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ah(HaLow)協議解析2:協議設計目標 - 知乎

序言

關於802.11ah這個坑埋了幾個月了,仍是最近填了吧。本文主要談一談802.11ah的設計目標方面的內容,802.11ah的設計目標和具體協議內容仍是比較緊密關聯的,是一個比較工程型的精巧協議。額,不過這種精巧僅僅是協議設計上而言,是否實用這一點還有待談論。微信

802.11ah的現狀

802.11ah如今在國內應該已經式微了。在802.11ah的PAR時期,其考量中國國內對應的頻段是779-787MHz,不過如今這個頻段已經被劃分給了5G通訊了(詳見工業和信息化關於調整700MHz頻段頻率使用規劃的通知/工信部無[2020]50號),具體是將703-743/758-798MHz頻段劃給移動通訊系統。網絡

爲何要研究802.11ah?

不過爲何要研究802.11ah,或者說關注這個協議呢。筆者觀點是,802.11ah是一個很是具有802.11風格的獨立協議,具備完整的PHY/MAC改良。另外一個同級別的就是802.11ay,也就是毫米波系列了。如今國內你們不少也開始關注到改進802.11協議,或者說想在協議組內積極參與協議的提案,從而802.11ah就是一個比較好的示例。從對比其PAR,到最終實現PAR的幾個目標採起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些靈感或者思路,或者說理解一些關於802.11的路子。框架

802.11ah的命名

上一篇主要討論了關於hallow的命名,這裏咱們看下爲何使用802.11ah這個代號。實際上感受802.11協議組從以a開始打頭的新的一輪協議命名後,其實就是按照字母順序日後排的。802.11aa,802.11ab,802.11ac,802.11ad,802.11ae,802.11af,802.11ag,而後就是802.11ah了。其中802.11aa,802.11ac,802.11ad,802.11ae,802.11af都是協議名,這些都是具體的協議代號了,而802.11ab,802.11ag很容易和802.11a/b,802.11a/g這樣的表述混淆,因此這個代號也沒有使用,因此關於Sub-1G頻段下的802.11協議就是採用802.11ah的命名了。less

802.11ah PAR定的設計目標

咱們主要關注的是802.11ah的PAR中的Scope部分,其中能夠當作有兩個部分的說明性能

第一個部分是關於802.11ah的工做頻段,其定義了802.11ah是在Sub-1G頻段下,以OFDM做爲物理層機制工做的一種傳輸協議。並且這裏注意,其強調了要考慮到了與802.15.4以及802.15.4g的兼容共存性,採用802.15.4做爲物理層技術的典型協議就是zigbee。爲何要強調這一點其實和802.11ah的典型應用場景有關。參考802.11-11/0457r0,咱們着重舉兩個例子:優化

例1是一個智能電網或者說智能儀表的例子,其中多個儀表和控制設備,經過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鏈接到802.11ah的AP上面進行數據交換。這裏802.11ah的AP,其實和802.11通常意義上的AP概念差很少,都是無線交換的概念,這裏可能會更加偏重於物聯網網關一些吧。spa

例2是我以爲值得拿出來看一下的,這裏更明顯是一種物聯網網關的概念了。這裏是做爲一種工業自動化控制的AP出現的,其主要是做爲控制中心骨幹網絡派生出來的AP,用來彙總數據到控制的骨幹網絡上。802.11ah的AP能夠做爲1級設備,直接能夠與配備了802.11ah終端的控制設備鏈接,也能夠做爲2級設備,將其與802.15.4的路由鏈接起來,再轉換爲802.11ah的信號反饋到骨幹網絡上去,讓無線傳感器之類的設備仍是保持現有的802.15.4的物理層技術不變,可是仍是引入了802.11ah作彙總的功能。例2就能夠對應說明,PAR裏面強調的這一句,802.11ah設計時須要考慮到與802.15.4和802.15.4g的兼容問題,這個是與預設場景有關的。設計

Remark:關於802.11ah在Sub-1G的工做頻段,這裏須要注意的是在協議定義中,802.11ah可使用的是Sub-1G如下非TVWS的頻段,由於802.11協議在Sub-1G下還存在一個802.11af的協議標準,二者在頻段上是分離的。blog

第二個部分就是預想的傳輸速率和傳輸距離了。預設的傳輸速率是大於100kbits,傳輸範圍是1km。這個也是一個預設條件,是根據前面說的預設場景所量化的傳輸指標,而且不少MAC層的機制,也是圍繞着這個指標進行考量的。路由

參考WiFi聯盟關於802.11ah的白皮書,能夠看到802.11ah和其餘技術的比較而言,其傳輸的覆蓋範圍並非最遠的,可是其相對的參數是比較偏高的,能夠理解成綜合參數吧。802.11ah的傳輸速率偏高主要是其物理層是直接基於802.11ac的技術框架設計的,ah的初期設計就考慮了多流的屬性,不過實際而言,感受在廣覆蓋場景下,這點實際做用不大。因此爲何要討論這一些呢,主要是說明兩點:

  • 802.11ah的預設條件是1km覆蓋,傳輸速率是100kbits。
  • 802.11ah的潛在設計條件,是在上述的計劃下,優化在1km覆蓋內的傳輸速率。

這裏咱們就會在設計中感受到,802.11ah的設計中,近距離的時候相比其餘的物聯網協議而言,具備很強的物理層性能,距離遠的時候,其物理層性能也不弱。可是,這致使的問題就是從設計成本上而言,802.11ah不低。也是前面說的,802.11ah是基於802.11ac的機制日後設計的,基於802.11ac的成本大體也可估計802.11ah的成本。而其餘大多數的物聯網協議而言,通常僅僅是爲了知足基本的預設條件,其也會致使其性能曲線比較中庸,可是能夠下降成本。

目前看到的WFA在推廣802.11ah,即hallow的時候,仍是比較強調其在給定的1km範圍內,性能綜合是最優的做爲賣點,若是成本也是可控的做爲賣點的話,那麼ah還算是有些潛力的吧,不過控制成本可能就須要具體IC作一些功能上的優化了。

那麼這裏預設中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預設條件的覆蓋範圍只有1km,這個其實在IoT場景中並不算遠,不少狀況下都達不到用戶的需求。因此在802.11ah中還有一個潛在的假設就是AP級聯的場景,802.11ah的AP與AP經過無線進行橋接反饋信號到骨幹網上,在MAC層協議時候,咱們看到其相關設計就比較容易理解這一點了。

802.11ah和802.11af

在Sub-1G頻段下,802.11協議組還有一個協議叫作802.11af。802.11af使用的是Sub-1G頻段下對應的TVWS頻段,即TeleVision White Spaces頻段。802.11af和ah的設計初衷有點區別,802.11af的前身其實比較偏重於802.11h了,屬於相似認知網絡的一種,在TVWS頻段沒有別人使用的狀況下,能夠有效利用其進行無線傳輸,畢竟這個頻段往年也被稱爲黃金頻段。802.11af的設計範圍比802.11ah還要廣,能夠說是超大範圍的覆蓋了吧。可是其二者協議雖然有很大的差異,可是因爲其共處於Sub-1G的頻段,即便是開發者大多也沒法很好的區分它們,致使這兩個協議都沒有被很好的推廣出去。目前這幾篇文章主要仍是圍繞着802.11ah去談,關於802.11af又屬於一個坑了,之後再慢慢補了。

本文爲原創文章,如需轉載須註明出處和原文連接。

歡迎你們關注咱們的微信公衆號:無線技術大講堂,請搜索公衆號(must_wireless)。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