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工做之路---記錄LZ如何在兩年半的時間內升爲PM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uoxiaolong/p/life31.html

引言

 

  以前的僞PM糾結之路已經漸漸結束,LZ也終於正式爬上了PM的位置,對於LZ來講,這個時間比LZ預計的早來了兩年半。提及來,兩年半的速度已經算是比較快了,但這之中的努力惟有LZ一人知曉。寫這篇文章,一是LZ最近工做比較繁忙,再沒有了當初做爲程序猿的清閒自在,爲了彌補這段時間博文的空缺。二則是爲了分享本身的工做之路,以期可以給一些剛進入崗位的新人們些許指導。html

  在正式開始本文以前,LZ以爲有必要進行一下自我介紹,畢竟大部分猿友還對LZ一無所知。編程

  LZ出生於88年,「龍」一直是一個令LZ很自豪的屬相,一直被LZ視爲本身的守護神。在09年的7月份,LZ從蘭州一家徘徊於二流與三流本科之間的大學畢業,開始了本身的待業生涯。在09年畢業後到11年的3月份之間,LZ一直都徘徊於家庭與各個亂七八糟的工做之間,進過工地、當過流水線工人、作過業務員,當真是嚐盡了酸甜苦辣。直到11年的3月底,也就是剛過完年,LZ纔算是真正的走上了本身的職業之路。LZ進入到一家培訓機構學習了Java語言,並於11年的11月份,靠本身的實力找到了人生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工做——程序猿。緩存

  就LZ自己的經歷而言,沒有特別閃亮的高學歷,也沒有名校的光輝,還進入過很多公司都沒法苟同的培訓機構,但這依然沒法阻止LZ前進的腳步。這至少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工做以後的努力其實很是重要。固然,若是能擁有更高的學歷,更好的學校,相信LZ的路會走的更加平坦,至少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高學歷和名校都是首選的捷徑。架構

  好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就告一段落,接下來咱們便開始正文吧。此外,因爲本文沒有特別須要強調的地方,所以LZ就不分章節了,一些比較重要的部分會用粗體表示。併發

  

正文

 

  從LZ的經歷能夠看出來,LZ的生活是從11年開始轉變的。爲何LZ會忽然去培訓機構學習Java?負載均衡

  答案只有一個,並且是像數學題同樣的標準答案,那就是由於有夢想。儘管LZ剛畢業時幹過不少雜活,也在家當過一段時間啃老族,但不能否認的是,LZ的意志並無消沉,反而在慢慢堅決。LZ一直都有成爲一名程序猿的夢想,但苦因而數學專業,儘管邏輯思惟能力很強,也在大學時學過一些C語言,可是對於程序猿這種技術型的職位來講,在徹底不會的狀況下,很難進入這一職業。框架

  當時,不少培訓機構都相似於變相的大學,一學就是一兩年,這讓當時已經大學畢業的LZ有點望而卻步。畢竟已經上了四年大學,再去培訓機構學上兩年,實在是耽擱不起。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LZ在某官網上發現有的課程並不須要從頭學起,是專門針對大學已經畢業的人甚至是已經工做的人設計的課程,最快的只要半年就能夠完成。這才讓LZ下了決心,來北京一搏,而LZ依稀記得,LZ是當時那個課程開設以來的第二批學生,如今來講的話,也算是元老級的學長。maven

  縱觀這一路,看似偶然,卻又是必然的。LZ也藉此告誡各位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同窗們,不怕你找不到工做,就怕你意志消沉,甚至失去追逐夢想的勇氣分佈式

 

  由於有夢想,由於有壓力,因此LZ到了培訓機構之後,就像一個餓死鬼投胎同樣,瘋狂的吸食着得來不易的知識。長期的數學學習之路,養成了LZ觸類旁通的學習習慣和很好的邏輯思惟能力,由於在數學題的題海當中,觸類旁通和邏輯思惟能力都很是重要。這也被LZ運用到了Java學習的過程中,可見成效仍是很是不錯的。模塊化

  觸類旁通是什麼?它是一種學習方式,是在學習生涯中養成的習慣,正是由於這些習慣,LZ才得以在Java的學習當中如魚得水。邏輯思惟能力是什麼?它是一種學習能力,是在學習生涯中造成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才能在以後的生活當中吸收新的知識。

  如今的不少人都說大學讀了也白讀,出校門的那一刻就把學的東西所有還給學校了。或許真的是這樣吧,由於LZ如今已經沒有能力再去作什麼證實題了。可是有些東西是深刻骨髓的,這一生它都會跟着你了,這些東西也是你之後成功的關鍵因素。那就是你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等,這纔是你出了校門之後賴以生存的東西

 

  提及LZ的第一份工做,實在是很是苦逼,但其實如今看來,當真算得上是一段歷練。LZ當時碰到了一個十分不靠譜的PM,LZ只須要簡單舉幾個例子,各位就能知道他的大概品性了。好比,在下班的時候常常一直在你身邊坐着,言外之意就是,「好好給我幹活吧!我不走大家也不能走」。再好比,LZ當時的公司一共就20人不到,公司的辦公地點在一家小區的複式單元房裏,分爲一層和二層,每層大約能坐下10我的左右。LZ當時和技術人員、美工人員包括這位PM都在一層,他常常會在咱們全部人面前大罵二層的業務人員,好比「SB、無能」等詞語經常出現。

  有一次咱們兩個鬧得十分不愉快,那一次是他讓LZ作一個任務,但卻一直在強調,「這麼簡單的任務兩個小時就搞定了」。不管LZ如何解釋其中爲什麼完不成的緣由,他都不聽,LZ當場就暴走了,直接丟下一句,「那你來,兩個小時你作完,之後你再評估時間我再不質疑」。結果可想而知,他固然沒作完,當時大約是北京時間晚上9點30,因而LZ便刻意說了一句,「沒作完的部分,我明天早上再來作吧」。LZ的言外之意固然帶着點諷刺,不過這句話當即讓他狗急跳了牆,開始大聲批評LZ抓着這件事不放,LZ只想說,「靠,你這麼吊,我說一句還不行了?」。以後將衝突推向高潮的是,他沒詞可說的時候,居然拿LZ是河南人來講事,原話大約是,「原來對河南人印象還不錯,如今有點改觀了」。LZ立馬第二次暴走了,工做歸工做,這怎麼還扯到人身攻擊上去了,並且仍是這麼低級的攻擊。以後固然是大吵了一架以後,不歡而散。

  就上面這些簡單的描述,相信各位猿友也能想象到LZ當時的工做環境是如何的水深火熱了吧。或許有很多人會以爲LZ當時的PM實在是弱爆了,眼高手低,心胸狹隘。儘管他的人品LZ實在不敢恭維,但不得不說,他的技術仍是至關不錯的,LZ在他身上確實學到了很多硬功夫。所以直到如今,LZ對他都仍是心存感激的,畢竟是他給了LZ第一份程序猿的工做,也教會了LZ很多技術知識,也算是LZ職業生涯中的第一位伯樂和導師。哪怕是LZ最終離開公司的時候,也並非由於他的緣由才離開的,而是由於公司規模過小,公司總人數還不到20人,技術人員甚至不到6人,晉升之路實在是遙遙無期。

  LZ之因此說這些,是由於如今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是被家長從小寵着長大的,這其中也包括LZ,所以忍耐能力都相對較低,通俗點說,就是脾氣不小,受不得委屈,容易衝動。社會上的人各式各樣,或許你也會碰到一個極品上司,或者是一些個極品同事,他們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垃圾,可是請你相信,既然他們被公司錄用了並無被炒魷魚,就必定有過人之處。三人行必有我師,只有你公正客觀的看待每一個人,發掘他人的優勢,併爲我所用,才能學會感恩,不斷進步

  

  從第一個公司裸辭以後,LZ就找到了如今所在的這家公司。當時LZ找工做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公司的技術人員要在100人以上。也許是實力,也許是運氣,LZ一個星期就順利的拿到了offer,並且當時公司的總人數已逾萬人,技術部約300人,徹底達到了LZ的心理預期。更爲巧合的是,公司的大廈就在LZ以前工做的小區對面,LZ徹底不須要再搬家了。爲了給本身點時間放鬆一下,LZ當時還專門拖延了一個星期的入職時間。

  若是說在第一份工做的一年裏,LZ的技術進步神速的話,那麼在以後的一年裏,LZ的技術應該說以變態的速度在提升。

  剛去新公司的時候,LZ很是滿意,環境優雅,工做清閒,同事們也都比較好接觸,並且LZ自己也屬於比較活潑幽默的人,因此融入團隊也十分迅速。可是這樣的感受只是持續了短短一週,一週以後,LZ就有點坐不住了。由於已經一週過去了,項目框架也熟悉的差很少了,PM依舊沒有給LZ安排任何任務,各類迷霧開始籠罩着LZ,「是否是本身的表現太差?」。但是一想也不對,LZ當時還沒接任何任務呢,何來表現太差。這麼說的話,「是否是PM在等本身主動請纓?」。因而LZ試探性的問過PM,當時具體怎麼問的不太記得了,可是獲得的回覆大概意思就是暫時尚未任務給你。

  這下LZ傻眼了,怎麼辦?難道就這樣耗時間嗎?

  LZ當時作了一個十分幼稚而又重要的決定,既然無事可作,那就乾脆看書吧。因而以後的數日,別人都在忙着工做的時候,LZ卻抱着一本厚厚的《Java編程思想》清閒的看書,一眼望去,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如今想一想,雖然說作法有些欠妥,畢竟上班可不是讓你看書去的,但LZ依然以爲當時的決定實在是太對了。由於正是這本書讓LZ嚐到了甜頭,後來在迷茫的時候,LZ才找到了方向。

  以後的一段時間裏,LZ的工做也進入了白日化,由於LZ所作的項目是一個老項目,已經處於維護階段,項目所用的技術也是比較老套的花樣,所以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需求,有的只是一些小功能,小bug。但就是這樣一些小功能,小bug,LZ居然還常常出錯。最主要的緣由就是由於項目的文檔缺少,代碼質量不好,不但臃腫不堪,並且邏輯混亂,在這樣的項目當中編碼簡直猶如在叢林裏行走,一不當心就可能踩到什麼陷阱、沼澤之類的。所以LZ當時捱了很多的批,也能感受出來PM對LZ不甚滿意。

  本來覺得到了這麼大的公司應該能夠學到很多新技術,更好的鍛鍊本身,結果倒是改改小bug,作作小功能,技術上毫無長進不說,冷不丁還要挨批,領導也不承認。如此的內心落差,LZ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甭提多憋屈了。當時擺在LZ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忍,要麼滾。LZ最終仍是選擇了忍,由於LZ不容許本身在不被承認的狀況下逃走,就算要走,也必須是功成身退。

  但不管如何,天天重複的工做,技術上毫無長進,仍是令LZ心急不已。爲了按捺住躁動的情緒,LZ開始拿起了書本,天天下班以後就瘋狂的看書,沉浸在書的海洋中。後來LZ看的書多了,就開始本身寫博客,偶爾也會本身寫寫代碼,碰見問題就翻官方文檔、看源碼,後來也就成爲了一種習慣,天天下班以後就是看書、寫博客、寫代碼、看文檔、看源碼。漸入佳境以後LZ發現,學習給LZ帶來的最大的收穫並非技術長進了,而是LZ的心態變的平和了。只有心態平和不浮躁,你才能靜下心來作事,只有靜下心來作事,你才能把當前的事情作好,只有把當前的事情作好,你纔有資格作更難的事

  

  事實證實,LZ的作法仍是比較正確的。以後LZ代碼的出錯機率陸續在大大的減小着,這是心態的問題,並且或許是老天眷顧,上天給了LZ一次證實本身技術能力的機會,讓LZ在公司的一次編碼大賽當中拿了個第一。儘管當時參賽人員都是公司內部的,並且只有20人報名,但這也給LZ帶來了很多承認。

  自從那次得獎以後,LZ的職業生涯就順暢了許多,並且不得不說,LZ的運氣也很是的好。當時項目組的新需求量很是少,因此開發任務並非不少,並且由於是處於維護期的項目,清閒而又繁雜的工做致使了一批老人的離開,截止到LZ獲獎的時候,組裏本來的8我的,就只剩下了6個老員工,有PM、PO(產品經理)、測試工程師以及LZ在內的三個開發人員,並且其他兩個開發人員都是女生。以後,PO離開了項目組到了別的部門,而其中一個開發人員又由於住房離公司較遠,並且育有一子,當了媽媽的她但願更好的照顧家庭和孩子,因此最終仍是選擇了離開。恰逢此時,LZ項目的PM再度高升,成爲了技術部組織架構調整以後的部門經理,儘管他名分上依舊是項目組的PM,但其實他可以花費在項目組上的時間已經大大縮減。

  最終,在LZ進入公司近一年的時候,項目組就只剩下一個測試工程師、LZ以及另一個女程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運氣,從那時開始,LZ的PM之路其實就已經開始了,接連不斷的重任開始漸漸壓下來,迎接LZ的,是一個接一個的挑戰。

  首先考驗的是LZ的技術能力,平時只專一於編碼的LZ此時就須要各類各樣的技能,好比SVN的代碼管理、SSI框架的掌控能力、MQ消息通訊、maven模塊化、maven私服、各類奇怪的諸如高併發引發的線上bug、集羣與分佈式緩存、反向代理以及硬件負載均衡等等一系列的技能。其實這些技能都不難,難就難在可能須要你在一天甚至幾個小時以內就搞清楚其中某一項技術,說到底,其實技術這一關考驗的並非某一項技術你是否掌握了,而是快速的學習和接受能力。

  技術難題是最早遇到的,後續接踵而至的即是溝通、協調以及管理能力的考驗。須要頻繁的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還要幫助組裏的人與組外協調一些事情,其中的難度比起技術上遇到的問題只高不低,特別是在溝經過程中碰到一些硬茬的時候,也只能硬着頭皮上。管理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好比組員不遵從安排,責任混亂致使效率低下等等。這些問題實際上是受權的問題,如今這些問題都會受到有效的遏制。

  時至今日,LZ終於坐穩了PM的位置,儘管LZ這個PM當的還不算是特別合格,但也算在穩步前進。因爲項目的需求量在年後暴增,LZ的團隊也在這段時間內迅速擴張,至今LZ手下的團隊包括LZ在內已經有19人,其中上至30多歲的大哥大姐,下至90後的小弟弟小妹妹都有。LZ之因此能作到這一步,固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但更多憑藉的,仍是本身的技術實力和我的能力。試想一下,假若沒有以前那一段時間的瘋狂學習,遇到的技術問題全都解決不了,LZ又如何能抓住這突如其來的機會。因此說,遇到機會是靠運氣的,但抓住機會是靠實力的,平日裏逐漸加強本身的實力,才能在機會到臨之際,不至於讓它從手中溜走

 

小結

 

  文章到這裏就差很少要告一段落了,LZ短暫的工做之路當中,不少事情看似偶然卻又彷佛是必然的,就像這人生,到處充滿了巧合,卻又像是命中註定同樣。無論將來將會如何,路仍是要一步一步的走。

  漫漫人生路,且行且珍惜。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