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編程競賽生涯

【初識編程】

記得第一次接觸編程是上高一的時候,那時的我懵懂無知,但對周圍充滿着好奇,尤爲是科技。當時學校的機器人興趣小組招人,我稀裏糊塗的就進去玩。當時我覺得是焊板子連線路,誰知道剛一進教室就讓咱們開始學習C語言,用Turbo C寫程序。當時白天上課,中午在實驗室內作俯臥撐(由於一道題作錯要作一百個俯臥撐,因此當時我中午基本都是在作俯臥撐度過的),晚上寫做業兼用紙寫程序。算法

我想就是從那時起我才明白,原來電腦不光是能夠用來打遊戲、作網頁和打字,還能夠玩更深層的東西,因此考大學選專業的時候毅然選擇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編程

【結識牛人】

剛入大學的時候,碰到了一位胖胖的湖南朋友,他所理解的編程比個人要更深,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從初中就開始寫程序,高中時斬獲全國信息學奧賽一等獎。他是我編程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學習

【屢次遭遇挫折】

第一次挫折是在和他(指湖南朋友)的對話上,老是以爲年齡差很少,但差距太大。記得當時他手中常常翻閱的兩本書,一本叫《C++ primer》,一本是劉汝佳的《算法藝術與信息學競賽》,爲此我還專門借過來看。spa

大二時準備編程競賽,第一次以爲本身智商被碾壓,許多題目解題思路理解,但就是寫不出,寫出來後也有數不清的bug,當時給個人打擊特別大。有時候甚至開始懷疑起人生,學編程有什麼用?學算法有什麼用?學計算機專業又有什麼用?遊戲

【打開通向外面的窗戶】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開始將「孰能生巧,勤能補拙,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句話當作個人座右銘,激勵着我不斷前進,不斷成長。同步

從一天恍恍惚惚吃飯睡覺中荒廢過去過渡到在實驗室刷OJ找題解看書總結到博客裏;從閉門造車的困境到不斷與各大學校的高手請教;從開始以學校內排名靠前爲目標到超越學校全部人爲起點;我在逐漸思考的過程當中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蛻變。博客

【去北京參賽的收穫】

去北京參加決賽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模板

你能夠看到一小時寫完提早交卷走人的;也能夠看到賽前就已經準備了本身寫好的模板的選手;也所以結識了一位在北郵讀研的朋友。和他們的溝通,我收穫了更好更新的學習方法,也拓寬了個人眼界,爲之後作足了更完善的規劃。學習方法

【靠本身】

之前我總想着要是有XX大神在我身邊就行了,有XX大佬一直帶着我就更棒了。卻不知這就像登山虎,爬的越高,對牆的依賴也就越高,結果發現,離開了牆,我什麼也不是計算機科學

不要把大神想的那麼遙不可及,也不要把本身想的這麼愚不可及,作一個簡單的人,平和而執着,謙虛而無畏。

【思惟的轉變,注重健康】

無論再怎樣鑽研技術,記得必定要注意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這句爛掉牙的話,曾經的我對此不屑一顧,如今卻明白,不能用健康去換成長,否則到最後就沒有命去享受。

猶記得大二時在輔導員自習室呆到凌晨四點,寫程序查資料常常搞到凌晨三點,結果次日醒來上火長痘痘,天天都很難受,如今的我就算比別人慢點,也要有保質保量的睡眠。

【與世界同步】

大學畢業後,我拿到了一家上市遊戲公司研發崗的offer,入職第三週,在部門內有位大佬說的話我記憶尤新,他說「模仿一個寫出來你也不會懂原理是什麼,本身搞清楚原理,即便學的不那麼好也比抄的能學到更多」。

我想,雖然個人大學四年已經結束,但個人編程生涯在歷經了四年的重重洗禮,踩過的坑,走過的路,如今也依舊會繼續持續穩定的走下去,只是會比之前走的更加迅速,更加快樂。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