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平凡的世界》寫做特色之細節處理3500字:
讀書的過程,最快樂莫過於,總在有意無心間咂摸出點滋味來。即使這滋味未必是做者的「原味」:就如某些課本里的閱讀理解,有多少是做者有意爲之呢,常連做者都雲本身不知如何解答。但依然想把本身的些許洞見整理成文,不管確切與否,老是一點收穫,也做爲學習和積累的印證。
關於「細節處理」一詞,實爲籠統說辭,僅爲了筆者便於描述罷了。亦因確實在閱讀過程當中零星發現這些節點,併爲此做了小小的思考與彙整。相信這樣一部百萬字的鉅著,做者路遙在情節設計與架構一定有其獨到之處,斷然不僅限於文中所述的這些細枝末節,故此文僅是我膚淺的理解與彙整而已,恰印證了題目的「管窺」二字。
一、破布鞋和破碾盤
《平凡的世界》,主人公是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倆,關乎這兩人的形象刻畫,在人物塑造一文中已有所總結,故再也不贅述。而做者在保守派核心人物田福堂、孫玉亭兩人的塑造上,筆墨也至關的濃重,令這兩人的人物形象十分豐滿,私覺得,這兩人的刻畫仍是頗有意趣的。
田福堂,雙水村的黨委書記,第一把手!
孫玉亭,雙水村的大隊委員,田福堂的左膀右臂!
田福堂,擁有豐厚的家業、嫺熟的農事技能、沉穩的個性,老辣的處事手段,令他在雙水村享有一言九鼎的權威!他所要的,就是絕對的權力中心,和不可撼動的地位,他享受着高高在上,俯視雙水村蒼生的姿態。html
而孫玉亭熱衷於人民公社的緣由和田福堂偏偏相反,他一無全部。他荒於農耕、又好吃懶作、他一窮二白、又喜歡投機取巧,若是定要說他並不是身無所長的話,那麼大概就由於他大哥當年的前瞻性,讓他識了幾個字,進過國家工廠,有過那麼一段算是輝煌的過往,讓他現在有了些許立足的資本。
故而,正因他的一無可取,才令他更熱衷於人民公社時代的權利集中制。由於在此,勿論貧富,一視同仁!雖然他並不是絕對的權利中心,卻在狐假虎威中享受着本身的快樂,因此他從來反感瘋瘋癲癲的田二整天嘟囔那句「世事要變了……」,由於他心裏深怕此言一語成讖,那他將果然一無全部!
所以,在書中,雖然這兩人如一根繩上的螞蚱,但緣由、表現卻截然不同。做者更是精巧地在大量描寫中賦予這兩人各一件標誌性的物品,來象徵他們的個性及心裏!
孫少亭,是他腳上那雙永遠破爛、永遠趿拉着的破布鞋。孫玉亭的正式登場,做者就交代了他的裝束——「穿着麻繩子捆綁的爛鞋」,而這雙「爛鞋‘此後一直伴隨着孫玉亭的腳步,行走在雙水村,穿行於做品中。凡是孫玉亭出現的章節,這雙鞋一定會被說起或描述,並且經常示以不一樣的形態,走脫了,走爛了,卻始終不離不棄。哪怕是最後第二章,幫孫少安張羅捐助村小學的揭牌儀式,做者還刻意寫了一句「他仍然拖拉着兩隻爛鞋」……
這雙破布鞋是什麼?有句」穿新鞋,走老路「的俗語,世人應當不陌生!而處在變革時代的孫玉亭,是典型的「穿舊鞋,走新路」!這鞋是冥頑不化的化身!鞋,本是平凡世界裏的尋常之物,在書中倒是最迂腐守舊的象徵。文中更有田福堂由於看不下去,還送了孫玉亭幾雙舊鞋,這樣的情節,若非細品,真是不知其味。
而田福堂,他的「標誌物」在做品最初並未出現。此物首次出現的情節是在人民公社解散後,這便是他成天臥躺着的、家門口那盤廢棄的破碾盤。
田福堂身體愈來愈弱,沉痾纏身,加之由於生產隊的轉制,大隊書記已威望再也不,加重了他的身體垮塌。心理防線崩塌後,他成天躺在這副破碾盤上曬太陽。沉默的大多數讀後感(http://www.simayi.net/duhougan/6080.html)這副破碾盤是他最後的委身之處,亦是他心裏堅若磐石的」舊意識「的託喻。他始終不肯意認可本身的」失敗「,這副破碾盤亦是他精神世界的堅實」外殼「。這樣理解,是否會佩服於做者的獨具慧心?
二、癡傻的田二
田二是書第一部裏的一個癡傻老漢,一個沒法完整表達本身的瘋癲老頭,在書中,他幾乎沒有完整的語言表達,僅有一句常掛在嘴邊,而這句話幾乎成了書第一部的情節推動的」偈語「。
」世事要變了!「
這句不知他從何處聽得,或是機緣巧合,本身忽然「悟」到的話,由於常常隨便嚷嚷,變成了他的「反動」行爲,他也所以被拖去莫名其妙地批鬥!
但他依然「癡心不改」,只要是各類雙水村的重要場合,但凡他出現,他就會高嚷着「世事要變了」!
最初,筆者對田二這句話的反覆出現不覺得意,有一時忽然猛醒:孫玉亭最討厭的就是田二總是喊這句話,而田二每一次的出現場景都那麼的重要,這田二是真癡真傻,仍是假瘋充愣,一瞬間,有一種:「衆人皆醉我獨醒」之感,他那句話,難道不是風雨欲來的預示麼?
在田二的批鬥大會後,離開會場在哭咽河畔,孫玉亭碰見了田二父子,有一段敘述——
「他們身上的破爛衣服抵擋不住夜間的寒冷,兩我的都索索地抖着。孫玉亭本身也冷得索索地發抖——他那身棉衣幾乎和田二父子的棉衣同樣破爛」……
看到此,不由唏噓,一直自覺得是的孫玉亭,其實又比田二父子好到哪裏去呢,破爛的只是衣服嗎,寒冷的僅是軀體嗎?
最終田二的死,是由於田福堂要轟轟烈烈地作番大事——炸山築壩。正因田二的癡傻,不知炸山的危險性而誤闖,他被埋在了炸飛的土中!而這件大事,是田福堂在雙水村作的最後一件大事。固然,將來事實證實,此舉大錯特錯!結合雙水村此後的變化,再看看田二被埋這一情節,一個自做聰明的舉動,埋葬了一個預示着世事變遷的人物,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嗎?
更爲巧合的是,田二死時,剛好是孫少安的兒子出生之際,這難道又僅僅是巧合,做者的用意何在?
三、田書記家的小事
田書記即田福軍,應屬於《平凡的世界》裏的不平凡人物。
他,出生在雙水村田家圪嶗,田福堂的親弟弟。卻和田福堂擁有大相徑庭的性格和事業發展。人大畢業,特殊年代遭受過批判,經歷過苦悶的事業蟄伏期,最終從縣革委會副主任一路升遷至黃原市委書記兼省委副書記。他是《平凡的世界》裏的精神領袖,是典型的改革派。
這我的物的設置自己就和田福堂造成了誇張的對比,可是書中關於他和田福堂的較量或正面交鋒的場景幾乎沒有,這是很獨特的設計。
書中關於田福軍,除了大手筆描寫他在事業上敢做敢爲以外,有兩個小場景很值得玩味。
第一是,侄女潤葉從公社小學調到了團地委。在瞭解到侄女的調動是經過同窗走了後門的,他半天沒有說話。思及侄女的婚姻不幸,他沒有指責侄女。這一段前先後後的敘述,也就大半頁紙的篇幅,讀來卻使人心生溫暖,這纔是親叔叔呢,人心的柔軟正應如此!若是他所以橫加指責,反而令做品缺乏了真實性、人情味,缺少了平凡的氣質,書記未嘗不是平凡人呢?
一樣的,書中第二十七章,做者花了整整六頁,一整個章節,來敘述田福軍的岳父徐國強老人和那隻伴居的貓咪之間的情感,以及貓咪死去的過程。看完使人久久不能釋懷。田書記即便叱吒風雲,也是爲人子女,也一樣家庭事業難以兩全,也會無暇照顧到岳父空巢的孤獨。這世間不管身處何職何位,平凡人的煩惱,誰都會不期而遇……
而相反,田書記家裏遭遇的最大變故是女兒的犧牲,這個最沉痛的環節,書中卻着墨很少,這正也是做者懂得取捨的寫做技巧。
四、兩個巧合
第一個巧合,做品首尾的呼應。
做品開始,第八章,雙水村遭遇了第一件大事——批判大會。這是一次彰顯田福堂們權威的大會,但大隊書記田福堂不在,副書記金俊山並無主持大局,是孫玉亭忙前忙後準備大會並主持、表明村裏發了言。
好,注意,這是開頭!
做品第五十三章,整部書的倒數第二章,雙水村又逢變革後最重大的一件事,孫少安捐助的村小學揭牌儀式。這一次,兩位已經失勢的大隊靈魂人物,田福堂和金俊山被一同請上了主席臺,先後張羅着的依然是孫玉亭……
這一個呼應,跨越了十年。一頭一尾,類似的情境,卻徹底不一樣的主題,兩個時代的縮影,這樣橫跨了整部做品的先後呼應,不得不佩服做者的思惟縝密,以及情節設計上的精準!
第二個巧合,是孫少安用來蒙碑石的紅布。這是一塊大紅綢被面,這塊被面仍是當年田潤葉送給他們的結婚禮物,這會兒蒙在了石碑上,碑石上刻着的是捐助學校的校名。
當領導們準備揭牌,走向那塊蒙着紅被面的石碑時,秀蓮口吐鮮血倒下了,過後查出來肺癌晚期!
讀至此,筆者不由聯想,未知電視劇版的《平凡的世界》這個段落是怎麼拍的,這是否是能夠用蒙太奇的手法來拍攝呢,鮮紅的被面和噴涌的鮮血相映着,那是何等的悲壯!
秀蓮與孫少安相濡以沫,爲他家裏家外的操勞了一輩子,孫少安的脫貧致富離不開秀蓮的鼎力相助。這紅被面正是他們婚姻的見證,此時和鮮血交織着出現,如同給秀蓮的一輩子的頒發着一面錦旗,這是怎樣使人心碎的畫面?並且這被面偏偏又是潤葉送的,這寓意又何在?
以上便是關於《平凡的世界》中細節處理的一二窺見,僅做點滴思考與記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