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了這麼多口水,但願原先不太瞭解生產者/消費者模式的同窗可以明白它是怎麼一回事。而後在下一個帖子中,咱們來講說如何肯定數據單元。 編程
另外,爲了方便閱讀,把本系列帖子的目錄整理以下: 性能
一、如何肯定數據單元 編碼
二、隊列緩衝區 設計
三、隊列緩衝區 對象
四、雙緩衝區 隊列
五、...... 開發
[1]:如何肯定數據單元? 程序設計
既然前一個帖子已經搞過掃盲了,那接下來應該開始聊一些具體的編程技術問題了。不過在進入具體的技術細節以前,我們先要搞明白一個問題:如何肯定數據單元?只有把數據單元分析清楚,後面的技術設計纔好搞。 打包
★啥是數據單元 程序
何謂數據單元捏?簡單地說,每次生產者放到緩衝區的,就是一個數據單元;每次消費者從緩衝區取出的,也是一個數據單元。對於前一個帖子中寄信的例子,咱們能夠把每一封單獨的信件當作是一個數據單元。
不過光這麼介紹,太過於簡單,無助於大夥兒分析出這玩意兒。因此,後面我們來看一下數據單元須要具有哪些特性。搞明白這些特性以後,就容易從複雜的業務邏輯中分析出適合作數據單元的東西了。
★數據單元的特性
分析數據單元,須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特性:
◇關聯到業務對象
首先,數據單元必須關聯到某種業務對象。在考慮該問題的時候,你必須深入理解當前這個生產者/消費者模式所對應的業務邏輯,纔可以做出合適的判斷。
因爲「寄信」這個業務邏輯比較簡單,因此大夥兒很容易就能夠判斷出數據單元是啥。但現實生活中,每每沒這麼樂觀。大多數業務邏輯都比較複雜,當中包含的業務對象是層次繁多、類型各異。在這種狀況下,就不易做出決策了。
這一步很重要,若是選錯了業務對象,會致使後續程序設計和編碼實現的複雜度大爲上升,增長了開發和維護成本。
◇完整性
所謂完整性,就是在傳輸過程當中,要保證該數據單元的完整。要麼整個數據單元被傳遞到消費者,要麼徹底沒有傳遞到消費者。不容許出現部分傳遞的情形。
對於寄信來講,你不能把半封信放入郵筒;一樣的,郵遞員從郵筒中拿信,也不能只拿出信的一部分。
◇獨立性
所謂獨立性,就是各個數據單元之間沒有互相依賴,某個數據單元傳輸失敗不該該影響已經完成傳輸的單元;也不該該影響還沒有傳輸的單元。
爲啥會出現傳輸失敗捏?假如生產者的生產速度在一段時間內一直超過消費者的處理速度,那就會致使緩衝區不斷增加並達到上限,以後的數據單元就會被丟棄。如 果數據單元相互獨立,等到生產者的速度降下來以後,後續的數據單元繼續處理,不會受到牽連;反之,若是數據單元之間有某種耦合,致使被丟棄的數據單元會影 響到後續其它單元的處理,那就會使程序邏輯變得很是複雜。
對於寄信來講,某封信弄丟了,不會影響後續信件的送達;固然更不會影響已經送達的信件。
◇顆粒度
前面提到,數據單元須要關聯到某種業務對象。那麼數據單元和業務對象是否要一一對應捏?不少場合確實是一一對應的。
不過,有時出於性能等因素的考慮,也可能會把N個業務對象打包成一個數據單元。那麼,這個N該如何取值就是顆粒度的考慮了。顆粒度的大小是有講究的。太大 的顆粒度可能會形成某種浪費;過小的顆粒度可能會形成性能問題。顆粒度的權衡要基於多方面的因素,以及一些經驗值的考量。
仍是拿寄信的例子。若是顆粒度太小(好比設定爲1),那郵遞員每次只取出1封信。若是信件多了,那就得來回跑好多趟,浪費了時間。
若是顆粒度太大(好比設定爲100),那寄信的人得等到湊滿100封信纔拿去放入郵筒。假如平時不多寫信,就得等上好久,也不太爽。
可能有同窗會問: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顆粒度可否設置成不一樣大小(好比對於寄信人設置成1,對於郵遞員設置成100)。固然,理論上能夠這麼幹,可是在某些狀況下會增長程序邏輯和代碼實現的複雜度。後面討論具體技術細節時,或許會聊到這個問題。
好,數據單元的話題就說到這。但願經過本帖子,大夥兒可以搞明白數據單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下一個帖子,我們來聊一下「基於隊列的緩衝區」,技術上如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