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不摻入對專業的評價,一切都是從本身的認知改變出發,一切都是結合本人自身狀況所發表的見解,如有不當,懇請指正。求同存異,望君周知。java
總能聽到生化環材四大天坑的言論,總有前輩回來勸你不要入坑趕忙跑路。大一懵懵懂懂,守着高中固化的思惟,老實地聽取老師的教導:「刷高績點,多報競賽,立志考研」;大二上依舊抱着殺進化學的念想,想成爲「專業綜測第一,獎學金收割機,公衆號風雲人物,SCI文章大佬,科研新星」;大二下,疫情的三個月,讓我從迷茫到清醒,從無知到思辨,從懼怕到自信,從零到一……算法
這只是個平凡大學生的故事,他靠本身的深思覺醒,選好了前進的道路。哪怕將來倒下,也無怨無悔。編程
雙非+末端雙一流院校,專業應用化學,2018級,目前大二下,想走後端方向,一個很平凡的大學生,就像平凡的你。後端
大一剛入學,還在HK院(爲不暴露,學院名稱採用簡稱),真是個學術、競賽氛圍濃厚的學院,優秀的老師,優秀的學生,SCI大佬在這裏誕生,雙創達人從這裏走出,保研985的學長學姐比比皆是......數不清的講座教導大一新生該如何肯定將來考研方向,各路成功的學長學姐告訴你成功並不困難,彷彿每個咱們都能成爲下一個他們。數據結構
考研、競賽、科研彷彿是學院的代名詞,懵懂又老實的我被深深吸引,發誓要像優秀的學長學姐通常,拿獎,發文章,保研......那時的我,確實是這麼作的。app
我專業排名綜測排名雙雙第一,綜測分數94+,他人口中高數滿分大佬,第一年就拿下兩個省獎,多個校獎,拿了5000+獎學金,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ide
在大一惟一的一次抉擇機會前——轉專業,我沒有去選。學習
大一的我,思想明顯固化的。優化
回頭看大一,我只是學着成功的學長學姐,走着他們成功的道路,妄想着循序漸進走他們的路也能成功。這本是錯的。成功不容易被複制,失敗才容易被複制。沒有本身的思想,只是無腦的機器罷了。ui
這樣度過的大一,即使獎項加身,在如今的我看來,也不值一提。
大一結束,我申請暑期留校,想跟着導師進行科研實驗,但卻沒有。導師並無帶我進實驗室。我一我的獨自坐在圖書館裏,一面準備大二的競賽,一面等着老師的消息,兩個月過去,我仍未進入實驗室,卻是看完了導師的博士論文。
帶着不解進入大二,我仍然保持着大一學習的衝勁,參加競賽培訓的同時依舊能拿專業第一。終於到了寒假,我如願開啓了個人科研生活,不,那只是普通的實驗室生活。
我和我班上另外三人組成了一個小組,開始了天天的實驗生活。
導師是有機方向,因此咱們天天的基本任務就是:過柱子。這也是我慢慢認清的開始。咱們日復一日,作着相同的工做,搭反應,過濾,過柱子,旋蒸,再搭反應,過濾,過柱子,旋蒸……
四人早出晚歸,天天待在實驗室的時間超過了12h,乾的就只是這種無聊的活。固然,最初咱們並不認爲無聊,第一次搭反應的好奇與膽怯,第一次過柱子的當心與專一,第一次旋蒸的認真和謹慎。這些只存在於第一次。
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工做,讓咱們四我的本身調侃就像車間的工人,咱們四人的小羣也改爲了XXX加工車間。
每次作完實驗,回到宿舍,我都感受身心俱疲。身體方面天然是由於站立的時間太長,但精神方面,我確切的感覺到,本身有種巨大的空虛感與沉重感。我感受本身失去了點什麼,可是說不上來。
腦子反應愈來愈慢,身體愈來愈抵觸,我開始懷疑本身,適不適合走這條路。
這時的我,思想開始慢慢打開,思考本身想要的,思考本身失去的。
我本覺得本身內向的性格,慢熱又耐得住性子,確定能走得了科研這條路。可是,寒假的實驗生活,讓我嚐了些科研的苦頭。我意識到我須要對本身從新評估,我真的適合科研嗎?或者我真的適合化學嗎?
寒假的實驗,是一次很不錯的試煉,也是我第一次的試錯。我明白了試錯的重要,從此的每次的抉擇與判斷,都是在我試錯後的基礎上作出來的。我很感謝這個第一次。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差點把我鎖在了學校之中,還好咱們車間提早完成任務指標早一日回家了。
接下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這,漫長的三個月。
我忘記了這句話是從哪聽來的:「只有財務自由,纔有思想自由」。待在家中三個月的我,儼然如財務自由通常,思緒翻飛,再加上寒假實驗的那份苦悶,讓我深深陷入了迷茫。
我不停的問本身,你到底喜歡什麼,我試過網上不少不少種找尋方向的方法,我甚至把本身關在房間一天只爲搜尋心裏真正的所需所想。刨根問底,想要知根知底的求知態度讓我幾經崩潰。
我找不到,我一味的否認本身的選擇與猜測,我不敢認可本身不喜歡化學的現實,由於否認化學,就像是否認了一年半的本身。但以後的我意識到,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我實在是找不到出路,因而嚮導師求助。
導師寬慰我說,你是有專業知識的學生了,不應問出這樣的問題。你須要本身找答案,而不是讓別人來告訴你答案。要找到本身可以一直努力下去的方向,不是一味的刷高成績,找到學習背後的實用性,瞭解這個社會如何運行,多看書,多涉獵不一樣領域的知識,爲何化學的學生不能學金融炒股,爲何化學的學生不能學編程算法。沒有什麼適不適合,只有你願不肯意。
那一晚,我安穩的睡了,睡前我彷彿醍醐灌頂。
導師也才30出頭,卻年薪百萬。他的那番話,如今對我都猶如珍寶。
那天以後,我開始刷不一樣領域的書籍,關注不一樣領域的新聞,看各類稀奇古怪的視頻,不乏科技,金融,獨立思考,職場等等。我慢慢肯定了方向,堅決了信念,我打算回校後馬上開始試錯。
鏡子前的我,從未如此自信,眼睛清澈如水。
疫情期間我一直在準備數學建模,我在隊中擔任編程手,化學專業挑編程重任,我很高興個人隊友對個人信任。
在家中,我就對編程表現出了異樣的興趣,因此我在校比賽期間,我格外注意本身對編程這方面的感受。
我在圖書館中,穩穩的坐在椅子上,手指在鍵盤上跳躍,雙眼目不轉睛盯着寫滿代碼的屏幕,改着一個又一個bug,優化一次又一次代碼,只爲看見最後它成功運行,帶出接近完美的結果。
我進入了心流模式,忘記了吃飯。
我以爲我找到了。爲了更加肯定,本身是否是在爲本身不喜歡化學找藉口,故意逃避,本身是否是真的喜歡編程,仍是喜歡其背後的薪資。
以後的一個月,是我自學CS的一個月,幾乎天天沒有在1點前睡過覺,學完了java基礎知識,數據結構,補起來了之前C語言的知識,天天都在leetcode上刷題,有空就在簡書和知乎上發文輸出。這真的讓我不可思議,我依舊保有很高的熱情與激情。
我以爲我真的找到了,本身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方向。
我想走後端方向,開始找學習路線,看了羊哥的「光頭強」視頻,我摸了摸本身的頭髮,卻更加自信。這其實也是對個人一次考驗,我本覺得看了羊哥的視頻,個人後端之夢會從入門到入墳,但我卻表現出格外的興奮,令我本身也感到驚奇的興奮。
我想說,老師,我真的找到了。
6月4日,我與導師聊到此事,我要轉行了。
老師但願這是我獨立思考事後作出的決定,而不是受什麼影響唐突的抉擇。
我給導師認真分析了個人自身狀況,談起了我長達一個多月的試錯期,並講述了本身的堅持與熱情,代表本身並非腦子一熱而選擇轉行。
導師發了三個握手的表情,你本身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我都支持。
我很感謝導師的對個人理解和對我選擇的尊重,於此個人化學生涯算是暫時告一段落,自學CS的旅程任重道遠。
(1)大膽試錯: 不要靠一股衝勁與傻勁猛地作選擇,試錯應該是你選擇前的第一步。 若是你以爲你想當廚師,你能夠先嚐試在夏天給家人燒一頓飯菜,若是你以爲你想搞科研,你能夠提早進實驗室感覺科研的氣息……合不合適,作過便知。
(2)知識學廣:普遍涉獵各領域的知識,有些知識能夠打開你的思惟,給你新的思惟方式與角度。好比:倖存者誤差,沉沒成本。
(3)自我評估: 先對本身作出評估,再對本身作選擇。 不少學生「嚷嚷」着要考研,但我一深刻問「你想考什麼方向的研究生?考哪一個院校?之後可能走什麼方向?爲何要讀研?讀研以後是工做仍是讀博?」,不少人會被個人第一個問題卡死。盲目從衆,不必定是適合本身的路。
(4)獨立思考: 以本身的思考爲主,他人的意見爲輔。 每一個人各不相同,別人的意見只能給你起輔助做用,任何涉及到本身自己的事情都須要依靠本身思考才能找到適合本身的最優解。別想着複製別人的成功,應該關注別人踩過的坑。
我很平凡,我花了兩年時間,才找到了本身喜歡的方向。如今的我,早已走出疫情期間的迷茫,我從未感到如此的堅決與自信,哪怕道阻且長。
我但願本身能堅決本身的方向,此時已然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我但願本身一年後,能找到公司實習。
我但願本身兩年後,能有廠要我。
我但願本身,不要成爲學院的反面教材。
我但願本身,能以本身深思熟慮的選擇爲傲。
如此,無悔。
成之我幸,敗之我命。
當我決定入CS的那一刻,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