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進擊的巨人(八):淺談函數防抖與節流

前端進擊的巨人(八):淺談函數防抖與節流

本篇課題,或許早已經是爛大街的解讀文章。不過春招系列面試下來,很多夥伴們仍是似懂非懂地栽倒在(~面試官~)深意的笑容之下,權當溫故知新。javascript

JavaScript的執行過程,是基於棧來進行的。複雜的程序代碼被封裝到函數中,程序執行時,函數不斷被推入執行棧中。因此 "執行棧" 也稱 "函數執行棧"前端

函數中封裝的代碼塊,通常都有相對複雜的邏輯處理(計算/判斷),例如函數中可能會涉及到 DOM 的渲染更新,複雜的計算與驗證, Ajax 數據請求等等。java

前端頁面的操做權,大部分都是屬於瀏覽端的客戶爸爸們(單身三十年的手速,惹不起惹不起!!!)。若是函數被頻繁調用,形成的性能開銷絕對不僅一點點。面試

  • 前: DOM 頻繁重繪的卡頓讓客戶爸爸們想把你揪出來一頓大招。。。
  • 後: 後端同窗正在提刀趕來的路上:「爲何個人接口被你玩掛了」。。。

既要提高用戶體驗,又要減小後端服務開銷,可見咱們大前端的使命不僅一頁PPT。說好前因,接着就是後果了。既然有優化的需求,必然就要有相應的解決方案。隆重請出主角: 「防抖」「節流」後端

防抖(debounce)

在事件被觸發 n 秒後再執行回調函數,若是在這 n 秒內又被觸發,則從新計時延遲時間。

生活化理解:英雄的技能條,技能條讀完才能使用技能(R大招60s)性能優化

防抖的實現方式分兩種 「當即執行」「非當即執行」,區別在於第一次觸發時,是否當即執行回調函數。app

非當即執行

」非當即執行防抖「 指事件觸發後,回調函數不會當即執行,會在延遲時間 n 秒後執行,若是 n 秒內被調用屢次,則從新計時延遲時間
// e.g. 防抖 - 非當即執行
function debounce(func, delay) {
  var timeout;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var args = arguments;
    // && 短路運算 == if(timeout) else {...} 
    timeout && clearTimeout(timeout); 
    timeout = setTimeout(function(){
      func.apply(context, args);
    }, delay);
  }
}

// 調用
var printUserName = debounce(function(){ 
  console.log(this.value);
}, 800);
document.getElementById('username')
  .addEventListener('keyup', printUserName);

當即執行

「當即執行防抖」 指事件觸發後,回調函數會當即執行,以後要想觸發執行回調函數,需等待 n 秒延遲
// e.g. 防抖 - 當即執行
function debounce(func, delay) {
    var timeout;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var args = arguments;
        callNow = !timeout;
        timeout = setTimeout(function() {
            timeout = null;
        }, delay);
        callNow && func.apply(context, args);
    }
}

函數防抖原理:經過維護一個定時器,其延遲計時以最後一次觸發爲計時起點,到達延遲時間後纔會觸發函數執行。函數

節流(throttle)

規定在一個單位時間內,只能觸發一次函數。若是這個單位時間內觸發屢次函數,只有一次生效(間隔執行)

生活化理解:工具

  1. FPS射擊遊戲子彈射速(即便按住鼠標左鍵,射出子彈的速度也是限定的)
  2. 水龍頭的滴水(水滴攢到必定重量纔會下落)

函數節流實現的方式有 「時間戳」「定時器」 兩種。post

時間戳

// e.g. 節流 - 時間戳
function throttle(func, delay) {
  var lastTime = 0;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var args = arguments;
    var nowTime = +new Date();
    if (nowTime > lastTime + delay) {
      func.apply(context, args)
      lastTime = nowTime;
    }
  }
}

「時間戳」 的方式,函數在時間段開始時執行。

缺點:假定函數間隔1s執行,若是最後一次中止觸發,卡在4.2s,則不會再執行。

定時器

// e.g. 節流 - 定時器
function throttle(func, delay) {
  var timeout;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var args = arguments;
    if (!timeout) {
      setTimeout(function(){
        func.apply(context, args);
        timeout = null;
      }, delay)
    }
  }
}

「定時器」 的方式,函數在時間段結束時執行。可理解爲函數並不會當即執行,而是等待延遲計時完成才執行。(因爲定時器延時,最後一次觸發後,可能會再執行一次回調函數)

時間戳 + 定時器(互補優化)

// e.g. 節流 - 時間戳 + 定時器
function throttle(func, delay) {
  let lastTime, timeout;
  return function() {
    let context = this;
    let args = arguments;
    let nowTime = +new Date();
    if (lastTime && nowTime < lastTime + delay) {
      timeout && clearTimeout(timeout);
      timeout = setTimeout(function(){
        lastTime = nowTime;
        func.apply(context, args);
      }, delay);
    } else {
      lastTime = nowTime;
      func.apply(context, args);
    }
  }
}

合併優化的原理:「時間戳」方式讓函數在時間段開始時執行(第一次觸發當即執行),「定時器」方式讓函數在最後一次事件觸發後(如4.2s)也能觸發。

函數節流原理:必定時間內只觸發一次,間隔執行。經過判斷是否到達指定觸發時間,間隔時間固定。

「防抖」 與 「節流」 的異同

相同:都是防止某一時間段內,函數被頻繁調用執行,經過時間頻率控制,減小回調函數執行次數,來實現相關性能優化。

區別:「防抖」是某一時間內只執行一次,最後一次觸發後過段時間執行,而「節流」則是間隔時間執行,間隔時間固定。

「防抖」 與 「節流」 的應用場景

防抖

  1. 文本輸入搜索聯想
  2. 文本輸入驗證(包括 Ajax 後端驗證)

節流

  1. 鼠標點擊
  2. 監聽滾動 scroll
  3. 窗口 resize
  4. mousemove 拖拽

應用場景還有不少,具體場景需具體分析。只要涉及高頻的函數調用,均可參考函數防抖節流的優化方案。

鼓起勇氣寫在結尾:以上代碼都不是 「完美」 的 「防抖 / 節流」 實現代碼!!!僅就實現方式和基本原理,淺談分解一二。

實際代碼開發中,通常會引入lodash 相對 「靠譜」 的第三方庫,幫咱們去實現防抖節流的工具函數。有興趣的夥伴們可閱讀 lodash 相關源碼,加深印象理解可再讀如下參考文章。


參考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