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醫療數位影像傳輸協定)是一組通用的標準協定,是在對於醫學影像的處理、儲存、打印、傳輸上。它包含了檔案格式的定義及網絡通訊協定。DICOM是以TCP/IP爲基礎的應用協定,並以TCP/IP聯繫各個系統。兩個能接受DICOM格式的醫療儀器間,可藉由DICOM格式的檔案,來接收與交換影像及病人資料。git
自從1985年DICOM標準初版發佈以來,DICOM給放射學實踐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X光膠片被全數字化的工做流程所代替。就像Internet成爲信息傳播應用的全新平臺,DICOM使「改變臨牀醫學面貌」的高級醫學圖像應用成爲可能。 數據庫
在1970年代,隨着以CT爲表明的數字成像診斷設備在臨牀獲得普遍應用,美國放射學院(ACR)和國家電氣製造協會(NEMA)在1983年成立了一個聯合委員會,以制定相應規範達成如下目的:網絡
ACR-NEMA聯合委員會於1985年發佈了最初的1.0版本(ACR-NEMA Standards Publications No.300-1985,又分別於1986年10月和和1988年1月發佈了校正No.1和校正No.2。1988年該委員會推出2.0版本(ACR-NEMA Standards Publications NO.300-1988),到1993年發佈的DICOM標準3.0,已發展成爲醫學影像信息學領域的國際通用標準。數據結構
DICOM的數據結構,它定義了數據集(Data Set)來保存前面所介紹的信息對象定義(IOD),數據集又由多個數據元素(Data Element)組成。每一個數據元素描述一條信息(全部的標準數據元素及其對應信息在標準的第六部分列出),它由對應的標記(8位16進制數,如(0008,0016),前4位是組號(Group Number),後4位是元素號(Element Number)肯定 DICOM數據元素分爲兩種,即:對象
未完待續,這裏就先簡單介紹下!blog
參考:圖片
https://www.dicomstandard.org/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