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做爲一個產品經理,若是沒有像喬布斯同樣有一個「改變世界」的夢想,那必定會被人嘲諷。微信
咳咳,在改變世界以前,仍是先改變本身吧。工具
說到這裏,我恰好有一個需求,困擾本身好久了。網站
爲了敘述方便,下文將提需求的人稱爲「用戶」,將瞭解用戶需求的人稱爲「產品」。cdn
👩 用戶:我須要一個工具能幫我自動生成早報。blog
「若是聽完這句話,做爲產品經理若是自做聰明覺得已經理解了用戶的需求,並開始了下一步,那我能夠預料你的下一步會走得很慢。事情還沒搞清楚以前,最好不要採起行動。get
產品經理收到需求或用戶反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可是在收到需求以後,必定要搞清楚這個需求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瞭解清楚用戶爲何會有這個需求,以及用戶經過這個需求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數據分析
「產品經理在收到用戶需求或反饋以後,必定要搞清楚需求的來龍去脈,明白爲何會有這個需求。這個階段,必定要注意多多關注用戶過去的行爲,而不僅是用戶的見解。產品
用戶見解是十分主觀的點,不必定能表明用戶過去以及未來的行爲。並且用戶的見解也是基於用戶現有認知給出的方案,不必定是最優方案,也不必定是用戶真實的想法。頗有可能用戶有什麼點不肯意告知,只能依靠產品經理的慧眼去發現。」it
🐶 ❤️ 產品心裏 OS:爲何你會有這個需求呢?io
「早報」這種事情明顯就是運營的活,這個產品經理不至於還兼任運營吧?仍是再瞭解瞭解。畢竟,搞清楚需求的最好的方式是從提需求的人那裏瞭解。
🐶 產品:你爲何會有這個需求呢?
👩 用戶:做爲簡書@產品的義工主編,我天天都須要在幾個微信羣裏發早報,格式以下:
這個事情雖然不難,作起來也用不了過久,可是大部分都是重複性工做,並且有時候會忘,不能保證天天都準時更新,這樣羣裏的用戶就無法預期早報的具體更新時間,就只能「看個人心情」,這樣體驗有點不太好。
並且據我所知,如今至少有兩個用戶等着轉發個人早報,因此,個人延遲也會對他們形成影響。
因此,若是能有一個工具天天自動幫我生成早報,而且能自動發給我就行了。
🐶 ❤️ 產品心裏 OS:嗯,這個需求聽起來大概是這樣的。
仔細一想,不少東西仍是沒有搞清楚。好比:
早報的格式是從哪裏來的?
新聞網站都有哪些呢?是固定的幾個?
新聞網站的信息和類型又是怎麼對應的?
那怎麼自動生成呢?並且還要自動發,從這個場景看,最好的方式是微信自動發給你,可是明顯不靠譜啊,又不是微信公衆號。
再問問吧。
🐶 產品:嗯,需求我大概瞭解了,就是要有一個能自動生成你想要的格式的早報,並能定時發給你。那你如今是怎麼整理這些早報的呢?
👩 用戶:天天先把早報的格式複製到備忘錄裏,而後修改日期、發送次數等信息,而後去各大新聞網站的科技頻道瀏覽新聞,而後將對應的新聞標題複製到備忘錄對應的分類下。若是有的標題寫的比較委婉,還須要瀏覽一下正文以肯定是否應該整理到早報裏,有時候須要在標題里加一些說明文字什麼的,以保證用戶看了每一條都能明白它的含義。
🐶 產品:新聞網站都有哪些啊?
👩 用戶:好比 36kr、騰訊新聞等
🐶 產品:新聞網站的信息和早報裏的類型是怎麼對應的呢?
👩 用戶:不是的啦,每一個新聞網站都能找到早報裏多個類型的信息。
🐶 產品:嗯,那你怎麼判斷這個新聞應該放在哪一個分類下?
👩 用戶:就本身判斷啊。
好比:「投資」、「上市」、「融資」的信息就放在「創投」裏,「汽車」、「Switch」、「數碼產品」的信息就放在「科技 & 數碼」裏,「產品上線了什麼功能」、「誰推出了某某產品」之類的信息就放在「產品」裏,熱門科技公司的信息就放在「熱門」裏。
這些只是一個大概的規則,有些信息是兩個均可以放的,就本身抉擇下。嘻嘻
🐶 產品:對了,還有那個自動發給你是指什麼?
👩 用戶:由於我是在微信羣裏發早報的,最好能把工具生成的早報經過微信或郵箱發給我,這樣方便我二次編輯,或者直接發出。若是能「一鍵複製」,那就更好了。
🐶 產品:OK,明白了。那你天天要花多長時間作這個事情?
👩 用戶:也不是天天,只有法定工做日,放假就不用發了,由於假期起牀時間不固定。整理一次早報要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
🐶 ❤️ 產品心裏 OS:幸虧問了下,否則這裏又是個坑。因此,總結下來就是:
每一個工做日發,保不定哪天會更改
信息源固定爲幾個網址
信息源須要能夠增刪,最好可讓用戶本身修改,省得哪天改了信息源,就要改代碼
分類的信息能夠根據關鍵詞判斷
關鍵詞同信息源
每一條信息最好能夠帶原文連接
方便用戶快速定位到原文
須要生成固定的格式
格式是肯定的,最好提供多種格式模版供用戶選擇。
最後生成的信息最好能夠修改
工具生成的早報,用戶仍然能夠修改
須要在固定時間發出
須要在用戶發出時間以前生成早報,給用戶足夠的時候修改或編輯。
目前是純文本信息
保不定哪天就要換成圖文格式,這裏須要注意下
這樣需求已經瞭解得差很少了,我本身還有點好奇用戶爲何要作這件事。
🐶 產品:爲何你要天天花這麼些時間整理早報呢?有人強制要求你這麼作麼?
👩 用戶:沒有人強制我啊。
對我而言,一來我經過這種方式逼迫本身天天瞭解大環境,以避免讓本身成爲井底之蛙,二來其實也是由於懶,我也想體驗一下當「讀者」的感受。
對讀者而言,瀏覽新聞這件事情自己優先級很低,並且很難保證你打開新聞資訊類網站或 App 時還能繼續瀏覽新聞。不少人在這件事上主動性不夠,而我發早報給他們,至關於他們被動地吸取知識,十幾秒瀏覽完,若是感興趣就能夠繼續深刻,若是不感興趣也就知道行業大事,這樣也就夠了。
話說你必定覺得天天發這樣的早報確定沒人看,是的,我一度也是這麼認爲的,甚至在發了一段時間後考慮要不要中止。可是在幾回忘發被催更以後,我發現仍是有不少讀者的。
🐶 ❤️ 產品心裏 OS:哇,好勵志呀,感動。並且對後半句特別有感悟,不少用戶都是「沉默」的,只有在產品出錯以後,纔會發現原來這個東西有這麼多人在乎,也算是「幸福的煩惱」吧。
🐶 產品:哇,好勵志呀,加油加油。另外,需求我已經瞭解清楚了,我本身先消化消化,以後再找你對一下。今天很是感謝你哈~ 🙏
「當產品經理接到需求後,必定要有刨根問底的心態,才能把需求搞清楚。除了心態,多看看別人的經驗或者本身平時多試幾回,這個技能你也能 get 到,說不定比我想得更爲周全。」
至此,需求瞭解這一步就作完了。那在平時的工做中,需求瞭解到什麼地步,纔算產品經理將需求瞭解清楚了呢?
當產品經理能清楚地描述:
爲何會有這個需求;
如今沒有這個產品,需求是怎麼知足的;
用戶指望的產品是什麼樣的(固然,這個可能沒有);
這個需求的頻率或緊急程度如何;
需求的規模是怎樣的(多少人有這個需求)。
能完整地作到這五點,基本能夠進入下一步的工做了。
一、需求最多見的 5 個來源?
老闆提的需求
運營、市場推廣須要
用戶反饋的需求(包括主動反饋和被動調查)
公司內部同事的反饋
數據分析獲得的需求
是常見的需求的五個來源。
二、 收到需求後,產品經理應該作什麼?
Why:搞清楚爲何會有這個需求?
What:搞清楚用戶反饋這個需求指望達到什麼目的?
How:如今沒有這個產品(功能),需求是怎麼知足的?
How many:這個需求的頻次是怎樣的?
How much:有多少個用戶有這個需求?
三、需求瞭解到什麼地步,纔算搞清楚這個需求了?
產品經理若是能回答如下 5 個問題,就差很少能夠進行下一步了:
爲何會有這個需求;
如今沒有這個產品,需求是怎麼知足的;
用戶指望的產品是什麼樣的(固然,這個可能沒有);
這個需求的頻率或緊急程度如何;
需求的規模是怎樣的(多少人有這個需求)。
四、下一步是什麼?
「需求分析」。
好的,今天這篇文章到這裏就結束了,咱們的《一個項目帶你走進產品經理的世界》系列文章完成進度以下:
綠色爲當前進度~
做者:Q_misky,微信公衆號:產品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