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民族復仇主義宣言一
------
楔 子
1953
年3月,剛剛被立爲太子的明仁便秉父命出訪英國,參加伊麗莎白女王的加冕典禮。當時,英國《每日郵報》的民意測驗代表,反對日本皇太子出席女王加冕典禮的人竟高達68%。有人甚至提出:「將皇太子扣做人質,直到日本支付對被俘英國人的賠償爲止。」
1971年
10月
12日
,日本裕仁天皇夫婦訪問波恩時,許多德國留學生和在這裏僑居的亞洲人,毅然舉行了反對天皇來訪的大示威。那時,德國學生散發了標題爲「戰爭罪犯裕仁在波恩」的傳單。他們高舉的標題上有的寫着「希特勒×××了六百萬猶太人,裕仁×××了五千萬亞洲人!」這些學生不顧警察的制止,還反覆高喊「裕仁是法西斯分子」的口號。
1971年裕仁訪問荷蘭時曾引發暴力抗議示威,由於在二次大戰中,日本侵略軍佔領東印度(如今的印度尼西亞),把11.7萬荷蘭人關押在軍事集中營裏,死難1.9萬人。
1974年
8月
30日
,日本「東亞反日武裝戰線」獲悉裕仁要到三菱重工大樓視察時,決定刺殺裕仁,但因爲計劃不周,他們將×××錯投到人行道上,形成8人死亡,165人受傷的慘劇。大道寺和意永利明等人被捕。
以上是我隨便選撮的幾件事例。從這裏能夠看出外國人的民族主義是很強的,其民族性格是很剽悍的。雖然日本給中國帶來的災難與恥辱遠遠要多似其它國家,但要想使中國發生相似上述的事,簡直是不可能的。咱們應當爲此感到羞愧。
中國想方設法地爲日本人民(客觀上也是爲日本和族)洗刷罪名。中國說:擁護戰爭的日本人只是少數,日本人民是友好的、愛好和平的,他們只是被引誘(或被迫)參加侵略戰爭的,那場戰爭的責任只在於日本統治階級。還說:日本人因爲生長在日本的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環境下才養成了好戰思想和好戰性格,從而才擁護並參與日本的侵略戰爭的,日本人民沒有戰爭責任,等等。那麼,事實又如何呢?
(下一篇:大中華民族復仇主義宣言二 整個日本和族都有戰爭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