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考:遠見

最近有看圓桌派第三季,其中邀請了嘉賓北京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老師,李玫瑾教授,在聊天的過程當中,李教授有提到語言的結構。
「咱們其實中國人應付現實對應得特別好,可是咱們長遠的東西咱們都作得不是太好(遠見),你看德國這個民族他的特色,你好比說德語吧,他是那種就是格位,16個格,而後呢,從句套從句,就講黑格爾的著做,說他們翻譯黑格爾的著做翻到三篇沒找到一個句號。這是哲學思惟,哲學思惟什麼意思呢?長句特別多,長句練就什麼呢?就是說你說多遠你最後還得拉回來,有不少說長句的說出去了回不來了,我說到哪兒都忘了,他這個語言就訓練這個民族,他有這種長遠思惟,咱們這個中華民族的這個詞彙都是塊狀的,就是短句多,因此咱們有不少問題呢,都是考慮到眼前的比較多,思惟的定義是藉助語言符號,對客觀事物簡介歸納的反映,因此這個語言,德國這個民族,德育就決定了它的思惟是特別長遠的,它作不少事情它都有設計,並且它的設計都是50年以上,而咱們中華民族的思惟每每是塊狀的,像一個一個成語,就是解決現實,因此我就講咱們00年蓋的房子好多樓房沒車庫嗎?他沒有想到過10年20年,城市會發展到什麼樣子?德國人在青島蓋的100多年全部的基礎建設都很好。」html

http://yoo.qq.com/m/video.html?id=v07266zoqzu&hgptag=txvideo12&first=1&vuid24=l%2BE%2FDQsVB1uORX19RbkEaA%3D%3D&ptag=4_7.0.8.22154_wxf&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app

最近有看5月21日任正非接受國內媒體的採訪,感受通篇都是系統思考的內容,爲什麼只談教育?ide

任正非提到:「如今咱們要講兩個故事,第一個德國,第二個日本。你們知道德國由於不投降,最後被炸得片瓦未存。日本也受到了強烈轟炸,日本投降。結果日本沒有被徹底摧毀,可是大量的工業基礎被摧毀了。當時有一個最著名的口號,「什麼都沒有了,只要個人人還在,我就能夠重整雄風」。德國曆史看得清清楚楚的,沒多少年德國就振興了,並且全部房子修復了,修復跟過去同樣。日本的經濟也快速恢復了,得益於他們的人才,得益於他們的教育,得益於他們的基礎,這點是最主要的。全部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是人,人的素質、人的技能、人的信心,這一點應該是很重要的。」ui

而對於咱們的企業,面臨不斷動態、複雜、易變、不肯定性的世界,咱們又如何來作好提早投資,就好像任正非還有提到:「去年公司利潤過高,常務董事會還作了反省反思。這不是炫富,這說明咱們的戰略投入不夠。若是戰略投入多一點,咱們今天的困難就少一點。作戰略投入,就像把家裏的「牛糞」撒在地裏同樣,土壤肥力好了,過幾年莊稼就能豐收。」翻譯

咱們如今的企業,將來人才是核心競爭力,咱們又如何對人才來作投資,投資什麼?學什麼?看什麼?呈現什麼?貌似變的更加須要咱們去思考。設計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