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發展史與計算機分類

計算機發展階段

1946年至1957年:電子管計算機服務器

埃尼阿克計算機

1957年至1964年:晶體管計算機性能

貝爾實驗室的三個科學家發明了晶體管,用於代替電子管,比電子管集成度更高,空間佔用更小,功耗相對較低,操做相對簡單,交互更加方便
TX-0計算機
PDP-1計算機

1964年至1980年:集成電路計算機
德州儀器的工程師發明了集成電路(IC)
此時的計算機體積變得更小,功耗更低,計算速度更快,具有了進入千家萬戶的條件
此時IBM公司由於出售的兩款電腦709四、1401軟件沒法兼容,而其餘公司又不肯投入兩組人力,所以IBM推出了兼容產品System/360,該產品是操做系統的雛形阿里雲

1980年至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spa

將來計算機可能的發展方向
生物計算機:跟人體結合進行必定的運算,體積小,效率高,不易損壞,具備生物自動修復特性操作系統

量子計算機:遵循量子力學的物理計算機,目前世界頂級公司均在研究code

微型計算機發展史

image.png

image.png

計算機分類

超級計算機

用於國家高科技領域和尖端技術研究,如航空領域,石油探測等blog

大型計算機

又稱大型機,大型主機,主機等產品

迷你計算機(服務器)

阿里雲、騰訊雲等雲廠商就是使用的普通服務器來構成數據中心的it

工做站

高端的通用微型計算機,提供比我的計算機更強大的性能,相似於普通臺式電腦,體積較大,但性能強勁class

微型計算機

又稱爲我的計算機,是最普通的一類計算機
image.png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