生人數超過了考試人數,你們也都會去想考清華北大,因此競爭依舊會很激烈,考試題目也不會簡單。學習
咱們不應關注考生的成績,更應該關注他在人羣中的位置,這個位置纔是他的歸宿。每一年的招生分數線,也是根據考生的名次來量出的門檻。網站
高考以前,都是被動學習,學的東西都同樣,因此即便成績差了一倍,現實能力差距也不會太大。高考以後纔會變成主動選擇式學習,聰明的孩子會主動思考將來,人和人現實之間的差距其實在高考以後纔會真正出現。職業規劃
若是家裏沒有背景的,必定要讓孩子學理工科,學互聯網高科技相關專業,這類專業哪怕學校差點,出來也都不愁找工做。但這類工做比較辛苦,因爲知識都是全新的,因此沒有沉澱也沒有經驗主義,須要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技術好分分鐘得到高薪。翻譯
而家裏有背景的,能解決工做的,才能夠去學文史專業,這就是咱們剛纔說的,畢業以後至關於沒有專業。這種孩子更多會進入職能部門,而後去熬資歷。前期發展會比較緩慢。若是沒背景的家庭,還要學這些社會學科,未來找工做可能會很困難。即便找到了,只能從最低級的助理類工做作起。遊戲
有些人不是學霸,可是經過自身努力仍可以讓然生開掛,要想成功處理運氣,更須要不懈的堅持與努力,今天咱們就分享幾個互聯網圈大佬的高考經歷爲你們打氣。支付寶
馬雲出身曲藝世家,父親馬來法是浙江省曲藝家協會第4、五屆主席,曲藝界元老。開發
馬雲受父親影響,從小對曲藝十分着迷,小學期間還上臺表演過相聲。但也很淘氣,經常打架。數學
1982年,18歲的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之因此強調第一次,是由於他還將參加兩次高考。
第一次高考數學1分,第一志願北京大學,落差巨大。高考失敗後,馬雲轉頭開始找工做,去一家賓館應聘服務生,可是卻由於長相沒經過面試,反卻是一同前去的表弟被面試官看中。
過早接觸社會的馬雲意識到學歷對於人生的重要性,馬雲回到家中準備第二次高考。一番刻苦的複習以後,馬雲第二次數學成績提升了一些,19分。可是北京大學對他來講依然遙遠。
雖然心灰意冷,可是他沒有放棄,在家人的鼓勵下,一年後馬雲第三次參加了高考,高考總分仍是比三本線差了5分。杭州師範學院的英語系招生指標未滿,馬雲被補招進來。
進入大學的馬雲,意識到本身的人生須要奮鬥,大學的馬雲成績在外語系經常排名前五,還擔任過兩屆杭州市學聯主席,儼然是學校的風雲人物。他還認識了本身的學妹張瑛,張後來成爲馬雲的妻子,協助馬雲創辦了阿里巴巴。
1995年,海博翻譯社創始人馬雲在美國見證互聯網的發展以後,回國開始作中國黃頁。在北京,他被當成了瘋子和騙子。「再過幾年北京不會這麼對我,全部人都知道我是幹什麼的。」
1999年,馬雲第四次創業,帶着17名追隨者回到杭州,在湖畔花園小區風荷園16幢1單元202室建立了後來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這位曾經數學成績只有1分的創始人,帶領阿里巴巴成爲中國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俞敏洪做爲新東方的創始人,卻曾由於英語成績不過關三次參加高考。
1978年,俞敏洪從江陰市夏港中學畢業,第一次參加高考,英語只有33分。爲了提升他的英語能力,母親爲俞敏洪找到一家正在招老師的學校,讓俞敏洪一邊在那裏工做賺錢,一邊複習英語知識。
第二年,俞敏洪第二次參加高考,依然落榜。不過此次的英語成績有所進步,55分,只是相比他此次報考的常熟師專分數線,依然差了5分。
兩次落榜,俞敏洪幾近放棄。好在母親沒有放棄,託人找關係,讓俞敏洪參加了一個專門針對外語提升的高考補習班。
在輔導班裏,俞敏洪和二十多個男同窗擠在一個大房間裏,早上第一個晨讀課文,晚上在被窩裏打着手電背單詞。刻苦的複習給他帶來了自信,原本志願是常熟師專的他,將目標直接改爲了北京大學。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參加高考。這一回,他只用了40分鐘就交了英語考試的答卷。此次俞敏洪此次英語考了95分,總分387分,超過北大錄取線7分,如願進入了北京大學,就讀西方語言文學系。
畢業後,俞敏洪選擇留校任教。1989年,學校裏留學生人數減小,俞敏洪約上幾個同窗,開始在校外辦培訓班,賺課時費。
兩年以後,新東方學校在北京成立,俞敏洪擔任校長。2006年,新東方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俞敏洪經過本身的努力一路升級打怪,成爲了北大英語老師,又一步步成長爲中國最大的英語輔導機構董事長。
陳偉星出生在浙江紹興,父親是當地的農民,家庭狀況很是普通。
18歲那年,陳偉星踏上高考考場,卻由於考試前的嚴重失眠,在考場上睡着了。總分數過了北京化工大學的分數線,陳偉星就此進入北化,滴滴的程維當時仍是他的校友。
三個月以後,始終不甘心於現狀的陳偉星選擇退學,從新高考。第二年,陳偉星考上了老家的浙江大學。
在浙大,陳偉星的專業是土木,但愛好倒是編程。業餘時間,陳偉星自學了編程開發,而且成功開發一項程序引擎,還由此進入了國家級的科技扶持計劃。
陳偉星還入選了浙江大學學生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一手創辦浙大《科創》雜誌,本身擔任編委會主任。不停折騰的他,就此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最開始,陳偉星想作的是一個商務尋呼平臺,在地圖上把餐飲和酒店等商戶信息標註出來,用戶須要哪一家商戶的服務或商品,能夠經過軟件撥打電話和商戶聯繫。
大三那年,陳偉星第一次創業開始,成立了杭州泛城科技有限公司。不到10我的的團隊,所有的啓動資金只有17萬。
大學生創業很難有足夠的說服力打動投資人。由於遲遲沒有投資贊助,2007年,陳偉星的團隊陷入資金短缺的處境,「那時常以考察物價爲名,到菜市場看看豬肉解饞。」陳偉星後來如此回憶創業初期的處境。
17萬的啓動資金足足堅持了一年,一年以後,啓動資金燒光,7位初創團隊成員有5位離開,初創團隊面臨解散。
起色出如今2007年。那年陳偉星團隊依靠自主研發的WEB2.5D技術,開發出一款校園社區「魔力學堂」,但願將全世界的知名高校都搬到線上,方便用戶學習交友。
這個創意給陳偉星團隊帶來了第一次發展壯大的機會。浙江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老闆發現了「魔力學堂」,拿出120萬來投資他們,還有科技部無償資助的80萬創新基金,陳偉星團隊度過了屬於他們的至暗時刻。
在此以後,陳偉星的創業之路順利起來。2008年,改形成網頁遊戲的魔力學堂開始公測,一年內積累了2000萬用戶。
再後來,陳偉星創辦快的打車、泛城資本,又發起打車鏈,那個退學從新高考的青年,已經成爲了今天互聯網領域的明星創業者。
1983 年,程維出生於江西上饒鉛山縣河口鎮的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公務員,母親則是一名數學老師。
或許是遺傳了母親的天分,讀書的時候程維的數學成績很突出。多是過分自信,高考當日卷子寫得快不是由於他比別人牛,是他沒看到試卷最後一頁還有三道大題。
程維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學,比不了清北復交,但也是211重點院校。聽學校名字就知道,這所學校最好的專業確定和化工有關,由於成績的緣由,本來打算選擇信息技術專業的程維被調劑到行政管理專業。
程維曾一度很懊惱,「我當時很不明白一個化工大學爲何會有行政管理專業」,但他沒有像陳偉星同樣選擇再戰,而是選擇了留下。
大學剛剛畢業的程維堪稱迷茫青年的表明。畢業第一年,他換了六七份工做,賣過保險,當過足療店經理助理。
轉折發生在22歲。他在阿里前臺毛遂自薦,後來從底層員工一直作到了阿里B2B部門最年輕的區域經理。同年,程維升任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也是這一年,程維選擇本身創業,但具體要作什麼,他並不清楚。
2011年夏,程維去北京出差見客戶,趕上秋雨,程維在薊門橋打車,從四點半開始打車,一直到五點都沒打到,好不容易碰到一輛空車還由於要交接班而拒載。和同從阿里出來創業的王剛進行一番碰撞後,程維決定作滴滴。
後來的故事耳熟能詳,一場大雪拯救了滴滴,經過收購快的和Uber,滴滴現在已經成爲了中國最大的出行平臺,公司最高估值曾達到近800億美圓,也算是彌補了本身當年高考失誤的缺憾。
1981年出生的李想在學習上彷佛並無什麼天分。
18歲以前,學習成績中下等,老師親戚都以爲他之後沒什麼出息。「我那時候和不少同窗同樣,隨波逐流,滿眼是非,可是也沒什麼改變命運的行動。」
但他酷愛計算機。初中三年,他把全部的零花錢都用來買電腦方面的雜誌、報紙和書籍,「把全部能買到的東西都買到了」。
高一的時候,他給本身定下的職業規劃是:進入IT界媒體,這要求他必須有一個大學文憑。但到了高二這種夢想開始轉變,他慢慢地給雜誌投稿,通常狀況,媒體只給做者60元錢一天的起價,而給李想開出的是300元錢一天封頂的價格。
轉折發生在高三那年。由於不想被人看不起,靠着五年以來積累的計算機知識,李想開始創業,他搭建了一個名爲「顯卡之家」的網站。高三學業繁忙,李想天天睡5個小時,而後用6至7個小時來作網站,剩下的時間去上課。就這樣,他天天更新內容,很快日訪問量就達到一萬多人次,李想也經過互聯網廣告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萬元。
這讓他開始動搖了。「對我而言是面臨一個選擇,一方面本身喜歡媒體,本身作一個網站,就是經營本身的媒體;另外一方面這個媒體當時已經開始賺錢了,因此當時比較果斷地選擇了作網站這條路。」
既然夢想已經提早實現,李想決定放棄高考。後來的故事是,憑藉他創辦的PCPOP網和汽車之家兩大行業網站,他已身價過億,而汽車之家現在的市值爲105億美金,超過不少媒體的市值。
雖然沒有讀大學,但李想的成長之路卻沒有中止。他給本身的人生規劃是:成爲一個優秀的人——成爲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成爲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成爲一個頂尖的領袖。
爲了這個目標,他歷來沒有懈怠過。創業有成的他一週上六天班,天天工做時間在十個小時以上。
現在,他的新身份是車和家CEO,他給本身定下的目標是到2030年,車和家要成爲一個年收入過萬億的企業,還要有超過25%的利潤率。
高考並非學習的結束,而是真正主動學習的開始,大學以前學的東西絕大部分都是沒用的,以後學的東西纔是真本事,是你從此吃飯的傢伙,有心的孩子不斷學習很快就能彌補高考成績不佳的劣勢,而也有些孩子明明是考了個好大學,結果今後放鬆,再也不學習了,那麼後來就會愈來愈慘。
不少人到如今也想不明白,爲何上學的時候我是尖子,可是走上工做崗位,卻成了廢柴。主要緣由就是你,只有被動學習能力,而沒有主動學習的能力。這個能力最好的培養時期就是在大學,這四年你要是玩過去了,會給之後埋下很多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