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百度百科面試
最近幾年看過的萬維鋼解讀推薦過的書,前20本是獲得APP上總結出來的,估計有遺漏,估計僅僅是獲得有電子書的部分。後4本是在賣書網站上搜萬維鋼,結果中標明萬維鋼推薦的。算法
按4星、5星算好書,3.5星算半本好書計算,這24本書中,好書11.5本,接近一半。安全
萬維鋼是前物理學家,一個優點是擅長講故事。他的解讀有一個問題,就是有時候會把最精彩的故事都已經拿出來說了,懷着比較高的期待去讀書,可能會有點失望。微信
父母的養育最多隻能像園丁,不可能像木匠:3.5星|《園丁與木匠》網絡
看書的名字、封面、海報,暗示本書是寫給父母的育兒書,實際不是,是兒童心理學研究成果綜述,主要講各類心理學實驗的過程與結論。ide
英文版版權是2016的,還不算舊。工具
書中關於兒童與青少年教養的重要信息與觀點:學習
1:人的性格與特長有許多偶然因素和先天因素,父母在兒童期青春期的教養影響不大,父母很難像木匠同樣精確控制產品形狀,只能像園丁同樣提供好的環境等待做物本身發育發展;優化
2:兒童是經過玩耍來學習的;網站
3:父母成爲穩定且能夠提供可靠學習資源的照顧者,要比成爲直接教導式的照顧者更有價值;
4:科學和數學也應該經過學徒訓練的方式來教授;
5:「帶着你的孩子去工做」可能會成爲一種慣例;
6:當今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蘋果手機,谷歌眼鏡以及微信等各類網絡社交平臺,各類最新的前沿科技產品會對咱們的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做爲家長又應該作些什麼?……而更簡單也更真實的科學答案是:咱們真的不知道;
7:這一代年輕人用社交媒體作着年輕人們一直以來都在作的事:創建本身與朋友和同齡人的聯繫,疏遠他們的父母,搞曖昧、聊八卦,還有霸凌、反叛和嘗試各類新事物。
總之做者認爲目前流行的養育、教育模式有問題,違背了兒童和青少年的天性,也給出了一些改進的原則,可是缺少實施細節,而且沒能給出按做者的原則實踐的案例和效果。
書的前勒口上介紹說做者是「心理理論」的創始人之一。這個「心理理論」對應的是theory of mind,翻譯比較怪異,通常譯做「心智理論」。
整體評價3.5星,還不錯。
4星|《引爆流行:如何在注意力經濟時代成爲流行製造者》:讓陌生的變得熟悉,讓熟悉的表現出一點兒陌生感
主要內容是討論如下兩個問題:
1:什麼樣的文化產品能招人喜歡於是流行起來?
2:爲何有些實力很是接近的文化產品最終的流行程度差別極大?
書中討論的文化產品主要是音樂、電影、電視、書籍,也討論了互聯網上的內容。講了許多知名文化產品背後的曲折故事,不少是各類機緣巧合才流行起來的。
好比莫奈、塞尚等7位印象派畫家,是由於富翁兼畫家卡耶博特支持、購買他們的畫做而且死後捐給法國政府,《蒙娜麗薩》知名度大增是由於被盜又最終追回。
涉及到許多美國流行的音樂和電影,我大部分不熟悉。
書中的故事是做者收集資料整理出來的,書中還引用了一些學術研究成果,個別時候做者還親自走訪了一些專家。
關於如何引爆流行,做者有以下重要觀點:
1:流行文化創造公司都是風險投資者,依靠創造力的行業是一場機率的遊戲;
2:新的流行文化服務於古老的目的。那就是填充時間,讓陌生的變得熟悉,讓熟悉的表現出一點兒陌生感,影響情緒和創造意義;
3:想要銷售一些熟悉的東西,就要讓這些東西帶來驚喜;
4:人們天天都在談論那些讓他們顯得日常的事物,可是事實上,他們想要分享那些讓他們顯得和主流相比有點兒奇怪的東西。
書中其餘重要觀點:
5:絕大部分人廣泛喜歡他們認同的觀念、容易識別的畫面、容易聯想到自身的故事,以及容易解決的謎題;
6:人們趨向於認爲不流暢是一個信號,說明某些事是錯誤的;
7:人們其實是喜歡複雜性的。可是這種複雜性須要限定在他們可以理解的範圍內;
8:觀念真的會像病毒同樣擴散嗎?答案很是簡單,不會的;
9:人們傾向於尋找那些像他們自已的人,社會學家把它叫做「分類」。其次,人們傾向於改變本身,讓自已像周圍的人,這個叫做「社會化」;
10:一對多溝通的時候,咱們會對咱們生活裏的故事進行精雕細琢;一對一溝通的時候,咱們更樂於表達關切;
11:流行產品並不具備表明性,它們每每都是畸形兒,特殊品和例外。沒有一個搭建流行產品的完整而完美的標準公式;
12:人們說他們但願能在本身的社交媒體推送裏看到重磅新聞,可是他們打開的每每是搞笑圖片;
英文版是2017年出的,書中交代實際寫做時間是2016年。書中的內容還沒過期。
整體評價4星,不錯。
3.5星|《爲何:關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如何從紛繁的數據中找到因果關係
書比較厚,正文346頁,註釋26頁。內容也相對硬核,有一些機率、邏輯的公式,有一些偏哲學的思考。
覺得會有許多因果關係的有意思的案例,結果比較失望,大部份內容是在講因果關係判斷的規則與技巧,重點的是用圖來表示各因素關係的因果圖,和做者總結的幾個分析因果關係的公理。
做者說他這本書是關於「因果推斷」這門新科學的普及著做。不過書的先後勒口、前沿後序中都沒提這門新科學在學術界的地位,和做者在這門新科學中的地位。讀後感受是各學科科研論文中關於因果關係判斷的規則與技巧的綜述和做者在其中的見解與貢獻,距離一門新科學還有距離,至少內容太少了。
前半部分主要講如何根據數據推斷出因果關係。有一類數據基本是充分必要條件,好比長期不吃維生素C和壞血病的關係,喝了霍亂桿菌污染的水和霍亂病的關係。可是更多的是多種因素可能都起做用的狀況,這時如何判斷因果呢?
前半部分有三個重要的多因素案例,一個是豚鼠的毛色跟豚鼠父母的毛色的關係,比孟德爾作實驗的豌豆複雜得多,賴特用圖形和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豚鼠毛色有42%的因素是遺傳的。
第二個案例是肥料對莊稼的做用,能夠把莊稼地分爲多片,隨機決定哪塊地用哪一種肥料,收穫後分析肥料的優劣。
第三個案例是吸菸與肺癌的關係。涉及到人,不能隨機讓一組吸菸一組不吸菸,英美兩國都啓動了前瞻性研究,長期跟蹤吸菸者的狀況,跟不吸菸的羣體作比較。
後半部分,因果關係推演的理論探討和公式演示更多一些,比較有趣的是辛普森悖論,就是根據統計數據,一個新葯對男性效果差,對女性效果差,可是綜合男女數據則效果好。
整體評價3.5星。還能夠,可是偏硬核偏學術,有機率學和邏輯學公式。
2星|塔勒布《非對稱風險》:須要讓作決策的人承擔相應的責任,結論多推理少證據少
《黑天鵝》《反脆弱》做者新書。
書中重要的思想我認爲有3個:
1:風險共擔是好的機制,也就是須要讓作決策的人承擔相應的責任,2008年金融危機正是由於違反了這個原則,美國對伊拉克利比亞等國的干涉的失敗也是由於違反了這個原則;
2:羣體中最不寬容的少數派可能決定羣體的選擇:佔美國人口0.3%的猶太人對飲食有嚴格的要求,結果美國幾乎全部的飲料都符合猶太教標準;
3:長尾能夠分普通長尾和胖長尾。胖長尾包含了一旦發生風險巨大的事件;
我認爲這些思想都不是做者發現的。
做者在後記中借虛擬的林迪之口說,一我的鬍子變白的時候,不要關注推理,直接關注結論吧。
全書是散文風格,結論多推理少證據少。大部分結論都沒能說服我。大部分結論是走馬觀花式點到爲止,好比說金融危機的緣由和預防措施,原本覺得是做者專長能夠詳細展開,結果只說了兩個結論就再也不提起:金融危機的原由金融機構是作決策的人不須要承擔責任,對衝基金把本身的錢投進去的作法算是一個解決方案。
做者在書中點評不點名批評了許多團體、我的:科學界尤爲是社會科學界的同行評審制度、大部分經濟學家、許多知識分子、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等。做者認爲大部分經濟學家都沒理解機率,都是在胡扯,科斯和理查德·塞勒的理論有欠缺,許多知識分子在胡扯。
我認爲書中至少有三處做者自相矛盾了:
1:批評不用對本身理論的後果負責的知識分子,可是做者也是一個不用對本身書中理論的後果負責的知識分子;
2:肆意批評他人,可是點名罵了兩個給他的書寫差評的知名書評人,認爲他們沒資格評;
3:在《反脆弱》中儼然找到了別人不知道的投資真理,本書對《反脆弱》的思想還有所介紹,不過這本書不提他的投資業績了,比較大的多是投資業績不理想。
借用做者的一個理念來作判斷:做者對書中本身的言論不須要負責,所以本書的可信度要下降。
再借用做者的一個理念來作判斷:一我的反對大多數的科學家,這我的的觀點爲真的機率極低。
整體評價2星,不推薦閱讀。
1星|《巨人的工具》:名人訪談錄,有用信息極少,提問水平還不如楊瀾
書很是厚,有690頁,裝訂也很好,能夠在桌子上攤開了看。
內容極差,是做者對一些美國名人的訪談。做者浪費了許多跟名人溝通的好機會,訪談內容基本是一些雜事、八卦,好比你在看什麼書,你想對30歲的本身說句什麼之類的。
楊瀾在2017年出過一本書《人工智能真的來了》,是她的一個電視訪談節目的文字版。當時有很多IT從業者笑話這本書,我讀後評價是3星,雖然浪費了很多跟大牛溝通的好機會,仍是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這本書比楊瀾那本差遠了,做者提問的水平也比楊瀾差遠了。
整體評價1星,不推薦閱讀。
4星|《對賭:信息不足時如何作出高明決策》:賭徒機率思惟最優
做者是認知心理學博士,有一個職業撲克玩家哥哥,機緣巧合專職玩德州撲克20年。
做者在玩牌過程當中意識到,撲克比賽中的決策次數特別多特別頻繁,差很少每兩分鐘要有一次決策,可能一個決策就影響到一套房子的輸贏。因而對優秀撲克選手的決策模式作了許多思考。
書中總結了優秀撲克選手的決策思路,最重要的我認爲是兩點:
1:機率思惟:認識到世界是不可知的,只能儘可能選擇贏牌機率最大的方案;
2:正確的決策不必定致使好的結果:正確的決策可能致使輸牌,毫不能所以認爲決策就是錯誤的;
做者引用了博弈論的基本理論,認爲生活中只要有選擇就是在博弈,在賭本身的選擇是最優的,真實的生活更像撲克而不是象棋:本身接下來摸到什麼牌對手摸到什麼牌是未知的,運氣的成分很大,很天然會用結果來判斷決策的對錯(但這是不對的),賭徒的機率思惟在生活中是最優選擇。
書中還給出跟機率思惟相反的常見思惟誤區:動機性推理、自利性誤差、偏見盲點、確認性思惟、時間貼現、過後偏見等。
做者也給出了讓大腦逐步跳出思惟誤區適應機率思惟的一些方法,好比參加求真小組,小組內討論問題嚴格區分情緒、決策、結果,重點討論決策過程是否是最優而不關注情緒和結果。
做者本身兒子考試成績很差,老是習慣性地怪罪老師很差,做者用這個例子說明這種失敗了怪別人的思惟誤區是人類天性,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
上面我說的機率思惟,書中大部分時候叫作「對賭思惟」,個別地方叫機率思惟。書中頻繁出現「對賭」這個詞,根據上下文來看,基本肯定就是英文「bet」也就是賭博。
整體評價4星,很是好。
3星|《生命3.0:人工智能時代,人類的進化與重生》:科幻小說的情節討論
書探討的主要內容:若是生命3.0真的會出現,那什麼時候會發生?這對人類意味着什麼?咱們必定要確保人工智能對人類保持友好。
生命3.0算是全書最有意思的一個想法。所謂3.0,是指生命本身設計本身的硬件和軟件,這裏說的生命,不是指人類,而是指人工智能。做者認爲人類是生命2.0版本,不能設計硬件,可是能夠設計軟件。人工智能則有可能設計本身的硬件和軟件。
做者找到鋼鐵俠馬斯克,拉了1000萬美金作人工智能研究,主要的成果就是一些會議造成的行業共識:要注意人工智能的安全問題。這本書是做者對人工智能的一些思考。
讀後感受主要內容接近於科幻小說的情節討論。做者指出人工智能會不會產生意識目前科學界尚未共識,至少沒有明確說不會產生的過硬證據。基於這個假設,做者做了許多推測:人工智能萬一有了意識,再加上自身的超強能力,給人類社會、給宇宙帶來的各類後果。最宏大的後果是人工智能征服宇宙,使用宇宙的所有資源爲本身服務。
整體來講全書推測多,肯定的信息少,邏輯推演少。
羅輯思惟有兩期節目專門介紹這本書的內容。以爲那兩期節目有趣,還想看在書中看到更多有趣內容的讀者,我建議不要浪費時間了,沒有了,都被挑進那兩期節目中了。
書中交代本書成書於2017年1月。
整體評價3星,有必定參考價值。
做者是橋水公司創辦人和CEO。讀後感受是一個極度理性的人,把公司流程看成軟件代碼反覆優化。本書就是做者優化公司流程的基本原則。書中的「生活原則」部分,也不是講吃喝玩樂的原則,而是講如何理解現實,如何作判斷和決策等話題。
做者在書中比較坦率地介紹他和橋水公司的成功失敗的經驗,還披露了當前橋水面臨的問題。
整體感受這些原則說的特別好。可貴的是竟然能在公司內部推廣開。
嘗試歸納一下書中的重要的原則:1:頭腦極度開放;2:公司極度透明;3:反覆優化;
整體評價5星,很是不錯。
3星|希思兄弟《行爲設計學:打造峯值體驗》:欣喜、認知、榮耀,鏈接4大要素
兩位做者是教授、研究員。本書的寫法是常見的先打槍後畫靶子的作法,全書基於一個心理學現象擴充而來:人們會根據兩個關鍵的時刻來評判一段體驗的好壞:(1)最好或是最壞的時刻,也就是「峯值時刻」;(2)結尾。基於這個實驗,做者給出他們的研究結果,分了4大節許多小節闡述,用故事或個案說明理論。
做者說他們研究後認爲,決定性時刻由這4種要素中的幾種構成:欣喜、認知、榮耀,鏈接。全書基於這4種要素繼續擴展,講如何創造欣喜、認知、榮耀,鏈接。
這個全書最重要的結論,沒看到做者給出來源和註釋,不知有沒有發表到學術圈。
書中給出了許多心理學研究成果,也舉了很多故事形式的案例來證實,故事的來源,書中註釋說基本是做者的採訪得來的。
讀後感受很通常,我最但願看到的心理學著做是這樣的:提出一個理論,推薦給一些組織或我的,說明實施效果,效果最好是量化的。
書中有幾個具體可操做的工做改進建議:
1:入職體驗改進後有助於提升員工的工做滿意度;
2;銀行能夠在客戶的關鍵時刻(好比買房貸款時)給客戶小驚喜;
3:給滿意客戶更好的體驗,比改善不滿意客戶的滿意度,投入產出比多9倍。
整體評價3星,有必定參考價值。
3星|《塑造世界經濟的50項偉大發明》:條理性略差,講故事天賦略差
做者選了50個自認爲偉大的發明,從發明的故事講起,重點闡述經濟學角度看發明帶來的後果。
讀後感受有點有始無終,這些發明背後的故事大部分挺有趣,可是做者講故事天賦不太夠,致使大部分故事都不夠吸引人。
另外最重要的是全書條理性略差。做者在前言後序中都沒能給出選擇的標準,50個發明又分了幾個大類,不管是大類和小類,個人感受都是不夠全面、邏輯不夠嚴謹。
整體評價3星,有必定參考價值。
信息濃度很是高的一本書。篇幅也不小,紙書有568頁,致謝與註釋只佔7%。
全書講各類複雜的東西中存在的廣泛規律:哺乳動物體重每增長一倍,心率下降25%;城市人口每增長一倍,加油站只增長85%;城市規模越大,工資越高,GDP越高,犯罪案件越頻發,艾滋病和流感病例越多,餐廳越多,產生的專利數量越多;
總體風格旁徵博引,知識點特別多。做者寫書的時候75歲(今年78歲),曾經是物理學家,最近十多年專門研究複雜性科學。書中大部分信息引自現存的學術論文中,少數是做者本身的課題組研究成果。
全書10章,4章講動物,4章講城市,1章講公司。講公司的部分相對來講信息量比較少。
做者嘗試整一個大一統的理論,把書中涉及到的各個領域的規模化規律統一塊兒來,寫完書的時候這仍是個設想。
寫做風格比較嚴謹,別人的觀點必定給出來源,本身的觀點也說明研究通過。
書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圖表,美中不足的是電子版中的圖表也是黑白的。
整體評價4.5星,很是好。
5星|《突破現實的困境:趨勢、稟賦與企業家的大戰略》:戰略書中少見的精品,麥肯錫書中少見的精品
三位做者是麥肯錫戰略業務的領導者。本書是他們的一個費時費力的針對企業成長的研究結果。
做者們先是在書中指出了許多企業在制定戰略過程當中的種種弊病。這一部分有很多幽默和諷刺。全書有很多幽默插圖。
隨後做者們給出他們的解決方案。他們分析了2393家全球企業在2004-2014這15年之間的業績數據,認爲經濟利潤是一個衡量企業業績的好指標。他們根據經濟利潤把企業分爲五個檔。企業經濟利潤的分佈符合冪律分佈。
做者們的結論是企業成長最重要的因素有10個,其中沒有領導力、文化、人才、執行力等常見元素,營收規模、研發投資、行業趨勢、併購、內部資源集中在優點項目等因素跟企業高速成長的關聯比較緊密。
英文版是今年2月出版的。中文版算比較新了。做者在書中解釋說分析數據消耗了比較長的時間,所以書中的最後數據截至2014年,書倒是今年纔出版。
書後23%的內容是附錄、註釋、索引。
看得出三位做者有實際的戰略諮詢的經驗,又有嚴謹的數據分析的態度。這本書是麥肯錫背景(書名帶「麥肯錫」的,或者麥肯錫的人好比大前研一寫的)的書中少見的精品,也是討論企業戰略的書中少見的精品。
做者們的結論是否是有效,也許要過一些年才能看出來。可是他們的結論,比僅根據成功案例推導出來的結論更有說服力。
書後註釋中提到:公司的戰略實踐領導人最喜歡的戰略圖書清單包括:
1:《戰略:一部歷史》(勞倫斯·弗裏德曼,2013年)
2:《創新者的窘境》(克萊頓·克里斯坦森,1997年)
3:《好戰略,壞戰略》(理查德·魯梅爾特,2011年)
4:《孫子兵法》(孫武,公元前5世紀)
5:《合做競爭》(亞當·布蘭登伯格和拜瑞·內勒巴夫,1996年)
6:The Lords of Strategy:The Secret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New Corporate World(Walter Kiechel III,2010年)。
除了這些主流圖書,書單中還包括一些只與戰略有些許相關性的圖書,例如
7:《反脆弱:從不肯定性中受益》(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2012年)
8:《信號與噪聲》(納特·西爾弗,2012年)
9:《思考,快與慢》(丹尼爾·卡內曼,2011年)
書單中的一些書籍還回顧了1776年以來戰略的歷史軍事根源,包括:
10:《羅馬帝國衰亡史》(愛德華·吉本,1776年)
11:《戰爭論》(卡爾·馮·克勞塞維茨,1832年)
12:《衝突的戰略》(托馬斯·謝林經典著做,1981年)
整體評價5星,很是好。
3星|《多樣性紅利》:10年舊書,《羣體智慧》的註解版,習題集性質
10年舊書了,書後版權頁上英文版的版權是2007年的,亞馬遜英文版上搜到的版本是2008年的。
全書能夠看做《羣體智慧》的註解版,後半部分的內容又在講投票規則,可是不如《議事的科學》講的好和全。
書中充斥着相似習題講解的內容,用例子和公式來證實多樣性的羣體的決策和判斷優於專家。
書中給出了羣體智慧優於專家智慧的條件:有多樣性的預測模型;人們是相互獨立的,不容許人與人之間產生相互影響;預測過程是分散的,人們不會相互交流。
做者也說應該用實際的案例來講明羣體智慧更優。不過書中沒花太多的筆墨來列舉實際案例,所舉的案例也就是股市,沒超出《羣體智慧》。
正文有409頁,比較厚,印刷技術還不錯,紙比較輕柔,拿起來比較容易攤開。
整體評價3星,價值不大。
4星|《將來簡史》:極少數精英會變成身體結構跟普通人差異極大的神人,神人管理算法,算法管理世界。跟《人類簡史》的內容有很大重合
全書共11章,關於將來的論述主要集中在第9章。關於將來的趨勢的判斷,推理過程比較少,我感受也不算嚴密。基本的觀點是隨着技術的發展,部分精英會打敗死亡,而且用基因甚至機械改造本身的身體,世界會被這少數精英及他們管理的算法統治。
關於已經發生的歷史的章節,大部份內容是把《人類簡史》的內容換了角度說一遍(可是不如《人類簡史》的思路清晰):人類打敗其餘動物是由於人類能夠更大規模地合做,人類共同虛構出了國家、宗教等信息做爲生活的意義。
整體評價4星。
全書嘗試舉例說明混亂比整齊和諧更好,效率更高,收益更多。案例都比較有趣,可是推導過程和最終的結論我感受都有點牽強,感受是做者挑了許多有利的案例,每每看不到事情的全貌。
整體評價3星,有必定參考價值。
用算法找對象:有實用價值的算法入門,有點燒腦:4星|《算法之美》4星|《算法之美》
全書是算法入門,從生活中的各類問題提及:租房、談戀愛、老虎*、拍電影、面試、買彩票、各類排序、找停車位、尋找新葯、臨牀試驗、奧巴馬拉贊助、預估電影票房,講數學家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也就是算法),通常從算法的由來開始提及,到如今的實際應用狀況,還有各類變化與爭議,比較有意思。
租房與談戀愛在書中都被納入「最優中止」問題,算法的答案是在37%的時候作選擇。細節能夠看書。
涉及到一些技術細節,我估計高中畢業就能看明白。
我認爲全書的內容仍是比較有幫助的,比雞湯類讀物要有用一個數量級。
翻譯不錯。有一個地方我感受有問題:#174:‘「算法」(algorithm)一詞得名于波斯數學家花拉子密。’。這裏的「花拉子密」通常譯做「花剌子模」。
整體評價4星,比較有價值。
3星|《成功與運氣》:運氣的做用常常被成功者忽略,認可運氣的做用會讓成功者更成功
做者引用了一些研究結果外加少數本身的實驗結果,證實:
1:運氣的做用常常被成功者忽略;
2:認可運氣的做用會讓成功者更成功;
3:成功者由於忽略運氣的做用而不肯意多交稅來支持基礎建設;
4:做者建議採用消費累進稅讓全部人都把攀比性支出節約出來用於社會基礎設施建設;
讀後感受推理與數據太少,消費累進稅的事情跟本書主題的關係略有點牽強。整體評價3星。
做者在書中想表達的思想是:大部分公司與我的都在不停地追求更多的錢/資源,覺得這樣就能夠作成更多的事/更成功,實際上追求更多的資源有一個嚴重的反作用,就是忽視了已經擁有的資源的潛力;努力發掘現有資源的潛力,每每可讓公司/我的更成功。
全書有案例有理論,有很多案例都比較有意思。
這本書應該是萬維剛在專欄中推薦過的,書中的一些案例聽着耳熟。不過萬維剛和羅振宇推薦的書都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已經把書中最有意思的故事與案例拿出來說了,受他們影響帶着比較大的指望來讀書每每會失望。這本書就是這樣。
讀後整體的感受做者有點先開槍後樹靶子的嫌疑,找出許多個案與理論來證實本身的觀點,忽視反面的個案與理論。
中文書名有點失敗,「節儉」或者「珍惜」更符合全書的思想。
整體評價3.5星,還能夠。
讀後感受全書整體思想比較牽強。做者隱含地樹了一個稻草人當靶子:許多商業機構用理工科思惟來解決商業難題,而後說應該用文科的「意會法」來解決。
做者說「意會法」來自人文科學理論,可是全書始終沒交代這個「意會法」是人文科學中具體那個科學的方法,也沒給出意會法的具體操做方法。
做者給了幾個商業案例,說是意會法的案例,我認爲比較牽強。
整體評價2.5星,價值不大。
影響決策質量的四大思惟陷阱及WRAP應對法:4星|《行爲設計學:掌控關鍵決策》
兩位做者認爲,有四大思惟陷阱讓人作出錯誤的決策:思惟狹隘、證明傾向、短時間情緒、過分自信。兩位做者提出WRAP決策流程來應對:
Widen your options(拓寬選擇空間);
Reality-test your assumptions(把假設放到現實中檢驗);
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 (在作出決策前, 留出思考的距離);
Prepare to be wrong(作好出錯的準備)。
下面用個人語言解釋一下這四個陷阱:
思惟狹隘:沒想到其餘更好的選擇;
證明傾向:下意識地只關注能證實本身觀點的證據;
短時間情緒:跟決策無關的我的喜愛會極大影響決策;
過分自信:對本身的評價與預估高出實際水平。
書中的四大思惟陷阱和WRAP應對流程,基本的數據和結論來自各類學術研究,做者做了歸納總結。
兩位做者是學者,也挺會講故事。書中引用了很多學術研究成果,也舉了很多真實案例來佐證,比較有意思。
讀後感受做者們說的挺對,這幾個思惟陷阱確實很常見,應對方法也看起來不錯。
一個我好奇的問題書中沒提:有沒有我的或組織根據本書的思路去行動,實際效果如何?
英文版是2013年出的,還不算舊。
有一個細節兩位做者比較體貼讀者,就是每一章有一個小結,歸納本章的主要內容。
做者在書後列出了推薦書目:
《思考,快與慢》
《制勝決策力》
《怪誕行爲學:可預測的非理性》
《助推》
《知你所不知》
《億萬美圓的教訓》
《Getting to plan B》
《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600萬》
《Love is never enough》
整體評價4星,很是好。
做者是物理學家。受中文書名誘導,看書的開頭部分,感受做者嘗試寫人類思惟逐步演進的歷史,好比人類怎麼就明白了推理、定律、數字0和負數。再日後看感受全書主線仍是物理學簡史,再加上前科學時代的科學史。有兩章分別講化學和生物,也是給後面的章節作鋪墊。
全書看到很多科學發展史上的趣事,也有對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的深刻淺出的介紹(量子力學的原理部分我都略過了)。
整體評價4星,寫的不錯。
全書不停地舉例,而後得出結論,沒有邏輯推理過程,不夠嚴謹。
整體感受做者嘗試以大師的姿態揭示當下的技術發展的規律與趨勢,可是讀後感受例子還有點意思,結論則沒有新意。整體評價3星。
書後面20%的篇幅是書中引用的資料的清單,比較專業。
萬維剛的序言使用了他介紹過的講故事的書的技巧(書名我忘了),先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讓我感受整個序言都比較有趣,有趣程度超過了全書正文整體。
3星|《不會被機器替代的人》:人在被服務的時候,更喜歡面對面跟人打交道,而不是跟機器打交道
若是想看看具體本身從事的職業會不會被機器取代,將來會出現哪些有前途的職業,那基本上要失望了,書中沒給出明確的清單。
全書的主要思想:
1:機器的進步速度特別快,人類則特別慢;
2:機器目前已經能夠準確判斷人的情緒,能夠作一些創意性的工做,好比創造新的菜譜、音樂;
3:人在被服務的時候,更喜歡面對面跟人打交道,而不是跟機器打交道;
4:團隊成員的同理心、社會敏感度、樂於助人的程度、親社會性,對團隊的效率、總體智商、創新能力的影響極大;
讀後認爲有一大一小兩個邏輯上的不嚴謹之處:
1:做者認爲涉及人際交往的行業,就業率在大幅增長,隱含的意思是還要繼續大幅增長,可是沒給出推理或依據來論證。
2:書中舉了兩個例子,說明軍事演練能極大提升軍隊戰鬥力,據此說明同理心特別重要。我認爲這個推理比較牽強,這兩個例子分明是說事先的儘可能仿真的演練很是重要。
整體評價3星,還能夠。
4星|《直覺泵》:著名無神論哲學家的思想實驗、腦洞、思考工具與技巧
直覺泵是做者發明的名詞,實際含義就是常說的思想實驗。
做者作過科學家,目前是哲學教授,是「新無神論四大騎士」之一。書中主要內容是做者的各類思想實驗,其中不少能夠算是開腦洞型的,也有一些做者說的思考工具,這其中有很多是辯論中常見的謬誤的模式,固然做者也講了他識別與應對謬誤的技巧。
具體內容涉及:意義與內容,計算機與人工智能,進化論,自由意志等,其中進化論和意識是重點。內容方面略有點燒腦。
做者爲了讓本書通俗易懂作了極大的努力,找來了13個新入學的本科生,一塊兒探討本書的主要內容。
有很多內容涉及到做者跟他人的辯論。
英文版是2014年出的。亞馬遜英文版的做者介紹很簡單:哲學教授,寫了不少書。中文網站與書的扉頁上有很多頭銜。做者在書中提到,他曾經作過科學研究,很滿意當前的哲學研究工做。
比較厚重,正文有450頁,前言30頁,註釋與參考文獻40頁。
整體評價4星,不錯。
全文完
相關連接:
熊逸吳軍武志紅萬維鋼薛兆豐何帆曾鳴李笑來等獲得專欄書34本,5星1本,4星12本
更多毒舌書評參見個人公衆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