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6/7 經常使用命令總結 (基礎):php
參考連接: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yopycdtq-m.htmlhtml
目錄介紹:linux
a) bin目錄:用來存放經常使用的可執行文件
b) sbin目錄:用來存放系統的可執行文件
c) 家目錄:用來存放用戶本身的文件或目錄,其中,超級用戶root的家目錄是/root,而普通用戶的家目錄被存放在/home目錄下,並使用用戶名做爲最後一級目錄(家目錄)的名稱,如cat用戶的家目錄爲/home/cat
d) dev目錄:設備文件目錄
e) etc目錄:配置文件目錄
f) 掛載點(目錄):一般可移除式硬件會被掛載在/media或/mnt目錄之下算法
小命令:
1) 掌握pwd命令的功能:肯定如今所在的工做目錄
2) 掌握cd命令的功能:切換當前目錄
3) 掌握「cd ..」命令:進入上一級目錄
4) 掌握「cd ~」命令:切換到用戶的家目錄
5) 掌握「cd」命令:同cd ~,也可切換到用戶的家目錄
6) 掌握「cd –」命令:切換到用戶以前的工做目錄
7) 掌握「cd 目錄名」命令:切換到指定的目錄。
a) 例如:切換到/home/dog目錄的命令爲:cd /home/dog
2. 使用ls命令列出目錄中的內容(詳見linux系統管理P47-P50)
1) 掌握ls命令的功能:列出當前目錄(默認爲當前目錄)或指定目錄中的內容
2) 掌握ls -a命令:列出目錄下的全部文件,包括以「.」開頭的隱含文件
a) 例如:列出/home/dog目錄中的全部文件,包括隱藏文件的命令:ls -a /home/dog
3) 瞭解ls –all命令:同ls –a
4) 掌握ls –l命令:列出某個目錄中每個文件的詳細資料
例如:列出/home/dog目錄中全部非隱藏文件的細節的命令:
a) ls –l /home/dog
3. 使用cp命令複製文件和目錄(詳見linux系統管理P50)
1) 掌握cp命令的功能:將文件(能夠是多個)複製成一個指定的目的文件或複製到一個指定的目標目錄中。
2) 掌握cp命令的經常使用選項:
Cp 源文件 目標文件
a) –r(recursive,遞歸的):遞歸地複製目錄。當複製一個目錄時,複製該目錄中全部的內容,其中包括子目錄的所有內容。
i) 例如:將/home/dog目錄中的內容所有複製目錄/home/cat中的命令爲:
cp –r /home/dog /home/cat
b) -f(force,強制):在目標文件已經存在的時候不詢問直接強制複製
4. 使用mv命令移動及修改文件和目錄名(詳見linux系統管理P54)
1) 掌握mv命令的功能:既能夠在不一樣的目錄之間移動文件和目錄,也能夠從新命名文件和目錄。
2) 掌握mv命令的用法舉例:
a) 移動文件和目錄的例子:
將當前目錄中的lists文件移動到其子目錄babydog中的命令:
mv lists babydog
b) 重命名文件和目錄的例子:
將bigdog目錄名改成babydog的命令:
mv bigdog babydog
5. 使用mkdir命令建立目錄(詳見linux系統管理P55)
1) 掌握mkdir命令的功能:建立一個新目錄
2) 掌握mkdir命令的用法舉例:
建立目錄daddog的命令:mkdir dadgog
6. 使用touch命令建立文件(詳見linux系統管理P56)
1) 掌握touch命令的功能:能夠建立一個空文件,也能夠同時建立多個文件。
2) 掌握touch命令的用法舉例:
在當前目錄中建立一個名爲babydog1的文件的命令:
touch babydog1
7. 使用rm命令刪除文件(詳見linux系統管理P57)
1) 掌握rm命令的功能:永久地在文件系統中刪除文件或目錄。
2) 掌握rm命令的經常使用選項:
a) –r(recursive,遞歸的):遞歸地刪除目錄。當刪除一個目錄時,刪除該目錄中全部的內容,其中包括子目錄中的所有內容。
b) –f(force,強制):系統並不詢問而是強制刪除,即直接刪除原有的文件。
3) 掌握rm命令的用法舉例:
刪除當前目錄中的babydog1文件的命令:rm babydog1
8. 使用rmdir或rm –r命令刪除目錄(詳見linux系統管理P59)
1) 掌握rmdir命令的功能:刪除空目錄。
2) 掌握rmdir命令的用法舉例:
刪除空目錄 mumdog/girldog/babydog的命令:
rmdir mumdog/girldog/babydog
3) 掌握rm –r命令的功能:刪除包含文件和子目錄的目錄。
4) 掌握rm –r命令的用法舉例:
刪除非空目錄mumdog的命令:
rm –r mumdog
9. 使用cat命令瀏覽正文文件的內容(詳見linux系統管理P73)
5) 掌握cat命令的功能:將一個或多個文件的內容顯示在屏幕上,該命令會不停的以只讀的方式顯示整個文件的內容。
6) 掌握cat命令的用法舉例:
a) 瀏覽game.txt文件中的所有內容的命令:
cat game.txt
10. 使用head命令瀏覽文件中的內容(詳見linux系統管理P75)
1) 掌握head命令的功能:默認將顯示一個文件的前10行。
2) 掌握head命令的經常使用選項:
-n 改變顯示的行數
3) 掌握head命令的用法舉例:
a) 查看/etc/passwd文件中前10行的詳細信息的命令:
head /etc/passwd
b) 查看/etc/passwd文件中前5行的詳細信息的命令:
head –n 5 /etc/passwd
11. 使用tail命令瀏覽文件中的內容(詳見linux系統管理P76)
1) 掌握tail命令的功能:默認顯示文件最後10行的內容。
2) 掌握tail命令的經常使用選項:
-n 顯示從文件末尾算起的n行
3) 掌握tail命令的用法舉例:
a) 查看/etc/passwd文件中最後10行的詳細信息的命令:
tail /etc/passwd
b) 查看/etc/passwd文件中最後5行的詳細信息的命令:
tail –n 5 /etc/passwd
12. 使用more命令瀏覽文件(詳見linux系統管理P78)
1) 掌握more命令的功能:使用more命令以後,每次在屏幕上顯示一屏(一頁)的文件內容,而且在屏幕的尾部將會出現「—More--(n%)」的信息,其中,n%是已經顯示文件內容的百分比。
2) 靈活應用more命令
a) 分頁瀏覽learning.txt文件內容的命令:
more learning.txtshell
管理用戶命令:數據庫
詳見:http://cn.linux.vbird.org/linux_basic/0410accountmanager.php
1. 用戶及passwd文件
1) 掌握/etc/passwd文件的功能:存儲全部用戶的相關信息,該文件也被稱爲用戶信息數據庫(Database)。
2) /etc/passwd文件每一個字段的具體含義:
a) 第1個字段(列)記錄的是這個用戶的名字(在建立用戶時root用戶起的)。
b) 第2個字段(列)若是是x,表示該用戶登陸Linux系統時必須使用密碼;若是爲空,則該用戶在登陸時無須提供密碼。
c) 第3個字段(列)記錄的是這個用戶的uid。
d) 第4個字段(列)記錄的是這個用戶所屬羣組的gid。
e) 第5個字段(列)記錄的是有關這個用戶的註釋信息(如全名或通訊地址)。
f) 第6個字段(列)記錄的是這個用戶的家目錄的路徑。
g) 第7個字段(列)記錄的是這個用戶登陸後,第一個要執行的進程。
2. shadow文件(詳見linux系統管理P133)
1) /etc/shadow文件的功能:存儲全部用戶的密碼,每個用戶佔用一行記錄,該文件實際上就是存放用戶密碼的數據庫(Database)。
2) /etc/shadow文件每一個字段的具體含義:
a) 第1個字段(列)是用戶名。
b) 第2個字段(列)是密碼,這個密碼是通過MD5加密算法加密過的密碼。
3. 羣組及group文件(詳見linux系統管理P135)
1) /etc/group文件的功能:存放了Linux系統中全部羣組的信息,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存放羣組信息的數據庫(Database)。
2) /etc/group文件每一個字段的具體含義:
a) 第1個字段是這個羣組的名字。
b) 第2個字段中的x表示這個羣組在登陸Linux系統時必須使用密碼。
c) 第3個字段記錄的是這個羣組的gid。
d) 第4個字段記錄的是這個羣組裏還有哪些羣組成員。
4. 怎樣在Linux系統中添加一個新的用戶帳戶(詳見linux系統管理P449)
1) 掌握useradd命令的功能:新增一個用戶。
2) 瞭解useradd命令的經常使用選項:
a) –u:指定用戶的UID
b) –g:指定用戶所屬的羣組
c) –d:指定用戶的家目錄
d) –c:指定用戶的備註信息
e) –s:指定用戶所用的shell
3) 靈活應用useradd命令的舉例:
a) 例如:在系統中新增一個fox(狐狸)用戶的命令:useradd fox
b) 例如:在系統中新增一個用戶user01,屬組爲police以及uid爲600的命令:
useradd –u 600 –g police user01
5. 使用usermod命令修改用戶帳戶(詳見linux系統管理P458)
1) 掌握usermod命令的功能:修改用戶的帳戶信息。
2) 瞭解usermod命令的經常使用選項:
a) –u:修改用戶的UID
b) –g:修改用戶的GID
c) –G:將一個用戶加入到指定的羣組中
d) –d:修改用戶的家目錄
e) –c:修改用戶的備註信息
f) –s:修改用戶所用的shell
3) 靈活應用usermod命令的舉例:
a) 修改babydog4用戶的家目錄爲/home/babies的命令:
usermod –d /home/babies babydog4
b) 將babydog4這個用戶添加到babydog6這個羣組中的命令:
usermod –G babydog6 babydog4
c) 將babydog4這個用戶的的gid變動爲dog羣組的命令:
usermod –g dog babydog4
6. 使用usermod命令鎖住用戶及將用戶解鎖(詳見linux系統管理P461)
1) 瞭解usermod –L命戶令的功能:將用戶的帳號鎖住
2) 瞭解usermod –L命戶令的用法舉例:
例如:將babydog6用戶的帳號鎖住的命令:usermod –L babydog6
3) 瞭解usermod –U命戶令的功能:將用戶的帳號解鎖
4) 瞭解usermod –U命戶令的用法舉例:
例如:將babydog6用戶的帳號解鎖的命令:usermod –U babydog6
7. 使用userdel命令刪除用戶帳號(詳見linux系統管理P462)
1) 掌握userdel命令的功能:刪除用戶。
2) 瞭解userdel命令的經常使用選項:
a) –r:在刪除用戶的同時刪除這個用戶的家目錄及其郵箱。
3) 靈活應用userdel命令刪除用戶的舉例:
a) 例如:刪除babydog5用戶不刪除其家目錄的命令:
userdel babydog5
b) 例如:刪除babydog5用戶,同時刪除其家目錄的命令:
userdel –r babydog5
8. 羣組的管理
1) 掌握groupadd命令的功能:建立一個新的羣組帳號。
2) 瞭解groupadd命令的經常使用選項:
c) –g:指定羣組的GID
3) 靈活應用groupadd命令的舉例:
例如:在系統中新增長一個名爲boydogs的羣組的命令:
groupadd boydogs
4) 掌握groupmod命令的功能:修改一個羣組帳號的信息。
5) 瞭解groupmod命令的經常使用選項:
a) –g:修改羣組的GID
b) –n:修改羣組的名稱
6) 靈活應用groupmod命令的舉例:
a) 例如:修改police羣組的gid爲521的命令:
groupmod –g 521 police
b) 例如:將羣組boydogs更名爲daddogs的命令:
groupmod –n daddogs boydogs
7) 掌握groupdel命令的功能:刪除一個羣組帳號。
8) 靈活應用groupdel命令的舉例:
例如:刪除daddogs羣組的命令:groupdel daddogsvim
1. 怎樣查看文件的權限(詳見linux系統管理P138)
1) 掌握使用ls –l命令查看文件上所設定的權限。
2) 掌握ls –l命令的顯示結果中的第一列分紅4組,其中;
a) 第1個字符爲第1組,表明這是一個文件(-)或是一個目錄(d),也能夠是其餘資源。
b) 第二、三、4個字符爲第2組,定義了文件或目錄的全部者(owner)所具備限的權,使用u表明全部者(owner)對文件的全部權限。
c) 第五、六、7個字符爲第3組,定義了文件或目錄的全部者所在的羣組中其餘(用戶)所具備的權限,使用g表明這一組(group)權限。
d) 第八、九、10個字符爲第4組,定義了既不是owner也不和owner在同一羣組的其餘用戶對文件或目錄所具備的權限。使用o表明這一組(other)權限。
3) 掌握ls –l命令的顯示結果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爲文件的屬主和屬組。
2. root用戶及文件的安全控制(詳見linux系統管理P136)
1) 掌握root用戶的定義:root用戶也稱爲超級用戶,它能夠徹底不受限制地訪問任何用戶的帳戶和全部文件及目錄。
2) 瞭解Linux系統中用戶分類:
Linux系統是將系統中的全部用戶分紅了3類:
a) 第1類:全部者
b) 第2類:同組用戶(修正:所屬組,由於你建立一個用戶的過程會覺得這個用戶名爲名字建立一個同名的組)
c) 第3類:非同組的其餘用戶
3) 掌握文件操做權限包括讀(read)、寫(write)和執行(execute)
4) 掌握Linux操做系統在顯示權限時,使用以下4個字符來表示文件操做權限:
a) r:表示read權限,也就是能夠閱讀文件或者ls命令列出目錄內容的權限。
b) w:表示write權限,也就是能夠編輯文件或者在一個目錄中建立和刪除文件的權限。
c) x:表示execute權限,也就是能夠執行程序或者使用cd命令切換到這個目錄以及使用帶有-l選項的ls命令列出這個目錄中詳細內容的權限等。
d) -:表示沒有相應的權限(與所在位置的r、w或x相對應)。
3. 掌握使用chown修改文件的屬主
chown 屬主:屬組 文件
chown :屬組 文件
chown 屬主 文件
a) 例如,修改文件file1的屬主爲root的命令爲:chown root file1
4. 掌握使用chgrp修改文件的屬組
chgrp 屬組 文件
a) 例如,修改文件file1的屬組爲wg的命令爲:chgrp wg file1
5. 使用符號法設定文件或目錄上的權限(詳見linux系統管理P132)
1) 掌握chmod命令的功能:設定或更改文件或目錄上的權限。
2) 掌握-R選項:不但設置(或更改)該目錄權限,並且還要遞歸地設置(或)更改該目錄中全部文件或子目錄的權限。
3) 掌握是符號表示法的定義:
符號表示法是使用幾個特定的符號來設定權限的狀態。
4) 掌握權限狀態能夠分爲3個部分:
a) 第1個部分,表示要設定或更改誰的權限狀態。其中的具體表示以下:
u:表示全部者(owner)的權限。
g:表示羣組(group)的權限。
o:表示既不是owner也不與owner在同一個group的其餘用戶(other)的權限。
a:表示以上3組,也就是全部用戶(all)的權限。
b) 第2部分,是運算符(operator),也有人稱爲操做符,其中的具體表示以下:
+:表示加入權限
-:表示去掉權限
=:表示設定權限
c) 第3部分,表示權限(permission),其中的具體表示以下:
r:表示read(讀)權限。
w:表示write(寫)權限。
X:表示execut(執行)權限。
5) 靈活應用符號表示法設定或更改文件或目錄上的權限:
a) 例如:在dog_wolf文件上添加全部者和同組用戶的可執行權限的命令:
chmod ug+x dog_wolf
b) 例如:在babydog目錄上爲其餘用戶添加寫權限的命令:
chmod o+w babydog
6. 使用數字表示法設定文件或目錄上的權限(詳見linux系統管理P143)
1) 掌握數字表示法的定義:
數字表示法是指使用一組三位數的數字來表示文件或目錄上的權限狀態。其中:
第1個數字表明全部者(owner)的權限(u)。
第2個數字表明羣組(group)的權限(g)。
第3個數字表明其餘用戶(other)的權限(o)。
2) 數字表明的資源權限狀態:
4:表示具備讀(read)權限。
2:表示具備寫(write)權限。
1:表示具備執行(execute)權限。
0:表示沒有相應的權限。
3) 靈活應用數字法表示法設定或更改文件或目錄上的權限:
a) 例如:使用數字表示法對owner開放/home/dog/babydog目錄和其中全部文件的一切權限,可是對同組用戶開放讀和執行權限,而對其餘用戶只開放讀權限的命令:
chmod -R 754 /home/dog/babydogcentos
壓縮解壓縮和歸檔:緩存
1. 使用cat命令進行文件的縱向合併
1) 掌握使用cat命令實現文件的縱向合併:
a) 例如:使用cat命令將baby.age、baby.kg和baby.sex這三個文件縱向合併爲baby文件的方法:
cat baby.age baby.kg baby.sex >baby
b) 例如:使用cat命令將baby.age文件的內容添加到baby2文件中的方法:
cat baby.age >>baby2
2. 歸檔文件和歸檔技術(詳見linux系統管理P209)
1) 掌握歸檔的定義:歸檔(archiving)就是將許多文件(或目錄)打包成一個文件。
2) 瞭解歸檔的目的:歸檔的目的就是方便備份、還原及文件的傳輸操做。
3) 掌握tar命令的功能:將多個文件(也可能包括目錄,由於目錄自己也是文件)放在一塊兒存放到一個磁帶或磁盤歸檔文件中。而且未來能夠根據須要只還原歸檔文件中的某些指定的文件。
4) 掌握tar命令的經常使用選項:
c:建立一個新的tar文件。
t:列出tar文件中目錄的內容。
x:從tar文件中抽取文件。
f:指定歸檔文件或磁帶(也多是軟盤)設備(通常都要選)。
v:顯示所打包的文件的詳細信息,v是verbose的第1個字母。
z:使用gzip壓縮算法來壓縮打包後的文件。
j:使用bzip2壓縮算法來壓縮打包後的文件。
3. 使用tar命令建立、查看及抽取歸檔文件(詳見linux系統管理P210)
1) 掌握使用tar命令建立歸檔文件的用法舉例:
例如:使用tar命令將arch目錄打包成一個名爲arch.tar的歸檔文件的方法(要求顯示全部打包的文件和目錄):
tar cvf arch.tar arch
掌握使用tar命令查看歸檔文件的用法舉例:
例如:使用tar命令顯示arch.tar這個歸檔文件(包)中的全部文件的方法:
tar tf arch.tar
2) 掌握使用tar命令抽取歸檔文件的用法舉例:
例如:使用tar命令恢復arch.tar中的所有內容的方法:
tar xvf arch.tar -C 路徑安全
4. 文件的壓縮和解壓縮(詳見linux系統管理P212)
1) 掌握壓縮的定義:壓縮就是將一個大的文件經過一些壓縮算法變成一個小文件。
2) 瞭解壓縮的目的:主要是縮小文件的大小,這樣會節省存儲文件的磁盤或磁帶的空間,另外在網絡上傳輸這些小文件也會減小網絡的瀏覽(也就是節省網絡的帶寬)。
3) 掌握解壓縮的定義:解壓縮就是將一個經過一些壓縮算法的文件恢復到壓縮以前的樣子。
4) 掌握gzip命令和gunzip命令的用法舉例:
a) 例如:將文件file1壓縮成.gz格式的壓縮包應該使用的命令爲:gzip file1 –c > /路徑/name.gz
b) 例如:將壓縮文件file1.gz解壓縮的命令爲:
gunzip file1.gz >
5) 掌握bzip2命令和bunzip2命令的用法舉例:
a) 例如:將文件file1壓縮成.bz2格式的壓縮包應該使用的命令爲:bzip2 file1 >
b) 例如:將壓縮文件file1.bz2解壓縮的命令爲:
bunzip2 file1.bz2 >
5. 在使用tar命令的同時進行壓縮和解壓縮(詳見linux系統管理P214)
1) 掌握在使用tar命令的同時進行壓縮和解壓縮的用法舉例
a) 例如:使用tar命令將arch目錄打包並且同時使用gzip的技術壓縮打包後文件的方法(打包後的文件名爲arch.tar.gz):
tar cvfz arch.tar.gz arch
b) 例如:使用tar命令將arch目錄打包並且同時使用bzip2的技術壓縮打包後文件的方法(打包後的文件名爲arch.tar.bz2):tar cvfj arch.tar.bz2 arch
vi與vim:
1) 掌握vi編輯器的3中基本模式:
a) 命令行模式:vi的默認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全部的輸入被解釋成vi命令,能夠執行修改、複製、移動、粘貼和刪除正文等命令,也能夠進行移動光標、搜索字符串和退出vi的操做等。
b) 編輯模式:在編輯模式中,能夠往一個文件中輸入正文。在這一模式下,輸入的每個字符都被vi編輯器解釋爲輸入的正文。使用ESC鍵返回命令行模式。
c) 擴展模式:在一些UNIX系統上也叫最後一行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可使用一些高級編輯命令,如搜尋和替代字符串、存盤或退出vi編輯器等。要進入最後一行模式,須要在命令行模式中輸入冒號(:),冒號這一操做將把光標移到屏幕的最後一行。
3. 在vi編輯器中光標的移動(詳見linux系統管理P256)
1) 掌握在vi編輯器中用來移動光標位置的鍵與光標移動之間的關係,以下表:
4. 進入插入模式(詳見linux系統管理P258)
1) 掌握從命令行模式進入插入模式的命令:
a:進入插入模式並在光標以後進行添加。
i:進入插入模式並在光標以前進行插入。
o:進入插入模式並在當前(光標所在)行之下開啓新的一行。
5. 在命令行模式下刪除與複製的操做(詳見linux系統管理P259)
1) 掌握經常使用的刪除與複製的經常使用按鍵
6.粘貼命令
1) 掌握粘貼命令:
7. 復原和重作命令
1) 掌握經常使用的復原和重作命令:
8.擴展模式與文件的存儲和退出
1)掌握擴展模式下經常使用的命令:
9.快速移動光標在文件中的位置
1)掌握快速移動光標在文件中的位置的命令
10.快速移動光標在屏幕中的位置
1)掌握快速在屏幕中移動光標的位置的命令
內存和進程:
掌握free命令的功能:顯示內存的使用狀態。(下面均爲centos7中查看效果)
http://www.linuxatemyram.com/提到使用free
命令查看Linux
系統使用內存時,used
一項會把當前cache
的大小也會加進去,這樣會形成free
這一欄顯示的內存特別少: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1504 1491 13 0 855 869 Swap: 2047 6 2041
但是實際上,cache
根據應用程序的須要是能夠回收利用的,所以free
這一欄並不能真實地表現有多少「可使用」的內存。實際系統可用內存應該以available
數據爲準。
linuxatemyram
所提到的free
命令也許是比較老的版本,我嘗試了RHEL 7.2
,Ubuntu 16.04
和Arch Linux
這3
個Linux
發行版,均沒有出現used
包含cache
的狀況: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64325 47437 3150 1860 13737 14373
另外,從man free
命令中也能夠獲得,目前計算used
的值是要減掉free
和buff/cache
的:
used Used memory (calculated as total – free – buffers – cache)
可使用-w
命令行選項獲得buff
和cache
各自使用的數量:
$ free -w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 available Mem: 64325 48287 2476 1859 1430 12131 13524
須要注意的是,free
表示的是當前徹底沒有被程序使用的內存;而cache
在有須要時,是能夠被釋放出來以供其它進程使用的(固然,並非全部cache
均可以釋放,好比當前被用做ramfs
的內存)。而available
才真正代表系統目前能夠提供給應用程序使用的內存。/proc/meminfo
從3.14
內核版本開始提供MemAvailable
的值;在2.6.27
~3.14
版本之間,是free
程序本身計算available
的值;早於2.6.27
版本,available
的值則同free
同樣。
2. 系統中進程的監控—ps(詳見linux系統管理P363)
1) 掌握進程的定義:進程是程序的一次動態執行。
2) 掌握守護進程的定義:守護進程是在後臺運行並提供系統服務的一些進程。
3) 掌握父進程、子進程的定義:當一個進程建立另外一個進程時,第1個進程被稱爲新進程的父進程,而新進程被稱爲子進程。
4) 掌握ps命令的功能:用來顯示當前進程的狀態。
Ps –aux 顯示全部的與用戶相關的完整信息
系統中進程的監控pstree、kill
centos7默認沒有pstree,須要yum -y install psmisc
1) 掌握pstree命令的功能:以樹狀圖顯示程序。
2) 掌握pstree命令的用法舉例:
例如:列出PID爲4729的進程的進程狀態樹的命令:pstree 4729
3) 掌握kill命令的功能:把一個信號發送給一個或多個進程。默認發送終止信號。
4) 靈活應用kill命令終止進程
例如:終止PID爲3852的進程的命令:kill 3852
5) 靈活應用kill -9命令殺死進程
例如:殺死PID爲3906的進程的命令:kill -9 3906
3. 掌握pgrep命令的功能:經過名稱或其餘屬性查找進程
例如:查找名爲firefox的進程的命令爲:pgrep firefox
4. 掌握pkill命令的功能:經過名稱或其餘屬性發信號給進程
例如:殺死名爲firefox的進程的命令爲:pkill firefox
磁盤和文件系統:
1. 硬件設備與文件名的對應關係(詳見linux系統管理P297)
1) 掌握在Linux系統中,每一個設備都被當初一個文件來對待。
2) 掌握各類設備在Linux中的文件名
2. 硬盤的結構及硬盤分區(詳見linux系統管理P301)
1) 瞭解爲何要進行硬盤分區:
a) 更容易管理和控制系統,由於相關的文件和目錄都放在一個分區中。
b) 系統效率更高。
c) 能夠限制用戶使用硬盤的份額(磁盤空間的大小)。
d) 更容易備份和恢復。
2) 掌握硬盤的邏輯結構:
一個硬盤邏輯上能夠被劃分紅塊、磁道、磁柱和分區。
3) 掌握塊的定義:塊是盤片上尋址(訪問)的最小單位,一個塊能夠存儲必定字節的數據。
4) 掌握磁道的定義:磁道是由一系列頭尾相連的塊組成的圓圈。
5) 掌握磁柱的定義:磁柱是由一疊磁道,由在相同半徑上每一個盤面的磁道所組成。
6) 掌握分區的定義:分區是由一組相鄰的磁柱所組成。
3. Linux系統中硬盤的分區(詳見linux系統管理P303)
1) 掌握硬盤分區的分類:硬盤的分區能夠分爲主分區、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
2) 掌握主分區的數量:在一個硬盤上最多能夠劃分出4個主分區。
3) 瞭解Linux操做系統的內核支持每一個硬盤上的分區數量仍是有必定限制的,Linux內核在每一個硬盤上能夠最多支持:
a) 在SCSI硬盤上劃分15個分區(Partitions)。
b) 在IDE硬盤上劃分63個分區(Partitions)。
4. 使用fdisk和partprobe命令來管理硬盤分區(詳見linux系統管理P394)
1) 掌握fdisk命令的功能:建立磁盤分區。
2) 掌握fdisk命令列表中經常使用的命令:
a) d:刪除一個(已經存在的)分區,其中d是delete的第1個字母。
b) l:列出(已經存在的)分區的類型,其中l是list的第1個字母。
c) m:列出fdisk中使用的全部命令,其中m是menu的第1個字母。
d) n:添加一個新的分區,其中n是new的第1個字母。
e) p:列出分區表的內容,其中p是print的第1個字母。
f) q:退出fdisk,可是不存儲所作的變化,其中q是quit的第1個字母。
g) t:改變分區系統的id,其中t是title的第1個字母。
h) w:退出fdisk並存儲所作的變化,其中w是write的第1個字母。
3) 掌握partprobe命令的功能:從新初始化內存中內核的分區表。
5. 建立文件系統(數據的管理)(詳見linux系統管理P399)
1) 掌握格式化的定義:所謂的格式化就是將分區中的硬盤空間劃分紅大小相等的一些數據塊(Blocks),以及設定這個分區中有多少個i節點可使用等。
2) 掌握文件系統的定義:文件系統是操做系統用於明確磁盤或分區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數據結構;即在磁盤上組織文件的方法。
3) 瞭解經常使用的文件系統類型
ext2:Linux系統中標準的文件系統
ext3:一種日誌式文件系統
ext4:一種針對ext3系統的擴展日誌式文件系統
lvm:邏輯盤卷管理
iso9660:目前惟一通用的光盤文件系統
4) 掌握mkfs命令的功能:格式化磁盤。
5) 靈活應用經常使用的格式化命令:
mkfs.文件系統類型
例如,將分區/dev/sdb1格式化爲ext4文件系統的命令爲:
mkfs.ext4 /dev/sdb1
6. 爲一個分區設定label(分區名)(詳見linux系統管理P405)
1) 掌握e2label命令的功能:設定或查看一個設備的label名稱。
2) 靈活應用e2label命令設定label:
a) 例如:查看/dev/sdb1分區的label的命令爲:
e2label /dev/sdb1
b) 例如:將/dev/sdb1分區的label設定爲wg的命令:
e2label /dev/sdb1 wg
文件系統的掛載與卸載(詳見linux系統管理P406)
1) 掌握掛載的定義:掛載指將一個設備(一般是存儲設備)掛接到一個已存在的目錄上。
2) 掌握mount命令的功能:實現文件系統的掛載。
3) 靈活應用mount命令實現文件系統的掛載:
例如:將/dev/sdb1分區掛載到/wg目錄上的命令:
mount /dev/sdb1 /wg
4) 掌握umount命令的功能:實現文件系統的卸載。
5) 靈活應用umount命令實現文件系統的卸載:
例如:卸載/wg上的文件系統的命令:
umount /wg
2. 虛擬內存的概念以及設置與管理(詳見linux系統管理P414)
1) 掌握虛擬內存的定義:所謂虛擬內存就是一塊硬盤空間被當作內存使用,也被稱爲交換分區(swap)。
2) 瞭解Linux交換分區的類型爲:0x82
3) 掌握mkswap命令的功能:設置交換分區。
4) 掌握使用mkswap命令設置交換分區的用法舉例:
例如:將分區/dev/sdb2設置爲交換分區的命令:mkswap /dev/sdb2
5) 掌握swapon命令的功能:啓動交換分區。
6) 掌握swapon –a命令的功能:啓動所有的交換分區。
7) 掌握swapon –s命令的功能:列出當前正在使用的全部系統交換分區的狀態。
8) 掌握使用swapon命令的用法舉例:
例如:啓用交換分區/dev/sdb2的命令:swapon /dev/sdb2
3. i節點(詳見linux系統管理P170)
1) 掌握i節點的定義:i節點其實是一個數據結構,它存放了有關一個普通文件、目錄或其餘文件系統對象的基本信息。
4. 符號(軟)連接(詳見linux系統管理P174)
1) 掌握符號連接的定義:符號連接是指向另外一個文件的一個文件。
2) 掌握ln命令建立軟鏈接的用法舉例:
a) 爲wolf/dog.wolf.baby文件創建一個dog_ wolf.boy符號連接並放在bodydog目錄中的命令:
ln –s wolf/dog.wolf.baby bodydog/dog_ wolf.boy
5. 硬連接(詳見linux系統管理P179)
1) 掌握硬連接的定義:一個硬連接(hard link)是一個文件名與一個i節點之間的對應關係,也能夠認爲一個硬連接是在所對應的文件上添加了一個額外的路徑名。
2) 掌握ln命令建立硬鏈接的用法舉例:
a) 爲wolf/wolf.dog文件在backup目錄中創建一個名爲wolf.dog2的硬連接命令:
ln wolf/wolf.dog backup/wolf.dog2
6. Linux系統中的文件類型(詳見linux系統管理P183)
1) 掌握Linux系統中常見的文件類型:
-:普通文件(regular file),也有人稱爲正規文件。
d:目錄(directory)。
l:符號(軟)連接。
b:塊特殊文件(b是block的第1個字符),通常指塊設備,如硬盤。
c:字符特殊文件(c是character的第1個字符),通常指字符設備,如鍵盤。
7. 怎樣檢查磁盤空間(詳見linux系統管理P185)
1) 掌握df命令的功能:顯示文件系統中磁盤使用和空閒區的數量。
-a 顯示全部磁盤
-h 單位轉換
2) 掌握du命令的功能: 顯示目錄和文件的大小a h同上
管理軟件包:
. 使用RPM安裝及移除軟件(詳見linux系統管理P374)
1) 掌握RPM的定義:RPM就是Red Hat Package Manger(紅帽軟件包管理工具)的縮寫。
2) 瞭解rpm的文件名分爲5部分,其中:
第1部分是name,表示這個rpm軟件包的名稱;
第2部分是version,表示這個rpm軟件包的版本編號;
第3部分是release,表示這個rpm軟件包的版本發佈次數(修正號碼);
第4部分是architectures,表示這個rpm軟件包適用於哪些平臺;
最後一部分是rpm,表示這個rpm軟件包的文件擴展名。
3) 掌握rpm軟件安裝與移除工做中常用的選項:
a) –i:安裝(Install)軟件。
b) –U:升級(Upgrade)舊版本的軟件。
c) –e:移除/刪除(Erase)軟件。
d) –v:顯示詳細的處理信息。
e) –h:顯示安裝進度。卸載不能用
2. 查看RPM軟件包中的信息(詳見linux系統管理P379)
1) 掌握經常使用的查詢已安裝的軟件包信息的命令:
a) rpm –qa:顯示目前操做系統上安裝的所有軟件包,其中q是query(查詢)的第1個字母,a是all(所有)的第1個字母。
Rpm –qa | grep dhcp
b) rpm –qf 文件名:顯示這個文件是由哪一個軟件包安裝的,f是file(文件)的第1個字母。
例如:列出安裝/bin/tar文件的軟件包的命令爲:rpm –qf /bin/tar
c) rpm –qi 軟件包名:顯示這個軟件包的信息,i是information(信息)的第1個字母。
例如:列出tar-1.14-10.RHEL4這個軟件包的詳細信息的命令:rpm –qi tar-1.14-10.RHEL4
d) rpm –ql 軟件包名:列出這個軟件包中所包含的所有文件,其中l是list的第1個字母。
例如:列出tar-1.14-10.RHEL4這個軟件包中所包含的所有文件的命令:rpm –ql tar
p數據包
3. RPM包的屬性依賴性問題(詳見linux系統管理P388)
1) 掌握RPM軟件包的屬性依賴性問題的定義:所謂的RPM軟件包的屬性依賴性問題,即這個軟件包的安裝依賴於其餘軟件包的安裝。
yum庫:
yum的功能:yum是Yellow dog Updater, Modified的縮寫,目的就是爲了解決RPM的依賴關係的問題,方便使用者進行軟件的安裝、升級等等工做。
2. 掌握光盤掛載和鏡像掛載
a) 光盤掛載
mount /dev/sr0 掛載點
或者
mount /dev/cdrom 掛載點
b) 鏡像文件的掛載
mount -o loop -t iso9660 鏡像文件 掛載點
其中,-o loop:用來把一個文件當成硬盤分區掛接上系統
3. 掌握yum的配置
yum的配置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配置/etc目錄下的yum.conf文件,另一種是在/etc/yum.repos.d目錄下增長.repo文件。
4. 掌握本地yum配置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cdrom /mnt #掛載光盤到/mnt目錄
[root@localhost ~]# cd /etc/yum.repos.d/
[root@localhost yum.repos.d]# ls
rhel-source.repo
[root@localhost yum.repos.d]# cp rhel-source.repo rhel.repo #拷貝一份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yum.repos.d]# vi rhel.repo #編輯配置文件以下[rhel-local] #模塊名稱,須修改不能與其餘.repo文件中的重名name=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 local repo #名稱隨便起baseurl=file:///mnt #指定rpm倉庫的位置
enabled=1 #1開啓該配置,0爲關閉
gpgcheck=1 #1爲校對軟件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vsftpd httpd #安裝vsftpd及httpd服務
5. 掌握遠程yum配置方法
6. 利用vsftpd搭建yum源服務器:
Vsftpd默認的配置文件是容許匿名訪問,這裏直接啓動就能夠了:
[root@localhost ~]# umount /dev/cdrom #卸載光盤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cdrom /var/ftp/pub/ #掛載光盤到vsftpd的公衆目錄
[root@localhost ~]# service vsftpd restart #重啓vsftpd服務
必須關閉防火牆和selinux
Service iptables stop
Getenforce :查看selinux狀態
臨時關閉:不用重啓:setenforce 0
0 permissive容許 1 enforcing 執行
配置客戶機:
[root@localhost ~]# cd /etc/yum.repos.d/
[root@localhost yum.repos.d]# ls #rhel.repo是按照本地yum配置生成的
rhel.repo rhel-source.repo
[root@localhost yum.repos.d]# cat rhel.repo #修改成如下內容
[rhel-ftp]
name=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
baseurl=ftp://192.168.8.42/pub #指定yum源地址
enabled=1
gpgcheck=1
測試: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bind #安裝DNS服務
7. 掌握使用yum安裝軟件
yum –y install 軟件名
8. 掌握使用yum刪除軟件
yum –y remove 軟件名
9. 掌握使用yum安裝組件
yum –y groupinstall 組件名
10. 掌握使用yum刪除組件
yum –y groupremove 組件名
11. 掌握清除yum緩存
yum clean all
12. 使用yum查找軟件包
yum search
其餘經常使用命令:
命令 【選項】 【參數】
clear 清屏
man獲取幫助
切到root用戶的命令:su – root
修改dog用戶密碼的命令:passwd dog
掌握切換虛擬終端的方法:Ctrl+Alt+F[1~6],如想切換到第二號虛擬終端,則同時按Ctrl+Alt+F2
whoami 列出目前登錄Linux系統所使用的用戶名(帳號)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permanent #開啓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remove-port=80/tcp #刪除已開啓的端口 --permanent 永久生效,沒有此參數重啓後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