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16)暑期社會實踐—初識魯家村

6月底,匆忙地參加面試順利加入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本期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分爲兩個小分隊,一隊由鄧老帶隊到桂林市神龍水世界作營銷類調研,另外一隊由黎老帶隊到桂林市秀峯區魯家村進行社會實踐,我被分到了魯家村一組,相比「三下鄉」的稱呼,我更樂意稱其爲「暑期社會實踐」。html

由於某些緣由,這次社會實踐準備地比較匆忙,而且同窗們都在忙着複習、考試,所以纔出現了這種社會實踐立刻開始了各類準備工做都還空白的情況。面試

我於一個月以前開始留意學校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所以對它充滿了很高的熱情,但願經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提高本身的社會現責任感、服務社會的意識和本領。ide

7月3日全部考試結束以後,我全面進入了了解魯家村的狀態,而其它幾位成員還在爲考試掙扎。spa

前期對魯家村的瞭解,我主是經過09年臺灣學子到魯家村的實習日誌,感謝博主熱心提供,也感謝臺灣學子的辛勤努力。經過認真閱讀這些文字,我明顯地體會到臺灣學生作社會實踐的那種認真仔細的態度,他們把經歷的點點滴滴都記錄在案,在咱們看來很是小的一件小事、一個細節都能引發他們的思考,他們追求在基礎分析的基礎上用一種高屋建瓴的眼光去看村子的發展、爲村子的發展出謀獻策。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通識教育的結果吧!應該是咱們內地長期處於體制內的學生很難達到的一種高度和境界。3d

下面我從魯家村歷史和地理位置兩個方面對這個村子作一個簡單的描述:日誌

(魯家村歷史部分大多經過閱讀臺灣學子的實習日誌所得,現狀和地理位置是本身實地考察所得,與09年他們調研時的狀態發生較大改變)htm

1、魯家村歷史blog

100_1673

 

這張照片是昨晚在魯家村牆壁上拍的,關於昨天本身單獨到魯家村的事情,在下篇文章中會詳細描述。圖片

文中記錄的是魯家的歷史:get

據傳,魯家村祖先原來姓歐陽,在明末清初時由江西吉安府廬陵南遷,南遷時改複姓歐陽爲陽。先祖陽國鎮和陽國弘兄弟展轉來到魯家村創基立業。因爲生活艱辛,陽氏兄弟的孫輩大都遷走他鄉,僅存陽國弘的曾孫前清文林郎陽映錦。現全村均爲陽映錦的後代。村中歷代出名的人物有前清探花陽永屏以及民國年間曾經在廣西梧州任水上廳廳長的陽孟剛等人。(摘自魯家村的故事

魯家村在抗日戰爭以前曾經富甲一方,村民大都以耕做爲主,磨豆腐、豆芽爲副,在桂林享有必定的聲譽。二戰時,日本鬼子實行三光政策燒燬了村莊,村民死傷近半。二戰後,村民又回來,漸漸地因爲土地政策,村子裏分到的耕地不多了,出現了人多地少的情況,由此村民逐漸將豆腐、豆芽做爲主要產業,成爲了主要的經濟來源,魯家的豆腐在桂林也是出了名的。

1982年,《西遊記》拍攝孫悟空去借芭蕉扇片斷曾在魯家壩取景,據昨天村長所述,當時劇組在這裏拍了兩三天。昨天特地問了下魯家壩,但由於桃花江擴建已經拆了,目前正在建橋。

p_w_picpath

1982年拍攝電視劇《西遊記》的時候曾在這裏取景,孫悟空去借芭蕉扇走過的橋,就是這裏。(圖片和文字摘自魯家村的故事

 

再後來桃花江上游開辦了工廠,水質污染嚴重,只剩下幾家人磨豆腐,其它村民外出打工的較多,慢慢的到如今又有了農家樂,據說還不錯,但昨天問起了村民,其實他們倒沒有什麼感受。

2010年末,開始了舊村改造工程,如今村民都住在臨時的活動板房裏邊,經濟收入主要以打工或自營點什麼東西。

100_1632

如今居住的地方

 

 

2、地理位置

魯家村,位於桂林市秀峯區桃花江畔,沿桃花江上游有劉三姐景觀園景區,下游有蘆笛公園景區,從火車站乘坐3路車到冶金機械廠下車,而後坐路邊的摩托有一千米左右能夠到魯家村。因爲城區改造,如今去魯家不太方便,之前3路車能夠直接到。

新村正在改造,如今村民集中居住在甲山村的一起空地上,是活動板房,中午屋裏很是熱,新村對面是雞公山,山很大很大,進村必經一座拱橋,風雨橋正在建設中。

新村建好以後魯家經濟將會有很好的發展,遊客乘船能夠沿兩江四湖直達蘆笛巖景區,到魯家村能夠下船休息、觀光,再經營農家樂生意,由此帶來收入。

因此咱們今年的調研就能夠圍繞新村建好以後怎樣發展當地特點經濟來進行,明天就要出發了!祝一切皆好!

 

憑本身印象畫的魯家地形圖:

 

p_w_picpath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