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師的架構設計_雋語集(AA_0151)

前言:仍是許多人不理解軟硬整合與差別化。其原理很簡單:例如,一臺電視機增長一顆"手勢3D"硬件模塊,假設其成本是1元,量產1千萬臺就增長成本1千萬元;若是再增長一個軟件模塊,假設其開發成本是100萬元,但爲每一臺增值2元,量產結果淨賺(1千萬 - 100萬)元,這就是軟件人員的貢獻價值。php

    有人將軟硬整合誤解爲:先有軟件再找硬件去搭配。正確應該是:針對硬件而開發軟件去替它增值。因爲海峽兩岸的軟件產業弱,創意低,拿硬件去搭配它,賠了夫人又折兵。反之,兩岸是全球硬件業中心,創意多,拿弱的去配合強的,纔是軟硬整合的"合"之型。軟硬整合的極致就是開發軟件去"贈送"給硬件廠,替硬件增值,讓硬件大賣,讓硬件替軟件爭戰八方,拓展地盤,如成吉斯汗般的偉大,無遠弗屆,稱霸天下。軟硬整合以後,在將內容賣出去。 html

  

本書原因:高煥堂於2013年在日本退休以前,基於日本師徒制的要求而傳承給下一代架構師的架構思考技術(俗稱設計心法)。25年來他專精於A段(投資決策前)架構設計,退休閒暇將之寫成中文,歡迎你們指教 程序員

目錄:請看目錄  編程

歡迎訪問 =>高老師的ADT技術論壇架構

高煥堂:MISOO(大數據.大思考)聯盟.臺北中心和東京(日本)分社.總教練 app

ee                                                                                 ee框架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工具

 

wKioL1L2u7PyA0YWAAApqWv0nho653.jpg

[#151]<<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挑選生日禮物"送"情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開發軟件"送"人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相對地,開發軟件去"賣"人就簡單多了。例如,Google拿Android去送人比去賣錢更不容易。更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學習

 

[#152]<<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應用商城(AP Market)好像一個公園,AP就像花朵,而AP開發者(Developer)像撫育花朵的那一棵樹(Tree)。若是應用商城的經營者,只想作花的買賣,而不許備用心澆水施肥的話,這應用商城就不會生氣勃勃了。大數據

 

[#153]仍是許多人不理解軟硬整合與差別化。其原理很簡單:例如,一臺電視機增長一顆"手勢3D"硬件模塊,假設其成本是1元,量產1千萬臺就增長成本1千萬元;若是再增長一個軟件模塊,假設其開發成本是100萬元,但爲每一臺增值2元,量產結果淨賺(1千萬 - 100萬)元,這就是軟件人員的貢獻價值。

 

[#154]<<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有人將軟硬整合誤解爲:先有軟件再找硬件去搭配。正確應該是:針對硬件而開發軟件去替它增值。因爲海峽兩岸的軟件產業弱,創意低,拿硬件去搭配它,賠了夫人又折兵。反之,兩岸是全球硬件業中心,創意多,拿弱的去配合強的,纔是軟硬整合的"合"之型。

 

[#155]<<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軟硬整合的極致就是開發軟件去"贈送"給硬件廠,替硬件增值,讓硬件大賣,讓硬件替軟件爭戰八方,拓展地盤,如成吉斯汗般的偉大,無遠弗屆,稱霸天下。軟硬整合以後,在將內容賣出去。更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

 

[#156]<<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古代三國時期,由於知行分離,有知(智慧)的孔明寫出了<隆中對>(知識),讓劉備三兄弟去行(實踐)。明朝大儒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智慧與實踐合於[#157]一人身上,就不須要透過知識的轉換,社會就少了精彩如<隆中對>的知識了。在咱們軟件產業裏,你們強調"實踐",那麼知識就少得可憐了。

 

[#158]<<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架構師最珍貴的是心裏深處的愛和創意,不是依賴"領域"知識。想一想,萬里長城的偉大規劃又依賴哪些領域知識呢? 仍是依循"領域驅動(Domain-Driven)"方法嗎? 更新潮技術:http://t.cn/8FqOSGr

 

[#159]<<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像Android平臺的開放,其"開放"幕後"制約"機制也很重要,讓你們來舞臺上能"獲利"纔是關鍵,放棄手中的線,讓風箏失控而飛走,豈不是回到"均貧"地步?

 

[#160]<<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將一棵樹"移植"到新土地,其根部必然要重生。移植Android到不一樣硬設備上,也必然要重修Linux Kernel部分。但爲甚麼作App的開發者卻常但願整支App不修改就能跨平臺執行呢? 緣由是:應用軟件沒有根部,不須要重生呢?

 

[#161]<<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到底Android的應用軟件是指什麼呢? 從分工生產角度而觀之,強龍(Google)與地頭蛇(AP開發者)是分工互補的,凡是地頭蛇負責開發的部分,例如基於Android框架基類而衍生撰寫的子類部分代碼,就是通常人常指的應用軟件內涵。更新潮技術:http://t.cn/8FqOSGr

 

[#162]<<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到底Android的應用軟件是指什麼呢? 從系統管理角度而觀之,開機過程當中啓動的是系統(服務)軟件,屬於前裝型軟件。開機後才加載的 APK,屬於後裝型軟件,這APK(包含Java子類、Java基類和相關的Native C代碼)就是應用軟件了。

 

[#163]<<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Android應用框架整合了形形色色的接口。這跟PC裏的硬件主板(Motherboard)角色同樣,都是接口的整合體。但差異是:軟件人員會視框架爲"平臺"(Platform);而硬件人員不會視主板爲平臺。兩個視角落差,讓軟硬整合變得困難。更新潮技術:http://t.cn/8FqOSGr

 

[#164]<<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驅動"(Drive)這個字含有"推進"的涵意嗎? 例如,"技術驅動中國",彷佛含有推進的意思。可是英文的"Model-Driven"倒是"引導"的涵意居多,就像汽車司機在引導(Drive)汽車,而推進則是汽車引擎的工做,不是司機的任務。更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

 

[#165]<<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120年前的馬關"條約"(Treaty)是一種具備不平等性質的協議(Agreement),一樣地,軟件接口(Interface)也是一種協議,也大多屬於不平等的。從不平等條約能夠看出來兩國的強弱;從軟件接口也能看出兩個企業在商場上的強弱地位。

 

[#166]<<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軟件Framework內含許多基類,基類含有許多API接口,並且可能是不平等接口。因此Android框架是免費贈送的;就如同項羽贈送鴻門宴給劉邦、或孫權贈送"招親"給劉備,的確,天下有免費的午飯。

 

[#167]<<先進IT架構設計思惟>> 創意或設計須要擺脫"看得見摸得着"的應用和實踐的束縛。由於應用和實踐只是一個觀點,侷限於單一觀點,創意就受限了。新潮的技術:http://t.cn/8FbhmdD

 

[#168]作出來的產品是真的,仍是假的呢?根據建築大師 Louis I. Kahn的觀點,設計存於心中,它是真的;而實踐出來的做品都是贗品。不管是編寫程序,或程序設計,來源(設想)是真的,結果(代碼)都是假的。

 

[#169]Object-Oriented意味着心裏相信世界萬事萬物都是Object(連嫦娥也是),因此軟件系統的基本單位也必須是Object,才能以軟件來表達心裏所認知的世界、順利把人類的知識(即對周遭宇宙的認知)表現、儲存於電腦中。

 

[#170]Service-Oriented這個字眼裏的"-Oriented"是什麼含義呢? 具備信仰的涵意。既然是信仰就有排他傾向,例如Object-Oriented意味着心裏相信世界萬事萬物都是Object(連嫦娥也是)。更新潮的技術:http://t.cn/8FqOSGr

 

[#171]一直以來海運的瓶頸是碼頭工人的手工裝卸。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汽車司機出身的「麥克萊恩」不拘常規、迎難而上把集裝箱的主意變得商業可行。船隻靠港時間從幾天縮短到幾小時,運輸成本下降了90%以上。遷就瓶頸,打破瓶頸真是個系統工程。

  

[#172]#IT架構設計思惟#<不改變架構>? 不多人細細領悟<架構>,講不出來爲何架構必須不変?業務像蘋果,系統架構像桌子,桌子支撐蘋果,爲何桌腳必須不変呢?

wKioL1L2u7PyA0YWAAApqWv0nho653.jpg 

[#173]許多軟件人員致力於替多樣化、差別化的硬件設備而創建<統一平臺>,提供<統一接口>。我認爲這些軟件人員是誤入歧途,由於軟件成爲鬆軟土地上的一層堅固混泥土。把軟件作硬了,又何須<軟>件呢? 軟件不是用來<屏蔽>硬件差別化、多樣化的工具。惟有讓軟件夠軟,配合硬件,才能主導硬件,達成<軟硬整合>。

 

 

[#174]一輛汽車如何配合沙灘、街道、高山、雪地的不一樣環境呢? 由於人們知道如何把汽車作軟。軟件人員不用心設計軟件,讓軟件沒法彈性配合各類型號硬件的差別。學學汽車業就通了。把Android移植到不一樣硬件平臺,雖然改變了系統服務層(桌腳),並不需搬走AP 或業務功能(水果)呀! 改變桌腳的成本很低呀。

  

[#175]#IT架構設計思惟#軟硬整合是一個美好的<狀態(state)>,此狀態下,硬件生產者和搭配的軟件開發者的<收益>都大幅提高了,而不是僅僅用戶獲利而已。提高用戶體驗並不是軟硬整合的主要體現;僅從用戶體驗沒法評估軟硬整合的深度。例如,小米手機強力吸引用戶關注和體驗,從商業模式上呈現出來。

  

[#176]#IT架構設計#軟硬整合偏於<獲利>思惟,不是<成本>思惟。過去幾年來,軟件產業與電信運營產業合做,二者的合做裏,是基於成本的算計,未能互惠共榮。現在,軟件產業可能琵琶別抱,軟硬整合讓硬件業與軟件業雙雙獲利,這將逼迫電信運營業者反思過去的思惟,對電信產業的成熟發展將是很是有利的。

  

[#177]喬布斯說:<蘋果是一家將複雜技術變成簡單的公司,目標是站在科技與人性的交匯處。> 他又說:<別問消費者想要什麼,企業的目標是去創造那些消費者須要但表達不出來的需求。>

  

[#178]#IT架構設計思惟#把需求是爲假<設>(hypotheses),以事實(facts)來檢驗假設,並修正之,而得出多條可實現的<計>劃(plan)。依據風險/效益評估而挑選出一個最優計劃,而後落實成爲軟件代碼(softwarecode),這是我對<軟件設計>的定義。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wKioL1L2u7PyA0YWAAApqWv0nho653.jpg

[#179]#IT架構設計思惟#大多數人主張重視用戶體驗、重視UI;而我則主張重視開發者體驗、重視Open API 。若是重視UI,就會採起<特約開發>模式,結果傷害到第三方自由開發者的參與機會;有強龍壓地頭蛇之嫌。若是重視API,以巨大硬件產量爲誘因,採<草船借箭>策略,讓各方開發者都能參與及獲利機會。

 

[#180]#IT架構設計#軟件與硬件之間如何區分呢? 答案是:軟件壞了能夠漸進地局部加以修改,而硬件經常整個模塊抽換掉。以此觀之,一棵樹的樹幹比較軟,而樹葉較硬,因此樹葉每一年都整片枯掉換新。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181]對許多公司而言,使用Android有助於讓其產品容易國際化;可是許多工程師們卻拼命替公司在Android地基上打造標準的、統一的、封閉的、專屬的平臺。即便有53%產量外銷的電視機終端產業也如此,實在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182](硬件+平臺軟件)載臺是草人,(App軟件)是箭,(用戶)是大鵰,<彎弓射大鵰>是也。

 

[#183]#IT架構思惟#<軟硬整合>的精髓所在:以開放的軟件去配合、包容終端硬件創新差別化,把硬件整合了,實踐了(硬件+軟件)。而後強力結合了內容和通訊,實踐了(((硬件+軟件)+內容)+通訊)。新潮技術:http://t.cn/8Fo3HIo

 

[#184]#IT架構設計思惟#有人認爲,智能終端(樹冠)、操做系統(樹幹)、互聯、電信、廣電網等運營服務(樹根)成一個生態系統,....> 個人觀點恰好想反,我認爲終端驅動是(樹根),平臺軟件是(樹幹),App軟件是(樹葉),運營服務是(陽光、露水、雲霧)。因此我要開發<電視雲>,而不是<雲電視> 。

 

[#185]#IT架構設計思惟#以生產電視機硬件產品爲業的彩電廠,致力於把本身作成別人(互聯網)的端(小弟);卻忘了把別人歸入成爲本身身邊的小弟。這令我百思不解。

 

[#186]#IT架構設計#能夠插花是花瓶的賣點;可是市場上美麗昂貴的花朵卻不能提升花瓶的售價,因此可以插花成爲花瓶的通常配備,而再也不賣點了。

wKioL1L2u7PyA0YWAAApqWv0nho653.jpg

[#187]#IT架構設計思惟#<如何找到花開遍山野時,花瓶的賣點呢,讓花瓶更漂亮仍是使之變爲花田?> 可以插花是花瓶的賣點;可是市場上美麗昂貴的花朵卻不能提升花瓶的售價。<讓花瓶更漂亮>總比<讓客廳更漂亮>或<讓用戶更歡心>更具賣點吧! 新潮技術:http://t.cn/8Fo3HIo

 

[#188]#IT架構設計思惟#爲什麼許多人只想到把美麗高雅花朵插在花瓶上,讓客廳更漂亮、讓用戶更歡心;卻沒想到要讓花瓶更漂亮呢? 這和運營商不關心終端廠商是否賺錢,又有何區別呢?新潮的技術:http://t.cn/8FbhmdD

 

[#189]#IT架構設計#若是終端硬件是花瓶,而App軟件是花朵;則App軟件究竟是讓客廳更漂亮,仍是讓花瓶更漂亮呢?若是隻是讓客廳更漂亮,而不能讓花瓶更漂亮,那麼App軟件的經濟意義又在哪裏呢? 新潮的技術:http://t.cn/8FbhmdD

 

[#190]#IT架構設計#有四種廠商: 1. 來自雲,採起<端看雲>。 2. 來自端,採起<端看雲>。 3. 來自雲,採起<雲看端>。4. 來自端,採起<雲看端>。觀點、視野和心境皆大異其趣!!

 

[#191]#IT架構思惟#追求用戶利益極大化,經常削弱與競爭者抗衡的能力。用戶利益極大化是好的目標,但經常不是好的手段。因此不要一味追求最佳用戶體驗,反而更容易得到最佳用戶體驗和其利益極大化。

 

[#192]#IT架構設計思惟#我我的稱讚孔子是一位偉大的社會架構師,其<道>很是適合於軟件架構設計。子曰:<物之所致,志亦至焉;志之所致,禮亦至焉;禮之所致,樂亦至焉;...>。系統(物)之架構優先,需求(志)隨之,團隊組織(禮)就位,系統實現,人人樂無窮。我認爲這是Architecture-Centered軟件開發方法。

 

[#193]#IT架構設計思惟#孔子說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這是需求分析師的座右銘,遇到不肯定的需求,就直接寫明:需求未知(Unknown),不要造假。這皆未之需求,交到設計師手中時,就設計出接口(Interface),而接口是系統架構的關鍵要素。

 

[#194]#IT架構設計思惟#很多說蘋果的「創新」不關心用戶需求,也不作調研分析。<分析>可能只是瞭解用戶需求的衆多手段之一。就像欲瞭解情人的需求,千萬不要一直去分析它。新潮的技術:http://t.cn/8FbhmdD

 

[#195]我主張要把電視機作成<雲>,把互聯網作成電視機的<端> 。惋惜,今天你們仍是把電視機作成互聯網的<終端> 。難道只能衆月(電視機)拱雲,而不能衆雲拱月嗎? 新潮的技術:http://t.cn/8FbhmdD

 

[#196]#IT架構設計思惟#凡是攸關於建築設計或藝術創做,人們大多先依賴整<合>(Syntheses);而不是<分>析(Analysis)。可是在軟件架構設計上,許多人都認同,架構設計的第一步是:劃分子系統。劃分就是<分>而不是<合>,顯然與建築&藝術不一樣,因此我不認同上述的軟件架構設計途徑。

 

[#197]#IT架構設計思惟#您從用戶角度看產業,可是用戶經常是勝利者的附屬品,而非勝負的決定者。電視是競爭者的另外一個擂臺而已。

 

[#198]TechWeb極客:<韓國政府日前敦促三星和LG放棄谷歌Android系統,轉而與韓國其餘企業一道開發自有移動操做系統。> 既然韓國(刻意)不想包容外來的OS,意味著其沒有開放心胸,其OS將不會像Android一樣開放,競爭力將不如Android。

 

[#199]#IT架構設計思惟#在傳統互聯網時代裡,<討好用戶>有助於勝出;現在,用戶已經成為勝出者的戰利品,追求<用戶體驗>已經不是邁向贏家的手段了。贏家纔有戰利品;幻想戰利品不會成為贏家。新潮技術:http://t.cn/8Fo3HIo

 

[#200]#IT架構設計思惟#互聯網企業總試圖去主導端,端則須要軟硬整合;途徑有二:作平臺軟件去主導硬件,或者就作手機硬件。兩個途徑相比,前者曠日費時,虛實相依充足,主導力強;後者立竿見影,但虛實相依不充足,主導力稍弱。

wKioL1L2u7PyA0YWAAApqWv0nho653.jpg

[#201]<在未知的可能性與眼睛所看不到的領域裏,才更隱藏着真正的美。>這與我一直鼓吹軟件架構師必須<對需求視而不見>(請參閱個人<<程序員雜誌>>文章),具備殊途同歸之妙。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

 

[#202]<<加法設計與減法設計>>路過心上的句子:男女戀愛是加減法原則,男生是減法,一開始看上去每一個女孩都100分,發現缺點就慢慢減,直到不及格,就分手了!而女生是加法,一開始看男生都比較低分,通過相處後慢慢加分,愈來愈愛。因此到最後傷得最深大都是女孩子。

 

[#203]喬布斯說:<作產品時,最怕的就是被用戶意見和數據綁架,數據和用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背後的行爲和慾望根源。> 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

 

[#204]<軟硬整合>實踐途徑之一是:將平臺軟件(如Android)視同爲計算機主板(motherboard),把衆多接口整合於終端上。這些接口包括:終端硬件服務接口、雲端服務接口、與App銜接的開放型API接口、還有與人互動的UI接口。記得,這主板不在雲端上。在當今潮流下,終端不是雲的尾巴,而是衆雲圍繞於終端周圍。

 

[#205]#IT架構設計思惟#操做系統就像萬里長城,誰建長城可能並不是重點;關鍵在於誰守住山海關、居庸關呢? 例如,電視機廠商發展一些Linux-based操做系統,但卻還懷抱古典的<統一標準>秋水舊夢,統一關口的萬里長城又如何發揮控制廣大塞外的任務呢?

 

[#206]對互聯網公司而言,終端是塞外,互聯網是關內。關鍵在於誰建萬里長城、北京城呢? 誰建關口、誰守山海關、居庸關呢?有了會贏的戰術,戰略就不會成爲口號。

 

[#207]#IT架構思惟#我崇拜這隻老鼠。我一直認爲先有信念和想法,才用心找方法。我也一直喜歡念美國第一次波灣戰爭時的美軍四星上將蘇利文退休後所寫的書,書名是:Hope Is Not A Method。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

 

[#208]在一次聚會中,Bill Gates的父親問了你們一個問題:人一輩子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令你們意外的是,兩位大富巴菲特與Bill Gates的答案都是「專一」!失敗各有不一樣因素,成功卻老是類似的要素。

 

[#209]作軟件方面,蘋果不及微軟;作電腦方面,蘋果不及Dell;作音樂,蘋果不及EMI;作音樂,蘋果不及Nokia;作MP3,蘋果不及Sony。可是,蘋果卻創造性地整合了「硬件、軟件、內容」,造成1+1+1大於3的整合效果,也造就了震撼世界的新型商業模式。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

 

[#210]當咱們亟於將科技作成文化時,會發現本身的深層<文化底蘊>不足;就像過去40年來,曾經致力於將文化作成科技時,發現本身<技不如人>通常。如今流行說將技術轉化爲產品,這是商業;將科技轉化爲文化,這已是文明的思考了吧。

wKioL1L2u7PyA0YWAAApqWv0nho653.jpg

[#211]硬件<百花齊放>也是知足大多數人需求和體驗的鳥語花香之路。汽車產業、家電產業也是如此。因此,我認爲成熟產業、成熟用戶都會喜歡更多選擇。

 

[#212]#IT架構思惟#SaaS鼓吹軟件就是服務,力求業主和用戶至上。因而軟件開發者在承包軟件開發項目時,悠關項目是否獲利的三個要素:<需求、時程、預算>三者都遵從業主或用戶要求,這種項目幾乎都賠錢。因此SaaS觀點看似合理,其實對軟件開發者是很是不利的。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

 

[#213]<智能電視統一標準>的思惟多是用簡單的手段來解決複雜的問題。這手段有些古典,咱們應該努力發展更精緻些、更進步一些的手段。

 

[#214]我一直認爲華人擅長抽象(abstraction),經常透過抽象而得出一些結論,得到這樣的結論,就認爲找到本質(essence),其實我經常發現那只是基於特定觀點(pointof view)而抽象出來的結果而已。換了觀點,結論就不一樣了。新潮技術:http://t.cn/8Fo3HIo

wKioL1L2u7PyA0YWAAApqWv0nho653.jpg

[#215]不管在繪畫上,或是計算機軟件上,華人喜歡呈現心外事物,例如畫竹、描述用戶需求等。而洋人喜歡呈現心內的景象,例如畢加索畫出人們心裏對戰爭的恐懼。記得,我在歐洲開發軟件時,一談到<建模(modeling)>就意味着要表達心裏對事物的領悟(what we perceive about the reality),不是表達該事物自己。

 

[#216]<把握不變的本質>是華人所喜歡的;而洋人喜歡談觀點、心裏景象因觀點改變而變;上帝知道本質,禱告能夠神的啓示。心裏是本質,外在是表象。本質不變,而表象確能夠變幻無窮。和軟件產業同樣,把握本質把握核心,纔是最爲重要的。新潮技術:http://t.cn/8Fo3HIo

 

[#217]#IT架構思惟#虛與實物的分辨,就是爲了達成<虛實相依>,亦即以虛物包容實物的多變化。例如,目前Android平臺上的<軟硬整合>潮流下,運營商和互聯網業者習慣於<訂製>一致化的手機硬件,就違背了虛實相依原則,虛物將失去主導力,運營商和互聯網業者會走在一條坎坷的路上。

 

[#218]<實事求是>自己沒有錯,可是它只是目標,而不是手段。達成<實事求是>目標的最佳手段是<虛實相依>,而達成<虛實相依>目標的最佳手段倒是<務虛>而不是<務實>。新潮技術:http://t.cn/8Fo3HIo

 

[#219]在軟件開發上,寫代碼是<實>,畫設計圖是<虛>。程序員務實,設計員務虛。因爲<幹實事>被推崇,因此大多開發者都務實了,不畫圖作設計了。例如,數十本仿間的中文Android書籍裏,除了個人書以外,幾乎沒有UML圖,讓年輕一代逐漸失去圖形思考習慣,這將損害其創造能力。新潮技術:http://t.cn/8Fo3HIo

 

[#220]在架構設計上,我常將事物區分爲<虛>與<實>物。用戶內心所認知到的屬於<實>物,而由架構師內心所無中生有的屬於<虛>物。例如,計算機硬件的主板並不是用戶認知的, 而是設計師無中生有的,它卻扮演整合中心的重要角色。我一直主張軟件架構師不要太在意用戶需求,而應該重視本身心內<無中生有>的能力。

 

[#221]在我看來,萬里長城也是<虛>物,由於它不是當時賽外、關內或漢武帝等用戶內心所認知的概念。而是當時大軍事架構師內心<無中生有>的創意。再看看Android驅動層的HAL框架,也不是用戶或硬件驅動生產者的概念,而是Android架構師的創意,是<無中生有>的。新潮技術:http://t.cn/8Fo3HIo

 

[#222]#IT架構設計思惟#物聯網業者對通訊關注多,對軟件關注少,例如關注於收集家居數據,少關注家人的心靈溝通;猶如只作運輸業,沒有發展高尚的旅遊業。

 

[#223]我比較不關注動機,而比較關注於對整個產業的後續影響。過去,沒有軟硬整合,軟件產業靠到運營商身邊,成爲運營商的僕人,致力於打壓終端硬件廠,逼迫其生產低價低質量低獲利的低端設備。如今,軟件回到硬件的身邊,軟硬整協力量強勁,將反過來逼迫運營商改變其對待軟件產業態度了。

 

[#224]#IT架構思惟#<安卓最大的弱點在於它的碎片化。>這也是它蓬勃生命力的源頭,遍地開花滿江紅,尤爲在海峽兩岸。

 

[#225]#IT架構設計#蘋果公司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說:「看到人們戴着蘋果的白色耳塞,我感到無比興奮和滿意。可是,此時我腦海中不停徘徊著:這些產品足夠好了嗎?還有什麼方法能夠作得更好呢?」

wKioL1L2u7PyA0YWAAApqWv0nho653.jpg

[#226]好多媒體人喜歡用<技術革命>來形容IT技術的演進,甚至用<翻天覆地>之類的詞彙。我我的寫代碼寫了近40年,這些變化都是有脈絡可循的、甚是可預測的,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而已,如互聯網、智能終端都如此,僅僅是花開花落、天然地汰舊換新罷了。新潮技術:http://t.cn/8Fo3HIo

 

[#227]#IT架構設計思惟#變換觀點(視角)是很重要的。是<變換>而不是<改變>。改變含有新陳代謝、汰舊換新之意、有昨非而今視之意。可是<變換>沒有意味着觀點的新與舊,只是換另外一隻眼睛看世界,<同時擁有>多重觀點之意。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228]我一貫認爲:雲(Cloud)是一項商業策略。一我的、企業或產業以那個觀點(Viewpoint)來看待雲,會決定雲給他帶來的經濟效益。例如,我喜歡採起一個觀點:從端看雲;由於我能夠看到雲層上的彩虹。君不見,蘋果、谷歌等企業各自採起不一樣觀點來看待雲。雲像鑽石,光芒重於本質,光芒與觀點息息相關。

 

[#229]#IT架構設計#踏上Android這條<賊船>的成功模式之一是:尋覓一個商業<獲利模式>來支撐<軟件送人>(尤爲是end users)的迅速擴張版圖策略,隨着版圖的擴張,將可獲利模式效益極大化。獲利模式是戰術、免費贈送是戰略;以高超戰略,來極大化戰術的獲利,是人人可學習的,只是大多數人捨不得軟件送人。

 

[#230]#IT架構思惟#<這個有神馬好吵的,二者歷來都是互補的>,這等於找來劉備、孫權和曹操三人,並勸他們不要吵架,互補對用戶(人民)是福祉。但聰慧如孔明者,一般不會這麼天真。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231]#IT架構設計思惟#你相信嗎? 戰略<被迫>轉型比主動轉型的情形多得多;而戰略被迫轉型經常源於既有戰術和模式已經再也不奏效獲利了。

 

[#232]<企業轉型>首先須要企業家或決策層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明確本身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明確本身有什麼優點和劣勢,本身能作些什麼。美國四星上將(第一次波灣戰爭) 蘇利文在其退役後寫了一本書名為:<<HopeIs Not A Method>>,闡述了但願是來自一個清晰的信念和願景。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233]#IT架構設計思惟#<雲技術賦予終端的強大的計算能力>這句話彷佛是雲計算領域的口頭禪,它卻侷限了雲計算領域人們的視野;就如同一位富爸爸一心一意想賺更多錢給他的小孩,卻忘了小孩須要不僅是錢,更可能讓小孩陷入<窮到只剩下錢>的困境。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234]#IT架構#有些國度從<製造>賺到錢而有信心製造愈多東西;有些國度從<設計>賺到錢而陶醉於設計愈多東西;有些國度從<創造>賺到錢而不由自主於創造更多東西;蘋果設立於後者。新技術:http://t.cn/8FbhmdD

 wKioL1L2u7PyA0YWAAApqWv0nho653.jpg

[#235]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大學如牛津大學擴大招收平民學生,搞<知>的教授終身搞知,各行各業學子搞<行>,<知行分離>而百花齊放(Diverse),又聚集於(Unify)大學(University)。適值中國宋明的<知行合一>潮流;尼姑、和尚本身種菜;農夫沒空搞知。知行合一只求智能,不須要中介知識,固然沒有科學方程式。

  

[#236]#架構設計思惟#這也是我在微博裏,一直鼓吹<實踐無用論>的緣故之一。我認爲,<實踐至上>論屬於<知行合一>的流派之一。可能讓華人一直淪爲洋人的生產者、代工(臺灣術語:願爲洋人世世代代當長工之意)廠。新技術:http://t.cn/8FbhmdD

  

[#237]韓國廠商的<IT+設計> 是一種工做方式:基於完全的信息收集,制定明確的發展藍圖,併爲實現該藍圖而不遺餘力。不涉足難以看到前景的長期研究,只聚焦1~2年後可以應用於量產的研究,戰略性高於日本廠商的業務模式。

  

[#238]#架構設計思惟#一朵<雲>就像一首<詩>,看一朵雲,如同讀一首詩,讀者要給詩賦予內涵,而不是解析詩的本來含意。衆雲圍繞着Android端,人人吟詩做樂,乃是笙歌醉太平的盛世榮景。新技術:http://t.cn/8FbhmdD

  

[#239]#IT架構思惟#教育也能因時俱進,<製造接近臨界點>至關於<設計絕佳起跑點>,這是個人微博也喜歡談設計的原因之一。新技術:http://t.cn/8FbhmdD

 

[#240]#IT架構思惟#在軟件產業裏,爲何許多架構師相信系統架構來自業務知識呢? 因而,其試圖從行業知識裏抽像出穩定的架構,並拿它來看成系統的主架構。所以,就推論出:好的架構師必須具有有極佳的行業知識和經驗。然而,我一直不相信這是合理的推論。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41]#IT架構設計#爲何遊戲開發者大多將軟硬件視爲遊戲設計或情境的呈現工具呢? 我最近拜訪一所大學的多媒體設計學系,個人演講主題是:<遊戲設計者感受中的軟硬件元素>,真的發現,在設計者心裏裏,軟硬件並不是重要的設計元素。我深覺得憂。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42]#IT架構設計#軟件設計者若是他對硬件元素沒有深入、發自心裏的感受,很難在將來出頭天。同理,遊戲設計者若是他對軟硬整合元素沒有深入、獨特的感受,將來更難以出頭天。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43]我百思不解:爲何,Android中文書籍彷佛都讓Android程序員編寫代碼,而不鼓勵繪製設計圖(如UML)呢? 君不見,軍事將領常繪圖進行沙盤推演、建築師常繪圖透視圖、鳥瞰圖等,顯現出<圖像思考>是領導者、設計者的必備能力。當Android開發者都不擅長圖像思考時,又如何培育新一代的產業領導者和設計師呢?

  

[#244]#IT架構設計思惟#我作軟件、寫代碼30多年了,一直都不能理解爲何你們都強調<技術>與<業務>的密切關聯。想想,劉邦手下的大架構師張良,手無縛雞之力,可是他卻能<指揮若定、決勝千里>,其偉大的軍事<技術架構>又從何而來呢? 聽說也沒去過戰爭前線,他如何很精通做戰業務領域呢?

  

[#245]#IT架構設計思惟#IT技術用來創造軟件系統,軟件系統用來<支撐>業務系統。軟件系統像一張凳子,一般作(或設計)凳子的人,並不會想限定你買它回家去墊腳、給貓跳高等,如此反而更專心於設計各式各樣、千奇百怪形狀的凳子來吸引買主。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46]我百思不解:爲何軟件產業的人,老是不肯意將架構師與開發者作個精緻的區分。在建築業裏,建築(設計)師是採<逆向思惟>,先從第100層想起,最後才決定地基多大;而開發(營建)商則是採起<正向思惟>,先建地基、再建一層、二層、三層等。兩種思惟是互補的,缺一不可。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47]#IT架構設計思惟#<用戶體驗>是個口頭禪,但少有人真心對待它,少有人認真關心<買主>與<用戶>的區別。例如,智能電視機買主大多沒空閒看電視。想想,<買主體驗>就是<用戶體驗>嗎? 新技術:http://t.cn/8FbhmdD

  

[#248]洋人擅長<設計>,中國人喜歡<實踐>(如製造)。數百年來,中國人都被洋人<設計>了。因此,我在微博上大聲疾呼:實踐無用論!!

  

[#249]絕大多數人談論Android時,焦點都在於Android的<應用>,也就是如何<使用>Android。我百思不解,當咱們面對Android時,除了採起<用>之視角外,難到沒有其它視角了嗎? 例如,<作>Android、<修>Android、甚至<愛>Android等等。新技術:http://t.cn/8FbhmdD

 wKioL1L2u7PyA0YWAAApqWv0nho653.jpg

[#250]#IT架構設計思惟#爲什麼你們經常拿iPhone(即iOS)來與Android對比呢? 我以爲拿微軟的.NET Framework來與Android對比,更能看出Android的產業意義和商業價值。由於Windows對應到Linux;而.NET則對應到Android。.NET和Android幕後的主角都是框架(Framework)。

  

[#251]若是隻是從<用>的視角來看待Android,滿腦子想作Android<應用>,極可能會忽略Android是開放平臺的特性,無視於Android平臺的許多模塊可能必須調整的事實,失去軟硬整合、創造多樣化應用程序的機會,於是錯失Android帶來的獲利機會。

 

[#252]<思想若是超越言語表達能力,會至關痛苦?> <思想超越言語表達能力>是很常見的,例如孔子等大思想家,因此由其弟子來寫出<論語>。因此要樂在其中,纔不爲其苦。

 

[#253]#IT架構設計思惟# 多些<設計>,謹慎<實踐>。我認爲設計就是圓滿的<設>想,周延的<計>劃,可大幅下降大規模實踐的失誤,也創造全面性的驗收標準。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54]今天晚上,我(和柯博文老師)一塊兒面對遊戲軟件公司的開發人員,你們暢談Android與iOS移動軟件開發。我盡全力說服你們邁向<軟硬整合>,可是你們仍是偏心應用軟件開發,我頗感挫折。到了散會時,有位姑娘走過來對我說:<老師您別難過,您的軟硬整合思惟都已經深刻咱們腦海裏了....>,這給我很是大的鼓舞。

 

[#255]"Better Under Pressure" 書裏,訪談150位CEO,提煉出管理者3點共性:一、很現實很樂觀:對威脅組織生存的風險極其敏感,並自信能夠化解;二、目標有感召力:對追求事業抱定高貴的願景和理由,贏得組織成員的追隨。三、混亂中覓規則:混沌多變的情況下透視出穩定的商業模式,釐清因果關係後做出英明決策。

 

[#256]#IT架構思惟# 爲何仿間的Android中文書籍,彷佛都沒有UML等圖形呢? 多是Android開發者並不須要圖形思考。也多是,做者們並不擅長圖形思考。也多是,Android開發軟件時,並無好好<設計>,不須要依賴圖形來與人溝通。這個一直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

 

[#257]<<目無全牛 & 胸無成竹>> 莊子˙養生主: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以後,何嘗見全牛也。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58]<<目無全牛 & 胸無成竹>> 歷史上最會畫竹的清代畫家鄭板橋在《仿文同竹石》畫裏有一段題辭:「文與可畫竹,成竹在胸;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59]#IT架構思惟# <目無全字> 張大千的老師清道人(李瑞清,清末著名書法家)傳授給張大千的寫字祕訣:「胸有全紙,目無全字」。臺灣著名書法家 董陽孜 也深受其惠,現今,臺灣到處見到她的書法,從火車站、書店,到國家音樂廳等。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60]#IT架構設計思惟# 臺灣美學大師 蔣勳說:對哲學家、思惟者而言,全部的<有>意義不大,真正有意義的是<無> ......。<無>表明的就是讓本身孤獨地走向未知的領域、那個尚未被定位、沒有被命名的領域。由你爲它命名、爲它定位。 新技術:http://t.cn/8FGlU1

 

[#261]<設>想中的纔是真的,依現實條件將<計>就<計>而行的是假的,爲什麼要爲假的過去然後悔呢? 活在過去的後悔中,不如活在將來的<設>想、或夢想中,至少還有夢想成真的一絲但願。新技術:http://t.cn/8FGlU1

 

[#262]<你已經困在本身思想的囚籠中,不要再讓本身在困在其它人思想的囚籠中。> 困在本身的囚籠或是困在別人的囚籠裏,都不要緊,也都不免;有了逃出囚籠的經驗了,就能自如地出入(囚籠)了,並且能<知彼知己>百戰百勝呢!!

 

[#263]框架來自業務領域分析(Analysis)與抽象(Abstraction)。這是迷思,框架的重心在於它提供的API,以API將原來整個業務領域切開,分紅兩部份。API就像萬里長城將天下切分爲關內與塞外;可是萬里長城不是 從關內或塞外分析與抽像出來的。API是設計出來的;不能靠分析與抽像。新技術:http://t.cn/8FGlU1

 

[#264]應用框架是通用的,用來屏蔽底層平臺的差別化,促進上層應用的跨平臺。這是個迷思。萬里長城不是讓北方遊牧民族能跨平臺地來去自如;反而,它分開(Separate)了關內和塞外,讓關內居民不受塞外干擾,而獲得變更的自由度,於是包容了底層(關內)的創造性差別化。 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65]#IT架構設計思惟# 框架<設計>與系統(分析、抽象、)<設計>並不是同一件事,前者在於切分(Separate)系統;然後者在於組織系統(包括被切分出來的小系統,或未被切分的原來系統)。 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66]#IT架構設計思惟# 美國的創造力來自:勤於夢想(Dream)、勤於探索夢想的實踐之路。中國的生產力來自:勤於工做(Work)、勤於探索如何少走幾個彎路,快速實踐。二者毛利比(如iPhone產品的<蘋果:富士康>爲<260:2>。

 

[#267]應用(App)框架是平臺(Platform),爲應用程序提供平臺層的服務(Service)。這是個迷思。App框架顧名思義,就是要用來<框住>應用程序的架構。就像萬里長城不是要服務塞外的,而是用來控制塞外。框架主要元素是SurperClass,透過IoC來調用App裏的Subclass 。IoC機制的控制權在於Superclass。

 

[#268]#IT架構設計思惟# 應用框架是平臺(Platform),它應該是通用性的、跨領域的服務(Service)。這是個迷思。各應用領域或雲服務都能藉由基類(Superclass)來提供API給應用程序。應用框架一般是層級(Layer)結構,底層框架是較通用的,上層框架則是特定領域的(Domain-Specific)。 新技術:http://t.cn/8FGlU1n

 

[#269]我百思不解:爲何軟件開發者,老是滿腦子想去好好Interview別產業的專家,而忘了想想如何讓別產業人員來Interview軟件專家呢? 可能由於孔明很聰明,因此劉備、關公等軍事專家都來Interview他;而軟件開發者都笨笨的,只好本身去找別人。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

 

[#270]#IT架構設計思惟# 我百思不解:爲何軟件開發者,老是滿腦子想去寫軟件表現動畫的藝術美感,而忘了想想如何將藝術設計和美學思惟應用於軟件設計呢? 想想,若是程序員有美感來衡量,又何須滿腦子依賴用戶體驗來評價本身呢?

 

[#271]#IT架構設計思惟# 我百思不解:爲何軟件開發者,老是滿腦子想把軟件技術應用到別的產業,而忘了想想可否從別的產業將其技術應用到軟件產業呢? 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

 

[#272]#IT架構設計思惟# 軟件思想<來自>於別產業,並不意味着軟件人員在編程時,也用心於運用別產業的技術,例如美學設計等。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

 

[#273]<<華人的抽象力>> 我發現華人的抽象能力很好、喜歡談<本質(Essence)>。可是,這可能也有陷阱。例如,<<第三智慧>>一書( http://t.cn/a0Av4q 裏說到,華人擅長獲得一個通用的結論,而非產生新的見解,沒法提供從哥白尼、貝多芬、尼采或愛迪生等極富創造力的做品所看到的新的<假設>與<變化> 。

 

[#274]Android並不十分開源(Open Source);但倒是十足開放(Open)。Android自己是開源,而基於Android平臺而開發的上層應用(AP)軟件和底層驅動(Driver)軟件是能夠不開源的。由於它對開源並<不堅持>,開源或不開源隨你的意願,因此十足開放。

 

[#275]Android架構中有一個HAL(硬件抽象層)用來放置驅動軟件(Driver)的重要邏輯部份。因爲驅動軟件會透露出許多硬件的特殊創新功能和細節知識,許多硬件廠商不肯意讓其驅動軟件開源,HAL層裏的驅動軟件能夠不開源,正知足硬件廠需求,這是全球硬件廠大力支持Android的主因之一。

 

[#276]#IT架構設計思惟# How-to(辦法) = mapping from vision(目標) to reality(現實難題)。現實狀態會改變的,能夠不改變目標,但重複地進行mapping動做,就不斷產出不一樣的辦法;因而,窮則變how-to,就有機會變則通(找到方法)了。

 

[#277]#IT架構思惟# 媒體人每天吵着要:內容爲王。其實,內容爲王后或王妃,可能更幸福。換個觀點,才能找到更好的定位。事實上,在手機、電視機裏所看到的、所摸到的都是軟硬件,而不是內容。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278]華人彷佛有個特色:要先肯定可否達到目標,不能達到就不追求。尚未踏出第一步就一心一意要肯定是否能成功,這個動做叫作<釐清思路>;只要思路還沒釐清,就稱爲<不現實>或<不靠譜>。相對地,洋人彷佛喜歡像小孩子在公園裏抓蝴蝶通常,邊跑邊作決策,甚至享受意外驚喜;洋人偏向於<量子思惟>。

 

[#279]若是你認爲軟件開發是創意的呈現的話,就不能過分依賴數學運算和邏輯分析。由於專司邏輯推理的左腦清醒時會壓抑右腦的創意。一我的身心進入似睡似醒的狀態時,腦海裏出現一種電波叫做<西託波>。這種狀態最容易激發出靈感。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提過<三上>說:創意靈感最容易在立刻、廁上和枕上產生出來。

 

[#280]逆向推理:必定要達成目標,從目標往回尋覓方法和途徑。例如,劉邦赴鴻門宴是不得不去。張良的逆向推理替劉邦解危了。孔明的空城計也是<不得不>的處境,他的逆向思惟替他解危了。華人喜歡<釐清思路>,評估要不要邁向目標,不強求;反之,韓國人強調設<計>,逆向思惟多了,讓人感受有點不擇手段了。

 

[#281]#IT架構思惟# 一位出色的設計師或架構師,必須經常面對"不得不"的情境來激發本身潛能 。若是成功了,設計師信心提高了,更敢面對"不得不"情境,因而設計師的級別也提生了。在客戶的需求範圍內,進行適度設計、循序漸進開發,就不須要設計師,也沒法造就出色的設計師,只能世世代代當別人的長工了。

 

[#282]#IT架構設計思惟# 我一直對設計(Design)解釋爲:從<假設>到<可實現計劃>尋覓過程。有些人並不認同。然而在<<創意內心學>>書裏寫到:英文的design其語源爲拉丁語中的designare,其涵意爲:用記號表達計劃。日本人將design翻譯爲圖案,其<案>字就含有計劃之意。因此我認爲<隆中對>是孔明的絕佳設計品。

 

[#283]設計是從<假設>(Hypotheses)出發的;設計不是從客戶需求出發的。例如,空城計是孔明的好設計做品,出於假設而非客戶需求;再如萬里長城也是出於假設(設計師主動設想關內居民對安居樂業的期盼),而非出於客戶提出的需求。那麼Requirements-based開發方法可能阻礙架構師的成長、妨礙產業的發展。

 

[#284]<不去本身思考和判斷,就是把本身的腦殼交給別人,認別人幫你看管。> ~~ 摘自<<猶太商人羊皮卷>>。以此類推,軟件開發人員也須要積極思考本身的設計、判斷業主的需求。

 

[#285]#IT架構設計思惟# 分析(analysis)偏重<分>;設計偏重<合>(synthesis)。分析偏於科學,從whole到parts;組合偏於藝術,從parts到whole。兩種互補的角度和途徑。

 

[#286]需求(Requirements)來自Require這個字,它意味着非具有不可、有強制性的。例如,學校裏的<必修課>就是。你們都知道,若是學校的一個學程裏只提供必修課的話,必定很無趣又無奈。因此一般會<設計>一些選修課來吸引學生。同理,軟件開發愈是面向需求,愈讓人以爲俗而無奈;反之愈面向設計,愈引人入勝。

 

[#287]#IT架構思惟# 聚焦於業主需求,一般心裏含有消除風險的企圖;這樣的企圖經常致使不合理和無限的風險,甚至災難。成功的架構師必須讓企業或產品有承擔更大風險的能力(而不是下降風險);由於有風險纔有利潤,能承擔更大風險,才能賺更多錢。新潮技術:http://t.cn/8FGlU1n

 

[#288]#IT架構設計思惟# 美國哲學家羅迪(Richard Rorty)說:<好生活(good life)的標準就是慾望的實現、自個人擴張;以及追求新感性和新品位、探索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我則認爲:當今IT產業的<軟硬整合>工程就是把本身生活變成藝術品的心靈工程。

 

[#289]#IT架構設計思惟# 軟件開發可分爲兩派:1. 需求至上,以服務用戶爲目的,知足用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渴望用戶掌聲。2. 設計至上。以得到競爭主導權爲目的,取得市場話語權,激發用戶品味,引領時尚。

 

[#290]在服裝時尚方面,毎一個設計都是競爭時尚主導權的關鍵所在。在軟件產品方面,毎一個架構設計也都是競爭市場主導權的關鍵所在。例如,Android設計了HAL驅動框架,拉攏衆多硬件廠,也壓低了Linux基金會在驅動層的主導權。

 

[#291]#IT架構設計思惟# 用戶體驗優劣不必定是市場競爭力的評估標準。得到客戶大量掌聲的產品,並不意味着它擁有市場競爭主導權。例如,來自用戶熱烈掌聲、並不意味着小米手機能成功;如何<軟硬整合>來取得市場競爭主導權,壓制華爲的硬件和騰訊的軟件服務,纔是贏家之道。

 

[#292]#IT架構思惟# 思維方法許多來自家庭和學校教育,也就是受到文化的影響很是大。例如,華人擅長抽象、喜歡抓本質、流行正向推理、習慣模擬思惟。

 

[#293]#IT架構思惟# 人的成長過程當中,思惟方法已經存在於心靈裏;人們應該保持既有思惟,又能跳脫它的束縛去接納新思惟方法,乃是努力之方向。新潮技術:http://t.cn/8FGlU1n 

 

[#294]#IT架構思惟# 假設有兩種:Hypothesis 和Assumption。前者是天馬行空的假想,不須依據、來源或理由。不管系統架構規劃或企業策略規劃,都是基於這種假想,而不依賴分析。新潮技術:http://t.cn/8FbhmdDn

 

[#295]#IT架構思惟# 通常的架構設計過程是:假想 --> 設計 --> 分析 --> 實證。 不要問:如何得出假想。這樣問,它不是假想了。假想來自心裏深處,在外觀上,是無中生有的。需求是用來分析的,分析後給定最初的假設,而後證實它對或者不對。這個最初的假設就是架構吧。新潮技術:http://t.cn/8FGlU1n

 

[#296]#IT架構思惟# 開發者夢想着單一途徑去實踐,被迫從事實分析中去尋覓它。當遭遇較爲複雜而不肯定的情境時,經常一籌莫展。爲了幫開發者尋覓一條最佳的途徑,架構師從衆多<假想>的可能途徑中,創建問題<架構>,基於架構而引導<分析>事實,進行實證。架構師與開發者思惟互補。http://t.cn/8FbhmdD

 

[#297]#IT架構設計# 架構<設計>不是要去實現<需求>。需求是善變、市場主導權之競爭也每每如流水般不可測;也就是由於它的不可測性,因此咱們須要優越的架構設計。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298]#IT架構設計# 軟件開發常見的迷思是:從需求出發試圖尋覓一條快捷方式可走;但忘了從設計出發卻有多條路徑供你選擇。新潮技術:http://t.cn/8Fo3z3r

 

[#299]美國迪斯尼樂園的老闆-- 迪斯尼一輩子的生活信條是:讓本身大膽想象,讓別人快樂消費。華人喜歡釐清思路,卻無心中侷限了本身的想象空間。從華人看來,洋人不現實、不靠譜。

 

[#300]#IT架構設計# 軟件系統(需求)分析的常見挑戰是:需求信息是一種Stream,隨着時間逐漸涌現出來,而不是在特定時刻能徹底得到的。所以在開發過程當中,都是在不完整的需求信息下作決策;目前決策和行動的將來性就極爲關鍵。架構設計其實並不聚焦於明天的決策或行動;而是今天決策和行動的將來性。

  

歡迎訪問 =>高老師的ADT技術論壇

高煥堂:MISOO(大數據.大思考)聯盟.臺北中心和東京(日本)分社.總教練 

ee                                                                                 ee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