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師該這樣霸氣迴應「0.00008的轉化也很好」的謬論

活動作的好很差,到底誰說了算?工具

「花費300萬成本作促銷推廣,買了一堆KOL,淘寶廣告,微博刷屏,最後轉化率0.00008,也是極其成功的活動,緣由有三:」大數據

「第一,花錢作社交媒體就是沒轉化的,這是常識」數據分析

「第二,營銷的核心關注點是用戶的情緒,不是數據」微博

「第三,這種活動對品牌長期效應難以估量,數據是無論用的」淘寶

品牌總監振振有詞的說道,還隨手轉發了若干自媒體,公關大V發的《談ROI的都是耍流氓》一類文章。「你看資深人士都是這麼說呢!不要相信數據分析的結論,他們不懂業務!」數據

做爲數據分析師的你,聽了這種言論是什麼心情?廣告

呵呵!文章

活動作的很差的時候,數據就不是重點了。

活動作的很差的時候,就開始抱怨什麼難以量化了。

活動作的很差的時候,就開始扯什麼「長期」,「情緒」了。

十有八九,後邊還有一句:「不是咱們策劃的很差,是咱們的數據分析作的不到位。咱們的數據分析沒本事估量長期效應,收集不到口碑數據。咱們的大數據建設嚴重落後,沒法作深刻分析。你看,咱們剛剛又花了筆錢作調研,調查回來用戶滿意度99.9%,用戶6個月後都考慮購買呢」。

呵呵*2=呵呵!呵呵!

能夠預見,若是活動作的好,必定是這麼個場景:

咱們ROI=1:250,新增用戶300萬人,拉動業績7.5億,推進老闆您本月KPI達成率250%。這個時候就沒有數據不許,數據不是重點,數據難以量化了。因此數據管無論用,準不許確,主要是根據業務部門的心情與須要來決定的,恩恩。

呵呵*3=呵呵!呵呵!呵呵!

固然,上述場景只是最近爆火的一個話題引出的段子。然而問題倒是很現實的。咱們總說:「數據驅動決策,分析提高效益」然而數據常常成爲業務部門的玩具。碰上強勢的,好詭辯的業務部門是很鬱悶的事。數據變成了他們事前立flag,過後甩鍋的工具.輕則抱怨分析無能,重則把責任都甩給你,說是你分析不許致使誤判,着實使人氣憤。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