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er pool其實就是線程池thread pool。對於go來講,直接使用的是goroutine而非線程,不過這裏仍然以線程來解釋線程池。git
在線程池模型中,有2個隊列一個池子:任務隊列、已完成任務隊列和線程池。其中已完成任務隊列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依據實際需求而定。安全
只要有任務進來,就會放進任務隊列中。只要線程執行完了一個任務,就將任務放進已完成任務隊列,有時候還會將任務的處理結果也放進已完成隊列中。函數
worker pool中包含了一堆的線程(worker,對go而言每一個worker就是一個goroutine),這些線程嗷嗷待哺,等待着爲它們分配任務,或者本身去任務隊列中取任務。取得任務後更新任務隊列,而後執行任務,並將執行完成的任務放進已完成隊列。性能
下圖來自wiki:測試
在Go中有兩種方式能夠實現工做池:傳統的互斥鎖、channel。線程
假設Go中的任務的定義形式爲:指針
type Task struct { ... }
每次有任務進來時,都將任務放在任務隊列中。code
使用傳統的互斥鎖方式實現,任務隊列的定義結構大概以下:blog
type Queue struct{ M sync.Mutex Tasks []Task }
而後在執行任務的函數中加上Lock()和Unlock()。例如:隊列
func Worker(queue *Queue) { for { // Lock()和Unlock()之間的是critical section queue.M.Lock() // 取出任務 task := queue.Tasks[0] // 更新任務隊列 queue.Tasks = queue.Tasks[1:] queue.M.Unlock() // 在此goroutine中執行任務 process(task) } }
假如在線程池中激活了100個goroutine來執行Worker()。Lock()和Unlock()保證了在同一時間點只能有一個goroutine取得任務並隨之更新任務列表,取任務和更新任務隊列都是critical section中的代碼,它們是具備原子性。而後這個goroutine能夠執行本身取得的任務。於此同時,其它goroutine能夠爭奪互斥鎖,只要爭搶到互斥鎖,就能夠取得任務並更新任務列表。當某個goroutine執行完process(task),它將由於for循環再次參與互斥鎖的爭搶。
上面只是給出了一點主要的代碼段,要實現完整的線程池,還有不少額外的代碼。
經過互斥鎖,上面的一切操做都是線程安全的。但問題在於加鎖/解鎖的機制比較重量級,當worker(即goroutine)的數量足夠多,鎖機制的實現將出現瓶頸。
在Go中,也能用buffered channel實現工做池。
示例代碼很長,因此這裏先拆分解釋每一部分,最後給出完整的代碼段。
在下面的示例中,每一個worker的工做都是計算每一個數值的位數相加之和。例如給定一個數值234,worker則計算2+3+4=9
。這裏交給worker的數值是隨機生成的[0,999)範圍內的數值。
這個示例有幾個核心功能須要先解釋,也是經過channel實現線程池的通常功能:
首先,建立Task和Result兩個結構,並建立它們的通道:
type Task struct { ID int randnum int } type Result struct { task Task result int } var tasks = make(chan Task, 10) var results = make(chan Result, 10)
這裏,每一個Task都有本身的ID,以及該任務將要被worker計算的隨機數。每一個Result都包含了worker的計算結果result以及這個結果對應的task,這樣從Result中就能夠取出任務信息以及計算結果。
另外,兩個通道都是buffered channel,容量都是10。每一個worker都會監聽tasks通道,並取出其中的任務進行計算,而後將計算結果和任務自身放進results通道中。
而後是計算位數之和的函數process(),它將做爲worker的工做任務之一。
func process(num int) int { sum := 0 for num != 0 { digit := num % 10 sum += digit num /= 10 } time.Sleep(2 * time.Second) return sum }
這個計算過程其實很簡單,但隨後還睡眠了2秒,用來僞裝執行一個計算任務是須要一點時間的。
而後是worker(),它監聽tasks通道並取出任務進行計算,並將結果放進results通道。
func worker(wg *WaitGroup){ defer wg.Done() for task := range tasks { result := Result{task, process(task.randnum)} results <- result } }
上面的代碼很容易理解,只要tasks channel不關閉,就會一直監聽該channel。須要注意的是,該函數使用指針類型的*WaitGroup
做爲參數,不能直接使用值類型的WaitGroup
做爲參數,這樣會使得每一個worker都有一個本身的WaitGroup。
而後是建立工做池的函數createWorkerPool(),它有一個數值參數,表示要建立多少個worker。
func createWorkerPool(numOfWorkers int) { var wg sync.WaitGroup for i := 0; i < numOfWorkers; i++ { wg.Add(1) go worker(&wg) } wg.Wait() close(results) }
建立工做池時,首先建立一個WaitGroup的值wg,這個wg被工做池中的全部goroutine共享,每建立一個goroutine都wg.Add(1)。建立完全部的goroutine後等待全部的groutine都執行完它們的任務,只要有一個任務尚未執行完,這個函數就會被Wait()阻塞。當全部任務都執行完成後,關閉results通道,由於沒有結果再須要向該通道寫了。
固然,這裏是否須要關閉results通道,是由稍後的range迭代這個通道決定的,不關閉這個通道會一直阻塞range,最終致使死鎖。
工做池部分已經完成了。如今須要使用allocate()函數分配任務:生成一大堆的隨機數,而後將Task放進tasks通道。該函數有一個表明建立任務數量的數值參數:
func allocate(numOfTasks int) { for i := 0; i < numOfTasks; i++ { randnum := rand.Intn(999) task := Task{i, randnum} tasks <- task } close(tasks) }
注意,最後須要關閉tasks通道,由於全部任務都分配完以後,沒有任務再須要分配。固然,這裏之因此須要關閉tasks通道,是由於worker()中使用了range迭代tasks通道,若是不關閉這個通道,worker將在取完全部任務後一直阻塞,最終致使死鎖。
再接着的是取出results通道中的結果進行輸出,函數名爲getResult():
func getResult(done chan bool) { for result := range results { fmt.Printf("Task id %d, randnum %d , sum %d\n", result.task.id, result.task.randnum, result.result) } done <- true }
getResult()中使用了一個done參數,這個參數是一個信號通道,用來表示results中的全部結果都取出來並處理完成了,這個通道不必定要用bool類型,任何類型皆可,它不用來傳數據,僅用來返回可讀,因此上面直接close(done)的效果也同樣。經過下面的main()函數,就能理解done信號通道的做用。
最後還差main()函數:
func main() { // 記錄起始終止時間,用來測試完成全部任務耗費時長 startTime := time.Now() numOfWorkers := 20 numOfTasks := 100 // 建立任務到任務隊列中 go allocate(numOfTasks) // 建立工做池 go createWorkerPool(numOfWorkers) // 取得結果 var done = make(chan bool) go getResult(done) // 若是results中還有數據,將阻塞在此 // 直到發送了信號給done通道 <- done endTime := time.Now() diff := endTime.Sub(startTime) fmt.Println("total time taken ", diff.Seconds(), "seconds") }
上面分配了20個worker,這20個worker總共須要處理的任務數量爲100。但注意,不管是tasks仍是results通道,容量都是10,意味着任務隊列最長只能是10個任務。
下面是完整的代碼段: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math/rand" "sync" "time" ) type Task struct { id int randnum int } type Result struct { task Task result int } var tasks = make(chan Task, 10) var results = make(chan Result, 10) func process(num int) int { sum := 0 for num != 0 { digit := num % 10 sum += digit num /= 10 } time.Sleep(2 * time.Second) return sum } func worker(wg *sync.WaitGroup) { defer wg.Done() for task := range tasks { result := Result{task, process(task.randnum)} results <- result } } func createWorkerPool(numOfWorkers int) { var wg sync.WaitGroup for i := 0; i < numOfWorkers; i++ { wg.Add(1) go worker(&wg) } wg.Wait() close(results) } func allocate(numOfTasks int) { for i := 0; i < numOfTasks; i++ { randnum := rand.Intn(999) task := Task{i, randnum} tasks <- task } close(tasks) } func getResult(done chan bool) { for result := range results { fmt.Printf("Task id %d, randnum %d , sum %d\n", result.task.id, result.task.randnum, result.result) } done <- true } func main() { startTime := time.Now() numOfWorkers := 20 numOfTasks := 100 var done = make(chan bool) go getResult(done) go allocate(numOfTasks) go createWorkerPool(numOfWorkers) // 必須在allocate()和getResult()以後建立工做池 <-done endTime := time.Now() diff := endTime.Sub(startTime) fmt.Println("total time taken ", diff.Seconds(), "seconds") }
執行結果:
Task id 19, randnum 914 , sum 14 Task id 9, randnum 150 , sum 6 Task id 15, randnum 215 , sum 8 ............ Task id 97, randnum 315 , sum 9 Task id 99, randnum 641 , sum 11 total time taken 10.0174705 seconds
總共花費10秒。
能夠試着將任務數量、worker數量修改修改,看看它們的性能比例狀況。例如,將worker數量設置爲99,將須要4秒,將worker數量設置爲10,將須要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