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 qiankun 的微前端最佳實踐(圖文並茂) - 應用間通訊篇

micro-app

你們好~前端

本文是基於 qiankun 的微前端最佳實踐系列文章之 應用間通訊篇,本文將分享在 qiankun 中如何進行應用間通訊。vue

在開始介紹 qiankun 的應用通訊以前,咱們須要先了解微前端架構如何劃分子應用。react

在微前端架構中,咱們應該按業務劃分出對應的子應用,而不是經過功能模塊劃分子應用。這麼作的緣由有兩個:git

  1. 在微前端架構中,子應用並非一個模塊,而是一個獨立的應用,咱們將子應用按業務劃分能夠擁有更好的可維護性和解耦性。
  2. 子應用應該具有獨立運行的能力,應用間頻繁的通訊會增長應用的複雜度和耦合度。

綜上所述,咱們應該從業務的角度出發劃分各個子應用,儘量減小應用間的通訊,從而簡化整個應用,使得咱們的微前端架構能夠更加靈活可控。github

咱們本次教程將介紹兩種通訊方式,redux

  1. 第一種是 qiankun 官方提供的通訊方式 - Actions 通訊,適合業務劃分清晰,比較簡單的微前端應用,通常來講使用第一種方案就能夠知足大部分的應用場景需求。
  2. 第二種是基於 redux 實現的通訊方式 - Shared 通訊,適合須要跟蹤通訊狀態,子應用具有獨立運行能力,較爲複雜的微前端應用。

Actions 通訊

咱們先介紹官方提供的應用間通訊方式 - Actions 通訊,這種通訊方式比較適合業務劃分清晰,應用間通訊較少的微前端應用場景。api

通訊原理

qiankun 內部提供了 initGlobalState 方法用於註冊 MicroAppStateActions 實例用於通訊,該實例有三個方法,分別是:緩存

  • setGlobalState:設置 globalState - 設置新的值時,內部將執行 淺檢查,若是檢查到 globalState 發生改變則觸發通知,通知到全部的 觀察者 函數。
  • onGlobalStateChange:註冊 觀察者 函數 - 響應 globalState 變化,在 globalState 發生改變時觸發該 觀察者 函數。
  • offGlobalStateChange:取消 觀察者 函數 - 該實例再也不響應 globalState 變化。

咱們來畫一張圖來幫助你們理解(見下圖)性能優化

micro-app

咱們從上圖能夠看出,咱們能夠先註冊 觀察者 到觀察者池中,而後經過修改 globalState 能夠觸發全部的 觀察者 函數,從而達到組件間通訊的效果。架構

實戰教程

咱們以 實戰案例 - feature-communication 分支 (案例是以 Vue 爲基座的主應用,接入 ReactVue 兩個子應用) 爲例,來介紹一下如何使用 qiankun 完成應用間的通訊功能。

建議 clone 實戰案例 - feature-communication 分支 分支代碼到本地,運行項目查看實際效果。

主應用的工做

首先,咱們在主應用中註冊一個 MicroAppStateActions 實例並導出,代碼實現以下:

// micro-app-main/src/shared/actions.ts
import { initGlobalState, MicroAppStateActions } from "qiankun";

const initialState = {};
const actions: MicroAppStateActions = initGlobalState(initialState);

export default actions;
複製代碼

在註冊 MicroAppStateActions 實例後,咱們在須要通訊的組件中使用該實例,並註冊 觀察者 函數,咱們這裏以登陸功能爲例,實現以下:

// micro-app-main/src/pages/login/index.vue
import actions from "@/shared/actions";
import { ApiLoginQuickly } from "@/apis";

@Component
export default class Login extends Vue {
  $router!: VueRouter;

  // `mounted` 是 Vue 的生命週期鉤子函數,在組件掛載時執行
  mounted() {
    // 註冊一個觀察者函數
    actions.onGlobalStateChange((state, prevState) => {
      // state: 變動後的狀態; prevState: 變動前的狀態
      console.log("主應用觀察者:token 改變前的值爲 ", prevState.token);
      console.log("主應用觀察者:登陸狀態發生改變,改變後的 token 的值爲 ", state.token);
    });
  }
  
  async login() {
    // ApiLoginQuickly 是一個遠程登陸函數,用於獲取 token,詳見 Demo
    const result = await ApiLoginQuickly();
    const { token } = result.data.loginQuickly;

    // 登陸成功後,設置 token
    actions.setGlobalState({ token });
  }
}
複製代碼

在上面的代碼中,咱們在 Vue 組件mounted 生命週期鉤子函數中註冊了一個 觀察者 函數,而後定義了一個 login 方法,最後將 login 方法綁定在下圖的按鈕中(見下圖)。

micro-app

此時咱們點擊 2 次按鈕,將觸發咱們在主應用設置的 觀察者 函數(以下圖)

micro-app

從上圖中咱們能夠看出:

  • 第一次點擊:原 token 值爲 undefined,新 token 值爲咱們最新設置的值;
  • 第二次點擊時:原 token 的值是咱們上一次設置的值,新 token 值爲咱們最新設置的值;

從上面能夠看出,咱們的 globalState 更新成功啦!

最後,咱們在 login 方法最後加上一行代碼,讓咱們在登陸後跳轉到主頁,代碼實現以下:

async login() {
  //...

  this.$router.push("/");
}
複製代碼

子應用的工做

咱們已經完成了主應用的登陸功能,將 token 信息記錄在了 globalState 中。如今,咱們進入子應用,使用 token 獲取用戶信息並展現在頁面中。

咱們首先來改造咱們的 Vue 子應用,首先咱們設置一個 Actions 實例,代碼實現以下:

// micro-app-vue/src/shared/actions.js
function emptyAction() {
  // 警告:提示當前使用的是空 Action
  console.warn("Current execute action is empty!");
}

class Actions {
  // 默認值爲空 Action
  actions = {
    onGlobalStateChange: emptyAction,
    setGlobalState: emptyAction
  };
  
  /** * 設置 actions */
  setActions(actions) {
    this.actions = actions;
  }

  /** * 映射 */
  onGlobalStateChange(...args) {
    return this.actions.onGlobalStateChange(...args);
  }

  /** * 映射 */
  setGlobalState(...args) {
    return this.actions.setGlobalState(...args);
  }
}

const actions = new Actions();
export default actions;
複製代碼

咱們建立 actions 實例後,咱們須要爲其注入真實 Actions。咱們在入口文件 main.jsrender 函數中注入,代碼實現以下:

// micro-app-vue/src/main.js
//...

/** * 渲染函數 * 主應用生命週期鉤子中運行/子應用單獨啓動時運行 */
function render(props) {
  if (props) {
    // 注入 actions 實例
    actions.setActions(props);
  }

  router = new VueRouter({
    base: window.__POWERED_BY_QIANKUN__ ? "/vue" : "/",
    mode: "history",
    routes,
  });

  // 掛載應用
  instance = new Vue({
    router,
    render: (h) => h(App),
  }).$mount("#app");
}
複製代碼

從上面的代碼能夠看出,掛載子應用時將會調用 render 方法,咱們在 render 方法中將主應用的 actions 實例注入便可。

最後咱們在子應用的 通信頁 獲取 globalState 中的 token,使用 token 來獲取用戶信息,最後在頁面中顯示用戶信息。代碼實現以下:

// micro-app-vue/src/pages/communication/index.vue
// 引入 actions 實例
import actions from "@/shared/actions";
import { ApiGetUserInfo } from "@/apis";

export default {
  name: "Communication",

  data() {
    return {
      userInfo: {}
    };
  },

  mounted() {
    // 註冊觀察者函數
    // onGlobalStateChange 第二個參數爲 true,表示當即執行一次觀察者函數
    actions.onGlobalStateChange(state => {
      const { token } = state;
      // 未登陸 - 返回主頁
      if (!token) {
        this.$message.error("未檢測到登陸信息!");
        return this.$router.push("/");
      }

      // 獲取用戶信息
      this.getUserInfo(token);
    }, true);
  },

  methods: {
    async getUserInfo(token) {
      // ApiGetUserInfo 是用於獲取用戶信息的函數
      const result = await ApiGetUserInfo(token);
      this.userInfo = result.data.getUserInfo;
    }
  }
};
複製代碼

從上面的代碼能夠看到,咱們在組件掛載時註冊了一個 觀察者 函數並當即執行,從 globalState/state 中獲取 token,而後使用 token 獲取用戶信息,最終渲染在頁面中。

最後,咱們來看看實際效果。咱們從登陸頁面點擊 Login 按鈕後,經過菜單進入 Vue 通信頁,就能夠看到效果啦!(見下圖)

micro-app

React 子應用的實現也是相似的,實現代碼能夠參照 完整 Demo - feature-communication 分支,實現效果以下(見下圖)

micro-app

小結

到這裏,qiankun 基礎通訊 就完成了!

咱們在主應用中實現了登陸功能,登陸拿到 token 後存入 globalState 狀態池中。在進入子應用時,咱們使用 actions 獲取 token,再使用 token 獲取到用戶信息,完成頁面數據渲染!

最後咱們畫一張圖幫助你們理解這個流程(見下圖)。

micro-app

Shared 通訊

因爲 Shared 方案實現起來會較爲複雜,因此當 Actions 通訊方案知足需求時,使用 Actions 通訊方案能夠獲得更好的官方支持。

官方提供的 Actions 通訊方案是經過全局狀態池和觀察者函數進行應用間通訊,該通訊方式適合大部分的場景。

Actions 通訊方案也存在一些優缺點,優勢以下:

  1. 使用簡單;
  2. 官方支持性高;
  3. 適合通訊較少的業務場景;

缺點以下:

  1. 子應用獨立運行時,須要額外配置無 Actions 時的邏輯;
  2. 子應用須要先了解狀態池的細節,再進行通訊;
  3. 因爲狀態池沒法跟蹤,通訊場景較多時,容易出現狀態混亂、維護困難等問題;

若是你的應用通訊場景較多,但願子應用具有徹底獨立運行能力,但願主應用可以更好的管理子應用,那麼能夠考慮 Shared 通訊方案。

通訊原理

Shared 通訊方案的原理就是,主應用基於 redux 維護一個狀態池,經過 shared 實例暴露一些方法給子應用使用。同時,子應用須要單獨維護一份 shared 實例,在獨立運行時使用自身的 shared 實例,在嵌入主應用時使用主應用的 shared 實例,這樣就能夠保證在使用和表現上的一致性。

Shared 通訊方案須要自行維護狀態池,這樣會增長項目的複雜度。好處是可使用市面上比較成熟的狀態管理工具,如 reduxmobx,能夠有更好的狀態管理追蹤和一些工具集。

Shared 通訊方案要求父子應用都各自維護一份屬於本身的 shared 實例,一樣會增長項目的複雜度。好處是子應用能夠徹底獨立於父應用運行(不依賴狀態池),子應用也能以最小的改動被嵌入到其餘 第三方應用 中。

Shared 通訊方案也能夠幫助主應用更好的管控子應用。子應用只能夠經過 shared 實例來操做狀態池,能夠避免子應用對狀態池隨意操做引起的一系列問題。主應用的 Shared 相對於子應用來講是一個黑箱,子應用只須要了解 Shared 所暴露的 API 而無需關心實現細節。

實戰教程

咱們仍是以 實戰案例 - feature-communication-shared 分支登陸流程 爲例,給你們展現如何使用 Shared 進行應用間通訊。

主應用的工做

首先咱們須要在主應用中建立 store 用於管理全局狀態池,這裏咱們使用 redux 來實現,代碼實現以下:

// micro-app-main/src/shared/store.ts
import { createStore } from "redux";

export type State = {
  token?: string;
};

type Action = {
  type: string;
  payload: any;
};

const reducer = (state: State = {}, action: Action): State => {
  switch (action.type) {
    default:
      return state;
    // 設置 Token
    case "SET_TOKEN":
      return {
        ...state,
        token: action.payload,
      };
  }
};

const store = createStore<State, Action, unknown, unknown>(reducer);

export default store;
複製代碼

從上面能夠看出,咱們使用 redux 建立了一個全局狀態池,並設置了一個 reducer 用於修改 token 的值。接下來咱們須要實現主應用的 shared 實例,代碼實現以下:

// micro-app-main/src/shared/index.ts
import store from "./store";

class Shared {
  /** * 獲取 Token */
  public getToken(): string {
    const state = store.getState();
    return state.token || "";
  }

  /** * 設置 Token */
  public setToken(token: string): void {
    // 將 token 的值記錄在 store 中
    store.dispatch({
      type: "SET_TOKEN",
      payload: token
    });
  }
}

const shared = new Shared();
export default shared;
複製代碼

從上面實現能夠看出,咱們的 shared 實現很是簡單,shared 實例包括兩個方法 getTokensetToken 分別用於獲取 token 和設置 token。接下來咱們還須要對咱們的 登陸組件 進行改造,將 login 方法修改一下,修改以下:

// micro-app-main/src/pages/login/index.vue
// ...
async login() {
  // ApiLoginQuickly 是一個遠程登陸函數,用於獲取 token,詳見 Demo
  const result = await ApiLoginQuickly();
  const { token } = result.data.loginQuickly;

  // 使用 shared 的 setToken 方法記錄 token
  shared.setToken(token);
  this.$router.push("/");
}
複製代碼

從上面能夠看出,在登陸成功後,咱們將經過 shared.setToken 方法將 token 記錄在 store 中。

最後,咱們須要將 shared 實例經過 props 傳遞給子應用,代碼實現以下:

// micro-app-main/src/micro/apps.ts
import shared from "@/shared";

const apps = [
  {
    name: "ReactMicroApp",
    entry: "//localhost:10100",
    container: "#frame",
    activeRule: "/react",
    // 經過 props 將 shared 傳遞給子應用
    props: { shared },
  },
  {
    name: "VueMicroApp",
    entry: "//localhost:10200",
    container: "#frame",
    activeRule: "/vue",
    // 經過 props 將 shared 傳遞給子應用
    props: { shared },
  },
];

export default apps;
複製代碼

子應用的工做

如今,咱們來處理子應用須要作的工做。咱們剛纔提到,咱們但願子應用有獨立運行的能力,因此子應用也應該實現 shared,以便在獨立運行時能夠擁有兼容處理能力。代碼實現以下:

// micro-app-vue/src/shared/index.js
class Shared {
  /** * 獲取 Token */
  getToken() {
    // 子應用獨立運行時,在 localStorage 中獲取 token
    return localStorage.getItem("token") || "";
  }

  /** * 設置 Token */
  setToken(token) {
    // 子應用獨立運行時,在 localStorage 中設置 token
    localStorage.setItem("token", token);
  }
}

class SharedModule {
  static shared = new Shared();

  /** * 重載 shared */
  static overloadShared(shared) {
    SharedModule.shared = shared;
  }

  /** * 獲取 shared 實例 */
  static getShared() {
    return SharedModule.shared;
  }
}

export default SharedModule;
複製代碼

從上面咱們能夠看到兩個類,咱們來分析一下其用處:

  • Shared:子應用自身的 shared,子應用獨立運行時將使用該 shared,子應用的 shared 使用 localStorage 來操做 token
  • SharedModule:用於管理 shared,例如重載 shared 實例、獲取 shared 實例等等;

咱們實現了子應用的 shared 後,咱們須要在入口文件處注入 shared,代碼實現以下:

// micro-app-vue/src/main.js
//...

/** * 渲染函數 * 主應用生命週期鉤子中運行/子應用單獨啓動時運行 */
function render(props = {}) {
  // 當傳入的 shared 爲空時,使用子應用自身的 shared
  // 當傳入的 shared 不爲空時,主應用傳入的 shared 將會重載子應用的 shared
  const { shared = SharedModule.getShared() } = props;
  SharedModule.overloadShared(shared);

  router = new VueRouter({
    base: window.__POWERED_BY_QIANKUN__ ? "/vue" : "/",
    mode: "history",
    routes,
  });

  // 掛載應用
  instance = new Vue({
    router,
    render: (h) => h(App),
  }).$mount("#app");
}
複製代碼

從上面能夠看出,咱們在 propsshared 字段不爲空時,將會使用傳入的 shared 重載子應用自身的 shared。這樣作的話,主應用的 shared 和子應用的 shared 在使用時的表現是一致的。

而後咱們修改子應用的 通信頁,使用 shared 實例獲取 token,代碼實現以下:

// micro-app-vue/src/pages/communication/index.vue
// 引入 SharedModule
import SharedModule from "@/shared";
import { ApiGetUserInfo } from "@/apis";

export default {
  name: "Communication",

  data() {
    return {
      userInfo: {}
    };
  },

  mounted() {
    const shared = SharedModule.getShared();
    // 使用 shared 獲取 token
    const token = shared.getToken();

    // 未登陸 - 返回主頁
    if (!token) {
      this.$message.error("未檢測到登陸信息!");
      return this.$router.push("/");
    }

    this.getUserInfo(token);
  },

  methods: {
    async getUserInfo(token) {
      // ApiGetUserInfo 是用於獲取用戶信息的函數
      const result = await ApiGetUserInfo(token);
      this.userInfo = result.data.getUserInfo;
    }
  }
};
複製代碼

最後咱們打開頁面,看看在主應用中運行和獨立運行時的表現吧!(見下圖)

micro-app

micro-app

上圖 1 能夠看出,咱們在主應用中運行子應用時,shared 實例被主應用重載,登陸後能夠在狀態池中獲取到 token,而且使用 token 成功獲取了用戶信息。

上圖 2 能夠看出,在咱們獨立運行子應用時,shared 實例是子應用自身的 shared,在 localStorage 中沒法獲取到 token,被攔截返回到主頁。

這樣一來,咱們就完成了 Shared 通訊啦!

小結

咱們從上面的案例也能夠看出 Shared 通訊方案的優缺點,這裏也作一些簡單的分析:

優勢有這些:

  • 能夠自由選擇狀態管理庫,更好的開發體驗。 - 好比 redux 有專門配套的開發工具能夠跟蹤狀態的變化。
  • 子應用無需瞭解主應用的狀態池實現細節,只須要了解 shared 的函數抽象,實現一套自身的 shared 甚至空 shared 便可,能夠更好的規範子應用開發。
  • 子應用沒法隨意污染主應用的狀態池,只能經過主應用暴露的 shared 實例的特定方法操做狀態池,從而避免狀態池污染產生的問題。
  • 子應用將具有獨立運行的能力,Shared 通訊使得父子應用有了更好的解耦性。

缺點也有兩個:

  • 主應用須要單獨維護一套狀態池,會增長維護成本和項目複雜度;
  • 子應用須要單獨維護一份 shared 實例,會增長維護成本;

Shared 通訊方式也是有利有弊,更高的維護成本帶來的是應用的健壯性和可維護性。

最後咱們來畫一張圖對 shared 通訊的原理和流程進行解析(見下圖)

micro-app

總結

到這裏,兩種 qiankun 應用間通訊方案就分享完啦!

兩種通訊方案都有合適的使用場景,你們能夠結合本身的須要選擇便可。

最後一件事

若是您已經看到這裏了,但願您仍是點個 再走吧~

您的 點贊 是對做者的最大鼓勵,也可讓更多人看到本篇文章!

本系列其餘文章計劃一到兩個月內完成,計劃以下:

  • 不一樣技術棧(如 React、Vue、Angular)子應用接入篇;
  • 生命週期篇;
  • IE 兼容篇;
  • 生產環境部署篇;
  • 性能優化、緩存方案篇;
  • 從 0 到 1 篇;

若是感興趣的話,請關注 博客 或者關注做者便可獲取最新動態!

微前端技術交流羣,感興趣的能夠進羣一塊兒交流呀~

micro-app

github 地址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