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做業——軟件工程實踐總結做業

做業描述

所屬課程 軟件工程1916|W(福州大學)
做業要求 我的做業——軟件工程實踐總結做業)
做業目標 回首、展望
參考文獻 構建之法(第三版) 做者: 鄒欣

1、請回望暑假時的第一次做業,你對於軟件工程課程的想象

1)對比開篇博客你對課程目標和期待,「但願經過實踐鍛鍊,加強計算機專業的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對比目前的所學所練所得,在哪些方面達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標,哪些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爲何?html

第一次做業-準備篇裏,我提到過「我除了上學期的UML和人工智能課程的小項目有過團隊合做的經歷外,基本沒什麼團隊合做經歷,一我的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好的軟件工程師必定是懂得團隊協做的工程師。這些方面是我比較欠缺的。因此,提升團隊協做的能力,這就我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前端

經過這將近四個月的軟工實踐,個人團隊協做能力獲得了巨大的提高,在小組中,我擔任的是組長,我須要統籌總體的項目的進度,須要瞭解每一個組員的能力所在,須要作好每一個組員的任務分配,須要制定統一的代碼規範......與此同時,我也是一個組員,須要配合其餘的組員的開發進度,須要與其餘組員的互幫互助......到了課程最後,咱們整個小組如期保質保量的完成了課程初所設定的項目目標,同時也得到了汪老師較高的評價。git

還有就是編寫文檔的能力,經過課程做業的安排,我前後參與了項目選題報告、原型設計、項目需求規格說明書、系統設計說明書、數據庫設計說明書等文檔的編寫,期間也得到了龍江騰助教的確定github

在時間的安排上,我存在明顯的不足,爲了完成好軟工實踐的項目,我投入了不少的時間在這個項目上,沒有平衡好其餘科目的時間。算法

2)總結這門課程的實踐總結和給你帶來的提高,包括如下內容:數據庫

  1. 統計一下,你在這門軟件工程實踐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碼;編程

    如下是github不精確統計狀況:後端

    做業 代碼(行)
    結對編程_PairProject1 599++ , 125--
    結對編程_PairProject2 16,287++,10,694--
    Github實訓 1,499++, 367 --
    團隊項目 52,225++, 31,789 --
    總計 70,610 ++ , 42,975 --
  2. 軟工實踐的各次做業分別花了多少時間?(作一個列表)安全

    做業名稱 時間(h)
    第一次做業-準備篇 2
    結對第一次—原型設計(文獻摘要熱詞統計) 22
    結對第二次—文獻摘要熱詞統計及進階需求 24
    團隊做業第一次—團隊展現 2
    團隊做業第二次—項目選題報告 4
    團隊第三次-項目原型設計 5
    團隊做業第四次-項目需求分析 6
    團隊做業第五次—項目系統設計與數據庫設計 10
    團隊做業第六次—團隊Github實戰訓練 16
    項目Alpha衝刺(團隊) 92
    過後諸葛亮(團隊) 3
    項目Beta衝刺(團隊) 70
    Beta階段團隊項目互評 4
    我的做業——軟件工程實踐總結做業 2
    總計 262
    平均每週(共15周) 17.5
  3. 哪一次做業讓你印象最深入?爲何?數據庫設計

    alpha衝刺,那次衝刺恰好遇到了個人一個培訓,並且恰逢五一假期。五一回家還被我媽調侃「都大學生了,怎麼還帶做業回家寫...」。那幾天,由於團隊剛開始編碼,遇到的問題不少,五一假期天天晚上,咱們電話會議老是開得好久,一開始還只是聊聊今天作的事,遇到的bug;後面就索性不掛電話了,你們一邊嘮嘮嗑一遍寫代碼。。。怎麼說呢,如今想起來,挺懷念的,挺難忘的,相信多年之後,這都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4. 累計花了多少個小時在軟工實踐上?平均每週花多少個小時?

    不徹底統計262小時,按15周計算,平均每週17.5小時。

    遠超出了我在準備篇裏的預期。。。

  5. 學習和使用的新軟件;

    git、postman、idea

  6. 學習和使用的新工具;

    墨刀、teambition、Typora

  7. 學習和掌握的新語言、新平臺;

    Java、Android,

  8. 學習和掌握的新方法;

    PSP、簡單項目管理

  9. 其餘方面的提高。

    團隊協做能力、文檔編寫能力

2、寫下屬於本身的人月神話——我的或結對或團隊項目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實例/例證結合的分析

在整個團隊項目的實踐中,個人宿舍有其餘小組的成員,因此我看到了咱們組和他們組的一個小區別:咱們的分工從始至終,都很是的明確。後端的一直寫後端,算法一直負責算法,UI的就負責UI,先後端對接的就負責先後端對接,全隊經過接口文檔相互配合,高效的運行。

而另一個組,他們的成員,一會負責後端,一會又在編寫前端H5,之後又在搞數據庫,他們分工很混亂,這也致使了他們在git提交代碼時常常衝突(多人同時修改了同一個文件)。

3、對下一屆實踐的建議,或者對於開學初的你,對於大一的你,對於開學初的我,你有什麼想建議和告知的呢?對於後來人的期許。 特別地,特別地,下一屆要不要中途換隊員?

對學弟學妹:

1、好好學習、別局限在課程的安排。

2、學分儘早修滿,大三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作本身想作的事。

對是否中途換隊員:

想法是好的,我是支持的。若是能夠,能夠先統計一下每一個人在本身團隊裏的分工,而後在相同的分工裏進行互換。

4、分析一下本身所處的團隊。軟件工程實踐是大學裏少有的認真的團隊協做經驗。《構建之法》上說團隊的發展有幾個階段,你的團隊都經歷過麼,最後到達了「創造」階段了麼?

  • 萌芽階段 團隊初期,我能夠感覺到,組員比較依賴我發佈任務,那個時候,我隊每一個組員的能力也尚處於瞭解之中,任務的安排有些不是很合理。

  • 磨合階段

    團隊的組員都十分負責,基本沒出現什麼衝突,借用我組員的話「咱們小組的組員都很負責任,也很善於傾聽,任務安排執行都挺順利的。可能有的時候進度沒遇上,若是是本身的部分的話,該都熬夜趕工完成也都沒有推脫,仍是很拼的。」

  • 規範階段 經歷過alpha階段,咱們小組在beta階段衝刺時就更加合做無間,組員各自從teambition上領取任務完成。測試同窗在teambition反饋bug,開發同窗領取bug任務修復,整個beta階段的工做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 創造階段 若是說完成軟工實踐是咱們小組的共同遠景的話,按照創造階段的特色,共同願景,高度自治,角色和職責可以更具項目的要求天然的轉換,沒有人爲此擔憂或者發牢騷,當一個團隊都往一個目標衝的時候,彼此之間就已是心領神會的好友了。我認爲咱們達到了創造階段。

5、怎樣證實你學會了軟件工程?

1)研發出符合用戶需求的軟件

必須公開發布,有實際的用戶,必定的用戶量和持續使用量 (3 天后能保持10 - 100個用戶);而不是: 作沒有用戶使用的軟件;軟件集成了小米推送,下面是小米推送的用戶統計數據

日期 最高在線 日活躍用戶 新增註冊用戶
2019/5/22 5 5 0
2019/5/23 5 6 1
2019/5/24 6 6 0
2019/5/25 5 7 1
2019/5/26 6 7 1
2019/5/27 5 6 0
2019/5/28 7 8 1
2019/5/29 7 7 0
2019/5/30 8 15 7
2019/5/31 9 9 1
2019/6/1 10 21 9

2)經過一系列工具,流程,團隊合做,可以在預計的時間內發佈 「足夠好」 的軟件

有項目規劃/需求/設計/實現/發佈/維護,有定時的進度發佈 ; 而不是: 經過臨時熬夜,胡亂拼湊,大牛一人代勞,延遲交付等方式糊弄

團隊alpha、beta衝刺,所有使用teambition進行項目管理,小組有序的完成了整個項目的開發:

3)而且經過數據展示軟件是能夠維護和繼續發展的。

而不是 找不到源代碼,代碼無文檔,代碼不能編譯,沒有task/bug 等項目的發展資料

項目源代碼在XZPT-JavaXZPT-Android上,項目文檔在XZPT-Java/doc目錄下,項目進度和迭代過程在teambition上,接口文檔和代碼規範在ShowDoc上。相關的文檔和項目資料都很完整爲後續的維護和擴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選作)、閱讀軟件工程中關於代碼質量的的經典論文,從下列文獻中選擇一篇或若干篇,結合本身的實際作一個閱讀筆記

待補充

7、個性發揮:團隊合照

img

8、最後想說幾句:

通過了Alpha衝刺、Beta衝刺,做爲組長,我以爲咱們整個小組,從團隊氛圍,到組員關係,到總體的團隊協做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從剛開始懵懵懂懂的選題,到如今成功完成了APP的開發、測試、部署、發佈。細細想來,咱們居然作了這麼多的事情,我很感謝個人小組成員,他(她)們有實力也願意爲團隊作貢獻。 特別是咱們組的兩個女生(對哦,咱們是爲數很少有女生的團隊,並且仍是倆個~),她們爲了小組的項目,常常忙到半夜。306是一個辦事特別讓人放心的女生,雖然她很忙,有不少課要上、還要考研、還有其餘的比賽要參加,但我分配給她的任務,她每次都可以保質保量的完成。307是咱們小組在UI方面有着獨到看法的女生(感受其餘男生都是直男審美,嘿嘿),在原型設計的時候,她的設計,奠基了咱們的APP的總體的基調。雖而後面去了別的小組,可是仍然十分關心咱們這個項目,在咱們人手不夠的時候,十分樂意提供幫助。315是一個神祕的男人,在咱們的項目裏,他常常以K哥的身份出現,幫助須要幫助的組員。十分熱心又有十八般武藝傍身,我由衷的敬佩。319是咱們算法和簡歷生成的負責人員,他雖然比較少鹽,可是老是默默的爲團隊付出,將用戶的數據導入簡歷模板這個任務看似很簡單,實際很複雜,一個一頁的word簡歷,造成的中間文件xml可能有四五千行,在這麼多行的代碼中,要去識別咱們須要替換的數據,工做量可想而知。327,一個從安卓開發0基礎的boy,到如今可以獨立的編寫安卓APP(雖然界面可能不太友好O(∩_∩)O哈哈~),做爲個人舍友,我看到了他的努力與拼搏。還有新隊員408,由於307原來是測試人員,因此新隊員的任務也比較輕鬆,主要是測試並反饋bug給開發人員,不過408喜歡運動打球,時不時的扭到腰,此次beta衝刺期間,他就跑了幾趟醫院了,但願之後運動的時候注意安全哈~至於我嘛,有了強力的隊友支持,我這個組長當得挺舒服的~ 整個軟工實踐下來,我學到了不少,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咱們軟件開發,你得先讓它能跑起來,而後再去作相應的優化;就像咱們的學習,咱們先要有對全局的把握,而後再去逐個深刻;就像咱們的團隊,從最初的懵懂羞澀,到如今的心領神會... 雖然軟工實踐就要結束了,但但願咱們「待就業六人組」不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