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MESH場景下配置同步探討

0 話題背景

  近1年來,隨着大廠家持續發力推出WiFi MESH產品,MESH忽然成了WiFi領域的又一個熱點,致使若是WiFi設備不支持MESH,不無縫承接IoT,都不能稱WLAN產品了。安全

  在流行的MESH產品技術中,本人持續研究過QCA的SON技術和Realtek的802.11s技術,相對來講,SON更易用些,因此從衆衆多,包括eero、netgear、TP Link、Ubiquiti、Linksys以及google的產品都是選用此技術;而國內的tengda選用的是RTL的MESH技術。網絡

  不管是SON仍是802.11s,在消費級場景下,都是經過多個(通常是3個)同等級設備自組網,從而實現目標區域內全覆蓋、漫遊無感知、線路備份以及開通傻瓜化。性能

  可是,不管是原始的SON技術,仍是802.11s技術,都未能解決運營中配置同步問題。SON的原版實現中,經過按鍵操做方式,能夠實現無線設備參數和VAP級(SSID名/認證方式/加密方式/PSK)參數同步。而RTL的MESH實現中,除了要求MESH ID,加密方式和PSK值徹底一致外,還須要參與MESH 鏈路的射頻口的工做模式、帶寬、信道以及40+/40-徹底配置一致,但根本未涉及到業務VAP的配置。然而,在實際使用場景中,用戶但願配置了其中一臺設備後,其它設備能自動同步這份新配置,而不要一臺臺去配置。ui

1 話題分析

  不管是SON仍是802.11s的MESH中,設備可分爲2大類:中心設備(CAP/ROOTAP)和從設備(RE/AP),其中,前者通常經過有線口接入上游網絡,後者經過WiFi或有線口接入終端用戶;中心設備和從設備一塊兒組成L2網絡。由此,咱們能夠將配置分解爲A L3及上層、B L2層和C 系統級。其中L3及上層主要是一些防火器規則(QoS規則能夠看出是種特殊的防火牆規則),它們適合在中心設備上生效;L2層配置主要是無線MAC地址過濾與限速,網橋參數,射頻和VAP參數,此類參數須要在中心設備和從設備上均生效,方能達成預期目標;而系統級參數主要是用戶密碼管理、固件管控、配置參數文件管控以及遠程集中管控,此類參數適宜在中心設備和從設備上獨立生效。google

  由上分析可知,L2層配置參數,是須要全網統一的,不然,將致使網絡中斷或性能浪費或功能失效,典型的如針對終端用戶的限速,若是直接在從設備上實現,則可有效減輕中心設備的負載,從而提供整個網絡性能;再如無線MAC地址過濾或無線接入鑑權,若是隻在中心設備上實施,則依然沒法阻擋未受權用戶接入從設備,這與預期目標不符,屬於功能失效。加密

  公版的SON實現中,在CAP端更改了無線參數配置後,須要按下CAP設備和RE設備的WPS按鍵(WPS按鍵與RESET按鍵可複用),從而實現網絡恢復,達成SON聯通的預期目標。公版的RTL MESH實現中,沒有這樣的機制,必須登錄到每臺設備修改。開發

  按鍵方式在具體使用中存在諸多不便,如安裝距離較遠,須要樓上樓下跑,這定能引發用戶投訴;同時,按鍵操做還會引起以下風險:按鍵太短無效,過長又會致使設備重啓或恢復出廠默認配置。固然,按鍵操做能夠經過WEB頁面或APP方式軟觸發,但具體使用中,可能修改形成了SON中斷,沒法經過WEB頁面或APP方式控制設備。同步

  登陸到每臺設備,而後按照ROOTAP配置參數來修改每臺MESH設備,這個重複操做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講要求太高,並且一旦出錯,MESH網絡就聯通不來。產品

2 具體實施

  在綜合SON實現技術和MESH實現技術基礎上,咱們開發了一種L2層配置參數同步機制,其核心限制是:中心設備的L2層配置同步到從設備,從設備間的配置不能同步到其餘設備。此限制主要是爲了簡化實現模型,同時,讓中心設備控制從設備的方式,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講也是能夠接受的。it

  中心設備啓動後,按期收集L2層配置信息,一旦發現配置被更改,則往指定組播地址發送加密後的配置報文;在固定的端口上偵聽,一旦有配置請求,則當即往預設的組播地址發送配置報文。從設備啓用後,首先檢查MESH網絡是否聯通,若是未聯通,則發起「MESH」掃描,將掃描到同一個"MESH ID"的SSID/信道記錄下來(加密方式不記錄,由於掃描不到PSK值的),而後將MESH鏈路的SSID配置爲掃描到的SSID,將工做信道切換到掃描到的工做信道,不斷調整工做模式(N+AC,N,AC或N/N+G)、信道帶寬(80M/40M/20M)以及(40+/40-/auto),嘗試關聯到中心設備。由於「MESH ID」在出廠時預設值,最終用戶在「工程師模式」下能夠在每臺設備上更改此配置,因此每次掃描到的中心設備不會不少,通常嘗試2-3次,便可成功創建MESH網絡。從設備一旦發現MESH網絡正常,當即加入預設組播組,並向該組播組發送配置請求消息。

  中心節點在收到配置請求後,將當前的配置信息加密後發送到預設組播IP;從節點設備收到報文後,首先檢查簽字碼;而後解密消息;最後將配置信息內容與當前配置信息條目比較,若是不一樣,則更新並生效本地配置。

  爲了提升安全性,用戶可在「工程師模式下」,修改加密密鑰,這樣,即便被第3方捕獲到了配置報文,短時間間內也沒法解密該報文,只要在系統推薦的期限內更新密鑰,安全性仍是有保障的。

3 結果

  咱們讓中心節點以30秒間隔處理處理配置請求和檢測配置更新(配置更新後,從節點關聯上來,通常須要30秒左右),從節點以15秒週期檢測MESH網絡鏈接情況。在3臺設備組網的場景下,可實現從節點主動連上配置更新後的中心節點、最長60s內L2層配置同步而無需用戶干預。

  固然,咱們能夠這類週期縮小得更短,這主要是爲了遵循管理功能儘量不影響網絡承載目標;並且在實際使用中,用戶在開通後,修改此類配置的操做很是少。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