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門課程今年授課和考試方式有很大的變化。html
授課方面的改革總結了十幾年的教學經驗,特別是吸取《構建之法》的一些實踐,採用混合式教學法,融入了微課、翻轉課堂、遊戲化,提倡老師作教練,學生作中學,從而作到「以老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老師深刻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從灌輸到指導,在師生互動過程的迭代中實現教學相長、教研相長、學研相長。java
考覈方式改革的目的是經過過程性考覈,促進同窗們平時投入學習,保證平時的學習質量,避免突擊考試的應試性學習。經過博客以及獎勵、排行榜等遊戲化方法促進同窗們主動學習,改進學習方法;經過重點知識反覆考覈、靈活應用,培養同窗們觸類旁通的自學能力;加大實踐,培養同窗們的動手能力;經過提升項目,培養同窗們的創新能力;從而總體上改善教與學的效果。web
課程提倡老師當教練的理念,採用混合式教學法,利用微課,翻轉課堂,MOOC的技術;每週提早公佈學習任務,經過QQ羣、答疑論壇等方式提供工做日24小時內回覆的答疑輔導;上課先考覈學習內容,而後針對共性問題講解,深化,並再次對重點內容考覈。算法
爲避免抄襲等問題,課程學習筆記、做業、實驗報告等經過博客方式公開,在證據確鑿的狀況下對做弊學生進行「立此存照」。抄襲的筆記、做業、實驗報告成績歸零,對出現三次以上做弊行爲的以課程考試做弊論處。編程
翻轉課堂隨堂考試共12次,每次考試總分考試卷面成績20分-30分,實際成績除以4-6進行規格化,滿分計5分,共計60分;不論什麼緣由缺考的都不提供補考機會,但能夠作最多兩次最多十分的附加題,附加題目通常爲實踐類題目。對要求的學習內容及時學習,按時提交學習筆記的不扣分,不及時學習、不按時發佈學習筆記的扣1分,超過三分之一不交的取消考試資格。設計模式
五次實驗每次實驗3分共計15分;兩人一組,每組共6分,組成員根據貢獻協商分配,兩我的必須不一致。其中每人實驗過程和問答2分,實驗報告及問題解決方案1分;同一組的每一個人都要能重現實驗過程和結果,不能完整正確重現的實驗成績最多得2分,對實驗過程一無所知、不能正確回答老師提出問題的得0分。實驗成績每人總計不超過15分。安全
知識深化類和實踐類題目25分;每節課學習提供深刻學習題目,每道題目根據難度分爲1級、2級、3級難度,每道題目能夠由一個同窗獨立完成,或者一個小組(兩名同窗)合做完成,合做完成的二人成績要有不一樣,而且必需要有答辯。我的難度1級、2級、3級的正確完成分別得1分,2分,3分;知識深化類考慮平衡,每節學習內容單個學生最多不能超過5分。課上、課下的實踐類題目,每次3分、實踐類題目要有答辯過程;知識深化類和實踐類題目每人總計不超過25分。微信
須要答辯的,同一問題一次經過給滿分,第二次經過給一半分,最多兩次答辯機會。網絡
附加分:附加題、研究性題目,本學期信息安全學科競賽、扇貝打卡等有最多10分的加分,爲生病等緣由請假不能所有參加考覈的同窗一個補救機會。固定項目:課表明加兩分;研究性項目3-5分;本學期的信息安全類學科競賽1-5分;優秀做業每次加1分。編程語言
爲了鍛鍊同窗們的毅力,個人課程上都有個背單詞加分的項目,僅僅5分的平時成績就可讓同窗們一學期不停的背單詞,想一想把100分拆成20份給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扇貝背單詞中有個DKY背單詞小組,加入這個小組,堅持背單詞不被踢出就有加分,這是這個學期的狀況。
課上每週考一次,爲了方便考試,我特別申請在電教三大教室上課。每次上課同窗們都按下圖的位置坐好,進行考試,考完再調整位置聽課。
上課學生不聽?老師這節課講的內容,下節課就考試,錯的多的以及重點內容能夠反覆考。若是學生不聽課、不作做業,不作實驗,期末考試背一背就拿高分,基於大部分人的自制力和惰性,是不多有人平時好好學習的。因此,利用過程性考試,把學習過程反饋到成績上,就能很好的促進學習。避免出現到了期末,有的同窗的教材仍是跟剛發的同樣。這真不是開玩笑,考試完有的同窗教材就扔了,我撿過幾本感興趣的,就是新的。
過程性考試讓同窗們掌握基礎知識,基本理論,以填空、選擇、判斷等客觀性題目爲主。本意是用自動化平臺自動化考試,惋惜的是學校的網絡情況太差,沒法使用。而紙質考覈,每週近80份,一學期批改近1300份試卷,工做量稍大。
最終成績10個滿分的,兩個不及格的,平均83分。
之前的課程,經過有道雲協做提交做業,有道雲協做有其利弊,最大的好處是有版本追蹤功能,問題是學生多了,要花錢,其次比較封閉。
設定最後期限,經過博客提交讀書筆記,
學生博客連接見2015-2016-1 《信息安全系統設計基礎》學生博客列表。
經過博客交做業的的好處,張棟老師(博客)總結的很到位:
在要求開設博客後,你們的第一次做業、第二次做業,特別是第三次的原型設計做業,讓我感到開博客在做業環節的神奇的化學反應。做業再也不是學生和老師的單向和封閉的交流,變成一個師生、學生間、學生與社會間一個公開的互動交流,越多元思路越開闊,越開放帶來的進步和變化就越大。許多同窗在第一個月裏,就開始喊:有點吃不消了。一個月裏用過的軟件寫過的代碼,比大學前兩年都多不少。開始有了要熬夜編碼的感受。而大家的投入,大家全身心付出所展示的做品成果,大家在實踐過程當中的提高與成長,都讓我以爲很是驚豔。
咱們前兩週,(成績很是好的)學生的反饋是:
我認爲您每週發佈的做業多的超乎想象,已經不能用多來形容了,每一個實驗要想從頭至尾看一遍,把裏面的命令實踐一次,在blog串一遍重點,至少須要兩個小時,因此上週的做業平均20多小時才完成是最正常不過的
我但願老師能夠把重點放在課上講,自學只能做爲學習的一部分,並不能徹底主導,咱們課下的任務過重,會產生逆反心理,事倍功半,迴歸一下傳統教學,畢竟傳統便是經典。
上您的課,一週的做業量超過其餘課程一學期的做業,這是否是太多了
...
可喜的是,我堅持了高要求,同窗們也都看到了本身難以想象的一面。20135320趙瀚青同窗很好的總結了這個效果:
這門課不一樣於以往的全部課程,學習的模式是獨一無二的。
首先我學到的是紮實的基礎知識,最開始幾周,老師佈置的任務量很大,主要緣由是以前欠下的東西太多。基礎知識不牢,因此須要補上的東西特別多,因此感受特別累。可是當我撐過去之後,感受學到的知識是我之前不能比擬的。並且後期課程有了以前的基礎,感受難度也沒有那麼大。
其次,我學到的是一種學習的方法,每週發博客,記錄學習時遇到的問題,以及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是很是有用的一種方式。
再其次,就是小組合做,每一個人分工,把一個複雜的問題,分解成模塊,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俗話說,團結力量大,之後工做中,團隊合做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鄒欣老師(博客,微博,豆瓣)點評20135320趙瀚青同窗的總結時說:
因此這門課難度並不大,學生之前的債務,如今連本帶息都要還,因此顯得量大。
上課第一週考試後,很多同窗感受受不了,反映學習任務量和做業量太大時,我也說過,那是由於前面讓學很差好學,如今是欠債還錢了。不努力,欠債的壓迫感在一輩子中會時時逼迫你,而你不知道。我讀研究生時寫了大量代碼,學好了C++,而後學習編程語言就輕鬆自如,作工程項目駕輕就熟。我讀研究生在導師的公司上了三年班,沒有機會接受很好的論文寫做訓練,對寫論文也有偏見(見《文思泉涌---如何克服學術寫做拖延症》讀書筆記),致使論文成爲我進步的瓶頸,欠債還錢的壓力今年特別大。
近三年的實踐證實,老師作教練的最好的形式是結合翻轉課堂。
每週一發布每週學習任務和教材導讀與每週考試重點 ,同時經過QQ羣、微信羣、答疑論壇進行答疑。
考試完提供每週考覈試題與答案 進行反饋,學生能夠對照參考答案查漏補缺。
遊戲化的作法在《程序設計教學法--以Java程序設計爲例》有介紹,僅僅一個排行榜就能激發同窗們的學習積極性。
感謝周筠老師(知乎,微博,豆瓣)和陳冀康編輯贊助咱們10件「作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文化衫。得知文化衫在激勵同窗們學習熱情有較大做用時,二位老師又額外送咱們4件。
課程論壇中有2015-2016-1 每週成績公佈,成績以排行榜的方式呈現。每週成績以排行榜中的第一名發一件文化衫做爲激勵。下面是前兩位得到文化衫的同窗:
下面十位同窗的期末成績都是滿分的,博客也是屢次收表揚的,他們都是得到文化衫獎勵的:
優秀學習博客能夠做爲下一屆的學習起點,在迭代中提升教學質量。
此外,20135333 蘇正生同窗的總結寫的很是好,獲得鄒欣老師(博客,微博,豆瓣)的確定點評並在幾個教學羣中推薦。蘇同窗在我心目中應該是個能夠拿滿分的學生,密碼算法競賽獲獎、積極完成高難度實踐任務、堅持背單詞、課程結束後還積極讀書發博客,只是考覈規則在先,蘇同窗平時不看手機,錯過不少通知,致使有些能拿到的分沒拿到,爲保持「程序正義」,我只能按規則行事,但在此提出特別表揚。
硬件開發板激勵出無限的學習熱情。
學生學習投入大大增長,他們中大部分人的投入每週不低於15小時。
因爲第一次採用這種方式,教師每週投入在30小時左右:
備課8小時
寫學習指導2小時
出試卷、改試卷4小時
看博客、評論博客2小時
答疑及論壇維護2小時
教學相關博客6小時
實踐驗收6小時
...
這是批改過的近1300多份試卷:
參考鄒欣老師(博客,微博,豆瓣)提供的調查項目,期末進行了課程調查。
課程調查採用QQ羣中的匿名調查(感謝範飛龍博士(博客,微博)提供的方法),必定程度上反應了同窗們的想法。
1/3的學生說會繼續寫,如今看是沒有這麼多的,這也能說明大部分人的自制力都是比較差的,也顯示「說到作到而且作得很優秀的人老是少數的」。咱們也能理解MOOC的完成率爲何那麼低了。
這自己是個不錯的結果,考慮到對近半同窗是騷擾,我創建了個用於教學的微信公衆號-rocedu,有興趣的能夠關注,也不騷擾沒興趣的。
同窗們很寬容,第一次改革總有不足,相信後面咱們作的會更好。
總結要求以下:
(按順序)每週讀書筆記連接彙總
(按順序)實驗報告連接彙總
家庭做業連接彙總(彙總到一個帖子中,沒有的寫「無」)
實踐做業連接彙總(沒有的寫「無」)
...
課程收穫與不足
本身的收穫
本身須要改進的地方
若是有結對,寫一下你提供的幫助或接受了什麼幫助,並對老師提供參考建議
給學弟學妹們的學習建議
20135201 李辰希 、20135202 閆佳歆、20135203 齊 嶽、20135204 郝智宇、20135205 王司亓
20135206 於佳心、20135207 王國伊、20135208 賀 邦、20135209 潘 恆、20135210 程 涵
20135211 李行之 、20135212 池彬寧、20135213 林涵錦、20135214 萬子惠 、20135215 黃偉業
20135216 劉蔚然、20135217 孫小博、20135218 姬夢馨、20135219 洪韶武、20135220 談愈敏
20135221 黃 衛、20135222 胡御風、20135223 何偉欽、20135224 陳 實、20135225 莫 凡
20135226 黃 坤、20135227 黃曉妍、20135228 郭 垚 、20135229 呂鬆鴻、20135230 潘俊洋
20135231 何 佳、20135232 王 玥、20135233 楊 光、20135234 馬啓揚、20135235 馬 悅
20135236 賈 瑗 、20135237 朱國慶、20135238 龔 睿、20135239 益西拉姆、20125221 銀雪純
20135301 張 忻、20135302 魏靜靜 、20135303 魏昊卿、20135304 劉世鵬、20135305 姚 歌
20135306 黃 韌 、20135307 張嘉琪 、20135308 蘆 暢、20135309 李雪琦、20135310 陳巧然
20135311 傅冬菁、20135312 吳漢彥 、20135313 吳子怡、20135314 朱恆志、20135315 宋宸寧
20135316 王劍橋 、20135317 韓玉琪 、20135318 劉浩晨、20135319 朱 鋰、20135320 趙翰青
20135321 餘佳源、20135322 鄭 偉 、20135323 符運錦、20135324 楊舒雯 、20135325 劉虹辰
20135326 王亦可、20135327 郭 皓、20135328 陳 都、20135329 李海空、20135330 張若嘉
20135331 文 藝、20135332 武西垚、20135333 蘇正生、20135334 趙陽林(缺)、20135335 郝 爽
有老師提出,每次考試都是本章知識點,沒有機會考查綜合能力。
操做中,前十二週考覈學習基礎知識,後四周考覈綜合知識,包括往年試卷中的綜合題目都考了。
有老師提出教學模式的可推廣性?
每門想上好的課均可以應用這種模式。可是考慮到學生的時間,最好每學期不超過兩門這樣的課比較合適,只針對核心課程就能夠了。
時間上的話,其實說明了,課程的設計有時須要其餘課程的結對設計。能夠兩個課程之間結對作結合來設計。時間總量是死的,不過國外的大學本科課程能夠開那麼多,多的有6000多,質量能夠那麼好,學生忙的也是不可開交,但同時也能保持極高的創造力和多樣性。能夠認爲一樣的時間段,其實空間很大。我以爲知識和能力,學是入口,用是出口,能有效找到入口和出口,就能流水不腐。
邏輯上說,一樣的時間作更多事,學更多內容,天然意味着效率是提升的。自學能力,時間的分配和控制,節奏的養成,團隊的協做,都是在提升效率。
特別感謝鄒欣老師(博客,微博,豆瓣)、周筠老師(知乎,微博,豆瓣),範飛龍博士(博客,微博)以及人民郵電出版社的陳冀康編輯。
鄒欣老師(博客,微博,豆瓣),範飛龍博士(博客,微博)天天用行動在激勵我。
天天打開博客園都是這樣:
或者這樣:
別人做爲兼職老師對學生如此盡職盡責,本身做爲專職教師的壓力和動力都來了。閱讀鄒欣老師(博客,微博,豆瓣)、範飛龍博士(博客,微博)的點評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固然,最重要的是在教學法,指導學生上,鄒欣老師(博客,微博,豆瓣)、範飛龍博士(博客,微博)二位給我很大的影響。同時,兩位老師對咱們學生的點評和指導也給他們很大的鼓舞和激勵。
歡迎關注「rocedu」微信公衆號(手機上長按二維碼)
作中教,作中學,實踐中共同進步!
版權聲明:自由轉載-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