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軟件開發EPG過程規範中對測試領域的工做及其規範作了細緻的說明,雖然是CMMI3+,不過仍是有些地方只是官樣文章,是形而上的東西,在實 際工做中不具有任何的指導做用。因此咱們領導以爲這個能夠本身從新定義一些在測試思惟上較爲技術性的東西歸入到測試領域的規範當中,而我負責關於用戶需求 評審和系統測試用例評審的檢查點整理工做。因爲用戶需求評審可以有助於測試人員系統測試工 做的開展,因此下面就用戶與需求評審所須要準備的工做、用戶需求評審時所要思考的問題、系統測試用例評審過程當中所須要考慮的一些檢查點進行簡單的列舉。這 些內容都是我的經驗總結,並不能應用於全部類型的系統,因此請不要拿來硬套,由於不一樣行業、不一樣類型的系統特徵是不一樣的,我所關注的只是我所負責的保險系 列業務系統。
html
用戶需求評審準備工做
》向用戶或者BA/SA索取原始需求文檔;
》仔細閱讀需求文檔,大體估算系統改動;
》向開發人員瞭解預計的開發工做量,而且相互印證系統改動的估算;
》瞭解需求排期,預估測試所需人力,估算時須要考慮關聯影響測試;
》瞭解相同和接近的版本週期內的其餘需求和版本,預估測試環境和人力是否足夠,若是有可能資源不足則及時升級而且邀請測試經理參與需求評審會議。
併發
用戶需求評審問題清單
》本需求提出的背景:現有功能有什麼樣的問題、由什麼市場、行業的變化所致使?
》本需求所要實現的目標:操做流程簡化、業務成本下降或者客戶滿意度提升等等?
》本需求是否有前置和後續需求排期?其優先級是否合理,實現狀況分別是怎樣的?
》本需求的內容是否會與現有業務邏輯或者系統邏輯的衝突?若是有,該如何解決?
》本需求所包含內容是否有冗餘:與現有某些系統功能或流程重複,形成重複開發?
》本需求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實現,包括測試人力、開發人力或者測試環境等資源?
》本需求完成以後的效益是否足夠抵消其在IT版本的成本投入?是否可能會出如今這個需求上「得不償失」或者說「入不敷出」的狀況?
》本需求用戶驗收測試有什麼樣的案例?對應的數據類型和數據量的需求是怎樣的?
》本需求的UAT所須要的時間應該有多少?用戶是否有足夠的測試人力投入?IT應該保證的最短UAT時間須要多少天?
》UAT人員是否有就此需求測試的其餘特殊要求或疑問?若是有,這些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有必要、是否須要IT同事支持或者是否有變通解決方法?
性能
系統測試用例評審關注點
》用例描述、操做步驟、預期結果和數據使用等信息是否準確、完整、無歧義;
》用例是否包含了足夠多的業務類型分支或數據場景分支;
》用例中是否設計了操做源表包含百、萬、百萬甚至億級數據,結果集輸出包含10、百、千等不一樣級別的數據場景,對其性能是否可接受是否有可行的驗證方法;
》用例是否考慮了用戶使用的頻率,若使用很是頻繁,那麼是否須要作併發測試;
》被測功能是否爲無操做界面的系統自動任務,若無操做界面,那麼用例中是否考慮了用戶測試的方法;如有界面,是否有界面規範性性檢查測試用例(CQ中有界面變動項爲是的需求);測試
本文轉自:http://www.spasvo.com/news/html/20131219105430.html 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