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的時候,我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回到了九朝古都洛陽。之因此用「回」這個字,我想你也猜到了緣由:個人籍貫是河南省洛陽市。前端
回來的時候挺膽戰心驚的,由於洛陽的軟件行業很蕭條。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好像一名當打之年的 NBA 球星由於某些緣由來到了 CBA。程序員
我那時候也想選一個相對大點的公司,但選來選去,不是人家看不上我,就是我看不上那點工資。固然了,我最終選的這家小型創業公司工資也不高,勉強維持生計吧。編程
我那時候才 24,正值程序人生當中的黃金年齡。但已經回來了,再出去漂也不合適,因而我就這樣勸本身:app
既來之則安之,踏踏實實幹吧,是金子哪都能發光。編程語言
相比在大公司裏作一顆螺絲釘,不如在小公司裏作「瘸子裏面的將軍」。工具
假如公司創業成功,搞很差很快就能走上財富自由之路。學習
好歹算是還鄉了,雖然沒有衣錦。能陪在家人身邊,多好啊!cdn
工做了一年半的時間後,工資漲到了從蘇州離開時的水準(在洛陽可能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但隨後,事情的走向開始不容樂觀,同事愈來愈少,少到最後只剩下老闆和我兩我的。這樣的狀況從 2015 年持續到如今,也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咱們倆都在死撐,等待最後那根壓死駱駝的稻草。視頻
上週末和幾個以前的同事聚餐,半年多沒見面了,一見到我就關切地問:「還在以前的公司上班嗎?」對象
「嗯,還在。」我只能苦笑着說。
「你老闆挺能撐的,以前聽你說賣了一套房子了。如今業務尚未進展嗎?你的工資還能照常發嗎?真的挺替你擔憂的。幸虧你上班的時間比較自由,晚出早歸的。咱們公司如今也在緊跟潮流,變成 996 了,快累成狗了,甚至比狗都累。」朋友繼續感慨地說。
「我也只能這樣安慰本身了。」我繼續苦笑着說。
若是你要問我在這期間有沒有跳槽的念頭,說實在的,真沒有(假的)!我不只想跳槽到鄭州,甚至還想過去北上廣深漂一漂呢。
有那麼一段時間,個人情緒特別躁動,總以爲再這麼下去,個人青春算是荒廢了。
關注我比較久的讀者可能會說:你這幾年成長得很快啊,咱們都有目共睹啊!你既擅長 Java,還搞前端,甚至 Linux 命令都敲得很溜。何況最近還出版了《Web 全棧開發進階之路》。
成長固然是有的啊,畢竟白頭髮都冒出來了好幾根啦。但大家可不知道個人苦啊。
老闆對市場的把握不許,業務變來變去,我被迫敲了不少無用的代碼。
四年沒漲薪了啊,老闆勒緊褲腰帶,我也得勒緊。
嚴重缺少社交。我家裏有一臺聯想的臺式機,一臺 iMac,一臺 MateBook 13,公司還有一臺電腦,合起來比個人同事都多。
技術深度和廣度都跟不上潮流,畢竟我一我的的學習成本是巨大的。
最近有個讀者子非魚給我留言說:二哥既沒有名校畢業的證書,也沒有大廠工做經驗的背書,能走到如今這一步,實在使人欽佩。
我知道這句話是真心要誇個人,但總以爲不是個滋味——說實話,我也想擁有高大上的背書啊。寫公衆號這段時間裏,認識很多大佬。他們要麼畢業於名校,要麼有大廠工做的經驗,要麼二者兼具。像我這兩樣都沒有的,打着燈籠都找不着第二個。
因此我勸那些就要參加工做的大學生朋友們,有機會,必定要先在大公司挑戰一下。
小公司確實靈活,確實快。但有不少是摸着石頭過河的,不少時候老闆都不知道風口在哪裏,只能憑本身的感受。今天去談個客戶,說要改點需求,明天去談個客戶,說要再改點需求,改來改去,最後項目改得面目全非。
這也是我最苦惱的一件事。不少時候,我都會由於這些事情和老闆吵得面紅耳赤,甚至摔門而出,留老闆在那裏氣呼呼的站着。
那可能有人會說,都到這份上了,你跳槽算了,還在這坑裏蹲着幹嗎?是啊,我已經入坑 5 年多了,耗費了大量的心血,能夠負責任的說,程序員最黃金的年齡段都在這裏度過了。
可我真的還想再賭一賭。
聽說心理學家作過研究,人們賭馬時,若是當天血虧的話,快結束時會將賭注下在但願不大的「馬」上——由於他們要試圖挽回損失。沒錯,我就屬於心理學家研究的對象之一。
固然,我沒有選擇離開的確另有緣由——除了老闆不敢讓我 996 以外,我還找到了一份使人神往的副業。
這份副業具體是什麼,我也不大好描述,總之它的內容不少:
1)大量地閱讀。
既然是副業嘛,就不必定非要和錢掛鉤。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幹這件事須要大量的時間。若是疲於工做的話,閱讀的時間真的是很緊缺的。
有很多讀者向我反映,他們根本就沒有讀紙質書的時間,最多也就是在上下班的地鐵上讀一讀電子書,或者聽一聽讀書音頻。見我隔一段時間就能換一本書讀,很是羨慕。
在讀書的領域裏,是不存在信息差的。由於全部出版的書籍都是同樣的,而經典的讀物你們都知道。也就是說,只要你有時間去大量地閱讀,你就能在認知、思惟層面超越不少人。
而我,能夠在辦公室裏肆無忌憚地讀書。這讓我感到很是的快樂。
2)持續不斷地寫做。
在知識付費的時代裏,幾乎全部頂尖的撰稿人都走向了財富自由之路。但你也知道,寫做也須要大量的時間。
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位朋友鬆哥發文說:
兩年來,對待這個號一直很是佛系,時間充裕了,會連着更新好幾個月,忙起來了,可能半年沒有更新。正是這樣的態度,讓這個號發展得很是緩慢。
從鬆哥的文章中,我讀出了些許的無奈。每一個原創做者都承擔了巨大的壓力,畢竟除了寫做,還要工做和生活,可天天的時間只有 24 個小時啊。
而我,能夠在辦公室裏自由自在地寫做。這讓我感到前程遠大。
3)對接資源、運營社羣、篩選信息......
我還能夠嘗試作得更多,而這些嘗試,無一例外地都須要時間。假如我不在自由的小型創業公司裏,而是在有嚴格的工做制度的大公司裏,那麼我這份使人神往的副業,極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綜上這麼說來,我這 5 年青春,並無荒廢在這個小型的創業公司裏,雖然我曾經困惑迷茫過。我想這其中的緣由大概只有一個:**我跳出了思惟的侷限性,開啓了人生新的征程。**儘管個人工做沒有變。
假如咱們只看到小型創業公司的弊端,那麼咱們就會選擇跳槽到一家大型公司。但這有可能意味着,你喪失了對本身人生自由的話語權(參照近期使人生厭的 996 話題)。
最後,送一段 HarryQu 精彩的評論(我在 V2EX 上發表了一個話題,超級熱,18 個小時內 9256 個點擊)給你:
有的程序員喜歡看書。 有的程序員喜歡直接看源碼。 有的程序員喜歡看別人的博客。 有的程序員喜歡看在線視頻。 有的程序員喜歡看別人的公衆號。 有的程序員喜歡湊成一個圈子(知識星球)。 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同罷了。
我之前是 Android 程序員,後來有人告訴我如今流行 Hybrid app,後來有人告訴我 RN 很火,讓我學 RN。後來又有人告訴我 Kotlin 是欽定的官方語言。後來又有人告訴我 Flutter 很香。後來又有人告訴我如今是大前端的天下。
我走了一圈兜兜轉轉,看似什麼都會一點,其實什麼也不會。我才忽然明白編程語言只是工具,不要迷戀新技術,多去提高思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
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卻花了三年時間才明白,我是否是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