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js Cli 3.0 多頁面開發案例解析

本文梗概

Vue 是很好用,可是以往的都是單頁面應用,這就致使了一些傳統的項目移植困難,一些用了 JQ 的插件的等等寫法都要改變。也還用專門找到相對於的 Vue 的插件才行,此次的 Cli 3.0 能夠在原來項目的基礎上直接移植,很是方便。css

在本文中,會講到以下內容:html

Vue 多頁面的優點與劣勢
Cli 3.0 的基本配置
Cli 3.0 多頁面的打包上線
Cli 3.0 的目錄解析
如何提高構建效率
受衆人羣:常常用 Vue 單頁面開發的人員,對多頁面有興趣,且實際工做中有需求。老項目想先後端分離,考慮效率又不想用單頁面重寫的開發人員。前端

@[toc]vue

前言

Vue.js 3.0 支持單頁面也支持多頁面,不過對用久了 2.0 人的來講,開始還會有一點不習慣。建立方式、目錄結構、運行命令都有差別。node

本文將圍繞實際多頁面開發案例,剖析多頁面從構建到上線一條龍的過程。自定義配置有蠻多種,這裏只是只說其中一種。供你們參考使用。webpack

本篇文章的目錄結構核心以下: ios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簡述優劣勢

單頁面應用開發(SPA)git

  • 概念:只有一個 HTML 頁面,因此跳轉的方式是組件之間的切換;
  • 優勢:跳轉流暢,組件化開發,組件可複用,開發便捷;
  • 缺點:首屏加載過慢,SEO 優化很差。

多頁面應用開發(MPA)web

  • 概念:有多個頁面,跳轉方式是頁面之間的跳轉;
  • 優勢:組件化開發,組件可複用,開發便捷,首屏加載快,SEO 優化好;
  • 缺點:跳轉是整個頁面刷新 。

以上一對比,多頁面仍是有蠻多優點的,特別是在老項目想先後端分離的時候,尤其突出。雖然近幾年 Vue 等框架興起,可是之前用 JQ、JS、其餘插件寫的項目也很多。大多都是沒有分離的,先後端分工不明確,甚至致使前端只是個寫頁面的,丟給跟後臺去套數據。通俗點來講就是個頁面仔、效果仔了。npm

多頁面(MPA)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能夠快速地在以前的狀況下使用,並存。

2、目錄文件解析

新建項目,執行:

$ vue create demo

這裏選默認第一個就好。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接下來用哪一個方式都行,我是習慣用 npm。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等待下載完成,初始化的目錄 (爲了你們清楚地對比多頁面改造後的,我把初始化跟改造後都列出來來供你們比對分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node_modules npm install 生成
└── public 打包所需靜態資源
    ├── index.html 模板文件
    └── favicon.ico 瀏覽器圖標 
└── src
    └── assets 項目靜態資源
        ├── logo.png
    ├── components 業務組件
    ├── App.vue
    ├── main.js 
    ├── .gitignore Git提交時忽略配置
    ├── babel.config.js babel配置
    ├── package.json
    ├── package-lock.json
    ├── README.md
    └── vue.config.js ( 須要自行建立 )

跟 2.0 相比,目錄簡化許多,webpack 配置也集成到 node_modules 去了。

留有一個配置入口,就是 vue.config.js 文件,這須要自行建立,
如沒有就會用默認的 http://localhost:8080/。

也就是 2.0 中 config/Index.js 的配置移到這裏去了,包括代理都在這寫。

這裏是已經改形成多頁面的目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如上圖,目錄大致跟初始化的差很少,惟一的就是配置的在 src 中頁面,一個目錄生產出來就是一個單獨的 HTML。

詳細對應描述:

├── dist 打包後目錄
├── node_modules npm install 生成
└── public 打包所需靜態資源
    └── favicon.ico 瀏覽器圖標 
└── src
    └── assets 項目靜態資源
        ├── logo.png
    ├── components 業務組件
    ├── pages 頁面文件
         └── index 單個頁面目錄
                 └── index.html 單個頁面目錄
                 └── index.js 單個頁面入口 js (至關於 2. 0 的 main.js)
                 └── index.vue 此頁面頁面組件
    ├── util 配置放置目錄
            └── axiosTool.js 請求封裝
            └── cssCopy.js 多頁面 css 配置文件
            └── getPages.js 多頁面 模板 配置文件
            └── htmlReplace.js 多頁面 html 生成規則配置文件
            └── jsCopy.js 多頁面 js 配置文件
    ├── .gitignore Git提交時忽略配置
    ├── babel.config.js babel配置
    ├── package.json
    ├── package-lock.json
    ├── postcss.config.js
    ├── README.md
    └── vue.config.js

3.0 的目錄結構簡潔,多頁面的目錄能夠自行修改。改造後,本來的 public 的 index.html 就不須要了,每一個頁面都有一個 index.html。

3、改造配置

配置文件

配置分爲四個模塊,CSS 拷貝、JS 拷貝、HTML 規則以及獲取頁面。

在 util 中新建 cssCopy.js、jsCopy.js、htmlReplace.js、getPages.js 文件。引入 Node 的 fs 跟 glob 模塊:

### cssCopy.js:

var fs = require( 'fs' );
const glob = require('glob');
/**
 * css文件拷貝
 * @param src
 * @param dst
 */
var callbackFile = function( src, dst ){
    fs.readFile(src,'utf8',function(error,data){
        if(error){
            console.log(error);
            return false;
        }
        fs.writeFile(dst,data.toString(),'utf8',function(error){
            if(error){
                console.log(error);
                return false;
            }
            // console.log('CSS寫入成功');
            fs.unlink(src,function () {// css刪除成功
            })
        })
    })
};
// 複製目錄
glob.sync( './dist/css/*.css').forEach((filepath,name) => {
    let fileNameList = filepath.split('.');
    let fileName = fileNameList[1].split('/')[3];// 多頁面頁面目錄
    let copyName = filepath.split('/')[3];
    let changeDirectory = `./dist/${fileName}/css`;// 多頁面JS文件地存放址
    fs.exists( changeDirectory, function( exists ){
        if( exists ){// 已存在
           // console.log(`${fileName}下CSS文件已經存在`)
            callbackFile(filepath,`${changeDirectory}/${copyName}`)
        } else{// 不存在
            fs.mkdir( changeDirectory, function(){
                callbackFile(filepath,`${changeDirectory}/${copyName}`)
             //   console.log(`${fileName}下CSS文件建立成功`)
            });
        }
    });
});
### jsCopy.js:

var fs = require( 'fs' );
const glob = require('glob');
/**
 * JS文件拷貝
 * @param src
 * @param dst
 */
let remoevePath = null
var callbackFile = function( src, dst ){
    fs.readFile(src,'utf8',function(error,data){
        if(error){
            console.log(error);
            return false;
        }
        fs.writeFile(dst,data.toString(),'utf8',function(error){
            if(error){
                console.log(error);
                return false;
            }
            if(dst.includes('.map')){
                // let srcName = src.split('/')[4];
                // fs.unlink(`./dist/js/${srcName}.map`,function () {// 刪除map
                // })
                // fs.unlink(`./dist/js/${srcName}`,function () {// 刪除js
                // })
            }else{//JS寫入成功
                callbackFile(dst,`${dst}.map`)
            }
        })
    })
};
// 複製目錄
glob.sync( './dist/js/*.js').forEach((filepath,name) => {
    let fileNameList = filepath.split('.');
    let fileName = fileNameList[1].split('/')[3];// 多頁面頁面目錄
    let copyName = filepath.split('/')[3];
    let changeDirectory = `./dist/${fileName}/js`;// 多頁面JS文件地存放址
    if(!fileName.includes('chunk-vendors')){
        fs.exists( changeDirectory, function( exists ){
            if( exists ){// 已存在
                // console.log(`${fileName}下JS文件已經存在`)
                callbackFile(filepath,`${changeDirectory}/${copyName}`)
            } else{// 不存在
                fs.mkdir( changeDirectory, function(){
                    callbackFile(filepath,`${changeDirectory}/${copyName}`)
                    // console.log(`${fileName}下JS文件建立成功`)
                });
            }
        });
    }
});
### htmlReplace.js

var fs = require( 'fs' );
const glob = require('glob');
/**
 * html文件替換
 * @param src
 * @param dst
 */
var callbackFile = function( src,dst, name, filepath ){
    fs.readFile(src,'utf8',function(error,data){
        if(error){
            console.log(error);
            return false;
        }
        let regCss = new RegExp("\/css\/"+name+"",'g');
        let regJs = new RegExp("\/js\/"+name+"",'g');
        let htmlContent = data.toString().replace(regCss,`\.\/css\/${name}`).replace(regJs,`\.\/js\/${name}`);
        fs.writeFile(dst,htmlContent,'utf8',function(error){
            if(error){
                console.log(error);
                return false;
            }
            // console.log('html從新寫入成功');
            if(src.indexOf('/index.html') == -1){
                fs.unlink(src,function () {
                    //  console.log('html刪除成功')
                })
            }
            fs.unlink(filepath,function () {// css刪除成功
            })
            fs.unlink(filepath+'.map',function () {// css刪除成功
            })
        })
    })
};
// 複製目錄
glob.sync( './dist/js/*.js').forEach((filepath,name) => {
    let fileNameList = filepath.split('.');
    let fileName = fileNameList[1].split('/')[3];// 多頁面頁面目錄
    let thisDirectory = `./dist/${fileName}/${fileName}.html`;// 多頁面JS文件地存放址
    let changeDirectory = `./dist/${fileName}/index.html`;// 多頁面JS文件地存放址
    if(!fileName.includes('chunk-vendors')){
        callbackFile(thisDirectory,changeDirectory,fileName,filepath)
    }
});
### getPages.js

const glob = require('glob')
let pages = {}
module.exports.pages = function (){
    glob.sync( './src/pages/*/*.js').forEach(filepath =>
    {
        let fileList = filepath.split('/');
        let fileName = fileList[fileList.length-2];
        pages[fileName] = {
            entry: `src/pages/${fileName}/${fileName}.js`,
            // 模板來源
            template: `src/pages/${fileName}/${fileName}.html`,
            // 在 dist/index.html 的輸出
            filename: process.env.NODE_ENV === 'development'?`${fileName}.html`:`${fileName}/${fileName}.html`,
            // 提取出來的通用 chunk 和 vendor chunk。
            chunks: ['chunk-vendors', 'chunk-common', fileName]
        }
    })
    return pages
};

最後在 vue.config.js 中引入:

let pageMethod = require('./util/getPages.js');
pages = pageMethod.pages(); 
module.exports = { 
pages
}

以上的 jsCopy、cssCopy、htmlReplace 是在打包的時候執行的,在 package.json 中加入。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到這裏,多頁面的配置修改就完了。

改造的原理就是,利用 Node 的文件系統把生成的文件,進行移動複製、組合,按照一個頁面一個目錄,一個頁面三個文件,以達到能組件化開發,打包後多個 HTML 文件。

運行

$ npm run serve

1. 檢查

下面是 src 目錄文件: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一個目錄一個 HTML 頁面,目錄中 index.html 是入口文件,至關於單頁面中的 index.html。

index.js 就至關於單頁面的 man.js。index.vue 就至關於單頁面中的內容組件了。

這裏引入: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也就是一個頁面一個 Vue 實例,這目錄中的三個文件名字最好一致,打包後就是一個頁面。

index.html 中能夠把老項目中的 JS、CSS 所有在這引入。內容部分的就直接複製到 index.vue 中,有公用的部分,頭部底部什麼的就組件放在 components 中在 index.vue 中調用就好了。

2. 注意

除了 Vue 路由沒法使用以外,其餘都是可使用的。包括 Vuex,用法跟單頁面的同樣。只是每一個入口 JS 文件中要註冊一次罷了。
接下來就是頁面跳轉問題,跳轉直接用 a 標籤。

目錄下記得用絕對路徑。多頁面構建推薦用絕對路徑。因打包後目錄緣由,開發環境跟生產環境中的路由有差別。也就是開發環境須要加上 .html 後綴,生產環境則不須要。也就是兩種寫法。

<li><a href="/index.html/?orderNo=2"> index頁面,dev 的時候可用的寫法</a></li>
<li><a href="/index/?orderNo=2"> index頁面,production 可用的寫法</a></li>

就是在 dev 時候就等於這樣:

  • dev 中頁面跳轉須要加 .html 文件後綴
  • production 跳轉不須要文件後綴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也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本身的 dev 調試的時候是不須要後綴的,要上線的時候得把全部的 a 標籤跳轉連接的後綴加上,這就太麻煩了。

方法有蠻多,我這用的是判斷 production 來替換。

/**
 * 打包後路由修正
 * @returns {string}
 */
export function urlRouter (){
    let urlRouters = ".html";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 爲線上環境修改配置...
        urlRouters=""
    }

    return urlRouters

}

這樣就所有統一寫法了。反正就線上不須要後綴,在 dev 時候要後綴,你們自行想辦法解決這問題。不必定非用我這方法。

<a :href="`/index${configTool.urlRouter()}/?id=${id}`" >

4、打包上線

先來看一下打包以後的 dist 目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兩個目錄是頁面目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裏面就是該頁面的資源文件。

生成環境訪問是這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由於每一個目錄下都有該頁面的資源,一個目錄下都有 index.html。 須要在 dist 中加一個總入口中轉文件 index.html。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script>
    window.location.href="/index/"
</script>

</body>
</html>

到此,上線發佈就完成了。把 dist 目錄的文件丟到服務器就能夠了,推薦用的是放在根目錄,否則會找不到資源。官網也推薦多頁面應用的狀況下避免用相對路徑。

官網文檔中警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提升構建效率

提升的方式有不少種,這裏推薦使用 webpack-parallel-uglify-plugin 插件。

優化原理

默認狀況下 webpack 使用 UglifyJS 插件進行代碼壓縮,但因爲其採用單線程壓縮,速度很慢。

咱們能夠改用 webpack-parallel-uglify-plugin 插件,它能夠並行運行 UglifyJS 插件,從而更加充分、合理的使用 CPU 資源,從而大大減小構建時間。

操做步驟

1. 執行以下命令安裝 webpack-parallel-uglify-plugin:

npm i webpack-parallel-uglify-plugin

2. 打開 vue.config.js 文件,並做以下修改:

const ParallelUglifyPlugin = require('webpack-parallel-uglify-plugin');
//....
    // webpack 提供的 UglifyJS 插件刪不刪都行,隨便,能夠並存
    //new UglifyJsPlugin({
    //  uglifyOptions: {
    //    compress: {
    //      warnings: false
    //    }
    //  },
    //  sourceMap: config.build.productionSourceMap,
    //  parallel: true
    //}),
    // 增長 webpack-parallel-uglify-plugin來替換
    new ParallelUglifyPlugin({
      cacheDir: '.cache/',
      uglifyJS:{
        output: {
          comments: false
        },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
      }
    }),

3. 保存後再次構建項目,能夠感受到速度有所加快。

6、總結

多頁面開發讓先後端分離更加變得更加方便,對已有項目進行分離,不須要作太多的修改;讓該項目再也不依靠後端去套,後期維護也方便。

對於前端來講,角色更加劇要,再也不會再出現,前端寫好頁面丟給後端,後端開發再嵌入項目中去,致使效果不同,後續有擴展加進去又致使樣式衝突;對於後端來講,也不須要作前端的事情。兩者分清,各司其職。

最後奉上本文測試的 Demo 哦,但願能幫到你們。有什麼疑問可評論喔!

http://download.lllomh.com/cliect/#/product/J417131589328672,獲取完整demo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