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TIME_WAIT和CLOSE_WAIT詳解和解決辦法

 

來自:http://blog.csdn.net/shootyou/article/details/6622226html

 

昨天解決了一個HttpClient調用錯誤致使的服務器異常,具體過程以下:linux

http://blog.csdn.net/shootyou/article/details/6615051程序員

裏頭的分析過程有提到,經過查看服務器網絡狀態檢測到服務器有大量的CLOSE_WAIT的狀態。web

 

在服務器的平常維護過程當中,會常常用到下面的命令:算法

  1. netstat -n | awk '/^tcp/ {++S[$NF]} END {for(a in S) print a, S[a]}'    

它會顯示例以下面的信息:express

TIME_WAIT 814
CLOSE_WAIT 1
FIN_WAIT1 1
ESTABLISHED 634
SYN_RECV 2
LAST_ACK 1apache

經常使用的三個狀態是:ESTABLISHED 表示正在通訊,TIME_WAIT 表示主動關閉,CLOSE_WAIT 表示被動關閉。windows

 

具體每種狀態什麼意思,其實無需多說,看看下面這種圖就明白了,注意這裏提到的服務器應該是業務請求接受處理的一方:tomcat

 

這麼多狀態不用都記住,只要瞭解到我上面提到的最多見的三種狀態的意義就能夠了。通常不到萬不得已的狀況也不會去查看網絡狀態,若是服務器出了異常,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下面兩種狀況:服務器

1.服務器保持了大量TIME_WAIT狀態

2.服務器保持了大量CLOSE_WAIT狀態

由於linux分配給一個用戶的文件句柄是有限的(能夠參考:http://blog.csdn.net/shootyou/article/details/6579139),而TIME_WAIT和CLOSE_WAIT兩種狀態若是一直被保持,那麼意味着對應數目的通道就一直被佔着,並且是「佔着茅坑不使勁」,一旦達到句柄數上限,新的請求就沒法被處理了,接着就是大量Too Many Open Files異常,tomcat崩潰。。。

下 面來討論下這兩種狀況的處理方法,網上有不少資料把這兩種狀況的處理方法混爲一談,覺得優化系統內核參數就能夠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不恰當的,優化系統內核參 數解決TIME_WAIT可能很容易,可是應對CLOSE_WAIT的狀況仍是須要從程序自己出發。如今來分別說說這兩種狀況的處理方法:

 

1.服務器保持了大量TIME_WAIT狀態

這種狀況比較常見,一些爬蟲服務器或者WEB服務器(若是網管在安裝的時候沒有作內核參數優化的話)上常常會遇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麼產生的呢?

從 上面的示意圖能夠看得出來,TIME_WAIT是主動關閉鏈接的一方保持的狀態,對於爬蟲服務器來講他自己就是「客戶端」,在完成一個爬取任務以後,他就 會發起主動關閉鏈接,從而進入TIME_WAIT的狀態,而後在保持這個狀態2MSL(max segment lifetime)時間以後,完全關閉回收資源。爲何要這麼作?明明就已經主動關閉鏈接了爲啥還要保持資源一段時間呢?這個是TCP/IP的設計者規定 的,主要出於如下兩個方面的考慮:

1.防止上一次鏈接中的包,迷路後從新出現,影響新鏈接(通過2MSL,上一次鏈接中全部的重複包都會消失)
2. 可靠的關閉TCP鏈接。在主動關閉方發送的最後一個 ack(fin) ,有可能丟失,這時被動方會從新發fin, 若是這時主動方處於 CLOSED 狀態 ,就會響應 rst 而不是 ack。因此主動方要處於 TIME_WAIT 狀態,而不能是 CLOSED 。另外這麼設計TIME_WAIT 會定時的回收資源,並不會佔用很大資源的,除非短期內接受大量請求或者受到攻擊。

關於MSL引用下面一段話:

  1. MSL 為 一個 TCP Segment (某一塊 TCP 網路封包) 從來源送到目的之間可續存的時間 (也就是一個網路封包在網路上傳輸時能存活的時間),由 於 RFC 793 TCP 傳輸協定是在 1981 年定義的,當時的網路速度不像現在的網際網路那樣發達,你能夠想像你從瀏覽器輸入網址等到第一 個 byte 出現要等 4 分鐘嗎?在現在的網路環境下幾乎不可能有這種事情發生,所以我們大可將 TIME_WAIT 狀態的續存時間大幅調低,好 讓 連線埠 (Ports) 能更快空出來給其餘連線使用。  

再引用網絡資源的一段話:

  1. 值 得一說的是,對於基於TCP的HTTP協議,關閉TCP鏈接的是Server端,這樣,Server端會進入TIME_WAIT狀態,可 想而知,對於訪 問量大的Web Server,會存在大量的TIME_WAIT狀態,假如server一秒鐘接收1000個請求,那麼就會積壓 240*1000=240,000個 TIME_WAIT的記錄,維護這些狀態給Server帶來負擔。固然現代操做系統都會用快速的查找算法來管理這些 TIME_WAIT,因此對於新的 TCP鏈接請求,判斷是否hit中一個TIME_WAIT不會太費時間,可是有這麼多狀態要維護老是很差。  
  2. HTTP協議1.1版規定default行爲是Keep-Alive,也就是會重用TCP鏈接傳輸多個 request/response,一個主要緣由就是發現了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HTTP的交互跟上面畫的那個圖是不同的,關閉鏈接的不是客戶端,而是服務器,因此web服務器也是會出現大量的TIME_WAIT的狀況的。
 
如今來講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
 
解決思路很簡單,就是讓服務器可以快速回收和重用那些TIME_WAIT的資源。
 
下面來看一下咱們網管對/etc/sysctl.conf文件的修改:
  1. #對於一個新建鏈接,內核要發送多少個 SYN 鏈接請求才決定放棄,不該該大於255,默認值是5,對應於180秒左右時間   
  2. net.ipv4.tcp_syn_retries=2  
  3.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2  
  4. #表示當keepalive起用的時候,TCP發送keepalive消息的頻度。缺省是2小時,改成300秒  
  5.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1200  
  6. net.ipv4.tcp_orphan_retries=3  
  7. #表示若是套接字由本端要求關閉,這個參數決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狀態的時間  
  8. net.ipv4.tcp_fin_timeout=30    
  9. #表示SYN隊列的長度,默認爲1024,加大隊列長度爲8192,能夠容納更多等待鏈接的網絡鏈接數。  
  10.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4096  
  11. #表示開啓SYN Cookies。當出現SYN等待隊列溢出時,啓用cookies來處理,可防範少許SYN攻擊,默認爲0,表示關閉  
  12.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13.   
  14. #表示開啓重用。容許將TIME-WAIT sockets從新用於新的TCP鏈接,默認爲0,表示關閉  
  15. net.ipv4.tcp_tw_reuse = 1  
  16. #表示開啓TCP鏈接中TIME-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默認爲0,表示關閉  
  17.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18.   
  19. ##減小超時前的探測次數   
  20.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5   
  21. ##優化網絡設備接收隊列   
  22.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3000   
  1.   
修改完以後執行/sbin/sysctl -p讓參數生效。
 
這裏頭主要注意到的是net.ipv4.tcp_tw_reuse
net.ipv4.tcp_tw_recycle
net.ipv4.tcp_fin_timeout
net.ipv4.tcp_keepalive_*
這幾個參數。
 
net.ipv4.tcp_tw_reuse和net.ipv4.tcp_tw_recycle的開啓都是爲了回收處於TIME_WAIT狀態的資源。
net.ipv4.tcp_fin_timeout這個時間能夠減小在異常狀況下服務器從FIN-WAIT-2轉到TIME_WAIT的時間。
net.ipv4.tcp_keepalive_*一系列參數,是用來設置服務器檢測鏈接存活的相關配置。
 
2.服務器保持了大量CLOSE_WAIT狀態
休息一下,喘口氣,一開始只是打算說說TIME_WAIT和CLOSE_WAIT的區別,沒想到越挖越深,這也是寫博客總結的好處,總能夠有意外的收穫。
 
TIME_WAIT狀態能夠經過優化服務器參數獲得解決,由於發生TIME_WAIT的狀況是服務器本身可控的,要麼就是對方鏈接的異常,要麼就是本身沒有迅速回收資源,總之不是因爲本身程序錯誤致使的。
但 是CLOSE_WAIT就不同了,從上面的圖能夠看出來,若是一直保持在CLOSE_WAIT狀態,那麼只有一種狀況,就是在對方關閉鏈接以後服務器程 序本身沒有進一步發出ack信號。換句話說,就是在對方鏈接關閉以後,程序裏沒有檢測到,或者程序壓根就忘記了這個時候須要關閉鏈接,因而這個資源就一直 被程序佔着。我的以爲這種狀況,經過服務器內核參數也沒辦法解決,服務器對於程序搶佔的資源沒有主動回收的權利,除非終止程序運行。
 
若是你使用的是HttpClient而且你遇到了大量CLOSE_WAIT的狀況,那麼這篇日誌也許對你有用: http://blog.csdn.net/shootyou/article/details/6615051
在那邊日誌裏頭我舉了個場景,來講明CLOSE_WAIT和TIME_WAIT的區別,這裏從新描述一下:
服 務器A是一臺爬蟲服務器,它使用簡單的HttpClient去請求資源服務器B上面的apache獲取文件資源,正常狀況下,若是請求成功,那麼在抓取完 資源後,服務器A會主動發出關閉鏈接的請求,這個時候就是主動關閉鏈接,服務器A的鏈接狀態咱們能夠看到是TIME_WAIT。若是一旦發生異常呢?假設 請求的資源服務器B上並不存在,那麼這個時候就會由服務器B發出關閉鏈接的請求,服務器A就是被動的關閉了鏈接,若是服務器A被動關閉鏈接以後程序員忘了 讓HttpClient釋放鏈接,那就會形成CLOSE_WAIT的狀態了。
 
因此若是將大量CLOSE_WAIT的解決辦法總結爲一句話那就是:查代碼。由於問題出在服務器程序裏頭啊。
 
參考資料:
1.windows下的TIME_WAIT的處理能夠參加這位大俠的日誌: http://blog.miniasp.com/post/2010/11/17/How-to-deal-with-TIME_WAIT-problem-under-Windows.aspx
3.各類內核參數的含義: http://haka.sharera.com/blog/BlogTopic/32309.htm
4.linux服務器歷險之sysctl優化linux網絡: http://blog.csdn.net/chinalinuxzend/article/details/1792184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