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篇:7)設計積累:標準和文件

本章目的:明確結構設計積累的目標和流程,這就是一個設計師的經驗所在。
 

1.積累在現有設計中預防控制中的體現

1.1 設計和材料標準(內部和外部)

• Design and Material standards (internal and external);
這類資料以下圖所示。
標準是國家、行業、公司共同認可的文件,其通過嚴格審覈的,天然是第一等的資料。
咱們在作設計時候,最好全部的結構特徵時都能找到對應的標準。

1.2 文件-從類似設計中學到的最佳實踐、經驗教訓等的記錄

• Documentation – records of best practices, lessons learned, etc.from similar designs。
這類資料以下圖所示:
文Documentation件就表面上可靠程度而言達不如標準,但緣由倒是多樣的,如:
①時代發展速度過快,其文件沒來得及過標準申請。
②出於技術保密的考慮,不肯作標準申請。
因此實際上某些文件的參考價值倒是遠勝於標準的!
標準和文件(standards 和Documentation)是就是經驗的昇華,是能夠做爲現有設計的書面依據。(頭口上的經驗卻經常不能)
若再加上標杆分析研究Benchmarking studies,就構成了DFMEA預防控制最經常使用的三種手段。
標杆研究通常屬於進入公司後,肯定項目纔會進行的事情,但上有的兩種資料倒是平時一點一滴須要作好的事情,不管對一個公司或我的。
其實平時所評價一個工程師的經驗,也無非是指這兩種資料積累與運用罷了。

1.3 成熟的圖紙

一張圖紙從開始繪製到能運用到大量生產(爬坡成功的那種),其實是要經歷過不少次修正的。哪怕一個很是有經驗的工程師,也不敢說本身能一次性繪製出不錯的圖紙。
像是做者也經歷過好幾回從零開始設計產品了,破有感觸。
一張成熟的圖紙,實際上能夠幫助工程師和公司少走很多的彎路,也能夠從這張圖紙上獲得很多製造的答案。
固然,這也是爲何全部的機械公司,都會對自家的圖紙這麼保密,別家的圖紙這麼覬覦的緣由。
雖然從做者的角度來看,須要一些公共的可參考圖紙,才能很好的促進機械設計的發展。就像githup上的代碼同樣。

2.設計積累的流程

1)收集;
2)分類;
3)系統化;
4)運用。
這是做者簡單整理的,可作一些參考。

2.1 收集

收集的話必定要有意識的關注收集的來源,如:
1)網絡的QQ羣與專業的論壇
好的羣與論壇裏都會按期分享一些資料,可能是本着讓你們共同提升的理念,畢竟機械是一個很難提高的行業。
2)技術博客
這一點真的是IT行業作的好,做者也有意識的去找一些機械的技術博客網站,但也只找到了一些新浪和一些我的網站的博客資料,而且不成系統。
感受可能出於行業限制,機械行業的大牛們會去寫書,但不會去寫博客。
這方面的資料算是一個行業的基礎環境,如同土壤通常。而寫技術博客對於本身,對於機械行業的同胞,都是頗有提升做用的(這點做者有些體會,特別對於知識的完善與梳理一塊)。但願看到的同行業者,也能去寫一寫,哪怕寫的很差。
3)圖書館
11年的時候,一位老工程師還帶做者去圖書館找資料的,但如今的話算了,圖書館只能算是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吧,我的蠻喜歡的。
4)付費資料
付費資料的價值很難定義,如果一我的持有的全套資料,通常反而價值不大,由於並無通過梳理,只是單純的量比較大而已,做者不建議購買。其餘網上論一二份算錢的付費資料視狀況而定。
關鍵看有沒有作到系統化或資料對現有狀況的幫助吧。
付費資料是現下的一個風口,好一點的如網絡培訓班也算。
5)免費的網絡資料
谷歌,度娘搜索。
6)平臺資料
有人說平臺不是本事,但做者肯定這種傢伙必定在胡說,天時地利何時不是本事了。一個好的平臺(公司和行業),能夠免費獲得不少系統資料,甚至不用刻意去收集,而且能運用自如。、
若是從業者肯定本身是在一個好的平臺,去努力收集吧,必定會收穫多多。反之,如果技術傳承一張白紙,就能夠考慮跳槽了(說的過度了,但只有臺電腦的公司真的比較糟糕)。

2.2 分類

不是說資料有了就能夠了,爲了將其能有效的運用,分類是第一步要作的事情。我的的全套資料不值錢,一般由於是這個緣由,只是混雜在一塊兒或是簡單的分類。
分類的評價標準是:有系統歸類和運用方式,資料完善不缺失。
同時,注重資料的更新換代。

2.3 系統化

系統化,指採用必定的方式,對已經制定頒佈的規範性文件或者流程進行歸類、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來做有系統的排列,以便於使用的活動。
每一個人都有一兩份重要的資料,但這並不能對一位工程師有本質的提升。只有搭建完善的Know-how體系,系統化所擁有的標準文檔,才能將一位菜鳥提升到工程師的高度。
設計師能夠從零開始,明確一個產品結構設計的各個環節,將資料對應歸檔並完善到最小一步,最後搭建出本身的Know-how體系。

2.4 運用

1)手動查找
依據工程師的經驗去查找,這是最經常使用倒是最落後的手段。
//《機械設計手冊》如今已是第六版了,其知識的收集和分類的都是很是的完整的,可是系統化和運用卻有明顯的欠缺。這本書仍是停留在被動讓人出問題查找,而不是主動輔助設計的階段。
2)系統化查找
首先明確本身的系統搭建的不錯,在對應本身所處的階段,查找相應的資料。
3)軟件幫助查詢
這實際上是做者最但願作的,在學習編程的途中,做爲一個機械工程師感覺頗多的是,其編程軟件對程序設計的幫助。一些編程軟件經常將資料編入編程軟件的底層,只要程序員去編寫,即可以自動獲取對應的資料,甚至連防錯和排版均可以一鍵完成,強大到讓一個機械工程師羨慕嫉妒恨啊。
下圖是做者在前端軟件敲了一個字的結果,想固然,軟件工做者不會把代碼一個字不錯的都記錄下來。
而在機械設計軟件主流3d設計軟件中,是遠遠達不到這種水準,至於AutoCad之類的2d軟件就更沒有了。
但對於機械行業的從業者而言,自身並不能作二次開發之類的功能,而能開發這些功能的人並不會有意識的去開發它,這是一個瓶頸。
因此就將來而言,機械行業工程師掌握必定的編程能力,能對應開發一些小程序幫助本身,至關於給了本身一些buff,絕對是一條強化之路。

3.後記

最後寄一言:博學而知,善用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