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如今是 2021年的第一天凌晨。程序員
剛聽完羅胖的跨年演講,我更願意把這場演進當成是一場商業氣息很重的行爲藝術,也不是爲了學什麼大道理、金句,純碎當作一個跨年的儀式感。編程
2020 年對咱們全部人來講,都是極其魔幻的一年。後端
對於咱們國家來講,魔幻的開局,卻迎來了一個不錯的結局。微信
這一年,北斗導航全球組網完成;這一年,美股熔斷三次;這一年,咱們用全國停擺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遏制住了新冠的傳播;這一年,咱們完成了RECP、中歐貿易協定......markdown
這一年,世界在悄悄的改變。網絡
咱們有理由相信中華民族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分佈式
固然了,這彷佛和咱們小人物沒有太大的關係。工具
因此我仍是談談本身的生活吧,一個社會小人物的一年。oop
畢業半年,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大學時代的生活由於疫情少了半年。post
2020 也被疫情強行的分爲兩段,疫情時期的宅家鹹魚和後疫情時代工做和學習。
其實有點不知道怎麼寫這個總結,不想寫得過於正式和雞湯,就想隨意一點,當作一個回憶錄而非總結。
因而我翻開了相冊,從去年第一天滑到了最後一天,這一年經歷的於我而言最爲重要的時刻都在這些照片裏了。
Go!
吶...這是我相冊中 2020 的第一張圖, 至今已想不起新年第一天凌晨 3 點我究竟在看什麼神奇的內容,爲何會保存這張圖呢?
不過,這張圖也算是戳中了我 2020 年的重心了。
錢。
長大後才發現,賺錢是成年人最大的體面,詩和遠方,須要情懷更須要盤纏。
自從武漢開始封城之後,全國各地都陸陸續續的關閉商場、小區封閉式管理。
很不幸的是,除夕前一天我都還在醫院陪我奶奶輸液,在醫院待了大半天:
寒假放假後,我便回老家了,基本上大部分時間是待在農村裏的,因此鎮上包括市裏面的管控措施實際上對咱們生活的影響不是特別大,就是買東西不太方便了。
在家裏,天天的平常就是玩手機,作畢設,偶爾寫寫代碼賺點外快,去馬路上溜溜狗,就當作鍛鍊身體了。
看着這些散落在農村已無人居住的樓房,不由讓人感嘆,中國經濟這三十年真是騰飛通常,走過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路。
變化快得就像煙花,眨眼間就換了新天地。
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同時,你們的平均生活水平也是愈來愈高的。
至少我以爲本身的生活發生了鉅變,從一個西南小鄉鎮一步步靠着讀書走到了大城市,進入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公司。
生活在一步步變好,不是嗎?
時間很快來到除夕,記得小時候,除夕晚上放煙花爆竹是最爲期待的一個環節。
可是今年因爲疫情籠罩,沒有了煙花滿天的場景。
但幸虧咱們家有提早買了些煙花,聽着外面噼裏啪啦的煙花聲,便像是又完成了一個節日的任務。
春節也在熱氣騰騰的湯圓餃子中很快過完了。
時光太快,咱們長大得也太快, 自從去年本身開始賺錢、工做(實習)之後,就感受過年不再是之前的過年了,少了些樂趣,可能這就是成年吧。
本身也從收紅包轉變爲發紅包的角色。
在年級羣收到分批返校的通知,我幾乎是第一個點進去填信息,就想能遇上第一批返校,畢竟在家這麼頹廢的日子,不再想多過一天。
因而,我在5月12號這天終於踏上了返蓉的列車,如同三年前大一入學時同樣,對最後一個月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憧憬。
給本身安排了一堆學習任務,好在入職前熟悉一些工做中經常使用的技術棧。
然後來,事實證實,頹廢是不分地點的,在學校也是同樣的玩遊戲、刷知乎、看B站,區別在於,你是一我的在頹廢,仍是和一羣人一塊兒頹廢哈哈。
畢竟一塊兒頹廢,可能好歹有點心理安慰,哈哈哈~
在大學生活的最後一個月,我愛上了夜跑,幾乎天天都會去,大概是想在最後在校的這段時間,再看看學校各個地方吧,享受一下安靜的校園。
說是這麼說,實際上,我知道夜跑的目的是爲了減肥,疫情期間在家胖了將近 20 斤.....
因而回學校,天天堅持少吃、跑步 5 千米,體重天天都是肉眼可見的降低,
大概二十幾一天就減了 10 斤左右,也算是沒有白費力氣。
在5月20號順利完成了畢業前的最後一件事-論文答辯。
因爲個人畢業設計實在太水,在這裏就不細說了。
只能說,我能經過離不開評委老師的努力!感恩!
「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
匆匆拍了畢業照,把大學四年的書賣掉,參加完畢業典禮,辦好離校手續......
大學四年就匆匆劃上了句號。
在東站候車室裏,翻開了剛領到的年級冊,回憶涌上心頭。
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在腦海裏閃過。
想起了大一聯機 CS、互相抄做業、逃課、王者掉分車隊、恰火鍋、唱K、期末複習互相發不知道從哪弄來的」絕密資料「、熬夜趕項目......
寢室夜話中的歡聲笑語那是最美好的回憶。
慶幸在成都,在川大度過了我人生中最爲重要的四年。
也很幸運碰見了個人室友同窗們,「呆呆」可愛的君仔、吵過架帥氣的翔仔、超級無敵愛玩遊戲的阿鬆,還有帥氣可愛的巍巍,很真誠的傑哥......
這一年,咱們各奔東西,求學、生活、工做、壓力、負擔、金錢接踵而至......
願咱們都能在各自的人生中綻開精彩,祝福大家,也祝福我~
多年後再相聚,會是怎樣的呢?
深圳天氣太好了。
這是我每次來深圳都會默唸的一句話。
每次下飛機都能看到這裏的藍天白雲,相比蜀犬吠日的成都,實在太愛這裏的天氣了。
去年在這裏暑期實習過,因此入職少了份期待與忐忑,更像是放了一個好長好長的假。
這個假終究會結束,我也從學生變成了一名光榮的深圳打工人,。
入職當天,領完工卡、和同事問個好、電腦入獄、裝上必要的辦公軟件、開發環境,一天就過去了。
個人工位在窗邊,我很喜歡這裏,擡頭就能看見深圳的藍天白雲,不遠處就是深大校園,深大綠化很好,遠遠看去就像是鋼鐵森林裏的一塊綠洲。
在這裏工做節奏也很滿意,上班不打卡,沒有 996,同事們相處也很好,就像朋友同樣。
工做前我一直說只要錢給夠,大小周也無所謂,後來才發現仍是太年輕。
只有當過社畜才知道,這兩天假期意味着什麼。
入職一週多,便去參加鵝廠應屆生必備項目:畢業生封培。
幸運的住上了深圳大梅沙工地海景房,旁邊有不少還在施工的工地,天天六點叫醒你的再也不是夢想,而是工地的機械聲。
封培 8 天,上了一系列的鵝廠政治思想課、職場技能、趣味運動會、大牛分享。
若是問我 8 天結束,我記憶最深的是什麼?
那必定是 「科技向善」 和我參加的秧歌大隊。
「科技向善」 在不少課上都被反覆的提到,這也是騰訊新的願景和使命,做爲一名小小的員工,我很承認這個願景。
科技的能量很大,利用科技手段來增長企業自身的盈利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好比大數據殺熟。
這可能就是企業文化洗腦的做用吧(笑
另外,給大家說,我秧歌扭得老好了哈哈哈。
入職三個月以來,作了點不大不小的需求,終於在入職三個月後轉正經過,收到了轉正郵件:
從 9 月 5 號開始,我便使用「編程指北」這個 ID 在各大博客網站發佈文章,也在知乎開始答題。
到如今,接近四個月了,知乎和公衆號都還不錯,收穫了很多讀者,有朋友說我算是今年技術圈號主裏的黑馬。
你們可能只看到了我快速增加的粉絲,這背後是我在開始作公衆號前花了近一週多時間,看了幾萬字別人的經驗總結、工具、方法。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屢次向帥地、小林這些走在前面的大佬請教了很多經驗,感謝他們無私的分享。
因此後來有讀者問我一些作公衆號的經驗,我也是沒有保留的把個人想法分享給他們,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傳承吧。
我第一篇文章也是寫了三篇才決定發送這篇。(這篇標題黨了,如今看來,過於稚嫩)
其實在作事以前我都會作足準備,要作就爭取作到本身能力圈內最好。
從高考、找工做一直都是這樣。
固然了,這背後也少不了一次又一次的熬夜和週末無休,自從開始寫文章後,基本上就沒有本身的時間了。
晚上下班後就會寫一些素材,或者在知乎回答問題,而後週末會把積累的素材彙總成文章。
我更新的頻率不高,剛開始的時候每篇文章都是五千字以上,一週基本上只能保持這樣一篇。
後來大家也看到了嘛,我逐漸把文章長度控制在 2000-3000 字左右。
這樣你們看起來也會容易不少,不會疲勞,而後一週兩更以上,這基本上是個人極限了。
固然了,若是是業餘時間作公衆號的,基本都是這個狀態。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接受它帶來的好好壞壞。
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帥地不少真傳,這個 B 不愧是公號佈道師,甲方殺手,因爲都在深圳,並且在一個公司。
因此常常週末約着出來恰飯,擼串。
只能說近帥地者帥哈哈哈。
大多數程序員的生活都是很枯燥乏味的樣子,我也同樣,剛來的時候,週末還會考慮去爬登山,戶外運動一下。
可是,自從開始寫公衆號以後,週末的時間是最爲寶貴的,幾乎推掉了全部的聚會,感受本身天天24個小時都不夠用。
一方面還要學習工做上的業務、技術知識,另外還要看書學習,寫文章,運營公衆號。
這樣連續幾個月幾乎無休,我感受身體其實已經很是疲憊了,因此我決定這個元旦,出去放鬆一下,回來才能更好的應對工做和寫做。
除了本身的生活之外,還有就是家人了,我最擔憂的就是我奶奶了,她一我的在農村老家。
雖說不須要作什麼農活了,可是一我的住,總歸是會以爲孤單的。
如今也沒更好的辦法,老一輩的人在農村住了幾十年,周圍都是熟悉的人,屢次勸說也不肯意離開老家。
如今,我天天晚上下班時,走在回家的路上,都會給奶奶打個電話,就是簡單的問問天氣怎麼樣啊、冷不冷、在哪玩了、吃了什麼。
由於一我的住,我天天打個電話至少能減輕獨居老人的一點孤獨感吧。
這種話題在我之前會以爲很廢話,浪費時間。
可是如今明白了,這表明了關心,把時間浪費在家人、生命裏最核心的人身上,我以爲很值,之後想起來,也不會有後悔。
而她也會每次都會說讓我出門必定要戴口罩、在新聞看到深圳哪裏又檢測出一個新冠......
相比賺到錢,家人更在乎的是你的健康、平安喜樂。
新年第一天,屏幕前的你也記得給爸媽打個電話,嘮嘮家常。
今年由於疫情,原本計劃好趁着畢業前帶奶奶出去玩一圈的,畢竟幾十年了,一直都在小鎮上,最遠就到過成都、攀枝花,還沒出過省,也沒坐過飛機呢。
爭取帶奶奶出去見見更大的世界,坐坐飛機、高鐵。
這個就留給 2021 啦,若是疫情容許的話,我必定會去完成。
不過藉着團建的機會,我卻是出去旅遊了一圈,不過很鬱悶的是,兜兜轉轉,我又回到了四川。。。
而後,國慶我放棄出去玩了,選擇回老家,想着工做後陪家人的機會之後愈來愈少,之後出去玩有大把的時間(可能吧)
以致於我今年的航線圖是這樣的,兩點一線:
明年但願能把這個繪成深圳爲中心的圓。
由於是程序員嘛,因此工資還算不低,可是每月除去房租生活費等必要開銷仍是存不了太多錢,每月也會打一筆錢給奶奶做爲她的生活費,平時還會給老媽發紅包,家裏買東西什麼的。
因此,每月基本上給家人這部分都會佔據我 20% 以上的支出:
給家人花錢的時候是最有成就感的,至少本身總算長大了,也能爲他們遮風擋雨了。
如今也經過公衆號恰到了飯,對,就是這個月大家偶爾會看到我在公衆號發的各類課程的推廣。
可是呢,由於如今仍是個小小號,這部分的錢也不會不少,可是總能抵消掉給奶奶老媽他們的這部分支出,這是最開心的。
可是頗有奔頭呀,我會想着明年也能成爲 10 W+ 關注的大號,也能恰上三四千的飯。
這是我第一次經過寫做賺到的錢,雖然少,可是比我以前寫外包賺到的 10 W+更珍貴。
那大家可能會說,小北呀,你好功利,寫公衆號就是爲了賺錢。
固然了,我不會否定這點,可是寫公衆號以來,有上百位讀者在後臺或是加我微信表達對個人感謝
有說給大學指明瞭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的,也有說我激勵到他的,甚至還有些說我是他的愛豆。。。這真是讓我受寵若驚呀。
經過公衆號,我認識了不少優秀的讀者、號主,連接了更大的網絡,給我枯燥的碼農生活增添了幾分不肯定性。
總之,就是你能感覺到,你的分享確確實實幫助到了一部分人,這部分帶來的成就感可能會超過金錢。
固然了,若是沒有恰飯的激勵,我可能會佛系一點,更新頻率會低一點吧哈哈哈。
之後,每月我都會拿出一部分收入給你們發紅包或者送書,也算是表達一下恰飯給你們帶來打擾的歉意。
固然了,你們放心,我也不會去恰那些黑五類的飯,仍是有底線的,通常都是編程類課程、專欄,有些確實還不錯,好比昨天耗子叔的那個專欄,我就是真心很推薦的。
對於須要的同窗能夠看下,不須要的忽略就好啦,也沒有必要留言來後臺罵我幾句😭
浪費了你的時間,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我仍是保持着看書的習慣,上學時看得更多的是技術類書籍,畢業後開始看一些理財、人文方面的書。
在畢業時賣掉了不少書:
可是來深圳後,兩三個月時間,個人書又堆起來了,有些是畢業帶過來的,有些是本身買的,也還有出版社送的。
技術書我仍是喜歡看實體的,能夠方便的快速來回翻閱,非技術書就是在微信讀書上看或者直接找PDF來看。
這段時間正在看DDIA(數據密集型應用系統設計) 這本書,強烈推薦後端的同窗都看一下,由於後端本質上就是對數據進行各類操做。
熟悉各類數據模型、分佈式場景下的數據處理方式是後臺開發的基本操做。
說來很慚愧,雖然我已經炒股買基金接近一年了,可是仍是沒有很是系統的去補齊金融、公司財報這些相關的知識。
基本上水平停留知乎刷了幾十個回答、關注了一些財經大V、看完了小狗錢錢、窮爸爸富爸爸的水平上。
收益也不貼了,就 25% 左右,在今年這種人人收益率都是 50%+ 的市場上實在很差意思。
仍是由於我本身買的基金自己是寬基指數型,不多重倉科技、白酒、新能源這種行業基金,因此致使沒有遇上這幾波上漲。
不過,我已經很滿意了,理財這塊收入有四萬多,大大超出了個人預期,畢竟個人目的只是爲了跑贏通脹,年化 8%左右就夠了。
現階段,個人重心是先積累本金,讓本身增值,理財只要跑贏通脹就夠了,後面會系統的學習一下公司財報、股市相關的知識。
2021 年,若是讓我推薦下我看過的書,那麼必定是這三本:
《DDIA》
理由如上
《平凡的世界》
我不是一個喜歡看小說的人,每每看一章就看不下去了,可是這本書,卻格外的吸引我,讓我在幾天內就看完了卷1、卷2、卷三。很佩服路遙的文筆,不秀文采,憑着真誠樸實的文字觸及靈魂,書中情節大多都忘了,可是那股向上的拼勁,在我剛滿 22 歲的生命裏留下了深入的烙印。
《窮爸爸富爸爸》
這是一本培養你的理財觀的入門書籍,務必去看啦。
還沒想好呢,不敢隨便立哈哈哈,先定個公衆號 10 W+ 關注的目標吧哈哈哈。
2020年,我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順利畢業,飛行了 9966 千米,給我奶奶打了 300+ 通電話,各類收入累計 20 W+,微信加了 3000+ 好友,公衆號 27000+ 讀者。
若是要許一個願望的話,那就作個貪財好色的俗人吧。
2021年最大的願望仍是賺到更多的錢!而後能找個女友最好啦哈哈哈。
今天,是 2021 年的第一天,窗外的深圳仍是藍天白雲。
我想對你說,新年好~
感謝過去幾個月的關注、支持和信任!
願咱們都能以更加熱情、無懼的心態去迎接 2021~
排完版,這是公衆號「編程指北的」今年的一篇文章。
合上電腦,讓 2021 的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