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文檔完成後,測試人員以及開發人員應該分別開始了本身的工做。測試人員開始按照需求文檔編寫修改Case,並制定合適的測試計劃,評估自動化測試的可行性等。開發人員根據職位的不一樣開展各自的工做。前端
做爲普通程序員:程序員
一.掌握核心業務流程:在前期項目中 編寫需求文檔 這段時間中,應該對項目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並對項目的核心業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每每我對核心業務掌握的不夠全面,致使後期代碼編寫過程當中,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致使工做量增長。例如:業務功能不全,業務邏輯不清楚,最糟糕的是業務流程走不通,那纔是悲劇。數據庫
二. 深刻分析數據結構:數據庫中每一個字段都應該是有意義的,並且都應該會被使用到(除非是備用字段),因此要了解每一個字段的含義,是用來幹什麼的!其次,要時刻注意業務中須要的字段,必定不能缺乏,因爲數據庫設計不夠全面,到後期發現數據庫設計邏輯有缺陷,那真的會衍生出不少問題以及Bug,可是這也是最不容易被發現的地方,只有後期作到這一步纔會被發覺。後端
三. 編寫接口文檔:在充分了解業務流程,以及數據庫結構後,就開始編寫接口文檔了。對業務瞭解的越透徹,寫出的接口才會越合理。在寫接口文檔的時候,須要考慮的事情不少:api
a.最基本的:前端須要傳來的參數,返回的數據格式數據結構
b.合適的名字:返回的數據要有合適的名字,清晰明瞭,能讓前端人員大體明白數據表明的含義數據庫設計
c.最小數據:不管前端數據渲染,後端數據操做,多餘的冗餘字段會影響項目的性能,因此應該儘可能保持數據的冗餘程度較低。post
下面是一個接口文檔的示例:性能
---------------------------------------------------------------------------------------------------測試
水井水量
1) URL地址:class/water.api
2) 請求方式:get/post
3) 請求參數:
參數名 |
參數類型 |
參數長度 |
參數說明 |
必填 |
group |
字符串 |
|
水井編號 |
Y |
4) 接口返回:
A:成功:
{
"resultCode": 1,
"success": true,
"data": {
"waterOne": {
"waterName": "水一",
"todayWater": {
"water_01": "01點水量",
"water_02": "02點水量",
"water_03": "03點水量",
"water_04": "04點水量",
........
}
}
"waterTwo":{
"waterName": "水二",
"todayWater": {
"water_01": "01點水量",
"water_02": "02點水量",
"water_03": "03點水量",
"water_04": "04點水量",
........
}
}
}
}
B:失敗
{"resultCode": "-1","resultMsg": "內部異常"}
--------------------------------------------------------------------------------------------------
這是一個簡單關於水井水量的api,除了一些基本的信息,例如 接口名,接口訪問路徑,請求方式,請求參數,返回數據等,還應該注意接口中應該簡化的地方,例如,用water_01表示一點時水井水量的字段,有大量重複數據,能夠直接改爲01,02,03,04.....這樣能節省一點就節省一點。固然還要考慮其餘的因素。
在前段時間我總以爲寫接口文檔沒有什麼用處,由於即便寫了,到後期,總會由於需求變動,或者由於之前沒考慮到的地方而從新設計接口文檔,每每到最後,最終接口與最初的接口文檔徹底不同,這樣寫接口文檔有什麼用處呢?而後,與前端人員聊天的時候,他們跟我說,寫接口文檔給他們前端人員是頗有用處的。而後本身仔細想了想,確實寫接口文檔是有益的。
1)能讓前端人員心中大體有數,這些數據的格式是怎麼樣的。並能夠製造相似的假數據直接進行前端開發
2)寫接口文檔,能讓本身對業務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與總結,對之後的代碼編寫有必定規劃
3)要想寫出合適的接口,必須對業務邏輯以及數據結構有很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