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BIOS加電自檢: linux
加電自檢,檢測硬件設備。而後按照cmos上面的順序來搜索處在活動狀態下的能夠引導的設備。能夠是光驅、軟盤、USB等。 windows
二、 加載主引導加載程序(MBR): 網絡
主引導程序是一個512字節的映像。包含一點機器碼還有一個小的分區。 spa
主引導程序的任務就是查找而且加載處在硬盤分區上的次引導程序。經過分區表查找活動分區,並將處在活動分區的次引導加載程序讀取到內存裏面運行。 進程
三、 加載次引導記載程序(GRUB) 內存
次引導加載程序只要就是加載linux內核。 it
上一階段結束以後次引導加載程序就會在內存裏面跑起來。就會出現GRUB圖形界面,讓用戶選擇加載什麼樣的內核。 變量
四、 linux內核映像: 配置
用戶選擇要加載的內核以後,次引導加載程序(GRUB)就會根據/boot/grub.conf配置文件中所設置的信息,從/boot/所在的分區上讀取Linux內核映像,而後把內核映像加載到內存中並把控制權交給Linux內核。 搜索
linux內核得到控制權以後開始幹本身的事
(1)、 檢測硬件
(2)、 解壓縮本身並安裝必要驅動
(3)、 初始化與文件系統相關的虛擬設備,LVM或RAID
(四、 裝載根文件系統,掛在根目錄下面
(5)、 完成以後,linux在進程空間裏面加載init程序,下面輪到init幹活
五、 init進程
init是全部進程的發起者和控制者,全部的進程都由此衍生。
init進程得到控制權以後,它會執行/etc/rc.d/rc.sysinit腳本,根據裏面的代碼設置環境變量、網絡、啓動swap、檢查並掛載文件系統、執行其餘初始化工做。
至此,linux啓動完成。
咱們稍微總結一下:
首先是BIOS加電自檢,以後加載主引導加載程序、次引導加載程序,最後就是linux內核映像,完了把控制權交給init進程,完成初始化工做。
swap分區是什麼?
相似windows系統中的虛擬內存,當物理內存不夠用的時候,使用swap中的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