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容來自「鮮棗課堂」,謝謝。安全
你們好,我是小棗君。網絡
今天,我是來「吹NB」的。嗯,標題已經劇透了,這個NB,就是NB-IoT。ide
在過去的一年多,NB-IoT真的能夠說是大紅大紫。在通訊圈裏,除了說5G,就是說物聯網。若是說物聯網,八成就是在說NB-IoT。佈局
在目前5G還沒來的狀況下,NB-IoT基本上是獨領風騷、風光無限。設計
各大展會,必定不會少了它的身影3d
那麼,這個NB-IoT究竟是什麼?有什麼優勢?能幹什麼用?視頻
帶着這些問題,今天小棗君就來和你們深刻扒一扒——blog
在具體說NB-IoT以前,咱們先來講說「不帶NB」的IoT。遊戲
什麼是IoT圖片
衆所周知,通過1G、2G、3G、4G的不斷髮展,加之智能手機的普遍普及,咱們已經基本上實現了人與人之間隨時隨地的鏈接。
從早期的電報,到後來的電話和短信,再到如今即時傳送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咱們的通訊技術手段已經十分強大。
人與人之間,鏈接無障礙
那麼,通訊發展到如今這個程度,就夠了嗎?就到頂了嗎?
顯然沒有。
人類對技術的追求、對生活的追求,不會就此停住腳步。技術還有潛力能夠挖掘,需求也在不斷涌現。
必定要知足需求。
若是沒有需求,那就創造一個。
——小棗君斯基
在商業的驅動下,通訊廠商會不斷拿出新的東東,吊起用戶的胃口,以此獲取訂單。
若是沒有新玩意,通訊汪靠什麼賺錢,養家餬口?
那麼,新的需求點在哪裏呢?接下來的路,該往哪走?
通訊人把目光從「人」的身上,轉移到了「物」的身上。
既然人都已經連完了。接下來,咱們連物吧?把全部的物體,都連到網絡裏面來。
因而,物聯網就誕生了。
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
人與人之間進行通訊的網絡,叫作人聯網。
物與物之間進行通訊的網絡,叫作物聯網。
提及來,就這麼簡單。
But,你說連就連,連起來有什麼好處呢?
這個好處,真的大了去了。
試想一下這些場景:
若是全部的汽車都聯網了,自動駕駛是否是就實現了?車與車之間會協調路徑、距離、速度,車禍就不再會發生了。
若是全部的家電都聯網了,實現了隨時控制,還沒到家,就先開啓空調和熱水器,出門在外忘記關燈,能夠遠程關燈,還能遠程監控,是否是更方便和安全?
甚至動物,若是保護區裏全部的珍稀野生動物都聯網了,科學家是否是能夠更方便地檢測它們的生命狀態,更好地進行保護和研究?
這還只是一小部分!事實上,只要開動腦筋,各類創意簡直就是源源不斷!
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遠遠不止這些
這至關因而挖到了一座「大金礦」,蘊藏着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根據預測,2020年,全球「終端鏈接數」將達到500億個,其中,「物鏈接數」將達到「人鏈接數」的4倍。
市場規模就更不用說了,據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19萬億!並且是美圓!
這麼大的一塊蛋糕,對於增加乏力的通訊行業來講,簡直就是救命稻草。通訊企業怎麼可能放過?
因而,整個行業就像打了雞血,紛紛開始擁抱物聯網。
NB-IoT和LPWAN
物聯網其實並非一個新的概念。在不少年前,就有人提出過物聯網。並且,這麼多年來,物聯網其實也一直都在默默發展。
1995年,比爾蓋茨的《將來之路》書中,就提到過物聯網
可是,由於技術的緣由,過去一直髮展的,是WLAN物聯網。從名字就能夠看出來了,WLAN=無線局域網,是一種覆蓋範圍較小的物聯網絡。
WLAN物聯網,以Wi-Fi、藍牙、Zigbee、Z-wave等技術爲表明。
這種WLAN物聯網,沒法徹底知足前文所說那些行業應用的要求。
說到這裏,小棗君想問你們一個問題:
對你來講,網絡有哪些特性是你關心的?
我想,你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速度(網速)。
你用手機上網的時候,固然但願速度必定要快。目前咱們主流的通訊標準——LTE,理論速度已經達到300Mbps。固然,實際體驗速度遠遠達不到。可是,正常狀況下,這個速度可以知足咱們如今大部分的工做和生活需求(玩遊戲、看視頻)。
除了速度以外,還有別的嗎?
是有的。例如功耗、覆蓋、成本,還有鏈接數量。
前三個都好理解,功耗影響待機時間,覆蓋影響信號質量,成本影響使用費用。鏈接數量,就是終端數量,對人聯網來講,就是手機數量。簡單來講,就是每一個小區能夠容納多少通訊終端。
這幾個指標,人聯網和物聯網的要求是徹底不同的。
有些指標,對人聯網來講能夠忍受,但對物聯網來講,極可能是致命的。
例如功耗,你手機若是功耗較大,大不了充電頻繁一點。可是,對於智能水錶,若是功耗大,天天都去換電池,吃得消嗎?一個月換一次,水廠和水廠工人都會崩潰吧?
NB-IoT物聯網水錶
物聯網對功耗、覆蓋、鏈接數量這幾個指標,很是很是敏感。而對於速率,大部分物聯網應用反而並不敏感。(你想啊,抄個電錶讀數,上報個位置經緯度,能有幾個字節?須要多大帶寬?)
回到話題,WLAN物聯網,主要就受限於覆蓋範圍和功耗上。
因而,LPWAN這個概念被提出來。
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低功耗廣域網。名字裏就有它的兩個最重要的特色:低功耗、廣覆蓋。
至於速度嘛,要求不高,夠用就行。
相比其它網絡類型(WLAN、2/3/4G),LPWAN的定位是徹底不一樣的,以下圖所示。
LPWAN強調的是覆蓋,犧牲的是速率
也有一種叫法,把LPWAN叫作蜂窩物聯網。這個名字也體現了它和2/3/4G這種蜂窩通訊技術之間的共性,都是經過基站或相似設備提供信號的。
蜂窩通訊網絡
LPWAN物聯網,也是包括不少技術標準。目前比較主流的有:NB-IoT、LoRa、Sigfox、eMTC。
嗯,沒錯,咱們的NB-IoT,就是其中的一種。全名是Narrow Band IoT,也就是窄帶物聯網(帶寬窄,速度慢)。
這些技術標準,都是由不一樣的廠家或者通訊機構組織提出來。物聯網的市場很大,全部人都想分一杯羹。
LPWAN總體上還處於混戰狀態
在不斷的博弈和競爭過程當中,NB-IoT脫穎而出,處於暫時領先的地位。
能夠和NB-IoT平分秋色的,是eMTC,英文全稱有點長,是enhanced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加強型機器類型通訊。可是eMTC和NB-IoT的應用場景不一樣,eMTC適合對速度和帶寬有要求的物聯網應用。由於篇幅緣由,先不深刻介紹。
而LoRa和Sigfox的話,由於頻譜的緣由,因此競爭上比較吃虧:
LPWAN技術標準對比
頻譜是什麼?簡單理解,就是高速公路上面的車道。有沒有屬於本身的合法車道,固然會影響前途命運。LoRa和Sigfox在國內沒有本身的專用頻段,先天不足。
NB-IoT的發展
做爲本文的主角,咱們仍是重點介紹一下NB-IoT。
NB-IoT目前在幾大標準之中很是有競爭力,尤爲是在咱們國家,受到多方追捧。
它之因此這麼火,有多方面的緣由。
首先,它確實是一項很是NB的技術。
就咱們剛纔說起的通訊網絡的幾項指標,NB-IoT除了速率以外,其它方面都表現優異。
功耗方面,NB-IoT犧牲了速率,卻換回了更低的功耗。採用簡化的協議,更適合的設計,大幅提高了終端的待機時間,部分NB終端,待機時間號稱能夠達到10年!
信號覆蓋方面,NB-IoT有更好的覆蓋能力(20dB增益),就算你的水錶埋在井蓋下面,也不影響信號收發。
鏈接數量方面,每小區能夠支持5萬個終端,至關彪悍了。即便這個小區擠了5萬頭豬,也能輕鬆監控每一頭。
最最重要的,成本價格。你再牛,成本高的話,價格貴用不起,也是白搭。NB-IoT通訊模塊成本很低,每模組有但願壓到5美圓以內甚至更低,有利於大批量採購和使用。
總之,NB-IoT的特色就是:吃的少,用的少,能幹活,不講究......真是標準的勞模啊......
除了自身優勢以外,NB-IoT的火爆,和它背後的靠山也有很大關係。
它的靠山,就是當今通訊設備商裏面的No.1 ——
華爲這些年爲了NB-IoT沒少花功夫搖旗吶喊,一直都在積極佈局,努力助推。
經過下圖,能夠看出華爲在NB標準演進過程當中發揮的做用。
拿手機的,請轉一下手機。電腦看的,只能歪一下脖子啦。
除了華爲以外,運營商們對NB-IoT也是很是青睞有加。
由於NB-IoT是運營商建網,不像LoRa這樣的網絡,是企業獨立建網。想要使用NB-IoT的終端,必須使用運營商的NB-IoT網絡。這種狀況下,運營商固然積極推進NB-IoT。
更重要的一點,政府大力支持NB-IoT網絡的發展,爲此還專門下發過不少文件,指定劃分專門的頻譜,推進行業標準的規範化。
就連移動這樣本來沒有FDD-LTE牌照的運營商(NB-IoT只支持FDD-LTE),工信部都特批給了NB-IoT專用的FDD-LTE使用權。(因而可知,政府對NB-IoT是蠻「偏愛」的。)
華爲+各大運營商+政府,這麼強大的後臺,NB-IoT想不紅都難啊!
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都推出了本身的NB-IoT商用網絡,創建了大量的NB-IoT基站,也公佈了資費標準和套餐。
不過,雖然NB-IoT勢頭很猛,但它想要一統天下仍是不太可能。
由於應用場景的不一樣,因此物聯網的技術需求仍是會朝多元化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將來的物聯網,必定是多種技術標準共存,結合發揮做用,不多是某一家徹底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