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失去初心的年輕人和兩位保持初心的中年人

文/寒食君 若是你是微信公衆號的深度用戶的話,你可能會有和我同樣的感受:有趣的好文章彷佛愈來愈少了,取而代之是大可能是沒有靈魂的字句堆砌。 今天你推薦大佬我,明天我推薦大佬你,粉絲量蹭蹭上漲,皆大歡喜;今天我轉你一篇,明天我轉他一篇,評論區連連誇讚,不明因此。 微信公衆平臺的slogan人人都知道:再小的個體,也有本身的品牌。可是大部分人其實將它理解爲:再小的品牌,也可以賺點兒錢。 做爲一名讀者,最初公衆號對我來講真正的魅力在於,每一個號的背後都是一個個個性鮮明,風格迥異的人。他們所寫的,所表達的,都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而如今,好像你們都同樣,我甚至分不清誰是誰。 做爲一名做者,我也應該捫心自問:本身究竟有多久沒有好好去寫一篇本身願意寫,別人值得看的文章了?大部分人都不是寫做的天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只是極少數,想要寫出優質內容,仍是得靠經驗的積累,時間的雕琢。可是在自媒體的競爭中,時間也意味着被遺忘,因而寫東西對我來講變成了一種壓力。 我寫公衆號的初衷,就是爲了樂趣。只是後來發現原來還能夠順帶賺點兒錢,真好。再後來,心態發生了變化。本身奮力埋頭去寫,不如別人輕輕擡手一推,我本是凡夫俗子,天然難逃投機取巧的誘惑。可是,這讓我很累,同樣本來使我快樂的事物變成了壓迫個人東西。 文章標題中,一位失去初心的年輕人,即是我本身,我想要改變。 再來談談兩位保持初心的中年人。 第一位你必定認識,「碼農翻身」的做者劉欣,按年齡,我應該尊稱一聲叔。

第一次偶然讀到他的文章,是在一個失眠的晚上,見少識窄的我驚歎了。劉欣的文章,是圈內少有的能用故事把技術講得明白、有趣的。固然,這也不用我多加評價了,你們有目共睹。 更多地,我想聊聊和劉老師的幾回交集。 第一次接觸,是世界盃期間,我在劉老師的知識星球發了一篇簡單的隨筆,他看到後,以爲不錯,因而問我願不肯意投稿。我內心想的是:這還用問嘛,固然願意啊。那次,是我人生第一次拿到稿費,劉老師很尊重原創。 第二次,是我在寫了一篇文章後,鼓起勇氣,主動向他投稿。他仔細看完了全文,並就文章裏的技術點,和我認真交流了一番。其中有一些是比較容易忽視的細節,可是劉老師依然嚴謹細緻。這是一種對讀者負責的態度。 第三次,我寫了一篇文章,比較忐忑地想徵詢一下前輩的建議,說實話,我這種無名小卒,其實很怕佔用前輩的時間。劉老師一如既往地通篇讀了,並和我進行了一些方向上的商榷,這是對後輩的指引。 劉欣寫公衆號多年了,一如既往,你去翻他歷年以及近期的文章,看到的始終都是淡定平和地在講技術。 另外一位,嚴格意義上不能稱爲「中年人」,大我十多歲,更像是一位大哥。他就是「大飛碼字」的做者飛哥。

第一次讀到飛哥的文章,我暗自佩服。對於你們都沉默的話題,他勇於說大實話,並且視角很高,一看就是經驗豐富,一路走來的程序員老炮兒。不過沒有怎麼交流過,由於我只是無名小卒,不敢和高手搭腔。 有一天,我發現飛哥關注了個人公衆號,後來,我嘗試開知識星球,飛哥竟然加入了。再後來互加了微信,結果才知道微信就是他們開發的。 飛哥寫公衆號時間比較短,可是每篇都飽含着他的真實經歷和經驗,但卻不是教條,很適合迷茫不知所往的年輕人讀。 我發現一個細節,飛哥回覆公衆號留言,常常是在夜裏一二點,應該是白天忙完工做,夜裏纔有時間寫東西和回覆讀者。再反觀本身,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最近,他們也遇到了一些煩惱。好比:被讀者不理解甚至責怪、標題取得不夠「震驚」就沒有人看等等。 我不是什麼v,也沒有什麼流量,我推薦他們的意義,只是想要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裏奔跑的勇士,使他們不憚於前驅。 再來講說本身,昨天發了一篇商業互吹,不管是老讀者的反饋,仍是閱讀數都很差,還面臨着不達標重發的窘境,我想我到底是怎麼了,爲什麼要自困於此。 從此,我只想寫本身真正想要表達的,以及我以爲值得被閱讀的。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