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收穫5條認知,條條振聾發聵 | 掘金年度徵文

很開心,在掘金上分享一下本身在2018年的收穫。前端

本文內容大部分都是與技術無關的。閉包

1. 知識與技能的區別

2018年買了一門課,《5分鐘商學院》。聽到其中一講後,備受啓發。 它整整影響了我一年。框架

觀點很簡單,要區分知識與技能的區別。知識是能夠學到的,可是技能只能習得。 不能把技能當知識學。post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習

雖然這句話常常出如今個人文章中。但聽了那講後,仍似乎當頭棒喝,讓我陷入深思。網站

平時很喜歡看書,大部分時間都用在閱讀了,技術的和非技術的我都看。this

以前,我一直認爲看書就是很是好的學習方式。那天我才意識到,一直以來的學習只能算是掌握一些知識而不是技能。我真正須要的是一些有用的技能,而不是書本知識。好比自控力是一項技能,須要不斷地練習。而我只是看書,看了好幾本,學到的也只是是如何有效練習步驟等信息罷了。人工智能

你說JS是知識嗎?code

其實它是技能,就算你對它的方方面面知識點如數家珍,好比this各類指向、閉包和做用域、原型和繼承弄得再清楚。而作項目時,解決問題卻基本沒思路,一切也是徒勞。視頻

我寫過《JS正則迷你書》,自認爲對正則的知識掌握得足夠充分了。如今回頭想一想,正則也是技能,是須要不斷練習。面對問題,能從容解決那纔算學到家了。

上個月我發現了網站Codewars,開始作各類正則題。就算陷入苦思,我都感受很愉快。提交答案後,看着其餘人的clever的作法,以爲本身又學到了。

2. 射箭畫靶

技能要掌握的,知識也是要學的。但要學有所用才行。

怎麼使用知識呢?

應用知識的最快方式就是教給別人。

有一天我看到一個不錯的視頻,就想分享到朋友圈裏。後來一想爲啥不分享到知乎上呢?這樣能讓更多人看到。剎那間意識到:知乎不就是把知識教給別人的地方嗎?

雖然說之前也一直用知乎,但不多去答題。

那天才明白了以下事情:

針對某一具體問題,別人邀請你回答時,由於你的知識儲備或見識不夠,可能回答不了。

可是反過來呢?假如你學到了一個知識,而後再去知乎找相應問題,回答一下呢?

指哪打哪,你作不到。但打哪指哪,你該能作到吧。

後來我給它起了名字,稱逆向思惟爲射箭畫靶。先把箭射出去,而後再畫上靶子,豈不是百發百中。

同樣好東西,你得給它起個名字,否則,真到用時,你卻想不起它。

我拉了幾我的組織一個羣,在知乎上應用從《5分鐘商學院》學到的知識。即便後來你們不怎麼堅持了,我想,只要是每一個人本身回答過的知識,至今仍印象深入吧。至少我是這樣的。

3. 關係視角

之前常常跟本身說,要儘可能對事不對人。

在聽了《陳海賢自我發展內心學》後,忽然認識到還有關係視角這一說。正好是反過來的邏輯,對人不對事。

之前看別人爲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爭論得面紅耳赤,真心以爲不至於。如今才發現原來其實也不是他們彼此都特別看重那些事兒,而是他們的關係出現了問題,容易陷入不自覺的爭論。

關係好時,什麼事都不叫事,關係出問題了,雞毛也會變成大事。之後碰見事情時,不要只回應事情自己,還須要迴應與之相應的關係。

這一點,可能,有對象的同窗應該懂得比較深入吧。

4. 思想實驗

最近這幾年不怎麼愛看電影了,由於下意識裏以爲電影比較浪費時間。就算有時看,也動不動地快進。

後來聽有人從思想實驗的角度去解讀《三體》,才認識到:原來,科幻就是在作思想實驗那!

所謂思想實驗,就是不須要在現實中作,在腦海作就好了。多方便!固然了,大多數是不方便在現實中作。

打蛇打七寸,你說一個星球文明的七寸是什麼?《三體》給出的回答是基礎物理。

一個女生長得漂亮,那麼她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會獲得一些優待吧。你說這對相貌普通的女生來講多少是否不公平呢。開個腦洞,若是國家要收美女稅會怎樣?只是思想實驗,不須要在現實裏應用。具體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世界奇妙物語》有一集就講這個的。

科幻就是思想實驗,這一認知,讓我以爲看電影再也不是浪費時間了。前一陣子,《西紅柿首富》挺火,看的過程當中,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思想實驗:給你十個億,你會怎麼花?

5. 正念

這是我2018年收穫最大的一個詞語。我靠它成功戒菸了。

我認爲正念和心流是兩個相反的概念。

正念要求你要覺知,覺察到自個人存在,觀察本身。而心流卻要求你忘記本身,作事情達到忘個人境界。

這裏說說個人戒菸吧。那時我還不知正念這個概念,更不知正念療法。

有一天半夜,醒了找煙,發現煙抽完了。痛苦地忍耐好幾個小時,終於捱到天亮了。

在我起身下牀準備下樓買菸的時候,忽然意識到:欸,觀察痛苦的本身實際上是一件頗有意思的事情啊。想到此處,發現本身樂了起來。沒想到那一刻,我竟開始戒菸了。

一個月後,我在朋友圈寫到:

個人戒菸方法是:你要認識到三個個人存在。渴望抽菸的我,和正在觀察我渴望吸菸的那個我,以及同時意識到兩者存在的這個我。

後來聽才發現,原來這就是正念的概念,覺察自個人存在。

6. 技術方面

2018年,我收穫的5條重要認知說完了。接下來這部分,準備大體說說這一年我的在前端技術這方面的收穫。

5月份時,獨自負責的一個項目終於上線了。用到的技術是REACT和BABYLONJS。後者是WebGL框架。期間,也順便完整地學習了一下原生WebGL技術。因爲該產品要觸摸屏上操做,實現了一個支持多指識別的手勢庫。

隨後,開始了幾個大大小小的VUE項目。嗯,終於開始玩VUE了。

其中兩個項目要實現語言通訊,早早地學習了WebRTC技術。雖然說後面是找的個框架,沒用上。不過,也感慨啊!前幾年在上一家公司時,也負責一個語音通訊項目,那時仍是用IE的ActiveX控件呢。沒想到,這幾年WebRTC發展得這麼快。

年底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同事一個項目要使用離散傅里葉變換,問我怎麼弄。雖然我是學數學的,可是早把知識還給老師了。還好,費了幾個小時。找資料、看視頻終於解決了,算是這麼多年來,第一次發現本身數學仍是沒白學。

這一年裏,不少次,總有人跟我說,爲啥你不學人工智能呢。

其實我也算是作了一點準備。去年花了一段時間,學了一下Python語言。所謂學習,也就是跟着敲了幾個demo,熟悉下語法罷了。準備今年在codewars上練練手。

另外心血來潮還買了一套《高等數學習題集》,準備撿撿高數。哎,只堅持到微分那章,慚愧!!

7. 新一年不要太多目標

前一陣子,朋友說他沒完成多少個年初目標。我想一想本身也是。其實一年真作不了幾件像樣的事情。一年一到兩個目標,作好就不錯了。

我今年的目標只有一個,《樊登讀書會》那200集,每集都認真聽一遍,別浪費了衝動買下的會員。

本文完。

感謝你看到這裏。

對了,點下👍再走。謝謝!😊

掘金年度徵文 | 2018 與個人技術之路 徵文活動正在進行中......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