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零售模式已開啓,雙11上見端倪

【閱讀原文】網絡

做者:楠渢 IT戰略家工具

 

在前期預熱中,阿里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活動,包括上海8小時「即看即買」時裝表演流媒體直播活動,消費者在T型臺上看到任何東西均可以在網上實時訂購;以及「雙11」當天即將推出的Buy+購物體驗等。從VR、AR購物到個性化體驗,從流媒體直播到大數據運用,今年的雙11最讓人激動的地方在於它可能會改變人們的購物方式,開啓將來零售模式。大數據

 

消費者體驗爲核心人工智能

 

《2015中國連鎖百強》顯示,2015年,55%的企業淨利潤下滑,新開門店同比降低16%、關閉門店同比上升39%,理性開店、主動關店成爲行業共同的呼聲,體驗式購物更被當作轉型自救的武器。前有萬達、蘇寧、樂語等主動調整,後有天虹、步步高、天河城等商超加速構建商業綜合體。新零售發展方向,就是以用戶體驗爲中心的經營模式重塑,經過商品經營人。設計

 

爲了提升用戶體驗,在今年「雙11」中,阿里巴巴在商品通、服務通、會員通的基礎上,在全渠道融合上往前更進一步,線上線下打通的店鋪將超過100萬家,近10萬家門店實現全面數字化。3d

 

線上電商和線下零售正在實現融合,造成一個「全渠道」的形態。從需求上來講,人具備社會性,始終要在線下物理空間當中生存,人們不必定要購物,但需聚會和交往。把線上用戶帶到線下深度體驗,產生品牌和用戶的聯繫,線下客戶用網絡平臺沉澱,方便用戶交流和續購。資源

 

企業經過創建虛擬現實,把繁華的商業街轉移到互聯網,消費者坐在家裏就能體驗各類商品,而後一鍵下單。用戶的消費習慣,已經逐漸轉變爲「從宅到逛,從逛到玩,邊玩邊買,邊買邊體驗」的模式,符合用戶消費趨勢的,應該是線上線下雙線融合的新零售模式。體驗式消費新模式將成爲將來市場的主流。get

 

大數據應用爲基礎同步

 

馬雲曾表示,阿里再也不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家數據公司。考慮到阿里掌握了數億中國消費者的數據,這句話可能並不假。經過挖掘其電商、社交共享、支付以及定位服務的數據,阿里能夠幫助零售商爲每一個消費者打造個性化體驗。這也是阿里計劃在雙11上作的事情。直播

 

大數據爲品牌商與其用戶互動創造了新機遇。零售商能夠對他們的店面、銷售的商品以及營銷內容進行定製,這樣每位消費者在手機上打開天貓應用時都會看到個性化搜索結果和商品推薦。利用平臺的大數據,爲經銷商提供用戶需求的反饋,讓品牌商設計、生產出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擁有了數據,就意味着擁有了數據背後與客戶直聯、推送,基於數據分析下優質服務內容的最低成本的渠道,商家跟客戶之間再也不是過客般的關係,商家的商品成爲了客戶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們之間有了直接聯繫。這是將來傳統買賣和支付場景經過互聯網+來實現轉變的途徑。

 

非打擾式的數據收集,高效精準的基於用戶畫像的服務和導購,及時同步配合銷售人員的零售支持人工智能工具,還有爲管理人員提供的基於大數據的科學決策建議,這些就是新零售場景的核心。將來零售將是以客戶需求爲導向的用大數據和互聯網創造的跨品牌導購。

 

整合產業生態鏈

 

京東與阿里,是典型的零售+產業生態鏈整合模式。除了是零售平臺,還提供倉儲物流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IT技術服務,整合營銷服務等。將來將是關注上下游的商業合做者的零售+產業生態鏈整合模式。

 

以阿里的淘寶個體戶和C2B爲例,淘寶關注下游商家個體戶的生存因此成爲了」萬能「的購物搜索平臺。C2B關注上游商家,供應廠商能個性化定製並快速提供商品,經過互聯網和市場緊密銜接,和消費者隨時靈活溝通,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就。阿里的案例告訴你們,新零售關注人,包括上下游的商業合做者,這是典型的生態思惟:成就他人,方可成就本身。

 

打造跨界融合的全渠道新業態,是將來零售業的發展方向。其爭奪的核心資源就是客戶,特別是顧客的黏性,這將是打開新零售的關鍵「密鑰」。電商開出實體店,實體商業發力海外購,書店裏賣起了食品……跨界,成爲零售業的新趨勢。商場賣商品是手段,從此的資源是數據、客流,可追蹤可服務可溝通的客流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同時,咱們進入了整合的大時代。

 

©本文由【IT戰略家】原創,轉載請聯繫本公衆號得到受權。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