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將會介紹如何使用nodejs+vuejs構建我的博客。前端
主要分三部份內容:vue
nodejsnode
直接去官網下載最新的穩定版就好,如下爲下載連接:vue-cliwebpack
這是一個強大的構建工具,使用它能夠很方便的管理一個vue的項目,而且不須要更多的webpack配置。建議全局安裝:
npm install --global vue-cli
git
mongodbgithub
後端要用到的數據庫。直接去官網下載對應系統的版本就好,注意要下載server版。下載地址:
http://downloads.mongodb.com/web
首先建立一個基本的vue後端項目,可使用如下命令:mongodb
vue create admin
對於出現的一些選項,直接選擇默認就可。
建立好後的目錄結構以下:vue-cli
使用vue-cli能夠很方便的集成路由:數據庫
vue add router
注意,默認會採用history模式,爲了之後方便些,這裏要選擇(n)即用hash模式,而不是瀏覽器的history模式。
爲了方便,後端的頁面咱們採用element-ui提供的一些組件實現,因此要把element-ui集成進來:
vue add element
提示選項,所有選擇默認就可。
好了,到目前爲止,後端項目的基本結構就算構建完成了。能夠經過如下命令啓動:
npm run serve
啓動後的默認頁面以下:
能夠採用element-ui的layout-container,直接把樣例代碼copy過來放到Home.vue 的template裏面就能夠。
可是這裏有一點要注意,因爲在切換左側菜單的時候,咱們但願只有右側是變更的,左側應該保持不變,因此這裏須要用到<router-view>
。把右側變更的部分掛載到<router-view>
這裏。
首先新建一個CategoryEdit.vue文件,而後添加路由。
路由這裏須要注意,右側的可變更的頁面應該做爲Home組件的子路由。
這樣,CategoryEdit這個頁面的內容就會顯示在咱們以前定義的<router-view>
的位置。
好了,這樣當咱們在瀏覽器輸入"http://localhost:8080/#/categories/create", CategoryEdit頁面就會顯示出來了。具體的頁面內容在這裏不介紹了。都是用的element-ui的組件。
因爲篇幅有限,其餘的頁面在這裏也不詳細一一介紹了,具體源碼已開源到GitHub。
最終的項目頁面結構會是下面這樣:
共分紅三部分:分類管理、文章管理及用戶管理。
對於頁面中使用的接口,會在接下來的server部分介紹。
npm init
"cors": "^2.8.5", // 容許跨域請求 "express": "^4.17.1", // 後端框架 "mongoose": "^5.6.12", // 數據庫 "nodemon": "^1.19.2", // 當文件變動後會自動重啓後端服務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cors = require('cors') const app = express() // 容許跨域 app.use(cors()) app.use(express.json()) app.listen('3000', async(req, res) => { console.log("http://localhost:3000") })
nodemon start index.js
新建一個router文件夾,而後新建admin文件夾做爲admin端的接口,平級能夠再建一個web文件夾做爲web端的接口。在admin文件夾下新建index.js文件
module.exports = app => {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router = express.Router() // 獲取資源 router.get('/getData', async (req, res) => { res.send("hello world") }) app.use('/admin/api/rest', router) }
注意這裏導出的是一個函數,這樣作有個好處就是能夠傳遞參數進來,這裏咱們傳入了app做爲參數。
在根目錄的index.js文件中須要引入一下:
require('./routers/admin/index')(app) // 直接執行函數並傳入app做爲參數
當在瀏覽器中輸入"http://localhost:3000/admin/api/rest/getData" 時,會看到"hello wrold"。
接下來新建一個文件夾db,而後新建db.js文件:
module.exports = app => { const mongoose = require('mongoose') mongoose.connect('mongodb://localhost:27017/myblog', { useNewUrlParser: true }) }
mongodb安裝完後默認會在27017端口啓動,myblog是咱們給數據庫的命名。
而後在index.js文件中須要引入db.js。
require('./db/db')(app)
新建models文件夾,在文件夾下新建Category.js做爲分類的模型。
const mongoose = require('mongoose') const schema = new mongoose.Schema({ title: {type: String} }) module.exports = mongoose.model('Category', schema)
暫時只定義一個分類名稱 "title"
在routers/admin/index.js中經過如下代碼就能夠查詢categories表中的數據。
// 獲取分類列表 router.get('/categories', async (req, res) => { const res = await Category.find() res.send(res) })
當在瀏覽器中輸入 "http://localhost:3000/admin/api/rest/categories" 便可獲得categories表的數據。
好了,經過以上的介紹,咱們應該可以實現一些簡單的增刪改查操做。
在開發的過程當中,咱們必定會遇到一個問題。
前面提到,後端admin主要包括三大模塊:分類管理、文章管理、用戶管理。
每個模塊都會涉及增刪改查操做。若是咱們爲每個模塊都定義一套本身的增刪改查接口,勢必會產生不少重複代碼,並且若是是分類比較多的狀況,重複代碼會更加嚴重。因此這裏能夠考慮自定義一箇中間件。
首先新建一個文件夾middleware,而後新建resource.js文件(咱們能夠把每一個分類都理解爲資源),統一對資源進行增刪改查操做,惟一的不一樣是資源名稱。
module.exports = options => { return async (req, res, next) => { const inflection = require('inflection') const modelName = inflection.classify(req.params.resource) req.Model = require(`../models/${modelName}`) next() } }
這裏用到了inflection庫,須要先安裝一下,而後用inflection.classify把傳入的參數轉爲單數形式,做爲模型的名稱。
而後將routers/admin.index.js改成如下方式
// 獲取資源 router.get('/', async (req, res) => { const data = await req.Model.find() res.send(data) }) app.use('/admin/api/rest/:resource', resourceMiddleware(), router)
好了,因爲篇幅有限,其餘的一些內容就暫不介紹了,詳細代碼能夠參考GitHub。
這部分和admin差很少,新建web項目,須要集成router,但不須要element-ui,具體能夠參照上文後端管理系統的項目構築介紹。
主題部分我是直接從Jekyll Themes主題庫中選取的一個,因爲時間沒那麼多,再加上是本身作着玩,因此偷個懶。在這裏貼出原做者 Liberxue。
訪問量統計這裏用到了一個免費的開源庫不蒜子,很是輕量級,使用起來也很簡單。
好了,暫時就先介紹這麼多吧,還有不少內容就不一一展開了。若是你們有疑問能夠留言。
因爲本人是前端出身,作了六七年前端了。後端也是剛剛接觸不久,因此上文前端部分介紹的可能會少一些,相對後端會多些,若是有哪些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