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廠內推求職的正確姿式?

互聯網大廠內推求職的正確姿式?

碼農唐磊 程序猿石頭 前端

互聯網大廠內推求職的正確姿式?
互聯網大廠內推求職的正確姿式?
圖 by:石頭@你猜?程序員

關於做者:程序猿石頭(ID: tangleithu),現任阿里巴巴技術專家,清華學渣,前大疆後端 Leader。歡迎關注,交流和指導!面試

背景


每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基本上都離不開"投簡歷找工做"這件事(什麼,你家裏有礦?當我沒說),那拿着簡歷找工做正確的姿式是啥?這篇文章將分享下石頭的經驗和見解。後端

通常而言,我認爲走「內推」渠道,是一個對求職者和招聘方都靠譜的選擇。

爲何內推靠譜?


找工做無外乎就這幾個選擇:內推,獵頭,官網投遞,招聘平臺(某聘、某Boss 之類)。
若是能找到內推渠道,固然內推更好,後面詳細說。下面從這幾個渠道來談談石頭的見解。markdown

獵頭

獵頭專門靠這個吃飯的,因此仍是有必定優點的,但大部分獵頭的「KPI」是促進這個「訂單」成交,由於成交纔能有收益,據我所知,通常成交的獵頭公司的收益是候選人年薪的 20%-30%(年薪可能按照合同 base,不算績效),固然到獵頭本身手上的可能會少一些。
關鍵問題是如今滿世界的獵頭,說真的,質量真的是良莠不齊,我也接觸過好多,固然仍是有很多高水平的獵頭,能不能碰到就得看你的運氣了。
經過獵頭成交 Offer,缺點是你可能無法瞭解到對應部門的真正的具體職責,裏面團隊究竟是怎樣的等等細節,這確定沒有公司內部(內推渠道)的人更瞭解;
從進度把控等方面,獵頭跟進等確定也不如內推人及時,畢竟中間有個 「中間商」 繞一圈,傳話什麼的也不能及時反饋。通常公司可能會對接多個獵頭公司,HR 和獵頭公司之間的關係固然就是「甲方-乙方」的關係,獵頭去催問進度和內部員工問同事(或者通常內推有系統可直接跟進),你說哪一個效率更高?
還有,你的簡歷信息給到獵頭了,我相信,固然大部分獵頭應該沒有惡意,簡歷裏面有電話號碼吧?背後獵頭公司簡歷庫的管理,若是中間哪一個環節出了點問題會怎麼樣?
你覺得你如今收到的各類「騷擾」電話是怎麼來的?啊,有的獵頭真的很不專業,不知道你有沒收到相似「不專業」的電話,評論區說說?ide

招聘平臺

招聘平臺聚合了不少職位信息,方便候選人篩選不一樣的公司。固然招聘平臺上也有很多獵頭,這裏就略過不講這部分了。
另一方就是公司招聘方。通常是好比在公司負責招聘的 HR 會在上面篩選簡歷,固然你能夠選擇主動聯繫投遞。
還有一部分是公司具體人才的需求方(非 HR),好比阿里很大程度上講,是團隊 Leader 要本身去招人的,甚至有的同窗還揹負了相應的 KPI,好比我一個阿里的朋友,今年下半年的 kpi 就是要 Offer 一個前端 P7(或者 P6)的技術崗。(有沒有讀者朋友幫我這個朋友完成 KPI)
這也是爲何,好多人收到阿里的電話,問你看不看機會的緣由。不要誤會,他不是 HR,就是對應團隊的人,從內網的簡歷庫裏面撈到了你的簡歷,就電話問問你,萬一你要看機會呢,說不定最後就能成了。
其實招聘方在查看相應簡歷的時候,是要花錢的。好比你的簡歷可能會被經過某些關鍵字檢索到,想看聯繫方式等,招聘方就得花錢購買,好比 5 塊 1 個。我有同事就在上面買過簡歷,而後拿到信息後,一問已經在流程中了,這樣的例子多了以後,其實就不大願意去上面找簡歷。一來效果很差,另外還得本身掏錢。
另外,我以爲你既然要看機會,仍是本身主動點比較好,好比對哪一個公司感興趣,對哪一個崗位感興趣,積極主動效果會更好,這樣把簡歷放到公共池子裏面被撈,雖然仍是有必定機率被合適的崗位撈,但效率較低。
固然,若是不是特別着急換工做,也就想看看了解下狀況,這樣也行,只是可能會被不斷「騷擾」。我仍是建議,既然要看機會,仍是本身主動、要有目標,找人內推更好。
再一個問題,跟上面提到的同樣,就是你的簡歷信息的「隱私」性,不排除你的簡歷就被轉賣了。blog

官網投遞

官網投遞也是一種方式,但最有可能會「石沉大海」,頗有可能就投完了,就沒有下一步了。也不知道去哪裏找誰問進展。
由於這個渠道收到的簡歷確實不少,HR 在後臺篩選簡歷的時候,說不定某個關鍵字沒匹配上,你的簡歷就沒機會被「過目」了。開發

內推

對比上面幾個渠道的優缺點後,也就知道了內推的好處。
對於候選人,能夠跟內推人瞭解到:get

  • 瞭解崗位職責,具體業務狀況
  • 崗位對應團隊的具體狀況和氛圍,好比加班狀況啊等等
  • 面試進度實時反饋,提升效率
  • 對於招聘方:
  • 內推人有內推獎勵,也很樂意幫忙內推
  • 幫公司招攬人才,還能完成部分 KPI(好比上面提到的石頭一個同事的狀況)
  • 公司成本也是最低的,若是內推人和推薦人相對比較瞭解,也清楚具體候選人的技術水平等
    固然內推也有缺點,就是你看機會不少時候肯能不止看一個公司的。每一個公司,你都須要找一個內推的同窗,相對比較麻煩,不過同窗朋友多的話,其實也同樣。石頭就有一個內推羣,聚集了各大公司的朋友,若是你有需求,能夠後臺回覆「內推」,拉你進羣。
    說了這麼多,那麼究竟內推的正確姿式是什麼?

    內推的正確姿式


在《有了這份程序員面試指南,你離大廠Offer還遠嗎?| 附推薦書籍》這篇文章中,我也提到了,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你本身找工做的目標崗位的工做內容和職責,以及預期的職級(好比 P七、P8等),若是正好是你認識的朋友團隊招人就再好不過了。
通常而言,公司招聘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蘿蔔太大或過小都不必定合適。有時候簡歷沒有經過篩選並非你不夠優秀,剛好是和對應崗位不匹配而已,假設你是 P8 的候選人,對應崗位的 HC 是 P6,這確定不合適。
若是你要投遞的目標崗位和你內推的同窗不是一個團隊,那麼你就要先本身找到本身的目標崗位,必定要先搞清楚職級,不要亂投遞。產品

瞭解目標崗位信息

各個公司的崗位職級能夠直接在網上搜索清楚,市場的職級和薪資水平大致上是對齊的,下圖能夠簡單參考。br/>![](https://s4.51cto.com/images/blog/202101/26/17c05da5b05acce46d40dd9835497aac.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大廠職級薪資對應關係,圖來源:曾加@知乎
以阿里爲例,通常你們在找工做可能會涉及到如下幾個職級,在社招場合,大部分多是 P6/P7/P8,(P9等對應的 HC 比較少,通常可能也不會經過投遞簡歷這種方式去找,都是行業內有必定影響力,或者圈子都是認識的人)

  • P5:工程師,通常校招生;
  • P6:高級XX,資深XX,通常社招都要求 P6 起步。例如:高級/資深工程師,資深客戶經理等;
  • P7(M2):技術專家,M2表明管理序列。XX 專家基本屬於 P7,例如:銷售運營專家、產品運營專家等;
  • P8(M3):高級專家,高級 XX 專家,例如:高級運營專家、高級銷售運營專家等;
  • P9(M4):資深專家,資深 XX 專家,例如:資深採購專家、資深產品專家等。不過通常而言,對外的招聘的 JD 上可能不會直接描述對應崗位的職級,但從 title 上基本能判斷。石頭也幫助了很多公衆號的讀者朋友內推,以前收到一份簡歷,剛畢業 2 年的 Java 開發(最多 P6),給我一個目標崗位的連接,我打開一看 「資深技術專家」(P9),搞得我啼笑皆非。因此之後找我內推的同窗,我首先會把這篇文章扔給你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