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新浪架構師:Java工程師的職業規劃如何作?

引言程序員

經歷了2018年底的陣痛,你們都積攢着一股暗勁蠢蠢欲動。
3月初即將迎來2019年互聯網行業換工做的大潮,技術工程師的升級換位對於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講無疑是命脈般的存在——技術強則公司強!

如何作一個搶手的技術工程師呢? 循序漸進99六、完成項目、清理Bug、儲備技能,這些就夠了嗎?
我邀請到新浪資深架構師張雷,相信他數十年經驗也許能給正在找工做的你一些啓發。面試

嘉賓介紹
張雷,2013年加入新浪微博,做爲核心技術成員參與了微博服務化、混合雲等多個重點項目,是Weibo開源RPC框架Motan的技術負責人,同時也負責Weibo的Service Mesh方案的研發與推廣, 專一於高可用架構及服務中間件開發方向,主要技術棧是Java、Golang。架構

同時,他也是新浪微博平臺的技術評審官,負責對新員工的轉正評審工做,對技術人才的選拔及考覈很有心得。小到大學校招,再到工做2-3年的研發工程師,再到資深系統架構師都常常須要他把關面試。框架

如下爲專訪內容整理學習


北城碼農:您面試過不少候選人,平時也常常幫助工程師同事答疑解惑,他們通常都會向您請教哪些問題呢?

張雷:一些工做時間較短的同事會找我諮詢一些求職和工做相關的問題,遇到的比較多的有3類:大數據

■第一類:面試總失敗,找不到合適的工做怎麼辦?職業規劃

不少面試的失敗,不是由於技術能力不行,而是給出的回答並非面試官想要的。面試是有目的性的考察,一樣也須要有目的性的進行準備,知招拆招。這就須要你對這個公司總體的業務、還有你面試的業務有很深的瞭解,同時也須要針對我的以前的工做經歷,進行相應的匹配,給出面試官他想要的答案。(Tips:會說話很重要,也是大多數工程師欠缺的)架構設計

■第二類:沒有方向感,不知道本身應該如何提升本身怎麼辦?設計

不少剛參加工做的同事常常問這個。問題本質很簡單——如何由學校的被動學習,轉變成職場中的主動學習。htm

這裏有個小經驗,給本身準備一個Todo的列表,把工做中遇到的不瞭解的,感興趣的內容,先記錄在Todo列表中,有了空閒的時間,就從Todo列表中挑選一個跟目前工做方向最接近的,或者本身最感興趣的、或者是本身職業規劃中須要掌握的內容,進行學習。

■第三類:我這個工做任務沒什麼技術含量,我不肯意作,該怎麼辦?

其實一個技術人,不太可能上來就直接進行核心項目的核心業務開發,通常都會有一段磨合期。經過在小任務中的表現,來逐漸得到領導的承認,進而逐漸得到核心項目的研發機會。

另外,並非小的任務就沒有技術挑戰,若是能夠在任務場景中多一些思考,仍然能夠從中有所收穫。不能眼高手低,從一開始就糾結選什麼項目,每每容易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北城碼農:2013年的微博仍是個很是新穎的互聯網社交模式,在您本身的職業生涯中,有沒有遇到過當時以爲棘手的問題,是如何克服的呢?

張雷:我在微博工做了6年多時間,從一個普通程序員到技術專家,也經歷了不少變更。我認爲一個技術人的成長,始終面臨着這3個問題:

■問題一:面臨有挑戰的任務和項目

開發工程師有本身的OKR,通常都是循序漸進的完成本身的任務,但不免會臨時插入重要且緊急的需求,或者接到難度較高、頗有挑戰性、須要本身探索的任務,不少技術人無法平衡這種壓力,會把本身搞的很煩躁,甚至一怒之下衝動辭職。

我在微博也經歷了不少重要的項目,大小不一,但最難、印象最深的就是作一個跨語言服務化的項目,這個項目不是一個新業務的研發,而是一個須要配合不一樣語言體系,不一樣架構的業務的中間件方案研發。這個任務最大的困難就是業界沒有合適的方案進行參考,須要根據微博自身的需求、自身的業務特色,進行探索、研發、演進,一開始整個團隊都很難推進開展。

但很快咱們就進行了任務的拆分和細化,在這個項目中,咱們從最根本的業務需求出發,設計各類方案,快速試錯,逐漸演變成,與業界服務化最新趨勢Service Mesh思路不謀而合,咱們設計的Weibo Mesh成爲了Service Mesh方向上爲數很少的大規模應用方案之一。

困難就是機會,面對突如其來的任務和挑戰,合理的調整本身的心態,相信問題老是能夠解決的,將本身的模塊作到極致,也須要和團隊打好配合隨時補位。

■問題二:組織架構的變更

如今的互聯網節奏飛快,可能項目作了一段時間就被斃掉,在外人看來的高薪且穩定的技術人也要面臨裁人和轉崗的變更,2018年年末也看到了不少工程師被裁人的新聞。這種非主觀意願的變更,很容易讓人難以接受進而對本身能力產生質疑。

我也曾經歷過這種變更,當時加入到微博主要是負責支付相關的業務,後來由於組織調整和方向的變更,進行了調崗,當時的心態就比較波動,一是以爲業務不熟悉本身可能沒法開展工做,二是心理上有必定落差擔憂與人溝通變得複雜。

年輕的時候心態調整是很難的,不過我以爲失落確定是沒用的,積極的在找解決辦法。當時我快速瞭解新的工做,學習相關的領域知識,努力打造本身的技術品牌形象,也最終和這個團隊融入的很好,獲得了你們的承認。

經此調整,我發現工程師的立足根本永遠是技術能力,不管是熟悉的領域或是不熟悉的領域,都須要能快速適應。我以爲面對這種問題,最重要的是提高本身的技術能力,不要將技術能力與業務綁定,也不要自怨自艾沉迷在頹廢失落的情緒之中。

■問題三:機會的錯失和爭取

以前的兩點主要和平常工做相關,但整個技術人的職業生涯發展,都面臨着機會的錯失和爭取。我發現大部分技術人都深知要努力提高本身的技術,相信只要技術好就能走天下的理論。但升職加薪的機會來臨時,他們卻每每抓不住。這個機會多是一次職級調整的述職,也多是一次換工做的面試.....

我在剛畢業1年半的時候,錯失過一次人人網的入職機會,當時的人人網仍是鼎盛時期,是個金飯碗。面試失敗的緣由能夠歸結爲2點:

一、忽略了面試前基礎知識的複習,從投簡歷到面試只有一天時間,基本等同於裸面;

二、對面試的職位沒有提早溝通,面試到2面時,才發現不是本身喜歡的崗位,而後又調換了另一個部門的面試官,這兩個問題致使了最後的面試失敗。

後來我面試新浪微博時,吸收了失敗的經驗,進行了充足的準備。對面試的工做崗位也進行了詳細的瞭解,當時面試的支付相關的崗位,我還專門在簡歷中突出了本身的作過支付的相關經歷,順利拿到了Offer,從而爲本身以後的發展鋪好了路。


北城碼農:剛剛您提到了一些我的的經歷,您認爲一個技術工程師在工做中,或者晉升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呢?

張雷:每一個工程師在職業生涯中均可能會遇到一些迷茫和挑戰,例如職業生涯中的平臺期(技術沒有得到明顯提高)、職業的轉型期等。

在我看來,一個最大的挑戰是:不少工程師在工做時,沒有從業務角度進行思考,甚至有時僅盲目的按照研發任務進行開發,雖然工做量很大,但在晉升時實際收穫卻並不理想,本身內心也會委屈。

技術工程師的晉升,其實最主要的是看重工做成果。這種成果必定要由量變引起了質變,好比你爲了提升你們的開發效率,開發了一個公用平臺,節省了不少時間;或者你研發的東西,解決了公司的一個技術難點,這些比埋頭苦幹不計結果更有用。僅僅作常規的工做,很難讓別人看到你。要想成功晉級,我給你們4個建議:

一、從業務角度、產品角度思考問題,思考如何能在業務角度更好的爲公司產生價值
二、目的性要明確,隨時作好進度規劃
三、工做或階段性任務完成時,要及時作總結,既有助於發現不足往後進行改進,也有利於後續晉升答辯時提早準備內容
四、在工做中要儘可能樹立起自身的技術品牌。例如言出必行、技術問題排查與分享等


北城碼農:請您對0-5年經驗的技術開發工程師,分別給一些職場發展的建議吧!

張雷:對於不一樣工做經驗的技術人,工做的能力要求和我的的發展要求是不一樣的,我把它劃分紅3個階段:

大學生/應屆生

求職: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惟的培養最重要。實習經歷是很是重要的加分項,若是沒有實習經歷,能夠本身進行一些小項目的開發或閱讀經典框架的源碼。

職場:工做前一、2年切記心浮氣躁,先打好基礎,注意知識廣度的培養,保持對新技術的好奇心。

3年左右經驗

求職:基礎知識是重點考察對象,對於知識的瞭解深度、項目、架構的理解是很是重要的加分項。

職場:須要多一些主動思考,培養自我學習能力,要有意識的增強鍛鍊團隊協做、跨團隊溝通、項目設計等能力

5年左右經驗

求職:項目經歷的考察是重中之重,對問題的解決方案、架構設計都會有較高的要求

職場: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樹立起本身的技術品牌。要常常思考業務或項目中存在什麼樣的問題(不只僅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如何解決,解決後的收益是什麼。對於管理能力要進行有意識的增強

咱們應該在不一樣時期應該培養不一樣的能力,才能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更有底氣。


北城碼農:3月份確定是招聘的旺季,能夠給換工做的朋友一些求職建議嘛?

張雷:建議你們在面試前簡單對即將面試的公司業務和崗位職責作一些功課。有針對性的準備,才能事半功倍。臨時抱佛腳的成功概率確定是不高的,由於技術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多的是要堅持學習。

學習首先你要有個框架,就像書的目錄同樣,先梗概後細節,在本身的腦海裏創建一套知識體系,再一塊一塊的填滿。在如何爭取到好的機會這方面,我也將本身多年的面試經驗,梳理出成套的面試方法論,結合拉勾的面試大數據,造成體系化的Java面試課程,給你們共享一些面試的知識點和技巧。感興趣的夥伴能夠點擊查看點此跳轉了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