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artner與IDC三大行業報告,看國產RPA的市場規模與將來發展安全
Gartner與IDC的三份報告,描繪出中國RPA的市場規模與將來宏圖架構
文/王吉偉機器學習
近期的國產RPA,可謂捷報頻頻。三個重量級行業報告,給予中國RPA廠商足量的曝光。學習
先是在7月21日,Gartner發佈年度重磅報告《2021年中國ICT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其中的RPA技術板塊,國產RPA有5家被推薦,來也科技更是在RPA、NLT兩項技術領域入選。大數據
而後在7月22日,IDC發佈了《IDC MarketScape:中國RPA軟件平臺廠商評估,2021》報告,初步展示了中國RPA市場格局以及主要廠商市場規模,其中11家RPA廠商成爲被IDC重點推薦的對象。阿里雲
隨後在7月26日,Gartner又發佈了2021年度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魔力象限》報告。其中有兩家國產RPA廠商首次上榜,與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Prism 等老牌廠商一塊兒被Gartner重點推薦。雲計算
▲ 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2021對象
三份重量級報告,其中兩份來自Gartner,一份來自IDC。關於兩家知名數據機構,這裏就不作普及了,你們能夠自行搜索。blog
這裏,仍是簡單說下這三份報告。ip
《Hype Cycle》是各大組織信息技術領導者把握將來技術趨勢與新興市場機會的重要參考;《IDC MarketScape》是各大組織研究與投資各類新興技術及項目的數據渠道;《魔力象限》系列報告則被行業視爲「CIO選型聖經」,對於各大組織採購與投資技術有着不可忽視的做用。
三份重量級報告全都涉及到了RPA行業,除了體現RPA日益備受關注的程度,也彰顯了RPA行業高速發展的市場規模。從這三份報告中,能看出國產RPA的哪些狀況呢?本文,王吉偉頻道就帶着你們探索這三份報告。
從《Hype Cycle》報告,看國產RPA技術成熟度
《Hype Cycle for ICT》是Gartner的重要年度報告之一。Hype Cycle曲線模型描述了一項技術從誕生到成熟的過程,並將現有各類技術所處的發展階段標註在圖上,進而爲一些行業的發展作出很好的預測。
在Hype Cycle曲線中,橫座標表示技術的成熟度,縱軸表示技術受關注的程度。其中的曲線代表:在相關領域裏,每項技術的發展過程都可分爲五個階段:上升期、快速發展期、降低期、爬坡期和穩定應用期。
《Hype Cycle》有面向全球的報告,也有面向特定區域的報告。《2021年中國ICT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1)涵蓋20項新興技術和實踐。
對於各大組織的信息技術領導者與決策者而言,該報告是他們抓住新興市場機會,創造數字化業務營收的重要參考渠道。同時被報告推薦的技術供應商,也將所以擁有更多的市場機會。
▲ 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1
每項技術的發展,都會受市場、政策、外部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它們在曲線上的位置也會有不一樣的變化。
好比RPA的受關注度,2019年排在5G以後機器學習以前,2020年被關注度排在5G和天然語言學習以前,2021年則排在了5G和天然語言學習以前。這代表RPA的被關注程度正在逐年上升,而5G也隨着更多應用場景的司空見慣,被關注度正在逐年降低。
▲ 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0
《Hype Cycle》報告認爲RPA對中國業務影響很大,它可以更好的解決廣大企業應用場景複雜、異構架構更多、資源高度重複的數字化問題。
固然在RPA應用方面,也存在必定的不足,好比仍然侷限於IT成熟度和數字化轉型水平較高的企業、海外RPA不支持中國開發的須要的大量定製或集成工做的企業應用程序、企業仍舊缺少對RPA的認知等。
對於所說起的不足,王吉偉頻道認爲這正是國產RPA廠商的機會。土生土長的國產RPA更瞭解中國企業複雜的應用場景與定製化需求,同時多家廠商響應信創號召,產品已經可以支持國產化系統。相信隨着更多的宣傳與推廣,待更多企業瞭解RPA之後,國產RPA將會走進更多的中國企業,助力他們更快速地實現數字化轉型。
固然,Gartner每一年推薦的廠商名單,也是《Hype cycle》報告的重要看點。面向中國市場,《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1》推薦了全球11家RPA技術服務廠商,其中阿里雲RPA、弘璣cyclone、雲科技擴、藝賽旗、來也科技5家國產RPA廠商等都在被推薦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Hype cycle》報告中,來也科技同時在RPA、NLT兩項技術領域入選。尤爲在NLT領域,來也科技更是少數可以與BAT、華爲、AWS等巨頭同時被推薦的廠商。這意味着其AI技術也受到行業承認,勢必對其RPA的應用落地有着更多的加成。
從《IDC MarketScape》報告,看中國RPA市場規模
《IDC MarketScape:中國RPA軟件平臺廠商評估,2021》報告,是IDC首次發佈關於RPA行業的報告。這個報告,不僅是展現了國內各大RPA廠商的能力,同時也在市場格局方面給予了必定的反饋。
在報告首頁,IDC經過一張IDC MarketScape圖,比較形象地展示了當前國內RPA廠商的基本情況與排名狀況。IDC 將RPA廠商成功的潛在關鍵因素分爲兩大類:能力和戰略。
▲ IDC MarketScape:中國RPA軟件平臺廠商評估,2021
IDC MarketScape圖,Y 軸(能力軸)反映了廠商目前的能力、服務菜單及該廠商如何知足客戶需求,其中能力範疇集中討論廠商和產品的當前能力,重點體如今廠商的戰略發展與交付能力。
X 軸(策略軸)主要分析廠商將來的戰略將如何知足客戶將來 3 到 5 年的須要。戰略範疇集中討論基於將來3 到 5 年的產品、細分用戶、業務和市場推廣的高層決策和基本假設。根據能力與戰略的具體表現,IDC MarketScape將入圍的RPA廠商分爲領導者、主要玩家、競爭者和參與者四個陣營。
此外,IDC MarketScape 圖經過廠商氣泡的大小,體現各廠商RPA 軟件平臺及解決方案在 2020 年中國市場的收入規模。
經過IDC MarketScape 圖能夠看到,來也科技、金智維、弘璣、藝賽旗、雲擴、UiPath等六廠商處於領導者陣營。在此陣營中,來也科技以絕對優點處於領先位置,UiPath雖然收入規模上要大一些,但在能力和戰略方面要落後於其餘幾家。
阿里雲RPA、達觀數據、blue prism、容智信息、全面智能等5家廠商,目前處於主要玩家陣營。其中,阿里雲RPA和blue prism很是接近領導者陣營。幾家推出RPA的雲廠商,目前只有阿里雲入選該報告。blue prism雖是老牌海外廠商,但其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及收入規模等方面,仍是稍遜一籌。
須要說明的是,這次《IDC MarketScape 》報告評估對象入選標準,首先是可以在中國市場提供獨立 RPA 軟件產品的廠商,其次須要具有年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市場規模,而且至少擁有10 個以上的企業級用戶商業案例,此外還要有能力提供面向行業的 RPA 解決方案。
在這些前置條件之下,最終入選的只有11家廠商,其中兩家是海外廠商。
從IDC MARKETSCAP圖來看,在市場格局方面11家廠商掌控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其中來也科技、金智維、藝賽旗、弘璣cyclone、Uipath這5家廠商,佔有大約6-7成的市場份額。
固然,報告中IDC也給技術買家提了三個建議:明確技術供應商提供的 RPA 產品的功能點與業務需求是否匹配;考慮RPA供應商是否掌握 RPA+AI 核心技術能力;技術供應商的生態構建狀況。
總的來說,這三點是企業用戶可否找到合適RPA解決方案的重點,也關係着RPA廠商可否快速作大規模。
從《RPA化魔力象限》報告,看國產RPA將來發展
7月26日,Gartner發佈的《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魔力象限)報告發布,這是其連續第三年發佈該報告。
事實上,做爲全球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從2019年發佈第一個RPA魔力象限開始,就意味着其開始正式關注RPA行業。而Gartner認同並背書的RPA行業領導者企業,天然也就更可以獲得多方市場的關注。
Gartner給予魔力象限的分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的對市場狀況進行的圖形化描述,它描述了Gartner公司依據標準對該市場內的廠商所進行的分析。
▲ 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2021
魔力象限的四個象限依次分別爲領導者、挑戰者、遠見者和特定領域者。2021年的RPA魔力曲線報告,也是經過市場趨勢、市場發展、企業參與度、應用趨勢等多個維度,對全球18家領先的RPA供應商進行了評估,而後將它們分別納入四個象限,爲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與智能自動化發展提供選型參考。
與2020年相比,今年魔力象限的領導者象限除了海外三大RPA廠商,今年還多了微軟。遠見者陣營中今年則增長了Appian,其餘廠商表現與去年差異不是太大。在挑戰者象限,Kofax今年落選。而Nice和EdgeVerve Systems,也直接掉落至特定領域者象限邊緣。
▲ 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2020
變化最大的還是特定領域者象限,今年不見了AntWorks、HelpSystems、Jacada等廠商的身影。今年魔力象限評選標準提高後,激烈的競爭直接致使了它們的落選出局。
今年的RPA魔力象限總共新增長6家廠商,分別是Appian、Cyclone Robotics、IBM、Kryon、Laiye和Nintex,其中Appian直接進入了遠見者象限,中國RPA廠商來也科技、弘璣Cyclone與SAP、IBM、Kryon等5家被納入特定領域者象限。
中國RPA廠商的首次入選,也是今年魔力象限的最大看點。國產RPA可以淘汰海外廠商,一方面在於他們快速迭代的產品能力與高速擴張的市場規模,另外一方面也由於中國RPA市場接近60%的複合增加率。
中國廠商首次入選RPA魔力象限並獲得Gartner的推薦,意味着國產RPA正式進入RPA全球市場。同時,入選的中國廠商會也會成爲全球RPA市場主流玩家,更會進入全球頂級VC機構的視野。而中國廣大的RPA市場,也將真正受到全球機構的關注,競爭也就會更加激烈。
固然,也不用過於擔憂。從前面《IDC MarketScape》報告中能看到,目前國內RPA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都是國產RPA廠商。受技術、產品、安全等多重因素影響,具有本土優點的國產RPA如今更受歡迎。
中國企業足夠多,數字化市場比任何地域的都要大。因此,只要在國內市場將規模作到足夠大,將產品與生態作到足夠強,廠商們就有足夠實力衝擊之後的RPA魔力象限。更不用說像來也科技等廠商,已經開啓了全球化市場。
後記:具有優點的國產RPA當把握髮展機會
愈來愈多的報告中提到RPA,以及更多的機構發佈面向RPA行業的相關報告,除了代表中國RPA行業規模愈加造成氣候,也從必定程度上體現了RPA行業發展的影響力。
要知道,從2019年RPA爆發開始,到如今僅僅三年的時間,國產RPA就已經登上了面向全球市場的《RPA魔力曲線》報告,這是你們在三年前不曾想過的。
產品、技術、生態快速發展的結果,就是造就廠商更大的市場規模與影響力。被《RPA魔力象限》報告和《技術成熟曲線》報告推薦的國產RPA廠商,目前在國內市場格局中都有不錯的表現。這一點,咱們從《IDC MarketScape》報告中就能看出來,甚至一些國產廠商的綜合表現已經超過UiPath。
國產RPA實現「中國速度」的背後,實則是廠商們多年技術能力與行業經驗的積累,固然也有他們在戰略上的精準把控。今天咱們所提的RPA,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RPA,而是融合雲計算、AI、數據挖掘等各類前沿技術的新型RPA,否則RPA技術也不會仍然處於技術成熟曲線的第二階段。
若是純拼RPA技術,除了擁有20多年行業經驗的來也科技,以及擁有數年行業經驗的金智維、藝賽旗、阿里雲等少數國產廠商,其餘廠商與沉澱十數年經驗的海外廠商相比差距仍是有一些的。
好在,當代RPA講究的是超融合,是技術生態,AI、低代碼、大數據、雲原生等技術缺一不可,也正是由於須要多維度技術,纔給了國產廠商更多的機會。只要有一技之長,可以掌握一個維度或者幾個維度的技術專長,即使RPA技術維度暫時差一些,也不妨礙它們在各個領域的持續落地。
加上地域、安全、政策等因素形成的國產化優點,接近60%的複合增加率,以及千萬企業數字化轉型造就的廣闊市場,相信國產RPA們都能在中國市場走出屬於本身的那片天地。
優點是有的,但優點不老是有的,時間仍舊是最大的問題。這其中的重點,就看國產RPA廠商們如何把握機會了。
而從這三份報告結合當前的表現來看,可以抓住機遇衝出來的國產RPA廠商,至少會有3-5家。
但願已經被寫入報告的廠商,明年可以繼續入圍。
最後,須要報告的童鞋,能夠給我留言。
【王吉偉頻道,關注TMT與IoT,專一數字化轉型、業務流程自動化與R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