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系統架構評估標準

企業系統架構評估標準

1.吞吐量,在簡單桌面系統,咱們能夠認爲拷貝文件所用時間和拷貝文件大小做爲一個簡單的吞吐量概念,在企業系統中,咱們把在等效時間所完成的事務,好比一秒能夠完成2w事務。

2.延遲和響應,對單個外部請求返回回覆所用的時間 ,從請求開始到獲得回覆期間的時間響應延遲。

3.併發量,在單位時間能同時完成的事務數量

4.負載能力,咱們不多考慮實際在線用戶數量做爲參考,其實負載應該是在同一時間系統能對多少請求做出回覆響應。

5.負載延遲敏感度,隨着在線用戶的增長,同一時間的請求增長形成的延遲時間變長,是否能夠被用戶接受

6.資源,考略硬件的承載能力,不如cpu的性能,帶寬,磁盤的性能

7.拓展靈活性,系統是否很容易的進行水平延展,垂直延展等 。功能,子系統是否相互獨立,部分功能錯誤不影響全局服務。

8.容錯能力,系統對磁盤,請求等發生錯誤是否有措施減小錯誤

9.系統是否可監控,在系統設計之初,就應該考慮爲系統的可監控性,對將來系統的性能評估將提供重要的參考。
設計之初就涉及日誌監控等模塊,相對爲沒有監控模塊的系統增長可監控功能,方便靈活。 

10.子系統的獨立性,就像游泳比賽有本身泳道,田徑跑步之間都是本身的跑道 ,子系統規劃行當衡量子系統之間獨立性。架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