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者:LogMweb
本文原載於 https://segmentfault.com/u/logm/articles,不容許轉載~segmentfault
本文是 計算廣告(第二版)
的讀書筆記。安全
該部分介紹在線廣告產品的邏輯,面向產品、運營、銷售、宏觀決策者。cookie
第3章 在線廣告產品概覽
詳見書中的圖,對第1部分所講的在線廣告演進歷史作了歸納。
3.1 商業產品的設計原則
- 通常產品面向用戶,追求更簡單、更直觀、更快捷;商業產品面向利潤,容許引入一些不便。
3.2 廣告系統的產品接口
- 需求方投放接口:一個廣告主有多個廣告計劃(多個合同),每一個廣告計劃下有多個廣告組(投放策略),一個廣告組下有多個廣告創意;
- 供給方管理接口:添加刪除廣告位、查看個廣告位的運營數據;
第4章 合約廣告
4.1 廣告位合約
- 某段時間某個廣告位固定投送某廣告主的廣告,結算方式CPT;
- 廣告主同一個,但廣告創意能夠根據人羣定向。
4.2 受衆定向
- 評價:定向準確率、覆蓋率。
-
定向方法:網絡
- 地域定向;
- 人口屬性定向: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主要用於品牌廣告;
- 上下文定向:關鍵詞、主題等,ADN首選定向方法;
- 行爲定向:歷史訪問行爲;
- 精確位置定向:利用手機的GPS,精確到一個建築物(咖啡館、美容院);
- 重定向:之前訪問過廣告主網站的訪客;
- 新客推薦定向:由種子客戶尋找潛在用戶;
- 動態訂價:爲價格敏感用戶顯示打折廣告;
- 場景定向:健身、吃飯、看電視、開會。
4.3 展現量合約
第5章 搜索廣告與競價廣告
5.1 搜索廣告
- 佔整個在線廣告市場的一半以上;變現能力遠遠高於展現廣告;
- 綜合搜索引擎廣告 + 垂直搜索引擎廣告(如淘寶直通車)。
- 產品形態:北區、東區、南區、原生廣告;
-
產品策略:網站
5.2 位置拍賣與機制設計
- 市場保留價(market reserve price,MRP):廣告位的底價;
-
訂價問題:設計
- 廣義第二高價(GSP);
- VCG(Vickrey-Clarke-Groves):社會福利最優。VCG機制下廣告平臺的收入不如GSP。
-
社會福利最優:廣告平臺將廣告機會分配給後續回報價值最高的廣告主,而非廣告平臺的收入最優。
5.3 競價廣告網絡
- 通常以CPC結算;
- 聯盟廣告(affiliate):廣告網絡向一部分供給方開放廣告庫供其自行挑選;
-
產品策略:code
- 廣告檢索:布爾表達式檢索;興趣、關鍵字檢索;
- 廣告排序:點擊率預測,相比搜索廣告,數據稀疏、須要考慮上下文和用戶信息、不一樣廣告位點擊率差別巨大。
5.4 競價廣告需求方產品
- 搜索引擎營銷SEM:幫助廣告主選擇關鍵詞及出價;
- 交易終端TD(trading desk):幫助廣告主一站式採買,保證展現量以及ROI。
5.5 競價廣告與合約廣告的比較
第6章 程序化交易廣告
6.1 實時競價
- 用戶標識映射(cookie映射) -> 廣告請求(ad call);
- 媒體 -> ADX -> DSP -> 廣告主網站。
- "實時"指需求方參與每次競價,因此搜索廣告、廣告網絡不是實時競價產品。
6.2 其餘程序化交易方式
- 優選(preferred deal,PD):只有一個需求方決定是否投放;
- 私有市場:參與實時競價的廣告主只有小範圍內;
- 程序化直投:相比合約廣告,廣告主能夠自行決定投放策略和流量分配,屬於合約廣告和實時競價的過渡。
6.3 廣告交易平臺
6.4 需求方平臺
- DSP核心特徵:RTB、優選等程序化流量購買 + 需求方定製化用戶劃分;
-
產品策略:對象
- 用戶標籤 -> 檢索 -> 排序 -> 肯定候選廣告 -> 肯定候選廣告出價;
- 面向ADX的出價策略:eCPM + 市價曲線;
- 面向廣告主的訂價策略:根據出價肯定訂價(訂價=出價,因爲使用GSP因此DSP有利潤)。
- 重定向:網站重定向、個性化重定向、搜索重定向;
- 新客推薦(look-like)。
6.5 供給方平臺
- header bidding:繞過中間商ADX,由媒體直接向廣告主或者DSP詢價。
第7章 數據加工與交易
7.1 有價值的數據來源
- 用戶標識:web端cookie映射,IOS端IDFA,Android端Android ID或IMEI;
-
用戶行爲:
- 決策行爲:轉化(conversion)、預轉化(pre-conversion);
- 主動行爲:廣告點擊、搜索、搜索點擊;
- 半主動行爲:分享、網頁瀏覽;
- 被動行爲:廣告瀏覽,某廣告瀏覽的頻次與其點擊負相關;
- 人口屬性:性別、年齡;
- 地理位置;
- 社交關係;
- 設備信息。
7.2 數據管理平臺
- 簡稱DMP。
- 三方數據:第一方指廣告主,第二方指媒體,第三方指其餘。
- 第一方DMP,也稱數據管理平臺,爲廣告主加工第一方數據;
- 第三方DMP,也稱數據交易平臺,收集第三方數據加工後賣給DSP。
7.3 數據交易的基本過程
- DMP把數據交給ADX,做爲ADX的一項輔助服務賣給各家DSP。
7.4 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
第8章 信息流與原生廣告
8.1 移動廣告的現狀與挑戰
- 移動廣告佔在線廣告的份額已經超過一半。
- 移動廣告的特色:定位更精準,場景廣告、本地化廣告。
-
移動廣告的傳統創意創新:
- 橫幅、插屏(應用、遊戲暫停時):競價售賣;
- 開屏、鎖屏:合約售賣;
- 推薦牆、積分牆:推薦應用下載,下載後能夠賺積分。
-
移動廣告的挑戰:
- 應用生態形成的行爲數據割裂:各應用獨立,整合數據比較麻煩;
- PC時代的廣告主移動化程度不足:廣告主的落地頁和交互頁在移動端體驗差;
- 移動端屏幕小,廣告位影響體驗。
8.2 信息流廣告
- 廣告位適配問題:各媒體平臺的原生廣告,須要的廣告尺寸不一樣;
- 廣告競價與放置:同一信息流下的廣告構成競價隊列,廣告出如今信息流的第幾條也須要考慮。
8.3 其餘原生廣告相關產品
- 搜索廣告:搜索廣告自己就是原生廣告;
- 軟文廣告;
- 聯盟:媒體從廣告庫中自由選擇要推廣的對象;原生廣告也須要媒體有選擇的權力。
8.4 原生廣告平臺
-
表現原生與場景原生:
- 表現原生:廣告展現風格和內容展現風格一致;
- 場景原生:廣告的投放邏輯與內容生產一致。
- 場景的感知與應用:好比推理用戶如今在工做仍是在休閒。
- 植入式原生廣告。
8.5 原生廣告與程序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