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你們都在討論一個話題 軟件資格與企業職稱評定。
按照以考代評的意思,考取了就是有資格了,應該取消原來不經過考試直接評審的後門。
但有一點雖然參加並經過了軟件設計師等中級資格的考試,只能說明你有資格擔任軟件設計師,但單位聘不聘用你是直接由單位直接決定的。有些單位都有名額、條件的限定,這種即使是有了這個資格也要看人事與你的領導。
能夠這樣理解,你是一名在校生,你經過了軟件設計師考試,沒有從業經驗,沒有一個單位在選定的崗位上聘任你,又哪來的職稱,職稱是與崗位、工做能力掛構的,有了證只說明你有這個條件能夠聘,但聘不聘仍是由單位直接決定的。
通常狀況下,聘任中級職稱大學本科畢業須要滿工做四年才能夠,大學專科須要滿工做六年。
另外在企業中還有一種是經過單位直接評審聘任(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後門,目前還有不少,但中高級職稱上已經在逐步減小,像初級與助理級不少企業是能夠直接報人事局評審了聘任的),而不須要參加全國統一考試,但這種目前只適合在企業中,事業與機關單位已經改革爲考試爲惟一標準。企業比較注重你實際的工做能力,至於你考試能力他們是不會看的。
一句話:職稱是由單位直接聘任的,資格是你能夠經過考試取得的。
另外今天看到不少企業的網友都有中級資格但未能實現以考代評,再說幾句:
看了你們在《單位人事部的人說軟考對職稱無用》的回覆,內心感受一直莫名的酸楚。
不少應該都是本科生,好不容易考了中級職稱,聘任時間也到了,單位就是不聘。
其實想開了中國企業就是這樣,人太多,素質又低,聘與不聘都是直接領導決定的,即便你作得再好若是單位有名額限制,有考覈限制,有若干條件限制,也是沒法如願評到中級職稱的。
以考代評這個提法已經聽到不少,但落實上比較難,主要緣由在於一旦評定了中級職稱工資會變,待遇會變,這樣就會影響不少事。給你一個稱呼很簡單,但給了稱呼人事與財務上都要跟着走,還有一種人考試能力很強,動手能力很弱,一旦給評了,還有周圍的人都會圍着看,這樣客觀的因素最終決定了以考代評的難度。
但說這些也並非說考了中級職稱就是無用,軟件目前已是全國計算機考試中的一個金字招牌,經過考試一方面本身能力在學習中提到了提升;其次在整個的學習過程當中與咱們能相聚在這裏討論,也是一種機緣;再者本身有了中級職稱對於考某些考試或者擇業競聘都會多一點籌碼。
祝願在新的一年裏沒有評上的能夠如願評定,評上的能夠如願加到標準的工資,同時也但願你們都來理解軟考、支持軟考,同時以更加的熱情來關心咱們51CTO的成長,一路上有你,咱們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