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裏的一段,談理想的部分,後來感受太扯,刪掉了,博客貼出,呃,這種算「導演剪輯版」?ide
咱們活着是爲了什麼?工具
在一個團隊管理的分享上,我聽到一位VP分析這個問題,他說這個世界上的人,不管按種族、年齡、性別等等劃分,都不是本質的,最本質的劃分應該是按照「爲何而活」,分爲四種人。spa
第一種人爲別人活,這是社會的主體人羣,他們善變,有「工具性」,好比大多數給別人打工的職場人士; orm
第二種人爲本身活,他們是社會的脊樑,很穩定,很獨立,具備批判性; ci
第三種人爲信仰活,這類人是改變世界的領袖,這種人多是宗教的領袖,最近接神; 博客
第四種人爲真理活,這類人活着就是爲了探究世界的真相,其餘一切都不重要,屬於極少數,很典型的就是藉助邪惡勢力完成研究的科學家。 產品
任何一個偉大的團隊,擴大到任何一個組織,單由一種人組成一定不能長久,偉大的組織必定是各類人都有,按照合理的比例分配,好比商界的麥肯錫、政界的某某Party、宗教領域的基督教。it
引用over。ast
狗尾續貂一番,我以爲任何一我的其實也都是四種人的混合體,若是隻有某一種特質很難活得開心,與組織不一樣的是,咱們幾乎不能改變本身業已造成的四種特質的比例,因此只能問問本身,到底哪種特質更多,而對於一個產品經理來講,爲本身、爲信仰的特質顯得尤其重要。class
因此,公司的願景、老闆的理想,家人的指望,這些都不能直接拿過來看成本身的理想,而是要想一番,本身要什麼,信仰什麼,也許最終的答案就是公司想作的那件事、或者家人幸福,但能有這個思考的過程,咱們就是更少的「爲別人活」,更多的「爲本身活」、「爲信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