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華爲雲的技術雜誌《Cloud雲+》第二期,是梁勝博士受華爲雲之邀撰寫。自Rancher Labs成立以來,華爲雲一直是Rancher 重要的合做夥伴,並在容器化方面有十分深刻的合做。數據庫
2018年5月初,我參加了今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KubeCon2018 歐洲區大會,本次KubeCon參會人數超過4000人,參會人數相比去年這個時候的會議劇增爲以前的3倍。而參會人員不只包含來自像微軟、亞馬遜AWS、華爲這樣的行業巨頭,也包含來自一些中小企業的技術人員,他們甚至已經把Kubernetes應用在關鍵的業務上。我想說Kubernetes的大規模採用時代已經來臨。架構
做爲通用基礎設施的Kubernetes框架
幾年前Kubernetes剛出現時,仍是以「多容器編排平臺」的定位進入人們的視野中。但在短短2年時間裏,Kubernetes贏得了容器編排工具的戰爭,並所以被稱爲容器編排領域的事實標準。可是,Kubernetes的帶來的影響卻遠超容器管理領域自己。分佈式
Kubernetes現在已經被全球幾乎全部的主要公有云供應商所採用和支持。這意味着,有史以來第一次,研發人員能夠擁有徹底相同的計算平臺——不管他們在使用哪種雲平臺提供的計算資源。更使人鼓舞的是,研發人員可以將他們原先在本身便攜式電腦上的工做負載保持原樣地遷移到託管的開發/測試實驗環境,進而最後把一樣的工做負載平滑部署到運行在公有云或者私有云上的生產環境,而研發人員很是喜歡和享受這種體驗。愈來愈多的應用程序在編寫階段就已肯定必需要可用於Kubernetes。咱們有理由相信,Kubernetes將成爲通用的基礎設施。微服務
華爲在Kubernetes技術領域起步很早,也是該領域的領跑者和頂級創新者。據我所知,華爲的不少工程師在Kubernetes技術領域作出了大量的關鍵性貢獻。天然而然地,華爲成爲全球第一批提供基於Cloud的Kubernetes服務的雲計算供應商,也在我意料之中。做爲全球企業雲計算和系統的領導者,華爲同時提供公有云及私有云方案給用戶,而Kubernetes不管在公有云仍是私有云部分都扮演着很獨特的角色。工具
做爲分佈式應用管理平臺的Kubernetes測試
長期以來,研發人員都面臨這樣一個選擇:究竟是要讓本身的應用針對每個不一樣的雲計算供應商,都提供統一的API支持,仍是僅提供針對Kubernetes的API從而在任何狀況下都實現一致的可用性?咱們看到的一個趨勢就是把Kubernetes做爲一個分佈式應用平臺,從而使得開發人員不用再擔憂如何把他們的應用從一個平臺移植到另外一個平臺,由於Kubernetes在各類雲環境均可運行,在各類雲環境都隨時可得。在2018年3月份,Spark 2.3發佈,它原生支持Kubernetes,這意味着用戶不再須要爲了運行一個Spark而額外建立一個YARN或者Mesos集羣了。而在今年這場KubeCon 歐洲大會上,一個名爲KubeFlow的項目吸引了衆多關注,KubeFlow最大的亮點就是它可以把TensorFlow、PyTorch以及不少其它AI框架都運行在Kubernetes上。大數據
過去,不少用戶都經常感受本身會有被諸如AWS之類的雲計算供應商 「鎖定」(locked in)的風險,好比說他們使用像RedShift這樣的商業閉源平臺或服務時。將來有了Kubernetes,全部符合行業標準的分佈式應用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支持,不管開發人員選擇哪種雲平臺。雲計算
去年,咱們Rancher Labs和華爲容器團隊合做了一個項目,咱們建立了一個應用服務目錄,使得衆多分佈式應用可以運行在華爲雲上。現在,這個項目的成功,讓華爲微服務引擎的用戶能夠在這個服務目錄裏僅僅點一個按鈕,就能夠一鍵部署和發佈他們複雜如MySQL數據庫、ELK集羣這樣的應用集羣。而這還僅僅是咱們總體目標的開始,咱們的長期目標是基於Kubernetes在華爲雲上實現一個極大極豐富的分佈式應用平臺。人工智能
做爲基礎架構雲的將來
時至今日,其實也沒有人可以肯定基礎架構雲究竟會如何發展。在Kubernetes問世以前,甚至也沒有人設想過能有一個被全部雲平臺供應商同時支持的業界標準的分佈式應用平臺。Kubernetes的出現,大大提升了這一代基礎架構雲計算平臺的工做負載可移植性和應用系統可用性。
但將來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在過去十年裏,雲計算平臺的搭建一直以來使用的都是各類工業標準的開源技術,如Xen、KVM、Kubernetes以及OpenStack。咱們幾乎能夠確認,下一代基礎架構雲計算平臺的變革依舊會構建在開源技術之上。此外成功的雲計算特性,如數據庫、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都是從已經得到必定程度的普及的技術中構建起來的。那些可以利用好開源技術或有能力在在開源技術上有所創新的供應商,極可能可以將這些開源技術能力功能遷移到基礎架構雲平臺。
雲服務的競爭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華爲憑藉其技術創新和擁有大量開發人員資源的優點,有極大的優點能夠成爲基礎架構雲平臺領域的領導者。我無比期待看到下一批由Kubernetes賦能的華爲雲服務。
做者簡介
梁勝博士,Rancher Labs聯合創始人及CEO。耶魯大學計算機博士,Java語言J2SE平臺核心組件JNI的做者,JVM的領導設計與開發者。2008年建立cloud.com,被譽爲「CloudStack之父」。2011年cloud.com被Citrix收購,梁勝成爲Citrix首位華人CTO。2014年梁勝創立了現在全球領先的容器管理公司Rancher Labs。
倒計時2天!Rancher攜手JFrog傑蛙在上海舉辦容器技術沙龍,聚焦企業容器落地實踐,等你來約~!點擊報名→http://t.cn/RDeRA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