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文檔體驗報告|「我」不是石墨

前言:騰訊文檔的競爭壁壘所在就是打通了網頁端和小程序、網頁端和QQ,以其強大的社交基因,有效的解決了用戶痛點。html

1、 體驗環境

移動端

手機型號:iPhone7git

操做系統:iOS11.3.1程序員

APP版本:1.0.1github

PC端

瀏覽器:Chrome小程序

瀏覽器版本: 63.0.3239.132瀏覽器

2、 產品定位

slogan

在線、協做、安全安全

可多人協做的在線文檔服務器

最終目標

以騰訊文檔爲支點成爲行業標準,最終造成辦公產品矩陣和體系。微信

3、 用戶分析

因爲騰訊文檔4月19日才上線,因此我選取了它的直接競品石墨文檔(綠色標記)輔助分析其用戶定位網絡

用戶畫像

  1. 天然屬性
    年齡:20-45歲

    性別:男性用戶爲主

  2. 社會屬性
    職業:學生、白領、程序員、做家、編輯

    地區:集中在北上廣等經濟和互聯網產業都很發達的地區

  3. 生活習慣
    天天花大量時間在互聯網上,娛樂、工做都離不開網絡

    用電腦、平板、手機等多設備辦公、寫做

    辦公、學習場所不只僅侷限於辦公室、教室

    工做學習有協做改文檔、方案、開發的需求

具體分析:

一、使用人羣年齡以20-45歲的人爲主。QQ興起的時候正好是85-95後用戶剛剛開始接觸電腦和互聯網的時候,這一代人如今正是讀大學或者工做的階段,屬於辦公軟件使用頻率最高的年齡段,而且從小用着騰訊的產品長大他們極有可能在有相同產品的時候選擇騰訊其下的產品。

二、由於騰訊文檔的男性用戶高於女性用戶,因此騰訊文檔目前的破局點多是在於職場女性對產品的承認度上。石墨文檔的用戶性別差距較小,緣由多是石墨文檔優美的水墨畫風格更能贏得女性好感。

修改建議

鑑於職場中女性比例從此會愈來愈多,因此騰訊文檔若是想進一步吸引女性用戶,除了保持自己簡潔的風格之外,還要在美觀上多下功夫,例如能夠在設置中加入自定義換膚功能,既能夠選擇官方提供的簡潔風、中國風、時尚風,也能夠自定義導入圖片,自定義導入圖片功能一開始可使用官方默認的導入方法,後續若是數據顯示自定義圖片功能使用的多的話在版本迭代過程當中能夠加入透明度調節、多樣化背景排版等更多自定義操做。

我認爲這樣改進的緣由有如下三點:

1、 多種的風格可讓用戶自由選擇。 20-40年齡段的人在互聯網時代天天接收大量信息且想法多變,因此騰訊文檔應該推出更多選擇以適應這個年齡段的多樣化需求。
2、 自定義風格設置能夠知足用戶對小衆的追求心理。 好比網易雲音樂就是成功將本身的定位和小衆聯繫到一塊兒,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的文藝青年用戶。因爲騰訊文檔的大量潛在用戶可能從事設計、文藝、媒體等相關行業,因此自定義能夠知足他們認爲本身是特別的心理認知。
3、 競品應用尚未推出自定義界面風格功能。石墨文檔上線兩年,已經在用戶內心造成單一的固定的界面風格,而騰訊文檔做爲一個新生產品尚未固定的標籤,推出自定義換膚功能能夠和其餘競品造成差別。

4、 使用流程

爲了方便區分,將流程用藍色和黃色部分區分新建文檔和分享文檔兩個主要功能。深灰色爲網頁端流程,淺灰色爲移動端流程。

決定用戶是否使用的第一步就是打開docs.qq.com那一瞬間。

打開docs.qq.com的網站首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寫着「當即使用」的按鈕,與背景人物圖片顏色反差較大並且在視線中心能夠很好的引發注意而且流暢的對接下一步操做。

騰訊文檔首次使用首頁

騰訊文檔首次使用首頁

石墨文檔首次使用首頁

對比如下一樣是首次使用的騰訊文檔和石墨文檔的流程圖,從步驟的個數來看,其實騰訊文檔的使用步驟多一些,但從首頁直觀感受上騰訊文檔更加便捷

緣由以下:

1、弄清楚用戶心理,「當即使用「不麻煩。
「當即使用「四個大字的給讀者的信息就是直接就能夠開始用了,即便真實步驟其實仍是要登陸或者註冊,用戶點了「當即使用」以後即便還要註冊/登陸會有種」來都來了,那就登陸一下吧,反正微信掃碼就行「,因而瓜熟蒂落的就開始使用騰訊文檔,至於能不能留住用戶,那就看使開始用過程當中的體驗了。

反觀石墨文檔,把「免費註冊「四個大字掛在首頁,雖然抓住了大部分用戶喜歡免費的東西的心理,可是用戶可能會以爲寫個文檔還要註冊,即便真實狀況一樣是掃碼就能登陸,用戶仍是會爲了不註冊甚至驗證碼的一系列步驟放棄使用線上文檔轉而使用一打開就能用的office。並且在線文檔都主打協做功能,就算用戶願意本身註冊一下,想要和別人協做編輯還得讓協做者也註冊一下(假設此時用戶不知道微信掃碼就能方便登陸),當協做者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的時候,」免費註冊「就成了比麻煩還麻煩的步驟。

2、 弄清定位,簡單背景讓使用變得更簡單
騰訊文檔首頁的圖案佔滿了整個瀏覽器窗口,再下滑纔是詳細演示與說明。而石墨文檔在首頁演示說明佔了一半。

這兩款在線文檔都是輕型辦公應用的定位,使用起來並不困難,以前有過辦公軟件使用經歷的人均可以不看教程就能夠操做,而石墨文檔在第一屏就放了使用教程會給用戶一種這個應用操做起來很複雜的心理暗示,因此使用教程並不必定要放在官網一打開就能看到的地方。

5、 產品體驗

結合官方slogan來看,在線、協做、安全三個關鍵詞相輔相成,對於騰訊文檔而言,協做的優先級是最高的。

就像騰訊公司副總裁殷宇說的那樣:在線文檔的核心是多端在線協同,協同的本質即社交,而社交偏偏是騰訊一直在作的和最擅長的事情。

在線

在線即支持隨時隨地編輯與修改文檔。在線,使騰訊文檔能夠和過去常使用的Microsoft的office辦公軟件和國內的WPS區分開來。在線帶來了便捷高效的新型辦公體驗。

從我的體驗來講,只要用同一個帳號登陸,移動端、PC端均可以自動實時同步,省去了曾經在電腦端編輯一個文檔沒寫完就不能用電腦了,但不想打斷思路,因而要用微信或者QQ的傳輸文件功能傳輸到移動端,再用WPS等手機編輯APP打開編輯,並且這種方法還得把手機內容再傳到PC端一次,效率極低。

從多人體驗來講,在線編輯能夠保證多位協做者及時進行溝通和交流。如上圖所騰訊的多人協做和Google doc同樣,在正在編輯的文字上方用不一樣顏色的標籤和名字表明瞭不一樣的編輯者,右上方顯示了在線的人的頭像和數量。

這樣作的好處是:畫面簡潔明瞭。在編輯區域只顯示不一樣顏色的標籤和名字,騰訊以最大程度的剋制清楚代表了正在編輯人的身份,同時把用戶頭像等無關信息放在了右上角。

但目前的版本還存在一些問題,好比說當編輯結束以後,再把光標放到協做者編輯過的區域,並無顯示該部分是誰編輯的,也就是說,在線編輯功能暫時只支持顯示「XXX正在輸入ABCDE.. 「,而不支持顯示」ABCDE…部分由XXX(輸入/修改)「

修改建議:

一、用編輯這段文本的人標籤對應的顏色在頁面左邊標記區別。
二、光標放在這段的時候,在該段編輯人編輯結束的地方會出現編輯人對應的顏色的光標,從而精肯定位其編輯的部分。
(假設編輯人的標籤底色是紅色,藍色部分爲備註說明)

安全

根據APP store的騰訊官方描述,安全即指權限控制、技術保障和版權保護。除了這三點之外,還應該考慮到內容安全,內容安全分爲如下兩點:

  1. 對做者的安全。

    在線文檔和本地文檔不一樣的是,本地文檔放電腦裏,只要電腦不丟失不壞,那文檔就是安全的,也就是說文檔的安全是做者人爲可控的。而騰訊文檔儲存在騰訊的服務器裏,保證文檔不丟失是由騰訊來控制的,此時安全已經再也不由做者控制。因此針對這種不肯定的安全性,除非騰訊能保證100%的安全,不然騰訊有義務提醒做者重要文件應該存檔。

  2. 對觀衆的安全

    分享連接就能看很是方便,可這種方便也是一把雙刃劍,猶如甲之蜜餞,乙之砒霜。在學習辦公場景中,方便之處天然不用多說,可是這種方便若是被不法之徒拿來分享違法暴力內容,甚至宣傳反社會思想,那這種方便會給社會帶來很是嚴重的威脅。

協做

圍繞協做展開的功能點有分享修訂記錄

  • 分享:
    分享功能是協做的必經之路,分享了才能協做,因此分享是協做的立足之本。

    使用騰訊文檔分享的時候,不須要離開編輯界面,能夠直接掃碼而後在編輯界面選擇聯繫人或者在微信選擇聯繫人。使用網頁端的石墨文檔必需要打開並登陸QQ/微信客戶端或者郵箱網站,可是在辦公場景中,可能不少辦公的電腦不方便登陸客戶端,分享功能使用起來很不方便。騰訊文檔的競爭壁壘所在就是打通了網頁端和小程序、網頁端和QQ,以其強大的社交基因,有效的解決了用戶痛點。

    從流程圖來看,不管是手機端仍是PC端分享過程都是十分流暢簡單的,目前支持微信掃碼分享、QQ和TIM直接選擇好友分享以及連接分享。微信分享只支持小程序直接打開(PC端沒法打開小程序),QQ、TIM及連接分享移動端和PC端都支持打開。

    目前版本最大的問題是不支持在一個頁面上展開實時討論和評論,只能直接修改文檔。 其直接競品石墨和Google Doc都有添加評論功能。合做編輯的過程每每是先討論再修改。若是在編輯界面編輯,若是是PC端還要同時打開一個QQ聊天框或者微信聊天框,若是是移動端就更不方便了,還要從編輯頁面切到聊天頁面進行討論。

    修改建議:

    後續能夠在PC端右邊加上評論區域,移動端則能夠在正在討論部分下方顯示評論,非正在討論部分的評論能夠摺疊起來。依託QQ/TIM/微信平臺,還能夠加入點擊右上方協做者頭像開始對話框私聊的功能,這樣有些在小組討論中不方便講的話能夠私聊進一步深究。

  • 修訂記錄:
    1.防止誤刪。 每次輸入的編輯內容能夠實時保存,每一個修訂版本以關閉頁面的最新編輯內容爲準。支持查看修訂記錄而且恢復版本最直接的緣由是防止誤刪,在實際編輯中很容易由於錯誤操做就把編輯的內容全刪了,有了版本回溯就能夠恢復以前的版本,不只簡化保存過程,並且還能保證了文檔的安全性。

    2.提高效率。 在IT行業,程序員每發佈一個版本都但願能記錄下來以便往後自查代碼以及比較每一個版本有什麼不一樣,因此像在github這種分享代碼的開源網站上,每次push的代碼版本都能保存,每次修改的內容也均可以被記錄。而這個功能不只僅是在IT行業用的到,在寫做、寫策劃、寫方案甚至學生寫做文的時候均可以轉換爲效率的提高。

    3.記錄協做過程。 一樣是保存文檔內容功能,office是隔一段時間自動保存一次,爲了防止電腦意外情況關機致使文件丟失;掘金、知乎的在線編輯在沒發佈的狀態下會在每次編輯後自動保存進草稿箱,這個功能在實現上和騰訊文檔有點像,可是目的不一樣。自動實時保存草稿主要功能仍是防止直接關閉網頁後找不到以前編輯的文檔了,還有就是將發佈的內容存在草稿箱方便在發佈以前對文章內容繼續修改,這個過程是面向本身的。

    在線文檔每次編輯後,左上角都有保存成功的提示,給人文檔已經安全保存的心理暗示。每次關閉網頁以後,都會生成新的版本,修訂記錄中會記錄協做者和修改時間以及恢復了哪一個版本的操做,這樣的記錄方式除了防丟失,更重要的是記錄了協做過程,體現了在線文檔的獨特價值。

修改建議:

若是是離線的狀況,編輯的內容就不能上傳保存了,只能等有信號了再保存,那電腦沒電以前一直沒網的話編輯的內容頗有可能丟失,因此應該加個一直處於斷網狀態就在關閉頁面時提示文檔還未保存而且將自動保存到本地文件夾的功能。

更新:
5月27日
關於應該推出自定義皮膚這一個建議
我如今認爲是不對的
啓發來自於 致敬7歲的微信寶寶 中提到 微信成功的第三個偶然 :極致追求

若是沒有張小龍和整個微信團隊追求極簡體驗的格調和品味,那麼微信從文案、圖標到功能定義,都 有可能落到像QQ同樣,成天去寵着用戶、慣着用戶,又要想辦法讓用戶花錢:今天改改皮膚,明天加個 QQ秀,後天搞這個鑽、那個鑽、會員、積分、星星、月亮……而後再一會改來一會改去,折騰用戶。這些 個性化的、商業化的功能不是很差,對小朋友就應該這樣,但這樣作的話,就不可能吸引得了高端用戶 ,微信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咱們都知道之前白領們,特別是外企員工,是不屑於用QQ的,他們聊天 只用MSN。今天,MSN已經銷聲匿跡了,米聊這樣強勁的對手也黯然退下戰場,手機QQ下了狠心把微信抄 了一遍,這些都和微信的「極簡」追求有莫大關係。微信的這種「性冷淡」偏好,甚至影響了今天整個中國 的移動互聯網。

顯然騰訊文檔如今瞄準的用戶在職場中的高端用戶。自定義風格這個功能未免過低齡化了。
首先,這類用戶已經習慣了目前APP一向的「性冷淡」風格,那麼自定義功能對他們來講究竟是指望型需求仍是無差別型需求,根據wx帶來的用戶習慣來看,早期的QQ空間的自定義排版風不見得能知足這部分高端用戶的什麼指望,因此反而是費力作無用功的無差別需求了。 其次雖然網易雲確實能夠自定義app風格,但畢竟它是一個娛樂型APP,不是辦公型,在這裏拿來和有明顯辦公屬性的文檔對比並不合適。並且網易雲之因此成功廣泛認爲在於別人都是在作播放器,而它是在作社區,而其中的一個社區可能被貼上小衆的標籤。我以前認爲它小衆的「人設」是它成功的緣由是我太想固然了。並且它的成功經驗可能也並不適用於有職場標籤的騰訊文檔。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