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和人生價值的自我反思

規劃不只是對近期工做的計劃安排更主要的是對本身職業發展的一種謀略,和大多數人同樣,之前我也不太明白給本身人生的發展定個 3 年、 5 年或 10 年計劃有什麼意義,社會變化快,信息變化快,人的心情變化也快,人的成長閱歷思惟方式均可能發生變化! 3 、 5 年後我該從事如今的職業仍是轉行或者在目前的工做環境中究竟有多大發展都不得而知,那作這種長期的規劃真的有意嗎?

    據科學但不徹底分析, 20% 的人在 30 歲之前能明確給本身定位並找好發展方向,而這 20% 的人又僅有 20% 能在任何環境中堅持發展本身; 10% 的人在 35 歲以前能明確給本身定位並找好發展方向,而這 10% 的人又僅有 10% 能在任何環境中堅持發展本身; 5% 的人在 40 歲以前能明確給本身定位並找好發展方向,而這 5% 的人又僅有 50% 能在任何環境中堅持發展本身;若 40 歲還不知道本身該作什麼,怎麼作?這種人基本上屬於隨遇而安,得過且過之人,——而這大部分人的確在他們的一輩子中都不知道本身的優點在那裏,本身的天賦在哪裏,或者由於性格或環境緣由根本不知道怎麼發揮本身的優點。這不只是我的的悲哀也是民族劣根性的悲哀。 ide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各行各業競爭的激烈現實,人若在青年時期僅僅爲了生存而盲目度日,只會隨着年齡的增加倍感生存的艱難,消極者更會怨天尤人、自我墮落甚至鋌而走險。所以,在經歷多種職業後回頭反思本身的人生,我也一聲嘆息——人爲何總要在本身失敗後才知道經驗的難得!而當現成的經驗擺在面前又恰恰無動於衷。莫非就象賈平凹所言:人是永遠長不大的動物,當他真的長大了,一生也就完了。 it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