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市場仍將持續高速增加,2021年將成爲IT領域又一個變革之年。微信
出品 | 常言道
網絡
做者 | 丁常彥機器學習
雲辦公、雲課堂、雲醫療、雲看展……剛剛過去的2020年,咱們幾乎在雲上完成了對工做和生活的複製,各類雲應用的急速擴展也讓雲計算呈現出史無前例的爆發態勢。
微服務
2020年,對於雲計算產業的領導者亞馬遜雲服務(AWS)來講,也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雲計算需求的大爆發讓AWS在2020年第三季度達到了年化收入460億美圓,同比增加29%,至關於一年增加100億美圓;但與此同時,來自客戶需求的增長也要求,AWS必須加快推進雲計算技術的創新。工具
並且,來自諸多分析機構的報告顯示,將來,雲計算市場仍將持續高速增加態勢。Forrester Research稱,全球公有云基礎設施市場到2021年將增加35%,達到1200億美圓;Gartner則預測,全球最終用戶的公有云支出2021年將增加18%,達到3049億美圓,高於2020年的2575億美圓。佈局
在這一市場趨勢下,幾乎全部的企業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做爲必選項,企業如何才能更好地擁抱雲計算的應用和創新?就在不久前結束的亞馬遜re:Invent全球大會上,爲了助力企業上雲,AWS不只給咱們展示了一系列服務與功能的創新,還爲咱們打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咱們既看到了雲計算的將來,更看到了數字世界的將來。post
擁抱雲計算 這些趨勢你應該瞭解學習
不久前,德勤在《2021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的報告中,不只預測了2021年至2025年,雲收入增加將與2019年持平或更高(即大於30%);還表示隨着雲用量的增長,雲提供商和生態系統其餘參與者有機會不斷髮展壯大,而云用戶則可作出新的嘗試,依託雲平臺增創價值。雲已經不只僅是一種計算方法,在不久的未來,雲技術可能會成爲全部類型業務的主導解決方案。雲計算
這與亞馬遜re:Invent全球大會上,亞馬遜全球副總裁、首席技術官Werner Vogels博士對2021年的預測不謀而合。在他看來,2021年,雲將無處不在,無遠弗屆。也就是說,雲的概念從一箇中心點延伸出來,進入人們平常的生活、工做環境,從醫療保健到交通運輸、娛樂、製造等等。2021年,雲向邊緣的推動將進一步加速。人工智能
雲計算加速普及的同時,數據也正在爆炸式增加。不管你是否是數據科學家,都會對數據增加曲線有所認識。隨着雲走向邊緣,機器與機器的鏈接不斷增長,咱們對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需求愈來愈迫切。Werner Vogels博士也認爲,2021年,愈來愈多的機器學習應用場景在邊緣執行運算,在邊緣創建新模型。
在Werner Vogels博士看來,在雲計算的普及上,2021年起小企業將開始利用先進的雲技術服務客戶。事實上,面對2020年的新冠疫情,我國中小企業已經從「要不要選擇雲化」的觀望心態,轉變爲「如何雲化」的戰略心態。不只在中國如此,在東南亞、非洲,甚至美國的小企業都在加速上雲的步伐。
除了雲加速普及、機器學習成爲主流,以及中小企業加速上雲等,Werner Vogels博士對將來的預測還包括科技將改變現實世界、量子計算、遠程學習等。這些毋庸置疑都是將來雲計算髮展的趨勢所在,但在許多分析機構的眼中,雲計算的發展趨勢不止如此。
其中一個廣受關注的領域即是混合雲,隨着雲計算的日益普及,愈來愈多的雲服務商發現,每家企業都有本身獨特的需求,他們不只須要公有云,一樣須要私有云、混合雲等,這也意味着雲計算市場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即使是AWS也在積極佈局混合雲市場,以知足企業上雲的需求。
而在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推進下,現實世界正在加速與數字世界融合,這也是近年來數字孿生技術廣受追捧的緣由。若是說咱們今天正在建設一個雲上的世界,那麼將來數字孿生做爲物理世界的鏡像,既接受物理世界的實時信息,也將反過來實時驅動物理世界的發展;屆時,雲做爲基礎技術支撐,也將繼續扮演着底座的角色。
用創新重塑本身 進而重塑將來
亞馬遜re:Invent全球大會這項始於2012年的全球雲計算領域年度盛會,從誕生之初就選擇了reinvent——用雲技術對IT進行重塑或者說再創造,這也被看做是AWS成功的祕密。所以,每一年的re:Invent大會上,AWS都會發布一系列面向將來的創新技術與服務。時至今日,AWS的這一初心從未改變。
表面上看,AWS的重塑只是涉足更多的新興領域,打造更多的創新服務;但實質上,這些創新都是基於企業對雲的需求而生,儘管數量衆多、領域普遍,幾乎包含了IT產品和技術的各個細分領域,但每個都能找到對應的應用場景,並切實解決企業客戶的問題。
以混合云爲例,與大多數廠商所認爲的混合雲就是本地基礎設施上雲不一樣,AWS認爲,企業最終都將再也不會有本身的數據中心,儘管這還須要一個較長的演進過程。但爲了加速這種演進,AWS也在涉足混合雲領域,並努力爲企業帶來一種全新的混合雲模式。在AWS看來,混合基礎設施是由雲和各類邊緣節點組成的,本地數據中心是邊緣節點的一種。所以,AWS也在將雲推向邊緣節點。
其實,企業對混合雲的需求不少時候源於長期以來的使用習慣和對已有IT投資的保護,以及向雲遷移的成本。好比,大部分本地數據中心是運行VMware虛擬化的,因而AWS就與VMware合做,推出了VMware Cloud on AWS;爲了給企業提供本地的雲服務,AWS在兩年前推出了AWS Outposts,集成了雲數據中心所需的一切軟硬件產品,並由AWS全託管的方式向客戶交付;甚至,AWS還經過推出本地區域的方式支持當地企業客戶,或者經過5G網絡邊緣實現本地部署。
同時,AWS正在將目光聚焦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這些也是真正有望改變將來的領域。
對於機器學習,亞馬遜並不陌生,早在20多年前公司就已經開始利用這一技術。從2016年起,AWS開始在雲上提供機器學習服務,最近三年,每一年新增的機器學習服務和功能都超過200個。由此,AWS爲全部AI工做者打造出一個一應俱全的工具箱,真正實現機器學習的開箱即用。
以機器學習服務Amazon SageMaker爲例,它爲那些技術能力較強的客戶提供了首個全託管的機器學習集成開發環境,併爲這個開發環境不斷增長新功能,進而在整個過程當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他們開展機器學習的效率,下降他們開展機器學習的門檻。這樣一來,企業就能夠更便捷地藉助機器學習技術推進業務創新和重塑,從而創造一個全新的將來。
加碼中國市場 攜手企業雙贏數字將來
近年來,在新基建、數字經濟的持續推進下,我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加速,不只在雲計算的應用上日趨深刻,也已經成爲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容器、微服務等新技術應用的新高地。
在政策和市場雙輪驅動下,我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根據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2020年雲計算髮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雲計算總體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334億元,同比增加38.6%;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689億元,私有云市場規模達到645億元,預計將來四年仍將保持快速增加的態勢。
爲了更好地知足中國企業的需求,AWS近年來也在不斷加碼在中國市場的投入。自2015年以來,AWS的技術和服務就開始在中國加速落地,2015年AWS在中國市場發佈「雲創計劃」,2016年AWS中國(北京)區域正式商用,2017年AWS中國(寧夏)區域正式商用,2018年AWS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2019年AWS在臺北、深圳物聯網實驗室成立,2020年在中國發布首個可再生能源項目。
AWS大中華區雲服務產品管理總經理顧凡透露,在中國市場,2020年以來,AWS中國區域已經落地了290項新服務或新功能,超過了2019年的數量總和。不少企業客戶都在關心上雲以後如何幫助業務運營,關注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高級功能的應用。
與此同時,AWS也很是注重在中國的生態建設,就在剛剛結束的亞馬遜re:Invent全球大會上,AWS宣佈在中國推出ISV全新加速贏計劃:一、採起多項技術與諮詢措施,幫助中國ISV快速、高效地構建現代化應用,實現自身業務向雲的轉型;二、提供多個市場拓展通道,讓中國ISV可觸達AWS全球數百萬客戶;三、開展多項業績增加計劃,經過多元化的業務拓展渠道助力ISV提升業績;四、打造多項培訓與認證,爲中國ISV賦能和進行能力背書。
對此,亞馬遜全球副總裁、AWS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張文翊表示,AWS能夠給ISV提供三項獨特價值:一是技術先進性,AWS做爲全球雲計算行業的領導者,這一點毋庸置疑;二是客戶共享,AWS會將客戶共享給ISV,並與ISV共同協做服務好客戶;三是全球市場一盤棋,全球ISV合做夥伴能夠經過AWS更好地服務中國客戶,中國ISV合做夥伴能夠經過AWS走向世界。
剛剛向咱們告別的2020年,是風起「雲」涌的一年;在雲的加速普及下,2021年無疑將成爲IT領域又一個變革之年。現在,新的時代已經開啓,AWS正在作和即將要作的,就是與企業客戶和生態夥伴一道,共同迎接這場變革,共同擁抱這個新的時代。
END
長按指紋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
歡迎討論與轉載,轉載請註明做者與出處。
我的手機號:13810967685(同微信),歡迎私信爆料或交流。
「常言道」已入住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搜狐新聞、網易新聞、鳳凰新聞、騰訊新聞、新浪新聞、知乎、UC、博客中國、趣頭條、天極網、商業新知等多個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